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甘油三酸酯导致心肌梗塞

        研究人员发现,在一个有高血脂传统的家庭里,家庭成员甘油三酸酯的升高,就意味着带来了心肌梗塞的可能性。既使胆固醇正常,也无济于事。    甘油三酸酯是一种脂肪,多年来一直被人们视为与心脏病有关系。但是,由于它在心脏病中的作用不很明确,故被人们称为“被遗忘的危险因素”。这次研究是把甘油三酸酯与心肌梗塞最直接连接起来的首次研究,涉及到有高血脂的人的孩子和配偶。比起配偶来,孩子和亲属的心脏病相关死亡率高出70%。这一危险并不受胆固醇水平的制约。

    来源:

    时间:2000-06-23

  • 美国中医药界强烈反击“中草药致癌”论

        最近出版的美国临床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泌尿系统癌证与服用中草药有关》的文章。《纽约时报》及美国的主要电台、电视台也对此作了显著的报道。一时间“中草药可以致癌”的谬误传遍了美国各地。美国联邦药物局(FDA)也马上列出数十种相关的中草药及中成药警告销售商和消费者,并声称很快会公布禁销和禁止进口中药清单。这些举措,对于中草药走向世界产生严重的障碍。    美国中医药专业学会及中国旅美中医院校同学会今天联合举行记者会,会上有关专家指出,数年前,比利时减肥诊所使用西药加中药治疗肥胖症,后来发现

    来源:

    时间:2000-06-21

  • 中科院第十次院士大会在京召开

        中科院第十次院士大会在京召开。其中生物学部学术报告会会场座无虚席。    生物学部的学术报告特别吸引人之处在于“人类基因组研究”———近来全世界都关注的一个重大科研项目。孔祥复院士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及展望”,张春霆院士的“生物信息学的现状与展望”,人们希望能从这些学术报告中更多地了解人类基因组,了解这项研究。“人类基因组研究能为我们带来什么?”“今后能不能利用基因药物、基因疗法攻克现在的顽症?”“通过对人体基因的研究,我们都能长寿吗?”“科学家会不会利用拼接、组合DNA造出新生命?”现在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

    来源:

    时间:2000-06-20

  • 《基因治疗的原理与实践》近期出版

           由康乃尔大学医学院杜宝恒教授主编,天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基因治疗的原理与实践》今日面世。这是一部具有高科技水准医学著作。         本书由旅居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20多位华人专家、学者根据他们在该国著名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长期从事科研和医疗实践的成果撰写而成。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咸中对该书给予高度评价, "代表着当今基因治疗研究的前沿水平"。

    来源:

    时间:2000-06-20

  • 注意中草药的使用安全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一份报告说,一种中草药在90年代损坏了许多比利时减肥者的肾,如今又发现它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癌症或癌症前期伤害。这些发现建立了草药的使用与癌症之间目前为止一个最强的关联,观察者认为,这应当被视为一种严重警告,即饮食补充品(dietary supplements)的使用需要更多的管理。     1990至1992年间,一些比利时人在服用了一种用于减肥的中草药与西药的配方后,出现了肾衰竭的症状。进一步检查后,研究人员发现草药用混了:中草药丸并非如标识的一样含有名为Stephania(千

    来源:

    时间:2000-06-20

  • 产前惊厥的病原学研究

        产前惊厥是怀孕后期出现的一种毒血症,世界范围内约有5-10%的怀孕妇女会出现这种症状,它也是造成围产期和产后产妇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    尽管人们知道胎盘在其中起着中心作用,但这种病的病原仍然不清楚。Page等人在本期《自然》杂志上报道了他们的研究工作。他们先是从寻找由胎盘分泌的、可诱发产前惊厥的活性肽入手,最后将目标缩小到一个后选物:神经激肽B。因此,他们分析,这种血管活性神经肽可能与产前惊厥的临床表现有关;怀孕早期该物质过多可能是怀孕后期患毒血症的一种标志,用神经激肽受体拮抗物治疗也许会有助于减轻症状

    来源:

    时间:2000-06-20

  • “中医药与丰盛晚年国际会议”在香港举行

        “中医药与丰盛晚年国际会议”今天起在香港浸会大学举行。来自世界各地200多名医护界专家学者,将就中医药防治老龄病等课题进行交流研讨。    人口老化和老龄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是不少国家关注的问题。此次会议旨在介绍香港和内地以及国际间有关中医药防治老龄病的科研进展,促进各地研究成果及经验交流。研讨内容侧重于预防老龄病,以减低其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不利影响,并借此增进中医药更广泛应用于老龄化社会的医疗保健体系。    这次会议由香港浸会大学、中国中医研究院、美国史丹福大学、南

    来源:

