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全国首个“虚拟”实验室落户厦门

     一个致力于深海生物基因研究领域的首个国家级“虚拟”实验室昨日落户厦门海洋三所。这标志着我国在这一领域的产学研拥有了一个创新型机构。   昨日上午,中国大洋深海生物及其基因资源研究开发中心在厦门海洋三所成立;厦门市海洋生物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在厦门海洋三所揭牌。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所长余兴光说,深海生物基因研究目前已发展为一个国际热门学科,厦门海洋三所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进行此项研究,经过近年来的加快发展,已形成了高水平的专家团队,一些领域的研究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来源:厦门市

    时间:2008-01-15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在广州获成功

     作者:陈国华   近日,一名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在广东岭南肝病研究所进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获成功。目前,该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恢复正常,从而达到骨髓干细胞变成肝细胞代行肝功能的治疗目的。开创了国内临床采用高科技手段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新途径。 据中山大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中心许瑞云教授称,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是世界上最前沿、最热门的医疗技术,它与传统肝移植治疗方法相比,不存在免疫排斥及伦理问题。 这项技术风险小、痛苦少、费用低,而它的原理也很简单。将患者健康的骨髓分离出干细胞,并将干细胞经肝动脉输入到病肝内,这些干细胞在肝内“落户”。因骨髓

    来源:中新网

    时间:2008-01-15

  • 安医大破解牛皮癣白癜风遗传密码

       目前世界上最为完整的皮肤病遗传资源库在合肥诞生。昨天,安徽医科大学对外宣布,该校教授明确了中国汉族人牛皮癣、白癜风等遗传模式和规律。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遗传病都存在共同的研究瓶颈,那就是面临着遗传资源的缺乏,如何收集、保存日渐稀少而宝贵的民族遗传资源并加以利用成为摆在广大学者面前最迫切的历史使命。         据悉,安徽医科大学教授张学军带领其科研团队,通过遗传流行病学,调查收集了汉族人“牛皮癣”等10种皮肤复

    来源:江淮晨报

    时间:2008-01-15

  • 中科院973项目获重大进展

    生物通综合:来自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对抗HIV-1天然免疫分子TRIM5α的分子进化(该研究结果已在Gene杂志发表)与限制HIV-1感染和复制的机制研究中发现:在旧大陆猴平顶猴中,Cyclophilin A的cDNA通过逆转座机制插入至TRIM5基因座,形成了TRIM5-CypA融合基因。该融合基因蛋白产物不能够限制HIV-1的感染和复制,这可能是平顶猴对HIV-1易感的重要分子机制。此项研究进一步阐明了天然免疫分子TRIM5α限制HIV-1感染和复制的作用机制,也为国际HIV/AIDS研究广泛关注的HIV/AIDS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建立提供了重要思路。领导这一研究的室中科院昆明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1-14

  • 荧光猪:展示生命科学的炫丽色彩

    2008年1月7日,2头具有绿色荧光遗传特征的小猪在哈尔滨诞生,为即将告别的猪年增添了一抹特别亮丽的颜色。这两个引起轰动的可爱小猪,是东北农业大学的刘忠华教授主持的转基因克隆猪课题的研究成果。刘忠华教授将来自的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基因注射到母猪的子宫中,在114天之后的2006年12月24日,产下3头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克隆猪。经过一年的精心护养,这3头克隆猪中的一头在1月7日首先顺利地生产11头小猪,其中6头公猪,5头母猪。具有绿色荧光特征的两头小猪分别是一公一母。 绿色荧光猪是如何研制出来的?绿色荧光克隆猪的繁育过程类似于克隆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1-14

  • 我国成功研制世界首套高精度自动掌纹识别系统

     作者:卢光明 刘传书  我国科学家历时10年首创完成的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自动掌纹识别技术与系统研究”,1月6日在深圳通过了由教育部组织,中科院院士及来自中、美、德等国教授组成的专家委员会的鉴定。专家认为,该项研究提出了与掌纹识别相关的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领域具有国际影响的理论、模型和算法,丰富了生物特征识别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该课题组张大鹏教授等于1997年在全球率先开展了用于身份鉴别的自动掌纹识别技术研究工作。由哈工大、香港理工大等单位联合的团队对掌纹图像获取与识别过程中的各关键环节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完整的掌纹识别基础理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8-01-14

  • 俄媒:绿色发光猪让中国科学家身价大增

     1月7日,两头刚出生的“荧光猪崽”在紫外光源激发下发出绿色荧光。 当日,我国首例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克隆猪顺利产下11头小猪,其中2头具有绿色荧光遗传特征。有关专家称,这次试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生产转基因猪已经发展成熟。 新华社发(崔伟涛摄)     俄罗斯《消息报》1月9日文章,原题:中国出现绿色发光猪    中国遗传学家现在身价倍增,因为盼望已久的珍贵克隆小猪崽问世了,这窝小猪崽是他们在2006年克隆的,这头小猪可以在紫外线下闪闪发光。这种现象是由于在星期一刚刚出生的小猪血液里含有特殊基因。 

