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科研动态/国外
  • 巴西发现数种新型超级细菌 已致11名婴儿死亡

    “超级细菌”现在已经成为继SARS、甲流之后,又一个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热点。前一段发现的在南亚地区横行的只是超级细菌的一种,实际上,几乎能抵抗所有抗生素的细菌都可被称为超级细菌。近来,巴西也发现了数种新的“超级细菌”,并导致多名婴儿死亡。 继巴西卫生部10月19号宣布一种名为“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氏菌”,简称KPC的耐药性细菌导致15人死亡,135人感染之后,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的南翼地区医院11月13号宣布,在最近40天内,该医院又有11名婴儿因为受到新出现的“超级细菌”的侵害而死亡。 该医院负责人阿尔伯特介绍说,10月份受到耐药性细菌感染而死亡的婴儿人数为6人,但在11月截

    来源:国际在线

    时间:2010-11-17

  • 免疫系统对抗肺炎感染机制揭开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英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发现了身体自然对抗引发肺炎和脑膜炎的肺炎链球菌的新方式,朝研制出治疗肺炎和脑膜炎的通用型疫苗又前进了一大步。该研究发表在《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病原体》杂志上。       BIOplastics提供荧光定量PCR耗材免费试用装,请点击索取     英国莱斯特大学和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的研究人员在论文中以《理解上的巨大突破》为题,揭示了免疫系统如何对肺炎链球菌引发的感染作出反应的机制。    研究人员称,他们首次发现,肺炎会触发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0-11-17

  • 英科学家称基于肥胖基因的减肥药将问世

        据国外媒体11月15日报道,英国《自然·遗传学》杂志刊登由牛津大学科学家完成的一项新研究证实,一种过于活跃的“脂肪团与肥胖症相关基因”(简称FTO,或“肥胖基因”)与肥胖症和过量饮食之间存在直接关联。这一发现意味着革命性的减肥药将指日可待。    牛津大学这项新研究以确凿的证据证实了2007的一项研究结果。即,“FTO的一个遗传变体与肥胖症危险大增关联极大。该研究发现,拥有两个FTO基因变体的人占所有欧洲人的16%,这些人的平均体重比没有这两个基因变体的人平均体重大3公斤。    牛津大学新研究中,科学家利用生物技术培育出拥有额外FTO

    来源:新浪健康

    时间:2010-11-17

  • PNAS:早产的分子机制

    一项研究发现,称为微RNA的小片RNA可能通过促使子宫在分娩期间收缩而在子宫组织中起基因开关的作用。科学家长久以来知道诸如黄体酮和催产素等激素在怀孕和分娩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这种肌肉子宫壁(子宫肌层)变形——也就是从静止的组织变成收缩的组织——的信号传导机制尚不很清楚。Carole  R.  Mendelson及其同事使用基因表达分析发现了miR-200微RNA及其目标蛋白质ZEB1  和ZEB2参与的一个反馈信号传导回路,它们帮助子宫肌层对分娩诱导信号作出反应而收缩。  这组作者报告说,尽管当子宫收缩的时候小鼠和人的子宫肌层的这种微RNA的浓度上升,

    来源:EurekAlert!

    时间:2010-11-17

  • 《细胞》:科学家发现数百与疼痛感有关基因

        一个由奥地利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新发现了数百个与疼痛感有关的基因,这将有助于开发新的镇痛药。    BIOplastics提供荧光定量PCR耗材免费试用装,请点击索取     研究还发现,在这些疼痛基因中,果蝇、实验鼠和人类共有的一个特殊基因可能与“通感”有关,即一种感官体验触发另一种感官体验的现象。    人们感觉疼痛的程度因人而异,基因对此有很大影响,但科学家此前对相关基因和产生疼痛的分子机制知之甚少。    由奥地利科学院分子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10-11-17

  • 研究揭示核酶催化作用原子机制

        美国西北大学的科学家们近日利用X射线,成功地在原子水平上观察到RNA如何相互作用并生成蛋白结晶。研究报告公布在11月14日的《自然》杂志上。    BIOplastics提供荧光定量PCR耗材免费试用装,请点击索取     “RNA分子虽然具有古老的历史,但它的结构十分复杂精妙”,领导该项研究的Alfonso Mondragón教授表示,“它拥有着许多现代分子才有的特性,其复杂性和功能多样性不输给今天我们知道的很多蛋白质”。     从细菌到人体,几乎所有的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10-11-17

  • 《科学》刊登主编声明关注“长寿基因”文章

    称作者正在验证数据;《科学》将对论文进行重新评估  据《科学》网站消息,4个月前发表在《科学》上的一篇有关长寿基因的文章因被质疑存在缺陷而引发争议,《科学》杂志于11月12日刊登了一份主编声明,表示对此事的关注。 该声明称文章作者正在验证实验数据,《科学》主编Bruce Alberts在声明中强调“《科学》和论文作者看待此事的态度是严肃的”,一旦《科学》杂志收到该研究的重现数据,将会对这篇文章进行重新评估。(科学网 张笑/编译)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10-11-17

