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动态

  • 《Nature Microbiology》先进的RNA测序揭示了新冠病毒变异的驱动因素

    一项研究表明,一种新的测序技术,tARC-seq,可以准确地跟踪突变SARS-CoV-2,提供了对快速进化和变异发展的见解病毒.导致COVID的SARS-CoV-2病毒具有令人不安的能力,经常产生自身变异。其他病毒也会发生变异,但随着SARS-CoV-2在大流行期间迅速在整个人群中传播,导致数百万人死亡,这种病毒的动态进化带来了一个严重问题:它一再挑战我们身体对抗病毒的免疫反应,阻碍了准备更新疫苗的过程。了解促进SARS-CoV-2产生变异能力的遗传机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阻止COVID。在今天(4月22日)发表在《Nature Microbiology》上的这项研究中,贝勒医学院和合作机构的研

    来源:Nature Microbiology

    时间:2024-04-23

  • 《Nature Neuroscience》髓细胞替代帮助治疗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MS)是与中枢神经系统(CNS)脱髓鞘相关的免疫系统疾病。脱髓鞘这个术语描述的是大脑和脊髓中覆盖神经纤维层的损伤。最近,医学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通过移植自体造血细胞或血液干细胞(即在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发现的未成熟细胞)治疗这些疾病的潜力。虽然这种可能的治疗方法一直是各种研究的焦点,但其影响和细胞基础仍然知之甚少。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最近进行了一项研究,旨在更好地了解这种治疗如何作用于多发性硬化症小鼠模型的中枢神经系统,称为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表明造血细胞的移植可以帮助增强神

    来源:Nature Neuroscience

    时间:2024-04-23

  • Nature Cell Biology技术突破:可以同时标记许多蛋白质的高通量新方法

    精确地观察细胞内的蛋白质对许多研究分支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但一直是一个重大的技术挑战——特别是在活细胞中,因为所需的荧光标记必须单独附着在每个蛋白质上。由CeMM的Stefan Kubicek领导的研究小组现在已经克服了这个障碍:使用一种称为“vpCells”的方法,可以同时标记许多蛋白质,使用五种不同的荧光颜色。这种自动化的高通量方法,在人工智能辅助图像识别的帮助下,在从基础细胞生物学到药物发现的各个学科中开辟了全新的应用。这项研究已发表在该杂志上自然细胞生物学(DOI: 10.1038/s41556-024-01407-w).没有蛋白质,我们所知的生命将是不可想象的。它们为细胞提供结构框架,

    来源:AAAS

    时间:2024-04-23

  • Nature Immunology:肝脏是癌症治疗的关键吗?

    肝脏炎症是身体其他部位癌症的常见副作用,长期以来一直与更糟糕的癌症预后有关,最近又与免疫治疗反应差有关。现在,由艾布拉姆森癌症中心和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了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他们今天发表在《自然免疫学》上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癌症引起的肝脏炎症会导致肝细胞分泌一种叫做血清淀粉样蛋白A (SAA)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在体内循环,阻碍T细胞(免疫系统的主要抗癌武器)渗透和攻击其他地方肿瘤的能力。资深作者Gregory Beatty博士说:“我们想更好地了解是什么原因导致癌症对免疫疗法产生抵抗或反应,以帮助为患者设计更有效的策略,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肝细胞

    来源:AAAS

    时间:2024-04-23

  • Nature告诉我们什么叫完美平衡:大脑如何微调其灵敏度

    对环境的敏感感知对于指导我们的行为至关重要。然而,大脑神经回路对刺激的过度敏感反应可能导致神经发育障碍,如癫痫。巴塞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大脑中的神经网络是如何微调的新发现。我们经常受到各种各样的感官刺激,从大声的噪音到耳语。为了有效地处理这些不同的刺激强度,大脑需要在其反应性中取得平衡。过度敏感会引起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过度激活,从而导致癫痫发作。相反,敏感度不足导致感知和辨别刺激的能力下降。但是,大脑是如何做到既高度敏感又不过度活跃的呢?“关键在于保持神经兴奋和抑制之间的平衡,在小鼠模型中,我们现在已经发现了如何维持这种平衡以确保稳定的大脑功能。”巴塞尔大学生物中心的Pet

