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in Research Bulletin》:The Role of Microglia in Neuropathic Pai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Animal Experiments

【字体: 时间:2025年06月04日 来源:Brain Research Bulletin 3.5

编辑推荐:

  这篇综述系统评价了近三年动物实验中小胶质细胞(microglia)在神经病理性疼痛(NP)中的双向调控机制,揭示其通过促炎表型(M1)释放TNF-α/IL-1β/IL-6等促炎因子加剧疼痛,或通过抗炎表型(M2)极化及释放内源性阿片肽(如dynorphin A)缓解疼痛,并首次提出小胶质细胞通过降解神经元周围网络(PNN)增强脊髓投射神经元活性的新机制,为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双向调控机制

背景

神经病理性疼痛(NP)由外周或中枢体感神经系统病变引发,表现为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和异常性疼痛,其慢性化特征常伴随焦虑抑郁等共病。近年研究表明,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常驻免疫细胞的小胶质细胞(microglia)通过神经免疫互作在NP中发挥核心作用。

研究方法

通过系统检索Web of Science等7个数据库近3年文献,筛选24项动物实验研究,涵盖慢性压迫性损伤(CCI)、保留性神经损伤(SNI)等6种NP模型,提取疼痛行为学指标(热/机械痛阈)及小胶质细胞相关分子机制数据。

小胶质细胞激活加剧NP的机制

1. 促炎表型极化与神经炎症

  • NF-κB通路:TRAF6通过激活NF-κB驱动小胶质细胞向M1表型转化,释放IL-1β/IL-6/TNF-α(Zhao等,2024);TLR4/NF-κB通路同样促进M1极化(Si等,2024)。

  • 代谢重编程:酪氨酸激酶Lyn表达增加可增强小胶质细胞糖酵解,促进其增殖和促炎表型转换(Kong等,2023)。

  • STING通路:脊髓小胶质细胞中STING激活上调促炎因子转录,性别差异显著——雌性小鼠疼痛加剧,而雄性小鼠存在争议(Silveira Prudente等,2024;Sun等,2022)。

2. 神经元周围网络降解
Tansley等(2022)首次发现,小胶质细胞通过降解脊髓背角Ⅰ层投射神经元周围的PNN结构,增强其活性并促进疼痛信号传递,为NP的神经环路调控提供新视角。

小胶质细胞缓解NP的途径

1. 抗炎表型极化

  • MAPK通路抑制(Wu等,2023)或Mer受体激活(Wang等,2024b)可促使小胶质细胞向M2表型转化,分泌抗炎因子。

  • miR-155下调通过NF-κB调控抑制促炎微环境(Yang等,2023b)。

2. 内源性阿片肽释放
Deng等(2024)揭示糖皮质激素受体激活cAMP/p38 MAPK/PKA/CREB通路,诱导小胶质细胞释放强啡肽A(dynorphin A),通过κ阿片受体镇痛。

讨论与展望

小胶质细胞在NP中呈现"双刃剑"特性:M1表型通过神经炎症和PNN降解加剧疼痛,而M2极化及阿片肽释放则发挥保护作用。当前研究局限性包括动物实验随机化/盲法报告不足,且STING通路的性别差异机制仍需深入探索。未来需聚焦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互作的时空特异性,为临床转化提供精准靶点。

订阅生物通快讯

订阅快讯:

最新文章

限时促销

会展信息

关注订阅号/掌握最新资讯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