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细胞与自身抗体共靶向核相关胰岛自身抗原:揭示1型糖尿病系统性自身免疫新机制

《Diabetologia》:T cell and autoantibody recognition of nucleus-associated islet autoantigens in individuals with type 1 diabetes

【字体: 时间:2025年06月11日 来源:Diabetologia 8.4

编辑推荐:

  来自国际团队的研究人员为阐明1型糖尿病中自身免疫反应的系统性特征,聚焦核相关蛋白MLH1和NUP50的CD4+ T细胞表位鉴定。通过HLA限制性肽段筛选、四聚体染色等技术,首次发现DR3/DR4限制性新表位,证实患者外周血和胰岛浸润中特异性T细胞频率显著升高(p<0.05),揭示了体液与细胞免疫应答的非线性关联,为理解疾病全身性发病机制提供新视角。

  

在1型糖尿病(T1D)的发病过程中,免疫系统逐渐丧失对自身组织的耐受性,表现为多种自身抗体的出现。最新研究发现,两类核相关蛋白——DNA错配修复蛋白MutL同源物1(MLH1)和核孔蛋白50(NUP50)成为免疫系统攻击的新靶点。携带HLA-DR4和HLA-DR3基因型的患者分别对这两种抗原表现出特异性抗体反应。

研究人员采用系统性策略,首先合成MLH1和NUP50的肽段片段,检测其与DRB1 * 04:01/DRB1 * 03:01分子的结合能力。通过体外扩增外周血T细胞,结合HLA II类四聚体技术,成功捕获到识别这些抗原的CD4+
T细胞。更令人振奋的是,在糖尿病患者的胰腺胰岛组织中,同样检测到针对这些表位的T细胞浸润。

数据表明,患者体内针对NUP50和MLH1的特异性T细胞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p值分别为0.0012和0.030)。有趣的是,虽然抗体水平在特定HLA型别个体中升高,但高抗体滴度与T细胞反应强度并非简单正相关,暗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可能存在复杂的调控关系。

这项研究首次证实,免疫系统可同时通过T细胞和抗体攻击非胰岛特异性核蛋白,提示1型糖尿病可能具有更广泛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特征。这一发现为理解疾病发病机制开辟了新思路,也为开发新型免疫监测指标提供了潜在靶点。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