    来源:AAAS

    时间:2024-04-23

  • Nature:新物种是如何从杂交中进化出来的

    如果进化最初被描述为一棵树,不同的物种分支出新的花朵,那么新的研究表明,这些树枝实际上可能更加纠缠在一起。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题为《由生态性状的多位点渗透驱动的杂交物种形成》的文章中指出,蝴蝶物种之间的杂交可以产生新的物种,这些物种在基因上与亲本物种和它们的早期祖先都不同。1861年,博物学家亨利·沃尔特·贝茨在给查尔斯·达尔文的信中,将亚马逊地区色彩鲜艳的蝴蝶描述为“一瞥大自然创造新物种的实验室”。160多年后,由生物学家Neil Rosser, Fernando Seixas, James Mallet和Kanchon Dasmahapatra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

    来源:AAAS

    时间:2024-04-23

  • 《PNAS》科学家研制出通用病毒疫苗

    传统上,疫苗要么含有死病毒,要么含有经过修饰的活病毒。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出病毒中的一种蛋白质,并产生免疫反应。这种反应会产生T细胞来攻击病毒并阻止其扩散。它还会产生“记忆”B细胞,训练你的免疫系统保护你免受未来的攻击。在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中,加州大学河滨分校(UCR)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创新的RNA疫苗方法,该方法不仅能有效对抗各种流感病毒株,而且其安全性足以用于婴儿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这项研究的成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为开发通用疫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种疫苗有望终结对每年更新疫苗的依赖。新疫苗使用了一种活的、经过修饰的病毒。然而,它不依赖于接种疫苗的身体有这种

    来源:PNAS

    时间:2024-04-23

  • 《Nature Immunology》有关癌症引起的肝脏炎症的研究

    肝脏炎症是身体其他部位癌症的常见副作用,长期以来一直与更糟糕的癌症预后有关,最近又与免疫治疗反应差有关。现在,由艾布拉姆森癌症中心和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了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他们今天发表在《Nature Immunology》上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癌症引起的肝脏炎症会导致肝细胞分泌一种叫做血清淀粉样蛋白A (SAA)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在体内循环,阻碍T细胞(免疫系统的主要抗癌武器)渗透和攻击其他地方肿瘤的能力。“我们想更好地了解是什么原因导致癌症对免疫疗法产生抵抗或反应,以帮助为患者设计更有效的策略,”资深作者Gregory Beatty医学博士

    来源:Nature Immunology

    时间:2024-04-23

  • 调节记忆形成的动态DNA结构

    一个国际合作研究小组,包括来自昆士兰大学昆士兰脑研究所(QBI)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记忆机制,涉及特定DNA结构的快速变化。研究小组发现,G-四重体DNA (G4-DNA)在神经元中积累,并动态控制长期记忆形成相关基因的激活和抑制。此外,利用先进的基于CRISPR的基因编辑技术,研究小组揭示了大脑中G4-DNA调控的因果机制,其中涉及DNA解旋酶DHX36的位点定向沉积。这项发表在《神经科学杂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的新研究首次提供了证据,证明G4-DNA存在于神经元中,并在功能上参与了不同记忆状态的表达。这项研究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QBI的Paul Mar

    来源:Journal of Neuroscience

    时间:2024-04-23

  • Nature子刊:猴痘的传播力增强与这个区域有关

    猴痘过去主要发生在中非和西非的热带雨林地区,偶尔也出现在其他地区。然而,2022年5月猴痘疫情突然出现并迅速蔓延到欧洲和美洲。猴痘的传播力为何突然增强,目前还不清楚。近日,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与西班牙卡洛斯三世卫生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合作,定位并确定了猴痘病毒基因组中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与2022年疫情暴发时观察到的病毒传播力变化有关。这项题为“Monkeypox virus genomic accordion strategies”的研究结果于4月18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猴痘病毒(MPXV)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可感染动物和人类。它会引起猴痘(mpox)

