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疟疾抵抗新机制:未结合胆红素的代谢防御策略
《SCIENCE》:A metabolite-based resistance mechanism against malaria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6月13日 来源:SCIENCE 44.7
编辑推荐:
来自国际团队的研究人员揭示了疟疾患者黄疸现象的进化意义。研究发现,未结合胆红素(UCB)通过靶向疟原虫线粒体、抑制嘧啶合成和干扰血红素结晶(hemozoin),形成代谢防御机制。该研究为UGT1A1/BVRA通路调控的黄疸提供了抗疟新视角,发表于《Science》。
当疟原虫(Plasmodium)入侵红细胞时,会引发溶血并释放富含铁的血红素。传统认知中,寄生虫通过将血红素转化为惰性的疟色素(hemozoin)晶体来解毒。但最新研究发现,部分患者出现的黄疸现象暗藏进化智慧——未结合胆红素(UCB)竟是一把抗疟利剑。
研究团队发现,胆绿素还原酶(BVRA)将血红素降解产物胆绿素转化为UCB后,这种"黄色警报分子"会穿透疟原虫细胞:一方面破坏其线粒体膜电位(Δψ),抑制嘧啶合成;另一方面干扰疟色素结晶,导致寄生虫的"食物工厂"(食物泡)停工。更妙的是,肝脏中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的活性抑制,能提升UCB水平增强防御效果。
小鼠实验证实,缺失BVRA基因的个体疟疾死亡率飙升,而外源补充UCB或抑制UGT1A1都能逆转结局。人类流行病学数据也显示,无症状感染者体内UCB/结合胆红素比值更高。这解释了为何黄疸可能是在疟疾流行区进化出的保护机制,尽管要付出新生儿神经损伤的潜在代价。
该发现不仅颠覆了将黄疸单纯视为病理指标的传统认知,更为靶向代谢通路的抗疟策略开辟了新途径。如何平衡这种防御机制的利弊,或将改写人类与疟原虫的千年战争史。
知名企业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