    时间:2000-06-17

  • 单克隆抗体治疗脑肿瘤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公爵大学医学中心的Sampson博士发现用 B16黑色素瘤细胞以颅内途径攻击小鼠后,再给肿瘤内仅注射一次黑色素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这种治疗小鼠比对照小鼠存活时间长2倍。    研究人员制备了模拟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vIII)突变体的小鼠类似物,这种突变体与脑、乳腺、肺及卵巢等部位的肿瘤密切相关,研究人员制备出识别肿瘤特异性抗原(EGFRvIII突变体和小鼠类似物)的 IgG2a型小鼠单克隆抗体Y10。    Dr. Sampson研究小组皮下

    来源:

    时间:2000-06-17

  • 偏头痛原因有新说

         偏头痛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偏头痛是由不正常的血管所致。而最近有科学家认为,这是由大脑细胞的独有电流紊乱所致。这一发现,为治疗这种难以忍受的头痛打开了新的途径。    新的造影设备让科学家可以在偏头痛发作时观察到病人的大脑,发觉患者有不正常的兴奋神经原,即脑神经细胞———当偏头痛被触发时,神经原在大脑后部突然发出大量电脉冲,经头顶再传到脑干。而重要的痛感中枢正好就在脑干中。这电脉冲就似一颗石子被丢进湖中一样,激起阵阵头痛。在数分钟内,血流大增。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脉冲过去,血

    来源:

    时间:2000-06-17

  • 走路能降低中风的危险

        虽然人们都知道运动有助于心脏的健康,但运动同中风的关系尚不清楚。现在有研究人员报道运动能象降低心脏病发生那样降低中风的发生,即使在晚年才开始运动也能降低中风危险。    在美国医学会杂志(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上,哈佛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的副教授Frank B. Hu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报告。在一项72,000余名年龄40-65岁的女性调查中发现,随着女性运动量的增加,她们中风的危险也降低了一半。Hu博士及其同事分析了来自护士健康研究中的资

    来源:

    时间:2000-06-17

  • 基因疗法治疗肥胖症

        研究表明,英国约有40%的人体重过重或患有肥胖症。迄今仍没有治疗肥胖症的特效药,主要手段是多锻炼和少吃饭。英国阿伯丁大学科学家最近说,肥胖症可能与人体休息状态下的新陈代谢速度有关,找到影响这一过程的基因,可望研制出有效的肥胖症新疗法。    据英国媒体报道,该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人在休息或运动量很小时,机体仍在燃烧卡路里。对不同的人而言,这种能量燃烧速度大不相同。有证据表明,肥胖症与人体休息状态下新陈代谢过慢有关。目前,科学家已经培育出新陈代谢更快的实验鼠,它们的食物摄入量、能量吸收效率和机体活跃程度等与普通

    来源:

    时间:2000-06-17

  • 意大利将进行鼻滴防艾滋病疫苗试验

        意大利将进行鼻滴艾滋病疫苗试验,这次试验是在前一段进行的肌肉注射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项试验的主持者,米兰综合医院的亚历山德罗·格林杰里最近在米兰发表一份公报,对这些试验的情况作了解释。他说,肌肉注射试验用的是TAT疫苗,TAT是一种能使艾滋病病毒HIV繁殖的蛋白质。经44名艾滋病患者和5名健康人试验,受试者血液中产生了一组特殊抗体。将要进行的鼻滴艾滋病疫苗试验已在动物身上进行过。结果是,动物鼻黏膜产生了免疫球蛋白A,并且向体内的各种黏膜扩散,其中包括生殖器黏膜和直肠黏膜,而这些黏膜正是艾滋病病毒的

    来源:

    时间:2000-06-17

  • “分子医学未来”会议在柏林举行

        医学领域正在发生着彻底的、革命性的变化,分子医学、基因技术以及干细胞和基因组等方面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进展。威斯康星医学院的霍华德·雅各布最近在柏林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说,现在的儿童长大后将从治疗目前无法治愈的常见疾病如帕金森病、阿耳茨海默氏症和心脏病等的新方法中大大受益。250名科学家出席了这次在柏林举行的名为“分子医学的未来”的会议。他们中的许多人对分子医学的未来发展十分乐观。    而其他人,如安德森·比约克隆则提醒他们不应该“过早作出过多的承诺”。他说,用细胞移植的方法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在将来一段

    来源:

    时间:2000-06-16

  • 42万白内障患者的光明在眼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消息,根据“视觉第一中国行动”项目计划,今年将有60批国家医疗队赴全国500余个偏远、贫困地区施行白内障复明手术,预计将有42万名患者重见光明。    今年5月,作为“视觉第一中国行动”计划的一部分,三支国家医疗队分赴湖南长沙县、宁乡县和桑植县三地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白内障治疗行动,首批救助了500多例白内障患者,至此,全省已有1万多名盲人告别黑暗。4月,由北京、江苏、广西等5所医院的20名医生组成的医疗队到广西桂林的12个县,为1200余名白内障患者施行了手术,这是广西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复明