    来源:AAAS

    时间:2024-04-23

  • 外伤性脑损伤的新治疗靶点

    每年大约有150万美国人从创伤性脑损伤中幸存下来,他们的健康结果差别很大。这些损伤不仅会导致协调性丧失、抑郁、冲动和注意力难以集中,而且还会增加未来患痴呆症的风险。对这种普遍疾病的治疗明显缺乏,促使格莱斯顿研究所的一组科学家在分子水平上揭示创伤性脑损伤是如何引发神经变性的,以及同样重要的是,如何针对这一过程来防止长期损害。格莱斯顿研究所卡特琳娜·阿卡索格洛博士实验室的科学项目负责人Jae Kyu Ryu博士说:“我们着手解决一个基本问题,即受伤后大脑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从而引发了破坏神经元的破坏性过程。”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称,大多数创伤性

    来源: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

    时间:2024-04-23

  • Science Advances:激活体内的免疫细胞并重新编程,攻击和摧毁癌细胞

    癌症是我们社会的怪物。根据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的数据,仅去年一年,美国就有60多万人死于癌症。对了解这种复杂疾病的不懈追求,推动了医学进步,开发了侵入性更小但仍然高效的治疗方法。免疫疗法作为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正在兴起。免疫疗法包括利用人体免疫系统的力量来对抗癌细胞。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已经找到了一种方法,将一种治疗程序改造成一种开创性的实践。化学工程副教授Rong Tong与材料科学与工程副教授Wenjun "Rebecca" Cai合作,探索了一种研究人员一直感兴趣的癌症免疫治疗方法。在他们最新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的文章中,To

    来源:AAAS

    时间:2024-04-23

  • 这种蛋白质在平衡由病毒感染引发的免疫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

    研究人员揭示了一种特定蛋白质的调节机制,这种蛋白质在平衡哺乳动物细胞中由病毒感染引发的免疫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些发现可能有助于推动抗病毒疗法和核酸药物的发展,以治疗遗传疾病。细胞为了保护自己免受病毒感染,通常会发生一系列免疫反应,包括称为细胞凋亡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和干扰素信号。虽然细胞凋亡是一个正常的过程,无论是否存在病毒分子,都要遵循一连串的步骤,最终导致细胞死亡——这听起来可能对宿主不利——但它可以帮助防止异常细胞的繁殖,包括那些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并将它们从体内清除。另一方面,干扰素是动物细胞对病毒感染作出反应时产生的蛋白质,目的是保护细胞免受病毒攻击并防止病毒复制。然而,在感染过程中,细

    来源:AAAS

    时间:2024-04-23

  • 世界上第一个生物信息学工具识别由同一蛋白质的多个拷贝组成的淀粉样蛋白

    来自圣彼得堡大学和蒙彼利埃大学的科学家们开发了第一个软件,可以预测淀粉样蛋白原纤维中能够共同聚集的蛋白质对,即蛋白质相互附着的过程。他们的研究表明准确率超过94%。这项研究发表在《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上。淀粉样蛋白是一种蛋白质聚集体,与许多严重的不治之症有关,如阿尔茨海默氏症、帕金森症和亨廷顿氏症等。然而,淀粉样蛋白的存在并不总是病理性的;它们中的许多在细胞中具有功能性的“有益”作用。科学家们说,蛋白质结构的变化可以触发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聚集。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已经积累了大量关于不同淀粉样蛋白共同聚集的数据。来自圣彼得堡大学和法国蒙彼利埃大学的遗传学家

    来源: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

    时间:2024-04-23

  • 拟南芥ABC转运蛋白ABCB19参与油菜素甾醇外排的结构和功能

                     图 拟南芥ABCB19蛋白通过激素外排作用参与油菜素甾醇信号调控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1870732、32322041、31900885、32321001)等资助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孙林峰教授团队联合比利时根特大学Eugenia Russinova教授团队鉴定了植物中首个油菜素甾醇(Brassinosteroid,BR)跨膜运输蛋白,即拟南芥ABCB19蛋白,并系统阐释了该蛋白的工作机理。相关成果以“拟南芥ABC转运蛋白ABCB19参与油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4-23

