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神经科学
  • 研究揭示大脑mPFC行为控制机制

      当大鼠和人因为犯错吸取教训而发生行为变化时,两者使用的神经机制具有共同性,这是《自然—神经科学》上一项研究得出的结论。  适应性行为控制允许动物根据优先结果作出选择调整。在人和动物体内,大脑前部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的损伤会阻碍大脑在一系列错误监测任务中的改进表现,比如针对短跑比赛中抢跑的调整。但是,mPFC施加这种行为控制的精确机制一直不清楚。  Mark Laubach等人设计了一项估时任务,该任务需要实验对象针对任务提示做出适应性行为反应,他们发现,为了调整适应在任务中发生的错误选择,大鼠和人使用的是一套共同的神经网络机制。  研究人员注意到,当大鼠和人在任务中犯错时,mPFC中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3-11-15

  • 高血糖容易导致记忆问题

    保持较低的血糖水平有益于大脑健康。 研究表明血糖含量较多的人们,即使是三十分钟前听到的单词,过后最多记住十五个。 随着年龄的增长,建议通过降低血糖的浓度预防认知能力的降低。 如果你爱吃甜食并且吃太多的话,这个研究对你来说是一个坏消息。  研究发现保持低血糖水平有益于大脑健康。这个研究发表在《神经学》杂志上,显示摄入较多血糖的人记忆力更容易出问题。研究人员调查了平均年龄在63岁的人,他们都没患有糖尿病或表现出糖尿病前兆,并且他们都是血糖含量较低,并大多数在记忆力方面的测试取得高分。 研究人员发现一些含有较高血糖的人,三十分钟前听过的字,三十分钟后,他们最多只记得15个字。因为血糖每摩尔

    来源:译言恀

    时间:2013-11-15

  • 研究称抑郁症将导致人衰老的更快

    凤凰科技讯 北京时间11月14日消息,国外媒体报道,根据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沮丧抑郁将增加细胞的衰老过程,从而导致我们生物学上的衰老。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医学中心约辛·费尔赫芬(Josine Verhoeven)博士表示,从生物学角度上看,严重抑郁或者曾经患有抑郁症的人的细胞将看起来比没有抑郁症的人更衰老。费尔赫芬与美国的科学家们一起合作进行了这项研究,在他们招募的2407名被试者中,有1/3的人正患有抑郁症,1/3的人在过去感到抑郁,而剩余的1/3从未感觉压抑沮丧。研究人员抽取了所有被试者的血液样本以检测细胞内部名为染色体终端的结构,以寻找细胞老化的迹象。染色体终端能够保证染色体稳定并在细胞

    来源:凤凰科技

    时间:2013-11-15

  • 华人科学伉俪Nature Neurosci发表神经学研究新发现

    生物通报道  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宋红军(Hongjun Song)和明国丽(Guo-Li Ming)是一对神仙眷侣,他们早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时候就已经相恋了,现在在事业上两人又相辅相成,共同在神经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就,联合署名发表在Cell、PNAS、Nat Neurosci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的研究论文目前已有60余篇。 近日夫妻二人再度在《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发表论文,证实一种特化的脑细胞通过抑制干细胞的活性,转而促进了干细胞子代的生存。由于这些新生神经元的活性改变与诸如阿尔茨海默氏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精神疾病和老化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11-13

  • 加确定调节快速眼动睡眠的神经回路

     加拿大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称,他们已发现了下丘脑外侧神经活性与快速眼动(REM)睡眠之间的确切因果关系。此项成就是对理解哺乳动物睡眠机制以及相关神经网络基础的重大贡献。  睡眠有两种类型:REM睡眠和非REM睡眠。对于人类来说,非REM睡眠有4个阶段。REM睡眠(或深度睡眠)通常与做梦有关,是一个大脑非常活跃的阶段,尽管人体已熟睡,但其眼睛还在快速移动,眼动睡眠因此得名,此时身体几乎完全丧失肌张力。最近几年,科学家在了解觉醒和睡眠周期的控制机制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许多有待探索的前沿课题。睡眠失序会对人类身体和精神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加拿大神经回路和光遗传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3-11-13