  • 专家批中国科研经费分配状况:有钱开会没钱过日子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11月14日透露说,中国的公务员平均年薪比事业单位人员平均年薪高出一万元,而企业人员的平均年薪又低于事业单位人员。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等11月14日联合主办了“中国人力资源强国战略高层论坛暨相关成果发布会”。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批评说,这样的收入现状不再体现人才价值,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口号喊了三十年,但还是没有落在地上,“相关体制机制基本没有突破,还在空中飘着。” 科学家子女愿做公务员 吴江说,现在科技人员的地位仍然比较低。他转述中科院组织的一项针对科学家子女的调查说,有19%的受访科学家子女愿意做科学研究,而51%的

    来源:新京报

    时间:2010-11-17

  • 科学时报:也谈“高薪养师”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表示,由于国家对教育投入过低,导致高校教师待遇“太差了”,有些教师因此不专注学术而忙于“捞外快”;认为国家应大幅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并严格限制其“创收”收入。 无独有偶,香港城市大学原校长张信刚也在其他场合表示,大学教师应得到社会尊重、应有薪酬保障,以便能有尊严地生活,把绝大部分时间放在专业上。他指出,欧美国家大学教员收入不一定处于社会最高之列,但必然可以保证其生活无忧,这样才能支持他们潜心追求真理、创造学问、传授知识。 高校教师待遇并不是一个新命题。现在大学一般以课时数、论文数、专利数、科研课题数等指标考核教师,据此发放津贴奖金。有人认为,正是这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0-11-17

  • 云南大学教授指华中科大博士论文涉嫌抄袭其著作

     殷永林教授拿着自己的著作《独立以来的印度经济》,红笔划出为李天华“照搬”的著作的段落 记者高伟/摄 “2003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的李天华博士的论文涉嫌抄袭。”11月11日下午,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殷永林教授一语惊人。殷教授说,李博士这篇论文有近万字符与他2001年出版的著作内容雷同。近年来,学术造假已不是秘密,已经到了不可容忍的地步。为了遏制这股不正之风,殷教授表示要先通过媒体来揭露此事,同时保留进一步采取措施的权利。 偶然上网 云大教授发现著作被抄袭 殷教授所著的这本《独立以来的印度经济》为32开,共11.75印张,2001年5月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

    来源:昆明信息港

    时间:2010-11-17

  • 王晓东研究组最新Cell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证明了一种PI3K/PTEN调控环路中的新成分,并提出这种成分可以作为一种抗肿瘤的新靶标。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王晓东博士,其于1991年获得西南医学中心博士学位,之后曾在埃莫里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师从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约瑟夫·L·歌德金和密歇尔S·布朗,研究胆固醇对基因的调节课题。1996年,他回到西南医学中心,历任生化系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正教授,后成为终身教授。1997年起,他成为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2004年4月21日,美国科学院宣布,王晓东被选为该院院士,这是美国科学界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11-16

  • 细胞间有传递致癌蛋白的“木马”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北卡罗莱纳大学科学家的一项最新发现显示,细胞感染人类疱疹病毒(EBV)后,会产生小泡或被称为外体的液囊,从而改变细胞中所含的蛋白质和RNA(核糖核酸)。这种变质的外体一旦进入健康细胞,就能转变细胞的良性生长方式,使之变成不可控的致癌生长。这一发现刊登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网络版。     EBV可能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病毒,它无法被免疫系统彻底清除,几乎每个人终生都被它感染。它们不断进入唾液,在这里进行有效地传播。感染这种病毒很少致病,然而在几种主要的癌症中都发现了它的踪迹,包括淋巴瘤和鼻咽癌,它的蛋白质劫持了细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0-11-16

  • 中国焙烤食品协会反驳"氢化油危害堪比杀虫剂"

      近日,电视媒体关于“氢化油危害堪比杀虫剂”的报道引发轩然大波。昨天,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就此召开情况说明会反击称,上述报道中罗列的事例很多本身就是“伪事实”,是极端不负责任、误导消费者的报道,氢化油不等于反式脂肪酸,消费者对国内品牌企业生产的相关产品可以放心食用。  上述报道中受访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食物强化办公室主任陈君石昨天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也明确表示:该报道夸大宣传,氢化油绝不是毒药,其危害没有传说的那么严重。  本报记者胡笑红  ■关于引用事例  所举事例为“伪事实”  记者昨天查看了上述报道的视频资料,该报道一开场引用了一位美国男士以自身作为试验品的故事

