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捕食者振动信号对沫蝉(Xylella fastidiosa媒介昆虫)威胁识别的关键作用及生物防控启示
《Journal of Pest Science》:Spittlebugs vs predators: the importance of incidental vibrations for the detection of threats by insect vectors of Xylella fastidiosa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6月18日 来源:Journal of Pest Science 4.3
编辑推荐:
来自意大利阿普利亚橄榄园的研究人员针对Xylella fastidiosa(Xf)主要媒介昆虫Philaenus spumarius(Ps)的捕食风险感知机制展开研究。通过对比活体蜘蛛与振动回放实验,发现蜘蛛觅食产生的附带振动可触发63%沫蝉产生冻结行为,时长为直接接触蜘蛛反应的50%。该研究首次证实基质振动是沫蝉风险评估的关键要素,为开发基于天敌振动的Xf传播阻断策略奠定基础。
在橄榄园上演的微观生存博弈中,欧洲Xylella fastidiosa(Xf)细菌的头号传播者——沫蝉(Philaenus spumarius)遭遇了致命对手:捕食性蜘蛛。科学家们通过激光测振仪记录蜘蛛狩猎时产生的基质振动,并用微型振动器回放这些"死亡信号"。有趣的是,63%的沫蝉在听到振动录音时会突然冻结(freezing),就像玩"一二三木头人"般静止不动,虽然持续时间只有直面真蜘蛛时的一半。
对比实验充满巧思:白噪音和叶蝉振动作为对照组时,仅10%沫蝉出现冻结;静默组则完全无反应。这些发现揭示,沫蝉的"第六感"能精准识别捕食者振动指纹——就像通过脚步声判断猛兽接近。不过研究者指出,这种威胁识别可能是振动、化学和视觉线索的"多模态交响曲"。
这项研究为抗击Xf疫情开辟新思路:或许未来橄榄园会安装"振动干扰器",全天播放蜘蛛的狩猎节奏,让沫蝉在担惊受怕中减少传播致命细菌的机会。毕竟对农作物而言,让害虫保持适度焦虑或许是最环保的防疫策略。
知名企业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