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动态

  • Nature:48名患者与正常人的脑单细胞图谱差异

    不到十年前,Hansruedi Mathys博士启动了一个雄心勃勃的项目,要创建一个存储在100个单个脑细胞中的所有基因读数的注释库,当时这项任务令人生畏。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Mathys成功地从48个患有和没有阿尔茨海默病的人的130万个大脑皮层细胞中绘制出了这样的“转录组”。Mathys在博士后培训期间率先对死后人类脑组织进行单细胞转录组学分析,现在是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物学助理教授。由此得出的人类大脑衰老图谱,可以从分子角度洞见大脑的脆弱性和复原力。“我对理解认知弹性现象非常感兴趣,在这种现象中,尽管阿尔茨海默氏症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个体却没有表现出认知障碍,”Mathys博士说。匹兹

    来源:Nature

    时间:2024-07-27

  • 中国学者Science发文:人类活动导致过去百年来全球降水变率增强

    随着气候增暖,极端强降水频繁袭击全球各地。“几天下完一年的雨”,正变得越来越常见。与此同时,全球许多地区的干旱显著增加,严重影响到水资源和能源供应,触发野火等灾害。同时存在的,还有“上个月抗旱、这个月抗洪”的旱涝急转现象,频繁而剧烈的干湿转换,已经置地球气候于“水深火热”之中。气候增暖正在令全球水循环增强,表现为全球平均降水增加,大部分地区极端降水增强。综合理论研究、数值模拟、观测诊断和检测归因研究等多个方面的证据,科学界对平均降水和极端降水变化的物理机制认识越来越清晰。2013年和2021年发布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和第六次评估报告分别指出:“人类活动导致了陆地降水型的

    来源:AAAS

    时间:2024-07-27

  • Nature:由前几代人工智能产生的大型语言模型的连续版本

    一项研究发现,在人工智能生成的文本上训练人工智能(AI)模型,很快会导致模型产生大量废话。这种相互蚕食的现象被称为模型崩溃,可能会阻碍大型语言模型(llm)的改进,因为它们耗尽了人类衍生的训练数据,而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生成的文本遍布互联网。“我们要传达的信息是,我们必须非常小心我们的训练数据中最终出现的内容,”合著者、英国剑桥大学人工智能研究员Zakhar Shumaylov说。否则,“事情总是会出错,这是可以证明的”。他说,“该团队通过数学分析表明,模型崩溃问题可能是普遍存在的,它影响到使用未经整理的数据的所有大小的语言模型,以及简单的图像生成器和其他类型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首先使用法学硕士

    来源:nature

    时间:2024-07-27

  • 奥罗普切病毒(Oropouche Virus)威胁拉美 可能致胎儿死亡或小头症

    巴西科学家发出警告称,在南美洲和中美洲不断增加的人们知之甚少的奥罗普切(Oropouche)病毒可能会导致胎儿在子宫内感染死胎和神经缺陷。在7月12日发表的一份技术说明中,巴西卫生部报告了受感染母亲的新生儿中出现的4例小头症(一种大脑发育减少的症状)和1例可能与该病毒有关的胎儿死亡。这种联系尚未得到证实,但卫生部建议卫生专业人员密切监测感染Oropouche的孕妇。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的病毒学家Amilcar Tanuri说:“这些病例令人担忧,是一个需要警惕的信号。”但他也认为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在7月17日发布的流行病学警报中,泛美卫生组织要求其他国家警惕类似病例。这些病例让研究人员想起了

    来源:AAAS

    时间:2024-07-27

  • 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研究团队研发出快速评估洪水调蓄生态系统服务流的FRESF模型

    河流洪水是全球破坏性最大、代价最高的自然灾害。非结构性洪水缓解措施提供了关键的调节生态系统服务,帮助人类减轻洪灾的影响。例如,中国的“海绵城市”项目旨在通过增加非结构性洪水调节服务来提高城市生态系统吸收、渗透和滞留雨水的能力,从而减轻城市内涝。为了弥补现有洪水调节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法的不足,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研究团队研究开发了洪水调节生态系统服务流动模型(FRESF)。这是一个开放源码的ArcGIS脚本工具箱,用于快速、定量且空间明确地评估洪水调蓄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需求和跨区域流动效应。该模型基于陆面径流过程、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生态系统服务流量化框架

    来源:中科院高原生物所

    时间:2024-07-27

  •  成都生物所在单细胞等微量生物样品的代谢物分析方法中获新进展

    在质谱分析领域,样本经济性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传统的电喷雾电离(Electrospray ionization, ESI)技术虽然在生物分子分析中表现出色,但其样品消耗速度快,难以分析如单细胞的微量样品。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开发了一种新型的链式电喷雾离子化技术(Chai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Chain-ESI),该技术在微量样本的样本经济性和电离效率上取得了显著突破。Chain-ESI技术的核心在于其能够通过初级离子源诱导次级电喷雾电离,从而在极低的样本消耗速率(皮升每分钟)下实现高效的电离。这种方法不仅能够生成大量的串联质谱(MS2)数据,为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7-27