    来源:京华时报

    时间:2010-11-16

  • 教育部前发言人:华中科大对待肖传国案态度极其不负责任

    “发生撞人事件后河北大学的态度,肖传国雇人袭击方舟子后,肖传国的校方华中科大的态度,都是错误的,甚至可以说是极其不负责任的。”11月10日,在某网站举办的2010年教育年度总评榜的启动仪式上,教育部前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再次语出惊人。 王旭明表示,在如今的教育界,主动的争取和调整太少,“被”字现象流行,什么“被先进”、“被当选”、“被发言”等。他表示,期待教育界能增强主动创新意识,面对问题和需要解决的矛盾应勇于站起来。王旭明还表示,河北大学和华中科大已经做了坏榜样,应该被整个教育界批评,并且已作为2010年教育界的大事件遭到全社会的谴责。据悉,在下月中旬的教育年度总评榜的发布

    来源:北京晨报

    时间:2010-11-16

  • 性别鉴定药网上热销 药监局工信部均称无权处罚

    最近,一种声称可以检测胎儿性别的药物——“验胎灵”在网络上悄然热销。这样一个明显违反中国计划生育相关法规的药品,却畅行无阻。“验胎灵”的热销暴露了我们监管体系的漏洞。 公开宣扬性别选择 近日,在一些育儿网站论坛上,不少网民在交流使用“验胎灵”检测胎儿性别的心得,“去验胎灵中文网上买一盒美国验胎灵,早上用晨尿,10分钟就验出来了。”“去验胎灵中文网订了一盒,780元一盒,悄悄心疼一下。但是官网买才放心。” 记者登录“验胎灵中文网”,发现这家网站公然宣称“男孩女孩一样养?这个观念已经落伍了,在竞争这么激烈的年代,真正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你需要‘因胎施教’,也需要根据胎

    来源:京华时报

    时间:2010-11-16

  • 美学者撰文称美生物医学研究亟待重塑

    美国国立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科学家Jonathan  Yewdell日前于《科学家》网站发表文章,讨论美国生物医学研究经费资助问题。主要内容如下:    当前,(美国)政府研究经费竞争态势的日趋激烈,已经危及到新老科学家的科研工作。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政府资助项目数量变少,而是研究机构的无节制扩张。要改变这一局面,需要从各方面对研究人员进行合理地安排调整。    首先,政府资助应该“就地取材”,一来,研究人员学术职位无需变动,二来,其相关科研教学责任也无需调整。    其次,可每隔四年对研究人员的科研绩效及研究走向进行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10-11-16

  • 基因研究“容易”了,专利申请却难了

         要拿着新发现的基因功能、基因诊断方法去美国申请专利,今后可能越来越难了。日前,一家美国生物技术公司想把他们最新发现的一段基因及其功能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交专利申请,最终却被美国联邦上诉巡回法院以缺乏创新性为由,拒绝授予专利。业内人士认为,美国对以基因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专利授权正有逐步收紧之势。对于中国而言,以基因研究为代表的生物医药又恰恰是与国外差距相对较小,可以与之“一争高下”的领域之一。当“基因专利”被授权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时,中国企业的创新空间是否会变得越来越窄?   方法公开,削弱“创造性附加值”  &nbs

    来源:解放日报

    时间:2010-11-16

  • 伊朗培育出第一只转基因老鼠

            据《伊朗日报》14号报道,伊朗科学家日前培育出了伊朗的第一只转基因老鼠。   转基因技术是基因工程技术中的一种,也就是在某一种生物上,移植来自其他物种的基因,使这种生物的某些特征得到改变。据报道,这次伊朗培育出的转基因老鼠,通过移植其他物种的基因,改变了老鼠的颜色,是一只绿色的老鼠。     培育出这只转基因老鼠的科学家来自伊朗北部库尔德省的库尔德医药大学。这所大学建于1986年,仅有20几年的历史,但却成功的培育出了伊朗第一只转基因老鼠。库尔德医药大学校长贾地米先生表示,这一重大的技术进

    来源:国际在线

    时间:2010-11-16

  • 韩汇泉 科学新发现给晚期癌症患者带来希望

    编者按:“癌症”这个恶魔般的疾病往往与预后良好扯不上关系,尤其是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来说,30%的癌症患者因“恶病质”而死亡,因此,晚期癌症患者的“恶病质”等于给患者判了“死刑”。来自Amgen公司的华裔科学家韩汇泉博士发现一种可以阻断“恶病质”发展的蛋白,这一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发布在近期的《Cell》(Cell 142, 531-543,2010)上,因其结果对晚期癌症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引发生物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为此,记者采访了该篇文章的通讯作者,研究项目负责人韩汇泉博士,期望更深层次地了解这一科研成就。韩汇泉博士早年毕业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后赴哈佛大学和洛克菲勒大学深造,在诺贝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11-15

  • 全基因组测序推动白血病个体化治疗

        生物通报道  近期研究人员证实一个特异基因的突变可影响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治疗预后,研究报告在线发表在11月11号的《新英格兰医学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    Fermentas荧光定量PCR试剂盒秋季特价优惠。免费提供样品,快快点击获取     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医学院的一个研究小组最初在对一个AML患者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时发现了一个突变。随后研究人员利用靶DNA序列对大约300名AML患者样本进行测序筛选出了与疾病相关的基因及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11-15


页次:2019/2933  共58649篇文章  
分页:[<<][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