  • 胆固醇代谢调控巨噬细胞抗肿瘤的新机制

    4月19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王红艳研究组联合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在国际学术期刊Immunity在线发表研究成果:“25-Hydroxycholesterol regulates lysosome AMP kinase activation and metabolic reprogramming to educate immunosuppressive macrophages”。该研究发现了抑炎巨噬细胞活化的关键胆固醇代谢酶CH25H及代谢物25-HC,为靶向巨噬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代谢新靶点,也为胆固醇代谢重编程调控天然免疫提供了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4-04-23

  • 大规模基因研究发现肠易激综合征与心血管系统之间的新联系

    发表在《Cellular and Molecular Gastroenterology》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肠易激综合征(IBS)和心血管疾病(CVD)常见的疾病机制。由莫纳什大学生物科学学院高血压研究实验室的博士后Leticia Camargo Tavares博士领导的这项研究揭示了对IBS遗传基础的新见解,为治疗干预提供了潜在的途径。肠易激综合征是全球最普遍的胃肠疾病之一,影响到高达10%的人口,对女性的影响尤为严重。它的特点是一系列复杂的症状,包括腹痛、腹胀、腹泻和便秘。肠易激综合征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尽管其广泛流行,但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尚不清楚,因此限制了治疗选择。一个由莫纳什

    来源:Cellular and Molecular Gastroenterology

    时间:2024-04-23

  • 栀子提取物可促进功能性神经再生

    科隆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番麻素的新用途,番麻素是一种从苦蓟中产生的物质。他们的文章“Cnicin促进功能性神经再生”以临床研究为特色,发表在《Phytomedicine》上。福蓟(Cnicus benedictus)是一种菊科植物,也生长在我们的气候中。几个世纪以来,它一直被用作草药提取物或茶,例如帮助消化系统。在Philipp Gobrecht博士和Dietmar Fischer教授的指导下,科隆大学医院药理学中心和科隆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现在发现了cnicin的一种全新用途。动物模型和人类细胞都表明,肉毒杆菌素能显著加速轴突(神经纤维)的生长。这项研究发表在《Phytomedicine》杂

    来源:Phytomedicine

    时间:2024-04-23

  • 一种新的鞋垫技术降低糖尿病足溃疡的风险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鞋垫技术,有助于降低患糖尿病足溃疡的风险。糖尿病足溃疡是一种危险的开放性溃疡,可能导致住院治疗和腿部、足部或脚趾截肢。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研究所(UTARI)的首席研究科学家Muthu B.J. Wijesundara说:“这种创新鞋垫技术的目标是通过解决糖尿病足溃疡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即走路时脚部反复受到的压力导致皮肤和软组织破裂,从而降低患糖尿病足溃疡的风险。”美国约有3900万人患有糖尿病,糖尿病会损害为神经供血的小血管,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和足部溃疡。大约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会在一生中患上足部溃疡。在美国,每年因糖尿病足溃疡并发症而进行的下肢截肢手术超过16万例,每年花费

    来源:AAAS

    时间:2024-04-23

  • 结直肠癌和胃癌的肿瘤沉积

    肿瘤沉积物(TDs)最初在结直肠癌中被发现,现已在包括胃癌在内的各种其他癌症类型中被发现。它被定义为原发性肿瘤淋巴结引流区脂肪和纤维组织中肿瘤细胞的聚集物。这些沉积物缺乏可识别的淋巴结构,与原发肿瘤没有直接联系。与大网膜转移不同的是,TDs被认为是肿瘤在胃淋巴结引流范围内的局部侵袭,而大网膜转移被归类为远处转移。第8版TNM分期采用了更严格的标准,将TDs定义为除了没有淋巴结构外,没有可识别的血管或神经结构的肿瘤细胞沉积。在苏木精-伊红(H&E)或其他染色方法染色的切片中,当发现血管壁或神经结构时,应分别视为血管侵犯或神经周围侵犯。目前对TDs的结构和起源存在争议,研究表明,TDs是L