  • 臧寅垠课题组在Internet Interventions发表论文,揭示提升公众认知可促进互联网心理健康服务的使用

    2024年6月,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臧寅垠课题组在学术期刊 Internet Interventions发表题为The Knowledge, Attitude, and Intention to Use Internet-based Mental Health Services: A Serial Mediation Model的论文,揭示了疫情期间人们对互联网心理健康服务(i-MHS)的认知和使用意愿。 研究发现,对于i-MHS的知识在促进人们使用专业服务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研究组对疫情期间互联网涌现的18种线上心理服务进行了调查,包括由不同组织提供的热线服务、在线音

    来源: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时间:2024-07-27

  • 电院曾贵华团队在源设备无关量子随机数发生器芯片研究上取得进展

    近日,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感知科学与工程学院量子感知与信息处理研究所曾贵华教授团队、吴侃教授课题组、上海循态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首次实现基于熵不确定性原理的源设备无关量子随机数发生器(SDI-QRNG)芯片。相关成果以“On-chip  Source-Device-Independent  Quantum  Random  Number  Generator”(片上源设备无关量子随机数发生器)为题发表在光学领域国际著名期刊《Photonics Research》上,并同时入选为该期刊封面文章和edi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07-27

  • 《Nature》:上海交大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蔡宇伽团队等首次发现大脑专属抗病毒卫士TMEFF1

    宿主对微生物感染的防御能力是物种生存的最基本前提之一,其重要性堪比能量摄取和生命繁衍。然而,免疫反应也有可能对宿主造成严重损害,并且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大多数免疫机制都是诱导型且受到严格的调控。这一原则对于人体有效对抗感染是非常关键的,可以对免疫损伤高度敏感的组织如中枢神经系统(CNS)形成全面和周到的保护。大脑跟人体其他组织和器官一样,同样面临病毒感染的风险,且一旦发生后果往往更为严重。然而,目前我们对于大脑中神经元细胞是如何对抗病毒感染的这一基本生物学问题的了解仍然十分有限,尚未发现任何神经元特有的抗病毒机制。单纯疱疹病毒(HSV)是一种广泛存在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07-27

  • 上海交大陈海峰课题组在RNA分子力场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陈海峰教授课题组在《J. Chem. Theory Comput.》在线发表名为Excited-Ground State Transition of RNA Strand Slippage Mechanism Captured by Base-specific Force Field的研究成果,该研究为个性化精准RNA分子力场开发及RNA动态构象转换机制提出了重要参考。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博士生李政新与本科生宋歌、朱骏杰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陈海峰教授为通讯作者,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信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07-27

  • 上海交大俞章盛团队与合作者开发快速准确的空间可变基因(SVG)鉴定方法

    近期,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医学院临床研究中心俞章盛教授课题组与合作者《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HEARTSVG: a fast and accurate method for identifying spatially variable genes in large-scale spatial transcriptomics”论文。该研究提出了一种用于快速、精确检测大规模空间转录组数据中空间可变基因(SVG)的方法——HEARTSVG,并揭示了其在肿瘤研究等领域的重要应用。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博士生袁欣为论文第一作者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07-27

  • 上海交大周宁一团队在新污染物二甲双胍生物降解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4年7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周宁一教授团队继发现一线降糖药物二甲双胍的降解菌株之后1(ES&T,2023),进一步在生化水平上解析了二甲双胍的微生物分解代谢机制,相关研究论文“Discovery of a Ni2+-dependent heterohexameric metformin hydrolase ”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2,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李涛博士为第一作者,周宁一教授为通讯作者,课题组四位博士研究生许芷菁、张淑婷、徐佳、潘飘飘为共同作者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07-27

  • 上海交大大气污染控制团队Nat. Commun.发文报道无汞催化制备氯乙烯最新研究进展

    近日,由学院晏乃强教授领衔的上海交通大学大气污染控制团队(air@sjtu.edu.cn)通过与浙江大学谢鹏飞研究员及石河子大学代斌教授研究团队合作,共同在自然?通讯《Nat. Commun.》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Asymmetric Ru-In Atomic Pairs Promote Highly Active and Stable Acetylene Hydrochlorination”的研究成果。由于国际《关于汞的水俣公约》对用汞行业的严苛限制,如何用无汞催化剂高效替代煤基(乙炔)聚氯乙烯(PVC)工艺中的含汞催化剂(行业常称“触媒”),已成为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07-27

  • 上海交大洪亮课题组联合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青年研究员谈攀发布关于FSFP:基于语言模型的蛋白质功能小样本预测方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院/物理与天文学院/张江高研院/药学院洪亮教授课题组联合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青年研究员谈攀,在蛋白质突变-性质预测上取得重要突破。该工作采用全新的训练策略,在使用极少湿实验数据的情况下,极大地提高了传统蛋白质预训练大模型在突变-性质预测的效果。该研究成果以《Enhancing the efficiency of protein language models with minimal wet-lab data through few-shot learning》为题,发表在Springer Nature集团旗下《Nature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07-27

