有毒物质与疾病之间有哪些联系?它们如何调控表观遗传?

《iScience》:Epigenetics: A link between toxicants and diseases

【字体: 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来源:iScience 4.6

编辑推荐:

  本综述聚焦表观遗传学与毒理学的交叉领域,探讨环境污染物(如空气污染物、重金属)和消遣性物质(如烟草烟雾、酒精)对 DNA 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表观遗传机制的影响,及其在复杂疾病发生中的作用,为相关毒性研究和疾病防治提供新思路。

  

表观遗传机制是包括 DNA 修饰、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 RNA 转录的复杂分子网络,能以可遗传方式影响细胞基因转录。近几十年来,其在毒理学领域备受关注,因可介导环境因素对细胞功能的影响、参与复杂疾病发生并解释对后代的不利影响。以下从不同有毒物质角度探讨其与表观遗传学的关联。


表观遗传调控


DNA 甲基化


DNA 甲基化主要发生在 CpG 二核苷酸的胞嘧啶第五碳位,富含 CpG 的区域称 CpG 岛,常位于基因 5' 端包括启动子区,是重要转录调节因子。正常组织中 CpG 岛通常低甲基化,其状态可因病理或特定生物过程改变。DNA 甲基化水平由甲基化与去甲基化这对拮抗过程决定,分别由 DNA 甲基转移酶(DNMTs)和 Ten-eleven translocation(TET)酶等催化,其中 5 - 羟甲基胞嘧啶(5hmC)可作为促进转录的表观遗传标记。


组蛋白修饰


组蛋白是将 DNA 包装成染色质的高度保守蛋白,核心组蛋白(H2A、H2B、H3、H4)形成核小体。核心组蛋白氨基末端尾部可发生乙酰化、甲基化等多种翻译后修饰,影响染色质凝聚程度及相关蛋白结合,从而调控基因转录等过程。乙酰化通常使染色质松弛,起转录激活作用;甲基化则因修饰残基不同,可激活或抑制转录,且组蛋白修饰较 DNA 甲基化更易逆转,其过程涉及超百种酶,与细胞代谢密切相关。


空气 污染


空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 airborne particulate matter(PM)等,PM 按粒径分为 PM10 和 PM2.5。空气污染是主要健康风险因素,可引发哮喘、心血管疾病等多种慢性病,儿童因呼吸速率高、免疫系统和器官未发育完全,尤其易受其害,而表观遗传机制可能参与其毒性作用。


空气 污染与 DNA 甲基化


长期暴露于 PM2.5 和 PM10 与白细胞中 DNA 重复元件甲基化丢失相关,短期暴露也可导致口腔细胞全局 DNA 甲基化水平改变。不同 PM 暴露还会使 iNOS、NOS2 等与疾病相关基因的 DNA 甲基化模式改变,交通相关空气污染可影响血细胞中参与心血管、免疫等信号通路基因的甲基化谱, prenatal exposure to particulates 还可能通过改变胎儿 DNA 甲基化影响后代。


空气 污染与组蛋白修饰


PM2.5 可通过促进染色质乙酰化,干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影响昼夜节律基因 Per1 和 Per2 的表达,进而扰乱昼夜节律和代谢。PM 中的金属成分如砷、镍可使白细胞和肺癌细胞中激活型组蛋白修饰 H3K4me2 和 H3K9ac 水平升高。PM2.5 暴露还可能通过影响组蛋白修饰,如增加 p300/CBP 介导的组蛋白乙酰化,影响心脏发育相关转录因子 GATA4 和 Mef2c 的表达,进而与心力衰竭等疾病相关。此外,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SIRT1 可通过抑制核因子 κB(NF-κB)的乙酰化,减轻 PM 诱导的炎症和血栓形成。


重金属暴露


重金属不可生物降解,可在体内积累,过量暴露危害健康,其毒性与表观遗传机制密切相关。


重金属暴露与 DNA 甲基化


砷可通过改变多个癌症相关基因的 DNA 甲基化谱促进癌症转化,如使抑癌基因 CDKN2A、TP53 等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同时也可导致全局 DNA 低甲基化,激活癌基因。镍和铬可使肺癌相关基因如 MGMT、hMLH1 等甲基化沉默。重金属还可能通过干扰 TET 酶活性,抑制 DNA 去甲基化,从而影响甲基化水平,且其对转录的影响可能不仅源于甲基化谱改变,还与 5 - 羟甲基胞嘧啶的基因组分布变化有关。