    来源:AAAS

    时间:2024-04-23

  • 微塑料中的有毒化学物质可以通过皮肤吸收

    最新研究表明,用于阻燃塑料材料的有毒化学物质可以通过皮肤与微塑料接触而被人体吸收。这项研究首次提供了实验证据,证明微塑料中作为添加剂存在的化学物质可以渗入人体汗液,然后通过皮肤被吸收,进入血液。许多用作阻燃剂和增塑剂的化学物质已经被禁止,因为有证据表明它们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包括损害肝脏或神经系统、癌症,以及对生殖健康的风险。然而,这些化学物质仍然存在于旧的电子产品、家具、地毯和建筑材料中。虽然微塑料造成的危害尚不完全清楚,但人们越来越担心它们是人类接触有毒化学物质的渠道。该研究小组在去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证明,微塑料中的化学物质会渗透到人体汗液中。目前的研究表明,这些化学物质也可以从汗液中吸

    来源:AAAS

    时间:2024-04-23

  • 回到生命的起源

    剑桥大学的科学家们认为,对生命发展至关重要的分子可能是通过石墨化过程形成的。一旦在实验室得到验证,我们就可以尝试重现生命出现的合理条件。生命所需的化学物质是如何到达那里的?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争论这些看似偶然的生命条件是如何在自然界中出现的,许多假设都陷入了死胡同。然而,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现在已经模拟了这些条件是如何发生的,并产生了大量生命所需的成分。生命是由蛋白质、磷脂和核苷酸等分子控制的。过去的研究表明,含有氮的有用分子,如腈——氰乙炔(HC3N)和氰化氢(HCN)——和异腈——异氰化物(HNC)和甲基异氰化物(CH3NC)——可以用来制造这些生命的基石。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方法

    来源:AAAS

    时间:2024-04-23

  • 心房颤动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心力衰竭,而不是中风

    丹麦的一项研究发现,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患心房颤动(一种导致心率不规则和异常快的心脏疾病)的终生风险从四分之一增加到三分之一。在患有这种疾病的人中,五分之二的人可能会在他们的余生中患上心力衰竭,五分之一的人会中风,在20年的研究期间,风险几乎没有明显改善。因此,研究人员表示,房颤患者需要中风和心力衰竭预防策略。据估计,到2060年,欧洲将有1800万人患有房颤,到2050年,美国将有1600万人患有房颤。仅在英国的NHS中,每年诊断出的房颤新病例比四种最常见的癌症原因加起来还要多,房颤的直接支出已达到25亿英镑。一旦房颤发生,患者护理主要集中在中风的风险上,但其他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和心脏病发作尚未

    来源:AAAS

    时间:2024-04-23

  • 新疆生地所在Global Change Biology发文综述了干旱加剧和干旱区扩张对碳储存量、生物多样性...

    干旱区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 41%,近几十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干旱区面积大幅扩张,了解当前干旱区的气候变化和干旱加剧如何影响植物-土壤系统的全球生物地球化学问题至关重要。因此,亟待一项关于干旱加剧和干旱区扩张对碳储存量、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的全面概述。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曾凡江研究员团队,深入探讨了干旱加剧和干旱区扩张对碳储存量、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本综述重点关注干旱程度的加剧对植物-土壤系统中碳(C)、氮(N)和磷(P)的积累和有效性的影响。长期干旱导致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减少3

    来源: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时间:2024-04-23

  • 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研究团队在牦牛远缘杂交后代雄性不育机理解析方面获得新进展

    哺乳动物远缘杂交不育在自然界较为常见,在家养动物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牦牛和普通牛的杂交后代——犏牛。雌性犏牛有正常的生育力而雄性由于精子发生阻断完全不育。虽然科研人员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持续探索犏牛不育的机制,但导致其杂交不亲和性的基因依然没有得到确定。精准解析不同类型生殖细胞基因表达特征是筛选杂交不育基因的必要过程。由于传统转录组测序忽略了不同细胞基因表达的异质性,无法检测单个细胞的基因表达,目前,犏牛生殖细胞类型尚未得到精确鉴定,其发育过程中细胞命运及状态转变的基因表达动态也不清楚。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研究团队在前期对牦牛、普通牛和犏牛不同发育时期生

