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南极极端植物Colobanthus quitensis离体萌发技术:极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突破

《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 (PCTOC)》:Improved in vitro germination of Colobanthus quitensis: a key step for Antarctic plant conservation

【字体: 时间:2025年06月25日 来源: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 (PCTOC) 2.3

编辑推荐:

  为解决南极极端植物Colobanthus quitensis离体萌发率低、阻碍种质保存的难题,研究人员通过优化培养基成分(Murashige和Skoog [MS]盐)、pH值(5.5/5.7)及预处理方法(5% KCl halo-priming),开发出高效低成本方案。25% MS培养基(pH 5.5)结合机械破眠使萌发率提升至81.67%,为极地植物保护和商业化物种休眠调控提供新范式。

  

在植物组织培养领域,离体(in vitro)技术是种质资源保存和微繁殖的核心策略,但其应用常受制于高昂成本与低效流程。南极极端环境特有种Colobanthus quitensis(科洛班草)因耐受极端胁迫的特性,成为研究逆境生物学的模式植物。然而,日益增长的极地旅游与科考活动正威胁其原生种群,亟需建立离体保存体系。

研究团队聚焦两大关键问题:如何通过培养基配方(Murashige and Skoog [MS]基础盐与蔗糖配比)提升萌发效率?何种预处理(priming)与破眠技术最适合南极种群?实验发现,完全剔除MS的pH 5.7培养基虽可实现46.67%萌发率,但会阻碍幼苗发育;而添加5%氯化钾(KCl)的"晕激活"(halo-priming)技术将萌发率提升至73.33%。最终优化的25% MS培养基(pH 5.5)结合机械破眠,不仅使萌发率突破81.67%,还保障了幼苗健壮生长。

这项研究证实,细微调整培养基浓度与pH值即可显著改善极地植物的离体培养效果。该方案兼具经济性与普适性,对解决其他具有休眠特性的商业物种(如药用植物)的繁殖难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