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肿瘤特异性MHC-II指导乳腺癌蒽环类药物豁免与免疫治疗获益的双重生物标志物研究
《Biomarker Research》:Tumor-specific MHC-II guides anthracycline exemption and immunotherapy benefit in breast cancer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6月11日 来源:Biomarker Research 9.5
编辑推荐:
本研究针对乳腺癌治疗中蒽环类药物(Anthracycline)的心脏毒性难题,通过多组学技术揭示了肿瘤特异性MHC-II(tsMHC-II)作为预测蒽环类豁免和免疫治疗响应的双重生物标志物。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团队发现,tsMHC-II高表达的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采用紫杉醇-卡铂(PCb)方案可获得与蒽环类(EC-P)相当的生存获益,同时其通过KAT2B介导的CIITA表观遗传调控激活免疫微环境,为精准治疗策略提供新依据。
研究背景与意义
乳腺癌治疗领域长期面临蒽环类药物的"双刃剑"困境——尽管这类药物是辅助化疗的基石,但其累积性心脏毒性和继发肿瘤风险迫使临床寻求精准豁免策略。尤其在缺乏明确生物标志物的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既往TOP2A扩增等尝试均未能有效预测蒽环类豁免人群。与此同时,免疫治疗在早期TNBC的应用虽展现潜力,但现有方案如KEYNOTE-522的病理完全缓解率(pCR)仍受限于异质性响应。这种背景下,肿瘤特异性MHC-II(tsMHC-II)因其独特的抗原提呈功能和免疫调控特性进入研究者视野:临床前研究显示,相较于MHC-I,tsMHC-II能激活更广泛的CD4+
T细胞抗肿瘤反应,并通过FasL等途径塑造免疫原性微环境。
研究设计与方法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团队整合了512例探索队列(345例TNBC和167例HER2+
)和150例验证队列TNBC患者的临床数据,采用多重免疫组化(mIHC)定量tsMHC-II表达,结合NeoTRIP、I-SPY2等免疫治疗队列和TCGA数据库进行多组学验证。通过ATAC-seq(染色质可及性测序)、ChIP(染色质免疫沉淀)和患者来源类器官(PDO)-免疫细胞共培养系统,阐明KAT2B通过乙酰化CIITA启动子调控tsMHC-II的分子机制。
主要研究结果
tsMHC-II的预后预测价值
在TNBC和HER2+
亚型中,tsMHC-II高表达(>5%)患者均显示更优的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多因素分析证实其独立预后价值,而空间分析揭示高表达肿瘤中CD8+
T细胞浸润增加且与肿瘤细胞空间距离缩短。
指导蒽环类豁免的临床转化
关键发现显示,tsMHC-II高表达TNBC患者接受PCb方案与EC-P方案的5年DFS无差异(HR=0.12),而低表达患者EC-P组OS显著更优(HR=2.27)。验证队列重现该结果,首次为蒽环类豁免提供可靠标志物。
免疫治疗响应预测优势
在NeoTRIP和I-SPY2队列中,tsMHC-II高表达患者的pCR率显著提升(NeoTRIP队列OR=0.34),其预测效能超越PD-L1、TILs等现有指标。转录组分析显示高表达肿瘤富集T细胞激活、抗原提呈等通路,免疫微环境呈现B细胞/巨噬细胞协同活化特征。
KAT2B-CIITA表观调控机制
ATAC-seq显示tsMHC-II高表达细胞中CIITA启动子区域染色质开放度增加。实验证实KAT2B通过乙酰化CIITA启动子(H3K14ac/H4K8ac修饰)上调tsMHC-II,PDO模型验证该通路缺失将逆转免疫治疗优势。
结论与展望
该研究首次确立tsMHC-II作为TNBC"去强化治疗-免疫激活"双效标志物:一方面指导40%蒽环类适用人群的精准豁免,降低心脏毒性风险;另一方面通过KAT2B-CIITA轴识别免疫治疗敏感群体。这种"减法"与"加法"并重的策略,为TNBC精准治疗提供新范式。未来需开展多中心前瞻性试验验证cut-off值(当前采用5%),并探索KAT2B激动剂联合免疫治疗的转化潜力。论文发表于《Biomarker Research》,为乳腺癌治疗决策树增添关键分支。
知名企业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