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科研动态/国外
  • 英国科学家培育出世界首批转基因克隆猪

    中国新闻网消息:培育出首只克隆羊“多莉”的英国公司PPL THERAPEUTICS星期三宣布,该公司又培育出世界首批转基因克隆猪。 这家生物科技公司说,他们所培育的五只健康的转基因克隆猪,每只的DNA结构中都有外来的“标志基因”。 该公司的声明说:“这是自本公司去年宣布培育出世界首批克隆猪之后更进一步的发展,这次培育出的克隆猪来源于转基因的细胞。”

    来源:

    时间:2001-04-13

  • 动物试验表明干细胞移植可用于治疗中风

    央视国际网络消息:英国科学家通过动物试验发现,干细胞疗法有可能修复中风带来的脑损伤。给中风患者移植干细胞,可望使他们恢复行动、感知甚至理解力。干细胞是未分化的原始细胞,可以发育成为神经细胞、血细胞等多种不同的细胞。将干细胞植入脑部并诱导它发育成脑细胞,有可能用于治疗中风。英国精神病学研究所和“神经元再生”(ReNeuron)公司的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的《中风》杂志上报告说,他们从实验鼠体内取出干细胞,移植给脑部因中风而受损的实验鼠。试验表明,实验鼠的活动能力和认知能力在移植后有所提高。干细胞移植还能促使脑部增加分泌一种名叫ApoE的重要蛋白质,促进脑部的自我修复。此外,干细胞扩散到了实验鼠脑部所有

    来源:

    时间:2001-04-13

  • 研究揭示丙型肝炎病毒如何感染细胞

    生物通编译:研究者们获得丙型肝炎病毒(HCV)占领宿主细胞机器过程的新信息,这可能有助于开发清除病毒感染的同时又不伤害正常细胞的药物。美国每年大约有一万人死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主要是由于丙型肝炎造成的长期后果:慢性肝脏疾病,肝硬化和肝癌。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耶鲁大学的Jennifer Doudna博士说,由于目前还没有治愈丙型肝炎的方法,因此表明为什么发现新的靶分子是相当重要的。与其它病毒类似,HCV自己不能合成病毒蛋白质,而必须借助感染细胞的蛋白制造机器。在最新一期Science杂志上,Doudna和同事们介绍了他们为了研究HCV如何迫使宿主细胞为其制造蛋白而获得的相当高分辨率的HCV与宿主

    来源:

    时间:2001-04-12

  • 研究者在人体脂肪中发现干细胞

    生物通编译:路透社洛杉矶消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和彼兹堡大学的研究者们从常规吸脂手术中获得脂肪中分离到了人干细胞。他们的发现带来了更丰富干细胞供给的希望,而干细胞是颇具前景的医学研究所需的。而且许多美国人更愿意以科学的名义捐献脂肪。UCLA整形外科医生,研究的参与者之一,Marc Hedrick博士说:“脂肪也许是理想的干细胞来源。它的来源丰富,获取容易且廉价。甚至还可以有美容的效果。”干细胞可以分化成为从神经细胞到骨细胞,肌肉细胞在内的体内任何一种细胞。由于其特有的发育成为所有类型组织的能力,研究者们正在研究它们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疾病的可能性。仅仅在两年前才首次分离得到干细胞,它

    来源:

    时间:2001-04-12

  • 共济失调症新疗法

    生物通编译:患有遗传性共济失调神经疾病的人在维持平衡和协调上存在障碍,并且大脑受到损伤。在4月10日出版的Neurology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研究者通过给这些患者服用一种类似维生素的化合物可以帮助这些人的身体将食物转变为能量,这样的症状就得以减轻。这种化合物的名字是辅酶Q10(CoQ10),在一系列细胞从糖类获取能量的生化反应中发挥重要功能。尽管CoQ10在人体的每个细胞中都存在,但是研究者们了解到CoQ10的短缺对于需要大量能量的肌肉而言尤其是灾难性的。当哥伦比亚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Salvatore DiMauro在研究一名肌肉损耗的患者时,意外地发现了与遗传性共济失调症的关系。为了检验这

    来源:

    时间:2001-04-12

  • 复旦科学家发现一条全长新基因

    文汇报消息: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克隆分离出关于ITP(次黄嘌呤三磷酸核苷)代谢的基因,这条基因对于防止人类基因突变起着重要作用,为治疗与基因突变相关的多种疾病找到了出路。这一重大成果是联合基因科技集团和复旦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研究人员联手合作取得的,并已在国际生物化学专业权威期刊《生物化学学报》上发表。  据发现这条全长新基因的科研人员介绍,他们是在对联合基因集团基因库中8000多条人类全长新基因中与肿瘤相关基因进行分析筛选时发现这条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它是一条关于ITP代谢的基因。ITP是人体内嘌呤核苷酸代谢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中间体,正常情况下,其作为核苷酸分解代谢

    来源:

    时间:2001-04-12

  • 科学家发现了病毒感染与精神分裂症之间的相关性

    生物通编译:据4月10日出版的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发表的一份报告,一种病毒可能在影响世界人口1%的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一结果提供了第一个强有力的生物学证据,证明传染原也会导致精神分裂症。而且还带来了使用抗病毒药物来阻断这种疾病的可能性。很明显精神分裂症有很强的遗传因素。但是研究者们也发现了生命早期的某些事件有助于这种疾病的发生,如母亲营养不良,围产期感染,以及在冬季或春季出生都是危险因素。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病毒学家Robert Yolken和国家精神疾病联合研究所的精神病学家E. Fuller Torre

    来源:

    时间:2001-04-11

  • 又一种致命细菌基因组结构完成

    S.pyogenes的环状基因组图 生物通编译:一种可怕的细菌可以引起咽喉疼痛,猩红热,中毒性休克综合征,脓疱症,风湿热,以及罕见的消耗肌肉的疾病——坏死性筋膜炎。现在完成测序的这种脓毒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的基因组序列揭示了这种细菌侵略人体的基因“武器库”1。Jospeh Ferretti和俄克拉荷马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同事们花费了五年时间进行了S.pyogenes基因组近200万个碱基的阅读和分析。这种细菌比其它细菌引起更多疾病。在这种细菌环状基因组的近2000个

    来源:

    时间:2001-04-11

  • 多药耐药基因表达检测及应用研究获成果

    中国医学论坛报消息: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天津市肿瘤研究所肿瘤学专家郝希山教授等最近完成的《恶性胸腹水和实体肿瘤多药耐药基因表达检测及临床应用研究》,为实体肿瘤患者全身化疗及胸腹水患者腔内局部化疗方案的制定和低毒高效逆转剂的筛选提供了一项可靠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成为一种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关于耐药相关基因研究最多的是多药耐药基因1(MDR1)及其编码的P-糖蛋白(P-gp),采用的主要是RT-PCR法检测MDR1的mRNA表达和用抗P-gp单抗免疫组化法检测P-170蛋白。由于实体肿瘤一般来自手术切除的标本,导致耐药基因检测与化疗疗效相关性的评价比较困难,因此RT-PCR法检测MDR1

    来源:

    时间:2001-04-11

  • 科学家们发现与乳腺癌、前列腺癌及其他癌症有关的新抑癌基因

    星光医药网消息: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院(NHGRI)和得克萨斯大学M.D.Anderson癌症中心的科学家们在人的7号染色体上发现了一个新的抑癌基因,这个基因与许多癌症都表现出有关性。题目为“突变和功能分析表明ST7是人类7q31染色体上高度保守的抑癌基因”的论文,刊登在四月份《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27卷,第4期)上。 这项研究的通讯作者,NHGRI校内研究部基因组技术分部主任Eric Green博士说:“抑癌基因的失活就象汽车上的刹闸失灵一样。没有这种基因的作用,肿瘤就会持续生长而失去控制。就象一辆没有刹闸的汽车一样,结果可能是

    来源:

    时间:2001-04-11

  • 研究者提出彗星撞击形成生命物质

    生物通编译:两位化学家,一位地球化学家和一位工程师说,宇宙中存在的大量氨基酸可能是在彗星上形成的,他们成功地重建了一个氨基酸可以承受的彗星撞击过程。这个研究组今天在于圣地亚哥召开的美国化学协会大会上介绍了他们的工作。他们的实验第一次证明了大量“建筑”生命所需的“砖块”来自其它地方的可能性。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地球化学家Jennifer Blank说:“不仅这样的彗星碰撞将有机物质带到了地球的表面,而且在碰撞中进行反应的有机物质倾向于进行聚合反应而不是裂解反应——因此这是制造更大分子的有机化合物的一个机制。”Blank认为他们的结果对米勒理论构成了威胁,传统的米勒理论称地球上第一个复杂有机分子和

    来源:

    时间:2001-04-10

  • 大家一起变老

    生物通编译:三项最新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哪怕是象线虫,苍蝇和酵母这样如此不同的生物,事实上是以相同方式衰老的。科学家推测这种方式可能也可以递推到哺乳动物中。人类对衰老在分子水平上的详细内容最了解的是在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中的情况。一个分子信号传导途径决定线虫的寿命。这个途径的核心是编码细胞表面受体胰岛素家族成员之一的daf-2基因。该基因的某些突变会导致突变线虫比普通线虫快得多地进入衰老阶段。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地获得了这个过程中的许多详细内容,但是没有原因认为其它物种也以这种方式控制衰老过程。线虫(上图)中的一个衰老途径在苍蝇和酵母中也同样工作现在,两个研究组在4月6日

    来源:

    时间:2001-04-10

  • 蟾蜍卵受紫外线伤害更易被真菌感染

        央视国际网络消息:美国科学家发现,暴露在浅水中的蟾蜍卵会因受到紫外线的伤害而更易被真菌感染,从而导致蟾蜍卵大量死亡。这可能是气候变化影响两栖动物生存的一个重要例证。     全球范围内的两栖动物数量减少乃至灭绝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除了栖息地被破坏、污染加剧之外,全球气候变暖也被认为是导致该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科学家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选取了一种生活在北美西部的蟾蜍,观察它们的卵

