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模拟CD8 T细胞耗竭:一种全面研究免疫治疗耐药机制的新方法
《iScience》:Simulating CD8 T cell exhaustion: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6月29日 来源:iScience 4.6
编辑推荐:
本研究针对癌症免疫治疗中CD8 T细胞耗竭(T cell exhaustion)这一关键瓶颈,开发了可重复的体外慢性抗原刺激模型。研究人员通过系统表征耗竭T细胞的表型、功能和代谢特征,结合体内肿瘤模型验证,鉴定出小鼠与人类共有的259个核心耗竭相关基因(含25个转录因子)。该研究为解析PD-1/CTLA-4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耐药机制提供了新工具,并为开发克服T细胞功能障碍的CAR-T疗法指明潜在靶点。
在癌症免疫治疗领域,PD-1/CTLA-4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B)虽取得突破,但仅对部分患者有效。究其根源,肿瘤微环境(TME)中长期存在的抗原刺激会导致CD8 T细胞进入耗竭状态(exhaustion),表现为功能衰竭、增殖能力下降和代谢异常。这种状态不仅削弱免疫系统抗癌能力,更是CAR-T疗法治疗实体瘤的主要障碍。尽管LCMV病毒感染模型曾揭示耗竭T细胞的某些特征,但缺乏能模拟肿瘤特异性T细胞耗竭的标准化研究工具,且耗竭过程中形态与代谢的动态变化尚未系统解析。
剑桥大学治疗免疫学与传染病研究所的Andrea J. Manrique-Rincón团队在《iScience》发表研究,通过构建新型体外耗竭模型,结合多组学分析,揭示了T细胞耗竭的时空演化规律。研究采用OT-I转基因T细胞(识别OVA257-264肽段)进行连续抗原刺激,通过流式细胞术、代谢分析、电镜观察表征耗竭进程;建立MC38-OVA肿瘤模型区分不同免疫应答类型;利用RNA-seq和ATAC-seq解析转录组和表观遗传特征,并与人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数据比对。
主要研究结果
A model of exhaustion in vitro that recapitulates the main hallmarks of exhaustion upon chronic stimulation
通过7轮抗原刺激建立的体外模型成功复现了耗竭核心特征:抑制性受体(PD-1、TIM-3、CD39)表达升高3-5倍,细胞周期停滞(EdU+ S期细胞减少50%),多功能性丧失(IFNγ+TNFα+双阳性细胞从24%降至<1%)。值得注意的是,颗粒酶B(Granzyme B)在耗竭细胞中异常高表达,与临床TIL表型一致。
In vitro exhausted cells have an altered metabolism and higher numbers of mitochondria
代谢分析显示耗竭细胞呈现"高耗能低效率"特征:线粒体质量增加2倍(MitoTracker染色和电镜验证),但呼吸储备能力(SRC)降低40%,葡萄糖摄取增加而ECAR(糖酵解速率)下降。电镜三维重建发现线粒体形态不规则(圆度指数降低15%),暗示氧化磷酸化(OXPHOS)系统紊乱。
Temporal acquisition of exhaustion phenotypes
时间进程实验揭示耗竭呈阶段性发展:第3次刺激后出现功能衰竭(细胞因子分泌减少),第5次刺激后线粒体异常积聚,而PD-1在早期激活后即持续高表达。值得注意的是,线粒体质量呈现双峰变化——在效应期(第2次刺激)和耗竭期(第5次刺激)分别达到峰值,提示代谢重编程具有动态适应性。
In vivo model of T cell exhaustion in response to cancer
MC38-OVA模型自发形成三类免疫应答:47.8%肿瘤完全消退(regressing),25.7%进入耗竭状态(exhausted),26.5%无应答(non-responsive)。单细胞分析显示,无应答肿瘤富含终末耗竭T细胞(Ly108lowCD69high亚群占40%),其线粒体膜电位(TMRE染色)比消退组高3倍,但葡萄糖摄取能力反而更低,揭示体内外代谢特征的差异性调控。
Transcriptomics signatures of exhaustion in vitro and in vivo
通过交叉比对发现259种保守基因(含Bhlhe40、Rbpj等关键转录因子),在人类泛癌T细胞图谱中显著富集于耗竭亚群(FDR<0.01)。ATAC-seq揭示25个共有的开放染色质区域(如Hoxa2 motif),为表观遗传调控提供新证据。
这项研究建立了首个整合形态-功能-多组学的T细胞耗竭研究框架,其核心发现具有三重意义:首先,体外模型可快速生成与临床相关的耗竭T细胞,克服了动物模型周期长、异质性高的局限;其次,鉴定出的核心基因签名为开发新型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如CD39+TIM-3+双阳性亚群)提供依据;最后,线粒体形态动力学与代谢异常的关联,为通过代谢干预逆转耗竭(如增强OXPHOS)指明新方向。该成果对优化CAR-T设计、开发联合疗法具有重要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