  • 帕金森病的一个变种从人到小鼠的传播

    一项研究报告说,在患神经退行疾病、帕金森病的变种——多系统萎缩(MSA)的人的大脑中形成的α-synuclein蛋白的聚集体的行为类似于朊病毒,并且可以传染给小鼠。Stanley Prusiner及其同事研究了α-synuclein蛋白的行为是否像一个朊病毒——朊病毒是一种蛋白质,它采用了另外的构象,变为能够自我复制。这组作者把来自多系统萎缩(MSA)病人的大脑组织的液化样本注射到了表达低水平的人类α-synuclein蛋白的一个变种的小鼠体内。这组作者报告说,与表达高水平的突变α-synuclein蛋白并且在大约10月龄的时候开始自发出现神经疾病的转基因小鼠相比,表达低水平的α-synucl

    来源:EurekAlert中文版

    时间:2013-11-13

  • 美大型神经科学研究BRAIN计划在吵闹中启程

    掺杂着兴奋、希望和焦虑的紧张气氛弥漫在拥挤的酒店宴会厅中。在今年五月的一个周一的早晨,神经科学家、物理学家和工程师聚集在美国弗吉尼亚州阿灵顿镇的一个房间中,而更多的人只能通过网络直播加以关注。仅在此前一个月,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公开了堪比登月计划的神经系统科学的大手笔计划,这同时也是一个可与欧洲历时10年、耗资10亿欧元(约合13亿美元)的人类脑计划相媲美的影响深远的计划。奥巴马承诺,美国通过推进创新神经技术脑研究(BRAIN)计划,将研发一系列研究大脑活动的工具,在了解人类思维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但是,奥巴马于4月2日发表的声明不够明确,忽视了一些关键细节,诸如该计划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并如何实施。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3-11-13

  • 缺乏眼神交流或是婴儿自闭症表现

    和同龄人相比,自闭症儿童的眼神交流更少——这一指标通常用来诊断两岁后的幼儿是否患有发展性障碍。但是近日《自然》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报告,婴儿早在两个月大时就可以表现出自闭症迹象,这是最早能探测出自闭症症状的阶段。   如果该研究能够应用于更大规模的人群中,在婴儿中进行自闭症诊断将成为可能,进而可以早发现早治疗,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市马库斯自闭症中心研究主管Warren Jones说。   Jones和同事Ami Klin选定了110名婴儿作为研究对象,自他们出生起进行观察——其中59人患自闭症的风险更大,因为他们有一个兄弟或姐妹是自闭症患者;另外51人患病几率较小。 &nbs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3-11-12

  • Cell新文章:神经细胞再生信号

    生物通报道  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确定了一个可触发某些受损神经细胞分支再生的链式反应,这一研究发现有一天或许可以帮助改善治疗可导致感觉丧失或瘫痪的神经损伤。科学家们还证实,大脑和脊髓中的神经细胞在这一链式反应中丧失了一个链环——这一称之为HDAC5的蛋白或许可帮助解释这些细胞自身不太可能再生出失去的分支的原因。新研究表明,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激活HDAC5或许可以开启这一区域的神经细胞分支再生。中枢神经细胞损伤常常会导致永久性的瘫痪。这项研究发表在11月7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论文的资深作者、神经生物学助理教授Valeria Cavalli博士说:“我们知道有几个基因可促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11-11

  • Nature新研究确定自闭症早期迹象

    生物通报道  来自Marcus自闭症中心、亚特兰大儿童医疗中心和埃默里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在生命的最初几个月出现的自闭症迹象。研究人员采用眼球追踪技术追踪出生婴儿至3岁时,检测了婴儿看待以及对社会信息做出反应的方式。随后被诊断为自闭症的患儿显示从2个月时起对于他人眼睛的注意力下降。研究对分别具有低自闭症谱系障碍风险和高自闭症谱系障碍风险的两组婴儿进行了追踪。高风险婴儿已有一个年长同胞被确诊罹患自闭症,这使得该名婴儿罹患这种疾病的风险增高了20倍,而低风险婴儿的一级、二级和三级亲属中均无人罹患自闭症。“通过从出生开始追踪这些婴儿,密切观察其前6个月,我们收集了通常能看到明显症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11-08

