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病诊断之难:基因诊断的希望

【字体: 时间:2014年10月29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不少罕见病有了症状的时候,如肌肉萎缩,共济失调,瘫痫发作,这时患者到了门诊,如神经科门诊,因为罕见,医生对罕见病不了解,往往要经过多次往返,几经转折……

  

生物通报道:瓷娃娃、月亮孩子、蝴蝶宝贝……这些动听的名字背后都背负着一份心酸,但这些患有罕见病的孩子也不是完全无法可施,无药可治,如果能在早期诊断出来,一些罕见病还是能得以医治的。

然而不少罕见病有了症状的时候,如肌肉萎缩,共济失调,瘫痫发作,这时患者到了门诊,如神经科门诊,因为罕见,医生对罕见病不了解,往往要经过多次往返,几经转折,甚至有的要通过大会诊才能确诊,有时会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如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关节已经变形,
则治疗效果欠佳。甚至有时还会被误诊,如引发全球关注“冰桶挑战”的ALS(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俗称“渐冻人”)也常被误诊为颈椎病,耽误了病情。

据美国NCOD(National Commission on Orphan Diseases)报道,15%的罕见病患者要花费平均五年的时间才能得到正确的诊断。根据文献报道,罕见病患者大多通过互联网自我初步诊断,而后再做生理检查以证实,有学者形象的称“Doctor Google” 。

近年来,随着基础研究在罕见病领域的快速发展,部分罕见病的病理机制得到揭示,生物化学、酶学、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等诊断检测方法也相继出现。例如2,4-二硝基苯肼试验、硝普盐实验可用于诊断苯丙酮尿症,甲苯胺蓝试验可用于诊断粘多糖病,FISH 技术可用于染色体缺失疾病的诊断等。

而且由于大多数罕见病为遗传病,其发病机制也尚未搞清,所以,基因检测是最有潜力的一种罕见病诊断方法,基因检测技术不但能够验证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给病人准确的遗传咨询服务,还能够用于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检测和产前诊断。

目前几乎各个省均有检测这些罕见遗传病基因突变的实验室,国内也有一批长期从事可治性神经遗传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老一辈临床专家,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对DRD,FKD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症早期确诊并及时治疗,可取得戏剧性性的治疗效果,患者从运动困难、不能生活自理很快恢复运动能力,返回学校上课。

不过虽然在过去的十年中,随着人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罕见遗传疾病的致病基因挖掘速度不断加快,但这些发现向临床应用的转化却相对滞后。

比如说多数基因诊断中心认为的罕见病基因诊断不但成本高,也无利可图,所以他们不会考虑涉足该领域。为此,美国ORDR 设立CETT(Collaboration Education and Test Translation)计划,资助罕见疾病基因诊断实验室的建立。欧盟的orphnet 网站也公布了欧盟15个成员国的RD诊疗机构和分子诊断实验室。这主要是通过基础研究实验室与分子诊断实验室之间的密切合作,来解决上述问题,他们的主要理念是从样本采集到储存都在分子诊断试验室进行,可分少量样本到基础研究室,待得出研究结果后,分子诊断实验室再进一步有偿验证试验结果,这样不但能够保证科学研究的进行,满足患者基因诊断的需要,还能够达到盈利机构的目的。

基因检测不但能够帮助医师进行诊断,还能够通过检测结果的共享来吸引更多的研究者参与到该领域中来,例如可进行基因型与表型关系。

更多内容:

“疑难杂症”的基因秘密

有哪些“常见”的罕见病?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