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Cell Stem Cell发布寨卡研究重要成果

【字体: 时间:2016年05月12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中国的研究人员在5月11日的《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杂志上报告称,证实被注射亚洲寨卡病毒株,在孕母体内邻近产期的胎鼠显示出小头畸形的典型特征。正如预期的那样,寨卡病毒感染了神经前体细胞,感染大脑表达了一些与病毒入侵相关的基因,并显示免疫反应改变及细胞死亡。

  

生物通报道   中国的研究人员在5月11日的《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杂志上报告称,证实被注射亚洲寨卡病毒株,在孕母体内邻近产期的胎鼠显示出小头畸形的典型特征。正如预期的那样,寨卡病毒感染了神经前体细胞,感染大脑表达了一些与病毒入侵相关的基因,并显示免疫反应改变及细胞死亡。

这项研究是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许执恒(Zhiheng Xu)研究员与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的秦成峰(Cheng-Feng Qin)博士共同合作完成。

许执恒研究员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信号转导与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近年来多次在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Reports、PNAS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14年1月,许执恒研究员领导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证实,在发育新大脑皮质中小头畸形相关蛋白WDR62通过JNK1调控了神经形成。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Cell Reports杂志上(中科院Cell子刊发表神经学研究新成果 )。同年12月,许执恒课题组证实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LSD1)表观遗传调控Atrophin1,是维持皮质祖细胞的必要条件。这一重要的发现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许执恒研究员Nature子刊发表表观遗传新文章 )。

秦成峰多年来在病毒疫苗学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2013年,秦成峰博士与浙江大学的唐睿康教授合作,提出了一种结合遗传技术与生物矿化的组合新方法,这种方法将有助于提高疫苗的热稳定性和有效性,未来也许将在疫苗研发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PNAS杂志上(浙江大学****最新PNAS文章)。2015年,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陈凌研究员、浙江大学教授唐睿康合作,利用仿生矿化技术成功研发了一种疫苗修饰和改进的新技术(BVSE)。该成果发表于材料科学国际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中科院,浙大,军事医学科学院发表论文:艾滋病疫苗 )。

许执恒说:“新研究最令人惊讶的部分是,一开始主要是神经纤体细胞受到感染,在后期则主要是神经元受到感染——接受注射后5天时存在的寨卡病毒增加了几百倍。而死亡的几乎全都是神经元而非神经前体细胞。这表明神经元而非神经前体细胞容易被寨卡病毒诱导死亡。”

索取Takara Clontech的病毒表达相关产品的详细技术资料,请填写联系方式

寨卡病毒被直接注射到了胎鼠大脑中。如果时间太早,胚胎则无法存活,因此研究人员一开始研究了在相当于人类孕中期的阶段,此时胎儿神经前体细胞密集增殖,同时生成新神经元。有了这一模型,他们可以观察到随着病毒载量的增加及强烈的免疫反应大脑发生了萎缩。

一些小鼠虽活到出生,却被它们的母亲吃掉了,这通常发生在幼崽明显不适的情况下,阻碍了研究人员进一步的观察。为了攻克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打算采用较低剂量的寨卡病毒看看是否将会影响存活。研究人员还在致力鉴别一些可以逆转小鼠体内寨卡病毒诱导小头畸形过程的潜在药物。

秦成峰说:“小鼠不是人类,当将我们的研究发现转化为人类疾病时我们需要小心谨慎。当前迫切需要开展广泛的实验和临床调查应对这一全球性危机。”

许执恒说:“我们的动物模型,结合全球的感染大脑转录组数据集,将为进一步调查神经发育过程中寨卡病毒相关病理学影响的潜在细胞和分子机制及管控提供有价值的资源。”

(生物通:何嫱)

生物通推荐原文索引:

Cell Stem Cell, Li, Xu, Ye, and Hong et al.: "Zika virus disrupts neural progenitor development and leads to microcephaly in mice"

作者简介:

许执恒,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89年获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医学学士系学位,1999年获美国新泽西Rutgers大学博士学位。1999-2005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神经生物学和精神病中心做博士后及高级研究助理。先后获得美国NIH的 Ruth L. Kirschstein National Research Service Award (2002-03)及Rutgers大学Bush Fellowship (1997-1999)和Waksman Fellowship (1993-1997),2005年中国科学院“****”入选者,2007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研究方向
利用本课题组在信号转导领域的优势,结合不同的模式动物,进行神经和肿瘤生物学研究,争取在阐明不同的重要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方面有所突破。目前,我们的研究重点是JNK,NFқB和AKT信号通路, 这些信号通路与肿瘤、神经发育及神经退行性疾病均密切相关。 有关研究将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个体正常发育的分子机理提供新见解。

主要研究内容:
1) 用分子、生化和细胞生物学为手段研究不同的蛋白激酶复合体新成员在细胞凋亡信号传导通路中的作用与调节机制,进一步揭示JNK,NFқB和AKT信号传导通路在神经发育和肿瘤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过程中的意义。
2) 通过免疫共沉淀、酵母双杂交和生物信息学手段来研究一组与人类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基因和蛋白质,如LRRK2。
3) 建立和利用模式动物(果蝇和小鼠)研究肿瘤的发病机制和不同器官的分子发育机制。

秦成峰博士

现为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病毒学研究室主任,2010年被评为北京市“科技新星”,2011年获得AMMS优秀人才奖,2013年获得梅里埃优秀青年科学家奖。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973课题2项,国际科学基金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先后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PNAS、Angew Chem、J Virol、Clin Infect Dis、Vaccine、Plos ONE、Antivir Res、J Gen Virol、Emerg Infect Dis等杂志发表SCI论文80余篇。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