  • 提高大脑犬尿喹啉酸浓度或可治疗大麻成瘾

      大脑中的一种自然产生化合物——犬尿喹啉酸的水平浓度上升会减少大麻中产生精神影响的主要成分对大鼠和猴子产生的奖励属性,这是《自然—神经科学》上一项研究得出的结论。该研究发现,犬尿喹啉酸也能防止动物旧病复发重新吸食大麻。  同所有药物滥用一样,大麻中影响精神的主要成分?魧9-THC会增加大脑中多巴胺奖励机制的活跃度。阻断α-7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á7nAChRs),能够防止由THC引起的多巴胺神经细胞活跃度增加,并对药物滥用治疗起到帮助作用。但是,使用阻断这些受体的药物会产生意外的副作用。相反,增加调控这些受体的天然物质的浓度水平会是更安全、有效的方法。  Robert Schwarcz等人发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3-11-08

  • 上海生科院PNAS文章发表神经学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X连锁微管相关蛋白Mid1调控了轴突的发育,这一研究发现在线发表在11月5日的《美国科学院院刊》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所熊志奇(Zhiqi Xiong)研究员,其早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主要研究方向是运用细胞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方法,同时结合转基因及基因敲除小鼠技术、神经电生理学、神经影像学技术,逐步揭示神经系统疾病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发病机制,同时还将针对性地探讨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手段。Opitz综合征是一种影响中线部位上结构器官(颜面、心脏、泌尿生殖系和中枢神经系统等等)发育的罕见遗传病,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11-07

  • 研究发现体育锻炼有助提高学习成绩 女生更显著

    中国网11月5日讯 据法国《费加罗报》网站11月3日报道,研究者认为,坚持一项规律的、高强度的体育锻炼,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尤其是对于女生而言。研究者曾经对英国孩子的体育锻炼水平做过一次调查,他们在14000名出生于1992年至1993年间的英国南部孩子中抽取了5000个孩子作为研究样本,对他们的日常体育锻炼活动进行研究。经过问询与统计,研究者得到了一个平均水平,男孩子平均每天锻炼29分钟,而女孩子每天平均锻炼18分钟,这离专家要求的每天60分钟运动时间差距还有很大。为了探究学习成绩与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研究者还对这些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了查询和统计,学生的英语、数学和科学成绩被按照孩子不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13-11-07

  • 科学家尝试开展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治疗严重抑郁症

    前高中校长Linda Patterson已经和抑郁症抗争了40年,尝试过一连串的治疗,却没有太多缓解。有一天晚上,她看到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美国亚特兰大市艾莫利大学Helen Mayberg实验室开展深部脑刺激(DBS)手术的临床试验以治疗严重抑郁症。第二天,她决定亲身尝试。长达4小时的手术包括在颅骨打两个镍币大小的孔,并在大脑深部被称为25区域的微小结节组织处放进长金属电极。一旦电极被置入恰当的位置,操作团队会按动外部发电机的开关,高频脉冲电将开始刺激脑组织。电池被埋植在锁骨下方,像起搏器一样提供连续不断的电刺激。在手术过程中病人保持半清醒状态,因此当电流接通时,Mayberg团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3-11-06

  • 科学家在果蝇头上用激光打孔 窥视大脑运作

    腾讯科学讯(悠悠/编译) 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科学家使用激光在活果蝇头部成功钻出头发丝直径的一个小孔,便于观察研究果蝇大脑的运行状况。这项研究也将用于测试蠕虫、蚂蚁和老鼠等动物。显微观察活体动物使科学家掌握更多关于动物生物学特征,微小透镜植入活体老鼠身体内部,有助于研究人员研究癌症如何实时形成,并评估潜在药物效力。科学家对小型活体动物进行“活体镜检”经常需要很长时间,并要求娴熟的技术和灵巧度。目前,美国斯坦福大学系统工程师苏普里尤-辛哈(Supriyo Sinha)的同事最新研制一种方法,能够最快地对活体动物进行显微镜检查,仅需不足1秒时间,并且主要采用自动机械化方式。首先,科学家冷冻果蝇使

    来源:腾讯科学

    时间:2013-11-05

  • 神经干细胞的复制分化可被光“遥控”

