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盘点:三大顶级杂志中国留下的印迹(中)

【字体: 时间:2008年12月31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编者按,毫无疑问,2008年是一个伤痛与荣誉交织的年度,在这个神奇的年度中发生了太多令我们或伤痛、或振奋、或激动的事情。 2008同样,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国的科研成果也精彩纷呈。

  

编者按,毫无疑问,2008年是一个伤痛与荣誉交织的年度,在这个神奇的年度中发生了太多令我们或伤痛、或振奋、或激动的事情。 2008同样,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国的科研成果也精彩纷呈。

 

2008年9月14日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Nature文章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Fudi Wang博士研究组与美国密歇根大学的Haoxing Xu博士、波士顿儿童医院以及瑞典的科学家合作,首次阐明了TRPML1是一种二价铁离子(Fe2+)通道。研究成果《The type IV mucolipidosis-associated protein TRPML1 is an endolysosomal iron release channel》近期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TRPML1是TRP(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离子通道蛋白,分布在细胞内体和溶酶体,在人类粘脂质累积病IV型(Mucolipidosis, ML4)患者中发现有突变。ML4是一种罕见的严重遗传性神经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智力低下、视网膜变性和缺铁性贫血,且随着患者年龄增长症状会逐渐加重。以往研究推测,TRPML1是一种Ca2+通道,Ca2+代谢紊乱导致ML4发病。Fudi Wang博士研究组及其合作者利用多种前沿生物学技术,包括放射性铁离子吸收定量测定、金属离子特异荧光成像以及细胞内体溶酶体膜片钳揭示TRPML1实际上是Fe2+通道。在酸性条件下,正常晚期内体和溶酶体中TRPML1具有非常强的泵出Fe2+的能力;而ML4突变的TRPML1蛋白却表现为泵出Fe2+的功能受到抑制或阻断。因此,细胞内铁离子转运障碍是导致ML4发病的真正分子机理。基于TRPML1在细胞内铁代谢中的重要作用,设计针对溶酶体靶向的铁螯合物可能会成为治疗ML4患者的新举措。“TRPML1是分布在细胞内体和溶酶体的二价铁离子通道”这一重要发现不仅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细胞铁稳态调控理论体系,而且还对铁代谢相关疾病,包括癌症、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病变等的预防和治疗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Fudi Wang研究组重点研究微量元素锌和铁的稳态调控机理,并通过多种生物学技术和实验体系筛选和鉴定新的金属离子转运相关基因。TRPML1是继Mon1a(Nature Genetics, 2007)和Sec15L1 (Nature Genetics, 2005)之后Fudi Wang博士独立或参与发现的第三个铁代谢调控新基因。目前,该研究组正与多家科研单位合作,继续对TRPML1导致ML4的分子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生物通报道链接:上海生科院最新《Nature》文章

 

2008年9月1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Science文章

9月19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发表了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家的文章,发表中国Bt棉在中国商业化种植及生态研究结果。 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所所长、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吴孔明博士带领他的团队,花费了近十年的时间,以大量的数据和试验结果证明,在中国广泛种植的Bt转基因棉花除了可以自己“杀虫”之外,还能保护周边的农作物免受棉铃虫危害,颇有“造福一方”的连带效应。

 

“这篇论文的数据有特别的价值,因为它们是作者在多年时间里对大面积的农田和大量农民跟踪调查的结果。”《科学》杂志的资深编辑帕梅拉·J·海因斯在对这篇论文的书面评价中写道,“世界各地农业土地的使用模式各不相同。在中国,许多农民的资源都很有限,来自中国的新观点将有助于世界其他资源有限地方的农业生产。论文的作者分析了Bt棉农业对生态的影响,并提供了激动人心的证据,《科学》杂志很高兴报道这一研究成果

生物通报道链接:Science封面:聚焦中国转基因研究

 

 

 

2008年9月21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ature文章

9月21日《Nature》杂志发表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袭容文实验室干细胞自我更新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众所周知,围绕肠壁的环形肌的功能是产生肠蠕动,促进肠道食物推进。而在果蝇体内,它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维持肠上皮干细胞的自我更新。

 

袭荣文研究小组以果蝇作为研究模型,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证明了环形肌是肠上皮干细胞发育的微环境,环形肌分泌的信号因子维持着肠上皮干细胞的存在并控制着它的活性,也就是说环形肌是肠长皮干细胞自我更新的主要影响因子。

 

生物通报道链接:北京生科所《Nature》文章解析干细胞自我更新机制

 

2008年10月23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Nature文章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福成研究小组的科学家近期找到一种新的化石,从而改写恐龙-鸟类演化历史,为进化史的完整理论添加一一块新的基石。相关的成果公布在10月23日Nature上。

 

为纪念今年4月因肝癌逝去的古哺乳动物学家胡耀明,该新物种被命名为“Epidexipteryx hui”,其属名“Epidexipteryx”意为“炫耀的羽(翅)”,种名“hui”源自我国已故的年轻古哺乳动物学家胡耀明。这样,Epidexipteryx hui的中文名为“胡氏耀龙”。

 

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胡氏耀龙属于鸟翼类(Avialae),代表了和鸟类关系最为接近的恐龙之一。在侏罗纪的时期发现这样一个和鸟类关系十分接近的种类,对研究鸟类的起源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生物通报道链接:中科院最新Nature文章 改写进化史

 

未完待续 敬请期待下集

 

上下集链接地址:08盘点:三大顶级杂志中国留下的印迹(上) 

                        08盘点:三大顶级杂志中国留下的印迹(下)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