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岁末点评管轶事件

【字体: 时间:2006年12月29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生物通报道:生命科学近几年发展速度惊人。为了盘点2006年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科学进展、科学事件以及研究的热点、焦点,生物通特别联合了网易科学频道、Tom科技、台湾华文生技网和中国遗传网举行了“2006年生命科学十大新闻评选”活动。在33条候选新闻中,“ 29.港大教授管轶报道“大陆新禽流感病毒”引风波”即榜上有名。

  

生物通报道:生命科学近几年发展速度惊人。为了盘点2006年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科学进展、科学事件以及研究的热点、焦点,生物通特别联合了网易科学频道、Tom科技、台湾华文生技网和中国遗传网举行了“2006年生命科学十大新闻评选”活动。在33条候选新闻中,“ 29.港大教授管轶报道“大陆新禽流感病毒”引风波”即榜上有名。

在10月30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一篇文章中,香港大学研究人员管轶及其同事报道说中国福建已经出现了一种新的H5N1禽流感病毒株——“类福建病毒”(Fujian-like,FJ-like),并可能引发另一轮的全球感染风波。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外交部、世界卫生组织纷纷表明各自立场。

中国外交部公开表示该调查结果失实;

WHO驻中国官员指责中国农业部不向WHO提供待检样本;

中国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陈化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研究所国家流感中心主任舒跃龙指则管轶文章不实;

WHO正式回应,澄清“H5N1福建亚型”病毒并非新型突变毒株,对禽类与人类的威胁并未加重。WHO官员指出中国农业部应向“联合国粮农组织”及“世界动物卫生组织”通报;

中国官方指出,去年及今年都已向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报告了在中国南部地区分离的禽流感病毒情况,其基因类型都保持稳定状态;

管轶解释尚未见到陈化兰研究员在文章中提到的已经与世界卫生组织共享的病毒株,他希望与国内科研人员多多合作。

 

重重矛盾不仅涉及了中国农业部、卫生部在禽流感操作过程中的透明度,而且暗示了内地和港澳台科研合作有欠紧密。

 

相关文章:

1 外交部驳斥管轶《PNAS》文章有关禽流感变异文章

2 外交部驳管轶《PNAS》文章续:WHO谴责中国拒给禽流感样本

3 外交部驳管轶文章事件“峰回路转”

4 生物通专访:管轶教授回应《PNAS》文章事件

PNAS文章再次引发国外著名刊物与国内监测研究争议

 

6  PNAS文章再次引发国外著名刊物与国内监测研究争议

 

管轶其人其事:


 

管轶:你是不是自己的英雄

 

禽流感近期相关信息:

 

埃及一家三口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韩爆发第二波禽流感

 

国际禽流感疫情最新态势一览

 

农科院步志高发现禽流感致死基因

 

我国人用禽流感疫苗Ⅰ期临床研究完成  

 

科学家找到H5N1禽流感病毒致命弱点 

 

美华裔科学家胜诉:研发预防禽流感新药被控侵权 

 

深圳首例人禽流感患者昨出院 治愈经验值得借鉴 

 

葛兰素-史克公司称其禽流感疫苗临床试验成功  

 

英国批准最新型禽流感疫苗临床实验

 

 

禽流感常识: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这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综合症,被国际兽疫局定为A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不仅是鸡,其它一些家禽和野鸟都能感染禽流感。按病原体的类型,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的禽鸟体内产生病毒抗体。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零星死亡。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感染的鸡群常常“全军覆没”。


最早的禽流感记录在1878年,意大利发生鸡群大量死亡,当时被称为鸡瘟。到1955年,科学家证实其致病病毒为甲型流感病毒。此后,这种疾病更名为禽流感。禽流感被发现100多年来,人类并没有掌握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仅能以消毒、隔离、大量宰杀禽畜的方法防止其蔓延。高致病性禽流感暴发的地区,往往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禽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蛋白质的不同被分为H1到H15等15种亚型。世界各地的禽流感主要由高致病性的H5和H7两种亚型引起,而人对其中的H1和H3亚型易感。

目前在韩国和日本等地流行的禽流感病毒属H5N1型,通常只在禽类中传播,很少感染人类。尽管曾经出现过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而发病的事例,例如1997年香港禽流感曾使12人患病,其中6人死亡,但这种情况实属少见。此外,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途径主要是接触感染,目前尚未发现由于吃鸡肉和鸡蛋而受到感染的病例。从微生物学角度讲,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阻止了禽流感病毒对人类的侵袭。首先,人呼吸道上皮细胞不含禽流感病毒的特异性受体,即禽流感病毒不容易被人体细胞识别并结合;第二,所有能在人群中流行的流感病毒,其基因组必须含有几个人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第三,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由于含碱性氨基酸数目较多,使其在人体内的复制比较困难。

不过,尽管没有证据表明禽流感病毒会直接引起人类流感暴发,但从进化角度看,人类流感与原先在动物中传播的流感病毒有关。很可能是在历史上人类驯养猪、鸡等动物的过程中,由于人畜接触频繁,猪流感和禽流感病毒的某些毒株发生了变异,获得对人的致病性以及在人群中传播的能力,成为人类流感病毒。这类事件有可能再次发生,因此医疗研究和监测部门仍对禽流感袭击人类的可能性保持警惕。对个人而言,应注重身体健康、保持良好免疫力;食用禽类制品之前要高温充分烹煮,以杀灭病毒。截至目前,我国内地从未发生过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事例。我国已经建立了可快速检测禽流感的技术手段,卫生部在几年前就强化了包括禽流感在内的流感疫情监测,多种流感病毒的动向都在监视视野中。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