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genetics Communications》:Meeting report on the round table discussions ‘epigenetics and society’ CLEPIC24

【字体: 时间:2025年06月04日 来源:Epigenetics Communications

编辑推荐:

  为解决表观遗传编辑技术临床转化和环境表观遗传学在风险评估中的不确定性,Michelle GJL Habets等研究人员通过CLEPIC24会议圆桌讨论,探索了表观遗传学领域在精准医学和公共政策应用中的科学与社会责任。研究揭示了当前知识缺口、方法学标准缺失及科学家对证据阈值的反思,强调了建立负责任研究与创新(RRI)框架的紧迫性,为表观遗传学的伦理治理提供了新视角。

表观遗传学作为连接基因与环境的关键桥梁,近年来在疾病治疗和环境健康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随着表观遗传编辑技术(如靶向Pcsk9基因沉默)进入临床试验,以及环境暴露的表观遗传标志物被提议用于化学风险评估,科学家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科学与社会双重挑战:如何平衡技术突破的迫切性与未知风险?如何界定足以支持临床或政策决策的证据标准?

2024年临床表观遗传学国际会议(CLEPIC)上,来自荷兰Rathenau研究所、格罗宁根大学和瑞士洛桑大学的Michelle GJL Habets、Marianne G Rots和Luca Chiapperino团队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圆桌讨论。通过80余名表观遗传学研究者对两个核心案例(表观遗传编辑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环境表观遗传学的监管应用)的深度辩论,研究揭示了该领域三大关键矛盾:科学认知的局限性(如表观基因组动态复杂性)、方法学标准化缺失(如跨组织表观遗传检测差异),以及科学家对自身社会角色认知的分歧(从"旁观者"到"责任主体"的转变)。这项开创性研究发表于《Epigenetics Communications》,为表观遗传学的负责任创新提供了路线图。

研究方法上,作者采用结构化圆桌讨论(10组×8人)结合主题分析:1)通过临床前数据(如小鼠Pcsk9表观沉默实验)和流行病学证据(如农药暴露与PON1基因甲基化关联)构建案例;2)使用开放式问题引导参与者反思技术成熟度(如编辑稳定性、脱靶效应)与社会接受度(如命名争议);3)整合笔记进行跨组主题编码,特别关注科学家对"知识充分性"的阈值判断。

研究结果呈现为两大方向:
表观遗传编辑的临床转化挑战

  1. 治疗优势争议:单次给药的便利性(vs每日他汀类药物)被普遍认可,但成本效益(全球他汀市场约161亿美元)和真实需求(非响应患者仅占5-10%)存在分歧。

  2. 科学不确定性:靶向特异性受质疑——小鼠实验中11个月的Pcsk9甲基化稳定性可能无法反映人类表观基因组的"反弹"特性(如衰老相关表观遗传漂变)。

环境表观遗传学的监管困境

  1. 信号解析难题:同一应激反应通路(如氧化应激)可被农药、尼古丁等不同物质激活,导致缺乏特异性生物标志物。

  2. 组织局限性:血液等易获取组织的表观数据(如DNA甲基化)可能无法反映脑组织对压力的真实响应。

结论部分指出,表观遗传学正处于"认知-应用"的十字路口。尽管Omega Therapeutics等公司已启动表观遗传控制器(OTX-2002)的I期试验,但多数参与者认为需建立三大支柱:1)跨学科证据标准(如区分关联性与因果性);2)参考表观基因组计划(类似人类基因组计划);3)科学家主动参与治理框架设计。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首次系统记录了表观遗传学界的内省过程,为平衡科学突破与社会期待提供了范本——正如一位参与者所言:"我们既不能等待完美的科学,也不能忽视 aspirin(阿司匹林)式的教训"。

订阅生物通快讯

订阅快讯:

最新文章

限时促销

会展信息

关注订阅号/掌握最新资讯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