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激素诱导的I型干扰素ε通过唾液酸代谢途径被淋球菌独特利用促进免疫逃逸

《Cell Host & Microbe》:Interferon-epsilon, an estrogen-induced type I interferon, is uniquely exploited by Neisseriagonorrhoeae via effects on sialic acid metabolism

【字体: 时间:2025年06月10日 来源:Cell Host & Microbe 20.6

编辑推荐:

  这篇突破性研究揭示了淋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 Ng)通过劫持宿主雌激素诱导的I型干扰素ε(IFN-ε)信号通路,上调CMP-唾液酸合成酶(CMAS)表达,促进细菌脂寡糖(LOS)唾液酸化,从而逃逸抗菌肽mCRAMP清除的创新机制。研究证实IFNε-/- 和Ifnar1-/- 小鼠能加速清除淋球菌,而外源IFN-ε或IFN-β可恢复细菌定植,为性传播疾病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引言

淋球菌(Ng)作为全球性传播疾病的主要病原体,已对几乎所有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传统认知中,I型干扰素(IFN)主要参与抗病毒防御,但最新研究发现雌激素诱导的IFN-ε在生殖道黏膜持续表达,这种激素依赖性细胞因子竟被淋球菌逆向利用。

结果

IFN信号缺失加速淋球菌清除

基因敲除实验显示,Ifnar1-/-
小鼠阴道内淋球菌清除速度显著快于野生型。使用IFNAR阻断抗体能完美复现该表型,证实I型IFN信号是维持感染的关键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在雌激素预处理的小鼠模型中,这种保护效应尤为显著。

IFN-ε是促进定植的主导因子

在众多I型IFN亚型中,仅IFN-ε受雌激素调控且在生殖道上皮组成性表达。Ifnε-/-
小鼠表现出与Ifnar1-/-
相当的清除能力,而局部给予重组IFN-ε或IFN-β均可恢复细菌定植,说明不同IFN亚型通过共同受体发挥作用。

清除机制独立于炎症细胞

令人意外的是,通过抗体清除中性粒细胞(PMN)、T细胞或NK细胞均未影响Ifnε-/-
小鼠的保护表型。这一发现颠覆了传统认为中性粒细胞是抗淋球菌主要效应细胞的认知。

猫helicidin介导清除作用

关键转折出现在Camp-/-
(缺乏mCRAMP抗菌肽)小鼠实验中:IFNAR阻断不再加速清除,揭示淋球菌需要IFN信号来抵抗这种上皮源性抗菌肽。这与淋球菌已知的LOS唾液酸化免疫逃逸策略高度吻合。

IFN缺陷导致LOS低唾液酸化

通过μMT小鼠模型(避免抗体干扰)结合MAL II凝集素检测,发现IFNAR阻断组淋球菌α2-3唾液酸化水平显著降低。3F11单抗结合实验证实,这些细菌暴露了更多非唾液酸化LNnT表位。

雌激素-IFNε-CMAS调控轴

分子机制研究表明,雌激素通过上调IFN-ε表达,进而增加CMAS mRNA水平约3倍,促进CMP-Neu5Ac合成。外源补充CMP-Neu5Ac能完全恢复Ifnε-/-
小鼠的细菌定植能力和LOS唾液化水平。

人类化唾液酸模型的验证

在Cmah-/-
小鼠(仅表达Neu5Ac)中,IFNAR阻断同样导致淋球菌对正常人血清杀菌作用敏感,且该现象在FA1090和MS11两株菌中均得到证实,说明机制具有普适性。

讨论

这项研究解开了淋球菌与宿主激素系统的复杂互作:细菌"劫持"雌激素诱导的IFN-ε信号,上调宿主CMAS表达,利用产生的CMP-Neu5Ac通过Lst唾液酸转移酶修饰LOS,从而抵抗抗菌肽并抑制补体激活。这解释了为何衣原体共感染(可诱导IFN-β)会增强淋球菌负荷,也为开发针对唾液酸代谢的干预策略奠定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IFN-ε在进化上可能被选择用于抗肿瘤和抗病毒,却意外成为淋球菌的"帮凶"。该发现不仅揭示了病原体利用宿主防御系统的精巧策略,更为多重耐药淋球菌感染的免疫干预提供了全新视角,特别是针对女性生殖道特殊免疫微环境的精准调控。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