  • Nature Medicine刊发上海交大电院盛斌团队与黄天荫、贾伟平等学者合作成果:全球首个糖尿病多模态大模型DeepDR-LLM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系/教育部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盛斌教授团队携手清华大学黄天荫教授团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和李华婷团队,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覃宇宗教授团队,通过医工交叉合作研究,构建了全球首个面向糖尿病诊疗的视觉-大语言模型的多模态集成智能系统DeepDR-LLM,成果以“Integrated image-based deep learning and language models for primary diabetes care”为题于7月19日在Nature Medicine发表。DeepDR-LL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07-27

  • 余巍课题组发现HDAC8的可逆乙酰化修饰调控细胞周期的新机制

     HDAC8是一种Zn2?依赖型的I类去乙酰化酶HDAC,通过催化粘连蛋白cohesin亚基SMC3去乙酰化,在细胞周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HDAC8过表达能够增强多种癌细胞的增殖、转移及抗药性,而其突变会导致多种严重的先天性遗传疾病,例如狄朗热综合征(CdLS)和杜欣氏肌萎缩症(DMD)。尽管目前对HDAC8的结构和功能已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其在细胞周期调控中的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阐明。 2024年7月,复旦大学余巍组在EMBO Reports在线发表题为“Reversible acetylation of HDAC8 regulates cell cycle”的文章,该

    来源: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4-07-27

  • 化学学院刘志博团队报道放射性药物激活前药策略

    近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应用化学系/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刘志博团队在Science Bulletin上发表了题为“Locally Unlocks Prodrugs by Radiopharmaceutical in Tumor for Cancer Therapy”的研究论文。该工作利用放射性药物[18F]FDG精准靶向肿瘤并诱导肿瘤部位局部水辐解产生水合电子,实现了四价铂前药的可控激活。通过开发以四价铂为连接子的抗体偶联药物(ADC),利用[18F]FDG与ADC的双重靶向,实现了肿瘤部位化疗药物的精准可控释放。放射性药物激活前药策略不仅可以实现原位肿瘤的治疗,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7-27

  • 微生物所联合全球真菌学者更新真菌界担子菌门分类系统

    分类系统承载了生物多样性信息,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中发挥重要的基础作用。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是真菌界中仅次于子囊菌门的第二大类群,物种超过4万种,约占已知真菌总物种数的1/3;包含了绝大多数食药用菌、毒蘑菇等大型真菌及锈菌、黑粉菌等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与人类经济活动关系紧密。但担子菌门各级分类系统存在相互矛盾、部分名称不合法、分类系统和系统发育关系不吻合等问题。赵瑞琳团队以488个物种的基因组数据为基础,通过提取1764个直系单拷贝同源基因构建担子菌门系统演化基因组发育图谱(图1)并估算各个阶元演化时间范围,更新了担子菌门分类系统至4亚门、2

    来源: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7-27

  • 微生物所合作在土壤诱导免疫反应的微生物机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2024年7月15日,微生物研究所和南开大学合作在Microbiome期刊上发表了题为“Redundancy?in?microbiota-mediated suppression of the soybean cyst nematod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大豆长期连作后、大豆孢囊线虫(SCN)的孢囊通过富集Chitinophaga和Dyadobacter细菌抑制自身的繁殖、从而抑制大豆孢囊线虫对大豆作物危害的机制。SCN是大豆最重要的病原物,而长期连作大豆后SCN会衰退形成抑制性土壤,即使大量接种SCN,抑制性土壤仍然会对SCN免疫。研究通过对吉林及黑龙江的SCN抑制性土壤和发病重的导病

    来源: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7-27

  • 微生物所合作在长期连作缓解烟草连作障碍的微生物机制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南开大学合作在iMeta上发表了题为“Microbiome-mediated alleviation of tobacco replant problem via autotoxin degradation after long-term continuous cropping”的研究论文,揭示了长期连作烟草招募自毒物质降解微生物缓解连作障碍的微生物机制,证明了植物长期连作可诱导土壤响应非生物胁迫(自毒物质)富集特定功能微生物,并形成对特定胁迫的土壤稳态,为作物连作障碍防治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途径。连作障碍是限制烟草生产的主要问题,而长期连作可以缓解烟草连作障碍。

    来源: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7-27

  •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江鹏实验室揭示B细胞生发中心的形成及功能的代谢基础

    B细胞是适应性免疫应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包括分泌病原体特异性抗体等多种免疫效应功能。生发中心(GCs)中的体细胞超突变和B细胞选择可提高抗体对免疫抗原的亲和力和特异性。因此,生发中心(GC)B 细胞对产生 GCs 和长效体液免疫至关重要。虽然关于生发中心(GCs)的调控研究不在少数,且代谢可能影响了B细胞亚群的多样性,但生发中心B细胞(GC B)的形成与功能是否依赖或决定于一种共有的代谢方式,是一个极其令人感兴趣的问题。 2024年7月26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江鹏课题组在《自然·化学生物学》(Nature Chemical Biology)期刊上以长文的形式发表了题为“生发

    来源:清华园生命学院

    时间:2024-07-27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