    来源:中科院高原生物所

    时间:2024-04-23

  • 广东省人民医院高平团队发表关于肌肽介导细胞内pH稳态调控肿瘤免疫的研究成果

    近日,广东省人民医院高平教授团队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华凤教授团队合作在《Nature Immunology》发表题为“Carnosine regulation of intracellular pH homeostasis promotes lysosome-dependent tumor immunoevasion”的文章,该工作发现了肿瘤细胞维持胞内pH稳态的新机制,并解析了细胞内pH稳态如何通过调控溶酶体功能实现肿瘤免疫逃逸。广东省人民医院为最后通讯作者单位,高平教授为最后通讯作者。肿瘤细胞在糖代谢过程中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Warburg 效应”,即肿瘤细胞倾向于利用糖酵解过程为细胞

    来源:南方医科大学

    时间:2024-04-23

  • 广东省人民医院顾兵教授团队发表中国城市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耐药的研究成果

    近日,广东省人民医院顾兵教授团队联合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巴里·马歇尔教授团队,使用一次性胶囊取样线联合定量PCR技术在全国26个省份52个地级市完成幽门螺杆菌感染和克拉霉素及左氧氟沙星耐药的调查研究,为幽门螺杆菌临床治疗提供新参考。该研究成果Multicenter cross-sectional surveillance of H. pylori prevalence and antibiotic resistance to clarithromycin and levofloxacin in urban China via string test coupled with quanti

    来源:南方医科大学

    时间:2024-04-23

  • 深圳医院李欣及合作团队在Nature Microbiology揭示IFITM1竞争性抑制EphA2介导的EB病毒上皮细胞…

    4月22日,深圳医院李欣团队联手中国人民大学龚新奇团队在《Nature Microbiology》上在线发表了题为“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1 competitively blocks Ephrin receptor A2-mediated Epstein–Barr virus entry into epithelial cells”的研究成果。这一突破性研究揭示了IFITM1通过关键氨基酸位点竞争性抑制EBV表面糖蛋白与上皮细胞感染受体EphA2的结合,形成“钳形”竞争互作结构限制病毒的进入。YTHDF3-DDX5通过表观调控IF

    来源:南方医科大学

    时间:2024-04-23

  • Nature Microbiology|王隆飞教授团队合作发现单个细菌E2酶模拟泛素化串联cGAS激活免疫新机制

    2024年4月22日,武汉大学药学院王隆飞教授团队与华中科技大学朱斌、北京大学刘小云、牛津大学吴迪团队合作在微生物领域顶级期刊《Nature Microbiology》发表题为“Phage defense system CBASS is regulated by a prokaryotic E2 enzyme that imitates the ubiquitin pathway”的研究论文。近期发现的新型原核生物免疫系统中与真核生物免疫系统最相关的当属CBASS (基于环寡核酸的抗噬菌体信号系统,cyclic oligonucleotide based anti?phage signal

    来源:武汉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4-04-23

  • 上海交大杨佳苗团队发表大动态范围光波面测量研究成果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感知科学与工程学院杨佳苗团队在大动态范围光波面测量方向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Large dynamic range Shack-Hartmann wavefront sensor based on adaptive spot matching”(具有全局光斑自适应匹配能力的大动态范围夏克-哈特曼波前传感方法)为题、以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为第一单位发表在《Light: Advanced Manufacturing》上,相关技术已应用于研发设备成品。夏克-哈特曼传感器是一种非干涉波前测量技术,具备探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04-23

  • Hepatology|陈兴栋团队合作研究发现血浆代谢组特征可预测远期肝硬化并发症

    近日,我院陈兴栋团队与公卫学院张铁军课题组的合作研究以“Machine learning-based plasma metabolomic profiles for predicting long-term complications of cirrhosis”为题发表于美国肝病学会(AASLD)会刊Hepatology。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估计,每年可归因于慢性肝病的死亡数超过100万,其中大多数死亡继发于肝硬化并发症。当前,慢性肝病的临床关注点主要集中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阶段,而早期可逆性的疾病阶段往往被忽略,从而导致患者错过最佳干预时期。因此,运用有效的非侵入性手段促进慢性肝病高危人群的

    来源: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

    时间:2024-04-23

  • 赵卓慧教授课题组研究揭示PFAS暴露与人群尿酸水平和高尿酸血症风险升高显著相关,其中肾功能下降发挥重要的中介效应

    (供稿:牛治平) 近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赵卓慧教授课题组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权威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IF=13.6,中科院一区Top)发表了题为“Kidney function decline mediates the adverse effects of per-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 (PFAS) on uric acid levels and hyperuricemia risk”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人群血清PFAS暴露与尿酸水平和高尿酸血症风险之间的显著关联及肾功