重金属暴露与组蛋白修饰


砷可在全局和特定基因水平引起组蛋白修饰改变,如通过增加 H3K9ac 使心脏发育相关基因 Mef2C 过表达,导致胎儿心脏畸形; prenatal As exposure 还可因 H3K9ac 变化,在雄性小鼠额叶皮层诱导神经元损伤,而雌性中 Crh 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之相关。甲基汞(MeHg)可改变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的表观遗传谱,导致其转录抑制,与抑郁和焦虑样行为相关。镉可刺激组蛋白甲基转移酶 G9a 活性,影响炎症因子表达,还可在多种癌细胞中引起组蛋白修饰模式改变,促进细胞增殖和侵袭。铅可通过影响组蛋白甲基转移酶 EZH2 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HDAC2 的表达,导致神经和骨骼肌细胞功能异常。


香烟烟雾


香烟烟雾含约 250 种有毒化学物质,是全球主要可预防过早死亡原因之一,其毒性与表观遗传机制相关。


香烟烟雾与 DNA 甲基化


表观基因组范围研究(EWASs)显示,主动吸烟成年人全血中 DNA 甲基化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与吸烟相关疾病基因表达改变相关。尼古丁暴露可降低 DNMT1 表达,导致 GABA 合成酶基因启动子区 DNA 甲基化丢失,进而影响基因表达,且血液细胞甲基化谱可能作为评估吸烟生物风险的生物标志物。


香烟烟雾与组蛋白修饰


香烟烟雾可通过诱导肺部染色质重塑,激活促炎基因,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相关。苯并 [a] 芘(BaP)可降低 StAr 基因启动子区组蛋白 H3K14 乙酰化水平,影响睾酮合成;还可通过改变组蛋白修饰,如增加 H3K4me3 和 H3K9ac、降低 CpG 甲基化,激活长散在核元件 - 1(LINE-1),可能参与致癌过程。尼古丁可通过减少组蛋白甲基化、增加乙酰化,使染色质呈允许状态,促进成瘾和记忆相关可塑性基因表达,其对不同组织和基因的组蛋白修饰影响多样,且 prenatal nicotine exposure 可通过表观遗传机制对后代多个器官和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酒精


酒精滥用影响健康,其对表观基因组的影响及长期效应近年备受关注。


酒精与 DNA 甲基化


慢性酒精摄入可在肝脏和大脑诱导不同的 DNA 甲基化模式改变。在肝脏,酒精通过下调甲硫氨酸循环相关酶、损害叶酸吸收,减少甲基供体,导致 DNA 低甲基化,还可抑制 TET1 活性,减少 5 - 羟甲基胞嘧啶,诱导肝细胞凋亡;在大脑,不同生命阶段的酒精暴露可使 BDNF、Npy 等基因高甲基化,与认知障碍、酒精使用障碍等相关,且多巴胺转运体基因甲基化与酒精渴望强度呈负相关。


酒精与组蛋白修饰


急性酒精暴露可通过增加组蛋白乙酰化、抑制去乙酰化酶,使染色质开放,产生抗焦虑效应,慢性暴露及戒断时则相反。酒精代谢产生乙酰辅酶 A(AcCoA)作为乙酰供体,同时消耗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影响依赖其作为辅因子的 sirtuins 活性,从而改变组蛋白乙酰化水平。Toll 样受体 4(TLR4)可能参与酒精诱导的染色质重塑和神经炎症。 prenatal alcohol exposure 可通过组蛋白修饰改变,影响胎儿心脏、骨骼发育及间充质干细胞功能等。


总结与展望


尽管许多研究报道了有毒物质暴露后的表观遗传变化,但除酒精、镍、砷外,这些变化与毒性的因果关系尚不明确,且表观遗传研究中剂量问题较少涉及。有毒物质可能通过改变配子或胚胎体细胞的表观基因组,对后代产生毒性效应,甚至跨代传递。未来需通过全基因组研究、监测表观遗传修饰的剂量 - 反应和时间 - 反应动态等,进一步阐明表观遗传机制在毒性中的作用,为毒性机制理解和表观遗传治疗开发提供依据。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