    日本京都大学11月1日发表一份公报说,其病毒研究所的研究小组开发出了利用照射光线来控制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技术。神经干细胞能够自我复制,并且具有多能性,能够分化并发育成脑的三种主要细胞——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此前的研究曾经显示,神经干细胞的自我复制和细胞分化是受“Hes1、“Ascl1”和“Olig2”三种“bHLH型转录因子”分别控制,从而分化为三种不同的主要脑细胞。研究小组经过实验鼠研究发现,在神经干细胞中,“Hes1”、“Ascl1”是以2至3个小时为一个周期来表达,“Olig2”是以5至8个小时为一个周期表达的。而且,如果神经干细胞中这3种“bHLH型转录因子”之一出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3-11-05

  • Science揭示大脑的遗传多样性

    生物通报道  科学家们通过对来自死亡大脑或是培养物衍生的单个人类神经元进行基因组分析,揭示出存在相当程度的DNA拷贝数变异。这些遗传差异有可能影响了脑细胞功能,甚至可能塑造了我们的人格、学习能力,影响了对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的易感性。相关论文发表在10月31日《科学》(Science)杂志上。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分子和细胞神经科学教授Jerold Chun(未参与该研究)说:“这是一篇令人感到兴奋的研究论文。它更仔细地观测了神经元的单细胞基因组……确定了存在于神经元之间另一个层次的基因组嵌合(mosaic)变化。”Chun称,在神经元中非整倍体(染色体数目改变)、逆转录转座事件(可将自身插入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11-04

  • 大脑“脏东西”引发疾病 闭上眼睛一起“洗洗脑”

    睡眠,或许是最好的清洗大脑的工具。去年,科学家发现了大脑里的分子“垃圾处理系统”。日前,一份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论文称,大脑在处于睡眠状态时,这一“回收系统”最为活跃。换句话说,睡眠状态下,大脑处于最佳的“自我清洗”、“自我排毒”的状态。大脑有条“下水道”人体大部分“垃圾处理”是由淋巴系统来运作的。淋巴会清理身体组织里破损、误置的分子、病原体等新陈代谢后的废物,将之输送到血液。在这里,肝脏会对其分解,最终排泄出身体。大脑却不太一样。对精细的大脑组织进行调节的,是被称为“脑血管障壁”的机制,这是一种血管和脑之间有选择地阻止某些物质由血液进入脑的“屏障”。淋巴虽然可以在全身各处大展身手,却被阻止

    来源:新京报

    时间:2013-11-04

  • 胎儿语言学习或始于子宫

    在孕妇附近说话时要小心。一项新研究显示,随着胎儿在母亲子宫里生长,他们能够听到外部世界的声音,并理解这些信息,最终将其保留在出生后的记忆里。 胎儿能够在子宫里听到谈话声,这可能难以置信,但是,在妊娠期的最后3个月里,胎儿大脑的声音处理部分开始活跃起来,并且声音能够很好地穿过母亲的腹腔。“如果你把手放到嘴上,然后说话,这与胎儿所处的声音环境非常相似。”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认知神经学家Eino Partanen说,“你能够听到讲话的节奏、音乐的旋律等等。” 1988年的一项研究显示,新生儿能识别母亲最喜欢的肥皂剧的主题歌。更新的研究则扩展了新生儿学习概念,指出新生儿已经对自己父母的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3-11-01

  • 删除记忆能否成真

    记忆,有时是让人津津乐道的美好,有时也会是心灵上难以消逝的创伤。随着科学家对人脑研究的进展,也许真会出现一个“忘情诊所”,能够帮你删除你不愿意保留的记忆,就如同电脑上的Delete键,按下之后就可删除选中的记忆。那时,你会冲进去吗?如果真的删除了那些不愉快的记忆,我们是否就能从此摆脱长久困扰我们的阴影,开始一段崭新的生活呢?忘记痛苦的“忘情药”美好的记忆,相信没有人舍得删除。从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方向出发,科学家对于删除记忆的研究,从忘却痛苦开始。2011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人类应激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发现,可以通过抑制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来帮助患者“忘却”痛苦记忆。科学家给被试者服用美替拉酮(一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13-10-30


页次:201/351  共7007篇文章  
分页:[<<][20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1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