    来源:环球时报

    时间:2008-01-14

  • 973项目《细胞》子刊发现特殊侵染机制

    生物通综合:来自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中科院遗传研究所,堪萨斯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报道了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效应蛋白AvrPto帮助细菌侵染植物的分子机理,并发现Pto-AvrPto和FLS2-AvrPto作用方式类似,表明Pto在进化上很可能模拟了受体激酶,作为一个假靶标吸引AvrPto,从而让植物获得抗病性。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urrent Biology》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北京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1-11

  • 上海交大973首席科学家研究“人工眼睛”

    作者:姜澎   由上海交通大学973首席科学家、长江特聘教授任秋实博士领衔研究的视觉假体目前已经通过了动物试验,被植入视觉假体的失明实验动物,已经可以通过仪器测试到大脑皮层对视觉的反应。这一视觉假体将在今年用于人体试验,一旦成功将进入临床阶段,有望为千万盲人带来新的“眼睛”。这是1月9日上海交通大学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联合举办的生物医学工程高峰论坛上披露的信息。 由任秋实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目前在国家基础研究重点项目(973项目)中国视觉假体研究方面取得部分突破,通过了中期考核。该项目主要以老年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等视网膜疾病患者的视觉功能修复为目

    来源:文汇报

    时间:2008-01-11

  • 中国首例绿色荧光转基因克隆猪顺利产仔

     作者:姚庭山    2008年1月7日12时,在哈尔滨三元畜产实业有限公司,11头小猪顺利降生,其中2头表现出明显绿色荧光蛋白特征。当日,东北农业大学传出喜讯,由该校刘忠华教授主持的中国首例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克隆猪当上“妈妈”,出生的11头新生小猪其中有6头为公猪,5头为母猪,均健康活泼。 

    来源:中新网

    时间:2008-01-11

  • 北大生科院《PLoS》发现成瘾基因

    生物通综合:来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National Laboratory of Protein Engineering and Plant Genetic Engineering,生物通注)生物信息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人体大约400种基因似乎更容易使人对毒品上瘾。这一发现对治疗吸毒者以及对毒品上瘾的控制开创了新的方法。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PLoS Comput Biol》上。在对复杂病症的研究中,找出路线图非常重要,因为这种做法缩小了对基因和蛋白质的研究范围。在一些癌症的治疗研究中,路线图能够帮助医生更加准确地诊断并且预测疾病的发展。在这篇研究中,研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1-10

  • 北京华大基因“炎黄计划”署名首位志愿者

    生物通报道: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1月8日宣布,他们的有关测序100个人类基因组的研究计划署名了第一个志愿者。这个叫做“炎黄计划”的研究项目将会测序100个中国人的基因组序列,用于构建一个中国人遗传多样性图谱。 去年秋天,华大基因的研究人员利用Illumina公司的基因组分析仪测序了首位中国人的基因组。这位炎黄计划的匿名志愿者将成为第二个有该所进行人类基因组测序的人。 华大基因尚未透露参与志愿者的数量,但是新华网日前公布说测序所花费的费用是1000万人民币。 上个月,华大基因宣布向全球提供测序服务。除了测序,华大基因研究中心还将提供生物信息学服务,包括序列数据加工、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1-10

  • 郭亚军获国家科技大奖 疫苗治癌有望实现

    在昨天上午的颁奖大会上,有一名上海科学家获得两项大奖,这在历年国家科技奖评审中很罕见。他就是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孟超的弟子——第二军医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上海市抗体工程中心主任郭亚军教授。  三个领域取得突破  郭亚军是吴孟超院士培养出的第一名博士,1989年,他前往美国,在那里度过了长达15年的海外科研生涯。回国后,他继续从事肿瘤研究,并开始带领团队研发抗体类药物。  “我是一名肿瘤医生,在行医过程中把注意力投向理论科研。”郭教授说。在他看来,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好比寻找疾病的“靶子”,药物研发就像制造攻击疾病的“武器”,医院是“靶场”,让医生检验理论研究和应用发明的成果。郭亚军在这三个领域

    来源:新闻晚报

    时间:2008-01-10

  • 吴征镒:“我愿意提供肩膀作垫脚石”

      关情草木  俯仰天地   “我搞了一辈子植物科学的研究,今年92岁了,我感觉到学无止境,后来居上。”   对获得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吴征镒院士,这位中国植物学研究的杰出学者、世界著名的植物学家谦逊地说,“我的工作是大家齐心用力做的,我个人得到国家如此大的褒奖,我感觉到只能尽有生之力,把后学的同志能带多少带多少。”    “原本山川,极命草木”,是毕生的衷曲   “出生于九江、长于扬州、成人于北京、立业于昆明”,时空变迁,不变的是吴征镒对一草一木的钟爱。   孩提时代,他的最大爱好是逗留在家中的后花园芜园,并从父亲的书房里拿出清代植物学家吴其濬写的《植物名实图

