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种分析诊断技术识别产水机制:以也门油田为例

《Water Cycle》:Identification of water production mechanisms utilizing an array of analytical diagnostic techniques: A case study in a Yemeni oilfield

【字体: 时间:2025年06月25日 来源:Water Cycle CS9.6

编辑推荐:

  本研究针对油气行业面临的过量产水(EWP)难题,通过整合井测试、测井技术和诊断图集(X-plot、Chan's plot等),系统分析了也门油田的产水机制。研究发现,除两口井存在近井筒窜流外,其余井主要受多层裂缝/高渗带窜流影响,累计产水量超1.1亿桶。该研究为低成本诊断产水问题提供了实证方案,并建议通过注水计划实现环保回注,对降低处理成本及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在油气开采领域,过量产水(Excessive Water Production, EWP)始终是困扰行业的棘手问题。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每生产1桶原油往往伴随数桶甚至数十桶水的产出,这不仅大幅增加处理成本,含污染物的采出水更对生态环境构成长期威胁。以也门某油田为例,其平均含水率高达98%,累计产水量突破1.1亿桶,凸显问题的严峻性。传统解决方案多聚焦于采出水处理技术,但若能精准识别产水机制(Water Production Mechanisms, WPMs),从源头控制水侵,将显著提升治理效率。

研究人员采用了一套创新的诊断技术组合:通过恢复曲线(Recovery Plot)和生产历史曲线确认EWP问题存在性;利用传统含水率-时间线性图区分水锥(Coning)与窜流(Channeling)特征;结合X-plot分析储层分层特性;最终采用Chan's plot(基于水油比WOR及其导数d(WOR)/dt的对数坐标分析)实现机制精确定位。这种多维度分析方法克服了生产测井(PLT)成本高、数据解读复杂的局限,为资源有限地区提供了实用解决方案。

研究结果揭示:

  1. 产水问题确认:所有研究井均突破经济极限水油比(WOR>1),其中W-02井含水率在12年内从5%飙升至99%,日均产水量达22901桶,证实EWP问题的普遍性。

  2. 机制诊断分歧:传统线性图显示多数井呈渐进式含水上升(水锥特征),但Chan's plot揭示更复杂机制——W-01井的d(WOR)/dt持续正斜率明确指示多层窜流,而W-10井导数峰值达425,反映近井筒突发性窜流(可能源于套管泄漏)。

  3. 储层非均质性证据:X-plot中W-01/W-02井的变斜率特征印证渗透率分层现象,而W-10/W-14井的线性趋势则暗示单一高渗带主导水流。

  4. 环境应对策略:研究建议将高含水井(如W-10井含水率99.9%)转为注水井,通过回灌实现采出水闭环管理,预估可减少数千万美元处理费用。

这项发表于《Water Cycle》的研究创新性地将油藏工程诊断工具与环境管理需求相结合。其价值不仅在于验证了Chan's plot在复杂机制识别中的优越性,更提出了以"机制诊断-靶向控制-资源回用"为核心的EWP治理新范式。特别是对也门等水资源匮乏地区,该方案既能缓解环保压力,又可提升油田采收率,为同类油田的可持续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研究同时指出,未来需结合示踪剂测试等补充手段,以进一步验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