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ecular Neurodegeneration》:RNA-binding proteins in ALS and FTD: from pathogenic mechanisms to therapeutic insights

【字体: 时间:2025年06月05日 来源:Molecular Neurodegeneration 15.1

编辑推荐:

  这篇综述系统阐述了RNA结合蛋白(RBP)如TDP-43和FUS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和额颞叶痴呆(FTD)中的核心作用,揭示了其通过液-液相分离(LLPS)异常、朊病毒样传播等机制导致神经退行性病变的过程,并探讨了靶向治疗策略。

RNA结合蛋白在ALS和FTD中的病理机制

TDP-43与FUS的生理功能
TDP-43(TAR DNA-binding protein 43)和FUS(Fused in sarcoma)是调控RNA代谢的关键蛋白,参与转录、剪接、运输等过程。TDP-43通过其低复杂度结构域(LCD)形成动态生物分子凝聚体,而FUS的朊病毒样结构域(PrLD)介导相分离。

病理聚集与朊病毒样传播
在ALS和FTD患者中,TDP-43和FUS发生核质定位异常,形成不溶性聚集体。冷冻电镜(cryo-EM)显示,TDP-43聚集体具有淀粉样纤维结构,其核心由LCD区域(如氨基酸282-360)构成。这些聚集体可通过朊病毒样机制在神经元间传播,驱动疾病进展。例如,FTLD-TDP亚型(A、B、C)的TDP-43纤维结构差异与临床表型相关。

下游致病通路

  • 核功能丧失:TDP-43核内缺失导致STMN2等关键RNA剪接异常,影响轴突稳定性。

  • 细胞质毒性:聚集体干扰蛋白酶体、自噬通路,并诱导线粒体DNA损伤。FUS突变体则通过抑制局部蛋白合成损害神经肌肉接头(NMJ)功能。

治疗策略

  1. 靶向RNA代谢:反义寡核苷酸(ASO)如ION363可降低突变FUS表达。

  2. 抑制相变:分子伴侣(如HSPB1)或核输入受体(Transportin-1)可逆转异常相分离。

  3. 清除聚集体:针对TDP-43 C端的抗体或PROTAC分子正在开发中。

未来展望

解析TDP-43与ANXA11等蛋白的共聚集机制、开发特异性示踪技术,将是突破治疗瓶颈的关键。

订阅生物通快讯

订阅快讯:

最新文章

限时促销

会展信息

关注订阅号/掌握最新资讯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