    来源: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时间:2024-04-23

  • 物理学院乔宾课题组与合作者成功开展激光驱动三维同步质子照相实验并验证天体磁场起源新机制

    宇宙中充满了磁场,从实验室、地磁层、太阳系,到遥远的星系和星系团,磁场的身影无处不在,磁场的产生及演化深刻影响着各种天体动力学过程。然而,磁场的起源是长期困扰人类的未解之谜。由于天体中绝大部分物质都是处于等离子体状态,一个合理的推测是这些磁场产生于等离子体的运动,由等离子体动能转化为磁能。但是,由于缺乏近距和细致的观测手段,具体的产生机制尚不清楚。在激光聚变等重大需求牵引下发展起来的大型激光装置可在实验室小空间、短时间内产生类似天体环境的高温、高压、强辐射和强电磁场等极端条件,通过标度变换,为天体物理提供了开展主动、近距、可控、可重复的实验研究新范式,催生出“实验室天体物理”这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4-23

  • 我国学者发现肿瘤免疫逃逸新机制并研发候选新药

    图 CD3L1及其抗体作用机制示意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030104)等资助下,复旦大学许杰研究员团队发现肿瘤免疫逃逸新机制并研发候选新药。研究成果以“ITPRIPL1结合CD3ε阻碍T细胞激活从而导致肿瘤免疫逃逸(ITPRIPL1 binds CD3ε to impede T cell activation and enable tumor immune e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4-23

  • 对糖的渴望可能由孤独引起

    如果你在家里吃巧克力和/或冰淇淋度过了一个孤独的夜晚,你不应该感到内疚。一项新的研究发现,这是因为孤独会导致对含糖食物的强烈渴望。发表在《JAMA Network Open》上的研究人员将社交孤立者的大脑化学物质与心理健康状况不佳、体重增加、认知能力下降以及2型糖尿病和肥胖等慢性疾病联系起来。“虽然已经确定肥胖与抑郁和焦虑有关,暴饮暴食被认为是对抗孤独的一种应对机制,但我想观察与这些感觉和行为相关的大脑通路,”资深研究作者 Arpana Gupta博士说,他是洛杉矶加州大学G.奥本海默压力和恢复神经生物学中心的副教授和主任。研究人员研究了93名绝经前参与者的大脑化学是如何改变的,以及

    来源:JAMA Network Open

    时间:2024-04-23

  • 饮食治疗比药物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更有效

    哥德堡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与药物治疗相比,通过饮食调整,超过70%的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这项研究发表在《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杂志上。IBS是一种常见的诊断,它会导致腹痛、胀气、腹泻和便秘,并以不同的组合和不同的严重程度出现。治疗通常包括饮食建议,如少餐多餐,避免摄入过多的食物,如咖啡、酒精和碳酸饮料。患者也可以服用药物来改善特定症状,如胀气或便秘、腹泻、腹胀或腹痛。抗抑郁药有时被用来改善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该研究比较了三种治疗方法:两种饮食治疗和一种药物治疗。参与者是在哥德堡Sahlgrenska大

    来源: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时间:2024-04-23

  • 赛默飞与高校分测分会再续合作新篇章,赋能本土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

    2024年4月22日,郑州 ——近日,赋能科技进步的全球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以下简称:赛默飞)与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以下简称:高校分测分会)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备忘录。未来,双方将在技术创新、学术交流及人才培养等诸多领域展开广泛合作,推动本土科研能力提升及创新成果转化,赋能中国科研事业高质量发展。此次合作体现了赛默飞持续践行其 “创领共生” 的在华发展承诺以及将全球前沿科技和本土智慧创新相融合,打造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的未来中国的美好愿景。赛默飞企业市场与传播高级总监杨冬岚与高校分测分会副主任委员欧阳钢锋代表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备忘录活动现场,赛默飞企业市场与传播高级总监杨冬

    来源:赛默飞世尔科技

    时间:2024-04-23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