    来源:人民网

    时间:2008-01-10

  • 清华全力支持生命科学发展

            1月7日,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第一副校长Kristina  Johnson教授一行访问清华。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院士与Johnson教授一行进行了会谈。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陈吉宁、清华大学医学院相关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见。   顾秉林校长在会谈中介绍了清华大学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表示清华大学非常重视生命科学的发展,学校全力支持生命科学的发展,积极推进该领域与世界知名大学的联系与合作。   在谈到于1月8日即将成立的“清华大

    来源:清华新闻网

    时间:2008-01-10

  • 我国将构建高水平病毒生物农药研发平台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十一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将生物农药等农业生物技术确定为国家生物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为开发应用生物农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1月6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举行的生物农药发展座谈会上,与会专家认为,建设昆虫病毒生物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构建我国病毒生物农药高水平研发平台,将使我国在未来生物农药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   农业部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钟天润说,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我国长期、大量生产使用了化学农药,由此造成了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两大问题。根据预测,我国农业病虫害发展趋势不容乐观,确保粮食安全、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探索环境友好的病虫害防治新途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08-01-10

  • 他,今同时荣获两项国家大奖

     今天上午,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在众多获奖者中,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教授郭亚军备受瞩目。他是怀揣着两份领奖通知去北京的:一份是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份是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一人在同一年获得两项国家大奖,这在历年国家科技奖评审中实属罕见,何况,这两个项目横跨自然科学、技术应用两大领域。从常人眼光看,在这两个领域哪怕只获一奖,已属不易,况且两者理念绝然不同。    “花开两朵”背后,是郭亚军在高校实验室和企业之间的活跃。而在9年之前,本报曾以《飞去来兮》为题长篇报道了他在国内国外两个实验室之间穿梭飞行的活跃。两种活跃是一个道理———郭亚

    来源:解放日报

    时间:2008-01-10

  • 华裔科学家赖震南赴穗觅合作

      1月4日,回穗参加第10届“留交会”的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的瑞典籍华人科学家赖震南博士,携带其研发的一种新的基因药物载体回穗寻求合作,受到广州市侨办的接待和重视。   赖博士和他的同事经过刻苦钻研,从某种复合病毒体中研发出一种新的基因药物载体,它将有效地把治疗基因导入体细胞核和细胞浆内,特别是能够有效地把携带的基因导入非分裂细胞如中枢神经细胞中。   赖博士更以这种Lentiviral基因载体为基础,继续发明了一种具有扑获新基因(Trap)载体,这一Trap载体不仅对细胞基因治疗有巨大的潜在的应用价值,还可以作为基因功能和蛋白功能检测的有效研究工具。   目前,赖震南博士已获聘为广

    来源:中国侨网

    时间:2008-01-10

  • 复旦大学鼻咽癌诊治中心成立

    复旦大学鼻咽癌诊治中心昨天成立。该中心由肿瘤医院、眼耳鼻喉科医院、华山医院3家医疗机构共同组成,有关医院科室将强强联手,探索鼻咽癌诊疗的规范模式。  数据显示:鼻咽癌的治疗效果相当乐观,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70%左右,早期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中心主任胡超苏教授表示,今后3家医院将在鼻咽癌诊治方面实行相互认可,每个诊治环节力争保持一致;中心将建立临床病理随访资料库、多学科会诊制等,完善鼻咽癌临床诊疗技术;中心专家还将针对EB病毒与鼻咽癌关系,进一步研究鼻咽癌的免疫治疗方法。

    来源:解放日报

    时间:2008-01-10

  • 昆明植物所天然抗艾新药投入生产

    生物通综合报道:来自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消息,由该所研制的专用于治疗艾滋病感染者、患者的天然药物制剂——“复方SH(司艾特散)”,在云南省玉溪高新区云南司艾特药业有限公司封闭生产线投入批量生产。该产品已在泰国完成临床试验并已通过泰国政府批准,在泰国合法上市销售,并且还与越南、利日尼亚、南非等国家签订了合作协议。  “复方SH”是昆明植物所罗士德研究员等科技人员于1987年开始研制的,他通过研究中草药中抗HIV活性成分,从20多种活性较强的中草药中选择了5味中药,按“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组成了“复方SH”。并于1997年7月与泰国卫生部签订了合作开展“复方SH”在泰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1-09


页次:1142/1519  共30367篇文章  
分页:[<<][1141][1142][1143][1144][1145][1146][1147][1148][1149][115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