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空间微流控全息集成平台:无标记高维度解析癌症异质性的创新技术
《Nature Communications》:Spatial microfluidic holographic integrated platform for label-free and high-dimensional analysis of cancer heterogeneity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7月02日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14.7
编辑推荐:
研究人员针对传统成像流式细胞术(IFC)依赖标记、特征冗余等问题,开发了空间微流控全息集成(SMHI)平台,整合空间流体动力聚焦与数字全息显微镜(DHM),实现0.34秒单细胞定量相位成像(QPM)重建。通过最大相关最小冗余增量特征选择(MRMR-IFS)策略,在多种癌细胞、乳腺癌亚型和血细胞分类中达到>99.9%准确率,为癌症异质性分析提供了高效无标记解决方案。
研究背景与意义
癌症异质性研究是精准医疗的核心挑战,传统成像流式细胞术(IFC)虽能高通量获取单细胞信息,但依赖荧光标记导致细胞毒性、非特异性结合等问题。定量相位显微镜(QPM)虽可无标记成像,但现有技术存在两大瓶颈:快速流动细胞导致的运动模糊(需耗时7.71秒的数字重聚焦),以及高维相位特征冗余引发的计算负担。这些问题严重限制了QPM-IFC技术在临床大规模筛查中的应用。
研究设计与技术方法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等机构的研究团队开发了空间微流控全息集成(SMHI)平台,通过COMSOL模拟和实验验证三维流体动力聚焦效果,结合笼式结构数字全息显微镜(DHM)实现0.035 rad的低相位噪声。采用MATLAB编写算法完成单细胞全息图重建(0.34秒),建立包含81个特征的层级体系(14个整体特征、17个一阶直方图特征、50个高阶纹理特征),结合最大相关最小冗余(MRMR)算法和增量特征选择(IFS)策略优化模型。实验涵盖5种癌细胞系、7种乳腺癌亚型及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使用10倍交叉验证评估性能。
研究结果
空间流体动力聚焦验证
通过调节鞘流与样本流速比(Rv/Rh),实现10μm/20μm聚苯乙烯微球在微通道中心的精准定位(距中心线1.6±1.0μm)。相比无聚焦状态,空间聚焦使10μm微球的相位尺寸测量误差从28.7%降至4%,重建时间缩短96%(0.34秒 vs 7.71秒)。
癌细胞分类模型
在5000个癌细胞(MDA-MB-231/A549/HCT116/HeLa/THP-1)数据集上,线性判别分析(LDA)使用MRMR-IFS筛选的21个特征实现100%分类准确率,关键区分特征包括干质量密度(Bulk)、灰度共生矩阵熵(GLCM)和游程方差(GLRLM)。
乳腺癌亚型鉴别
针对MCF-10A正常细胞与7种亚型(Luminal A/B、Her2-enriched、TN),LDA模型需38个特征达到100%准确率,其中TN型细胞HCC1937与正常细胞的相位熵差异达3.2倍(p<0.001)。
血液样本CTC检测
在PBMCs中掺入MDA-MB-231细胞(1:1000比例),模型对CTC的检出准确率99.9%,计数结果与实际掺入量误差<2.1%。
结论与展望
SMHI平台通过创新性整合微流控聚焦与全息成像,解决了传统QPM-IFC在速度(4.41倍提升)和精度(CV<4%)上的核心限制。其MRMR-IFS策略首次将特征工程引入相位分析,为高度异质性细胞分类建立了可解释的量化标准。未来通过升级高速相机(>1000 fps)和嵌入深度学习模型,有望推动该技术在液体活检和术中快速病理中的应用。该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为无标记单细胞分析树立了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