    来源:

    时间:2000-06-16

  • 李氏杆菌基因被破译

        引起人体严重食物中毒的单核细胞李氏杆菌的基因,最近已经完全被德国和西班牙科学家共同破译。    目前,该研究人员正在进行无毒李氏杆菌的基因组测序,该项工作结束后,他们将对对两类李氏杆菌进行基因比较,从而确定致病李氏杆菌的特性,提高李氏杆菌症的早期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    李氏杆菌分为无毒李氏杆菌和单核细胞李氏杆菌两大类。某些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对人体极为有害,尤其是对孕妇、婴儿、老人和体弱多病者的影响更为严重,它可以感染人体的中枢神经,还可导致败血症,使中毒者出现头痛

    来源:

    时间:2000-06-16

  • 用阶段对照磁共振成像诊断心脏病

        一项新近的研究表明,一种非扩散的检测手段,可以生成心脏的图象,从而可以更好地诊断最初始阶段的心脏病,并且可以帮助更好地用药。    这种早期的检查手段,被称为阶段对照磁共振成像,和通常使用的磁共振成像很相似。所不同的是,前者不仅能测量出血流量,而且还可以显示出心脏的功能如何。在瑞士进行的临床试验中,阶段对照磁共振成像与传统的正电子X线断层摄影术,二者结果的差异为2%。此外,阶段对照磁共振成像,还成功地估计了十位进行了心脏移植手术病人的心脏功能。研究人员认为,阶段对照磁共振成像技术,是诊断某些心脏状态的理想工

    来源:

    时间:2000-06-16

  • 芦荟素会致流产孕妇忌服

        曾几何时,注重健康人士疯狂地喜好饮用芦荟汁,但是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最近报道,一项研究指出,芦荟汁内的芦荟素(Aloin)会导致孕妇流产及肠胃不适。     对于这项报告虽然有香港芦荟产品代理商反应表示,现时的提炼技术能将该物质完全抽出或减低。不过,亦有妇产科医生认为,为安全起见,妇女怀孕期间应避免饮用。     据一所澳洲芦荟的香港代理指出,芦荟素(Aloin)有清肠胃作用,但大量饮用则会弄巧反拙,现时提炼技术已能将芦荟素抽出。至于纯芦荟汁所含的芦荟素成分亦不足百分

    来源:

    时间:2000-06-15

  • 睡眠病重新肆虐非洲

        出席非洲睡眠病研讨会的专家12日指出,一度有所收敛的睡眠病目前又在非洲大陆肆虐,威胁着非洲许多国家人民的健康。    睡眠病又称锥体虫病,是由非洲舌蝇传播的。这种昆虫口器尖利,能刺破人或动物的皮肤,吸食血液,并将锥体寄生虫注入到人体内,寄生在血液和脑脊髓液中,引起睡眠病。    与会专家说,锥体寄生虫产生了抗药性及有些疾病高发区对此病防治不力,是睡眠病卷土重来的主要原因。目前,中部非洲每年约有50万人患这种疾病,是非洲大陆受感染最严重的地区。

    来源:

    时间:2000-06-15

  • 美国科学发现与中风有关蛋白质

        根据华盛顿大学一批学者在近期《神经病学年鉴》杂志上的研究报告,人体中一种称之为载脂蛋白E 蛋白质在血管改变中起重要作用,从而导致脑中风产生。     这些专家们将含有载脂蛋白E 的人体基因重组到小鼠体内,这些小鼠的脑血管中则形成淀粉样沉着,而后者是中风产生的重要指征之一。当专家们将不含载脂蛋白E 片段的同一人基因重组到小鼠体内后,小鼠则完全正常。     这一研究结果提示开发抑制载脂蛋白E 的药物可望治疗或预防脑中风发生。

    来源:

    时间:2000-06-15

  • 荷尔蒙疗法可降低女人中风危险

        大量的研究证明,自然的雌激素可以防止年轻的女人得心血管疾病,降低30%的中风危险性。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研究了8500名住在加州的绝经后的女人的17年的病史,发现57%的白人女人有使用雌激素替换疗法的历史。采用雌激素替换疗法在15年以上的人,比没有采用此疗法的人,有20%更低的发生脑血栓的可能性。而雌激素替换疗法的当前使用者,则比从未采用此法的人,有30%更低的发生脑血栓的可能性。雌激素替换疗法降低危险性的事实,并不受多大的剂量的影响。

    来源:

    时间:2000-06-14


页次:1518/1520  共30396篇文章  
分页:[<<][1511][1512][1513][1514][1515][1516][1517][1518][1519][1520][首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