    来源:

    时间:2001-04-10

  • 科学家克隆出与人体构造相近的恒河猴

      南方网消息:香港消息一名在香港出生的科学家AnthonyChan,在美国俄勒冈州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成功复制两只与人体构造相近的恒河猴,使科学界掌握复制人类技术迈进一大步。  AnthonyChan1998年加入美国俄勒冈州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早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兽医学系,并于威斯康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AnthonyChan于一年多前成功利用胚胎分裂法复制两只名为Tetra及ANDi的恒河猴。  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化学系高级讲师曹宏威指出,成功复制恒河猴可以说是生物科技上的一大突破。因为与人类同为灵长类动物的恒河猴,不论在构造及条件上均十分相似,可以复制猴子一定比复制老鼠成功,所以有关的科技突破

    来源:

    时间:2001-04-10

  • 克隆三兄弟

         北京青年报消息:4月7日,由上海动物园举办的第五届动物艺术节开幕。    本届动物艺术节以“爱护动物、崇尚科学、走进新世纪”为主题,在为期两个月的时间里,将有600多种珍稀动物与人们见面,提醒人类保护大自然。图为我国培育成功的3只克隆羊在动物艺术节上亮相。(摄/凡军)

    来源:

    时间:2001-04-10

  • 研究发现四环素能杀死癌细胞

      扬子晚报消息:加拿大安大略省汉密尔顿市癌症研究中心发现,一种用来治疗青春痘的抗生素可能可以治癌。这种治疗青春痘的抗生素即是常用的四环素(Tetracline)。  负责此项研究的辛格医师发现四环素治癌的功能是十分偶然的。最初,他希望能找到一种能为骨骼吸收的药物,并藉此药物杀死侵入骨骼的癌细胞。他说,使用一般的化疗及放射,很难将治癌药物送进骨骼。有一次,辛格赴牙医诊所发现牙医使用四环素治疗牙周病,突获启发。牙医之所以使用四环素治疗牙周病一方面是因为四环素可以抵抗导致牙周病的蛋白质触媒,一方面也是因为四环素能为牙齿及骨骼吸收。导致牙周病的一种蛋白质触媒恰巧也是破坏骨骼组织癌细胞的蛋白质触媒。辛

    来源:

    时间:2001-04-10

  • 我科学家夜以继日克隆干细胞

        新华网北京4月6日电(记者李京华)像往常一样,北京大学干细胞医学研究中心的实验室里,各种实验设备正常运转,中心四位教授和教师以及六位研究生正夜以继日地忙碌着。     中心负责人李凌松教授告诉记者:“这里是中国培养干细胞研究人才的基地之一,并建立了中国第一家干细胞库,现在实验室里的各位有的正在分离角膜干细胞,有的正在研究分离胰腺干细胞,有的正在研究神经干细胞。” 他充满信心地表示,从这个库里克隆出来的第一批器官,大约三至五年就能用在病人身上。

    来源:

    时间:2001-04-10

  • 我国率先研制成功防治植物病虫害的生物转基因菌

    新华网4月5日 国际上提倡用生物手段防治植物病虫害,可几乎所有的生物防治因子都对化学杀菌剂敏感。哈尔滨工业大学日前解决了这个难题,率先研制出生物转基因菌。 研究人员经过三年的潜心研究,首次应用了基因工程技术,将病原微生物的抗药基因转至生物防治菌中,以毒攻毒,既治病害,又能防御杀菌剂的“攻击”。

    来源:

    时间:2001-04-09

  • 多领域公司联手破译人类蛋白质组

    【生物通编译】华盛顿消息:本周编纂一个人类所有蛋白质的目录并分析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宏伟计划揭开了面纱。盐湖城的Myriad Genetics公司正在与软件公司Oracle公司和电子产品公司日立公司建立一个投资18500万美元的合作项目,在今后三年内进行人类蛋白质组研究。他们希望建立一个私有数据库,包括“所有人类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所有生物化学途径和一个纯化蛋白的完整目录。”结构生物学家将利用这些蛋白结构数据来鉴定蛋白质当中具有重要治疗性意义的区域。该项目的合作者希望这些信息然后将在药物的设计供组中发挥重要作用。——摘译自 05 April 2001 (heartlake)(未经允许,不得转摘

    来源:

    时间:2001-04-09

  • 科学家找出人体搔痒感原因

    大洋网消息:世界各国很多科学家长期致力于研究为何人体会时常有搔庠的感觉,最近,据《自然神经科学》杂志报道,几位科学家已就上述问题找到最佳解决线索。科学家在对猫进行实验中发现,猫脊椎内部有17种神经不会对触摸、疼痛、高温或低温做出反应,但研究人员将一种可导致猫有搔痒感的生物制剂喷到猫身上时,上述17种神经中的10种都呈现出活跃态势,并向猫大脑发出相关信号。这表明猫并不具有搔痒神经,只是在受到外界刺激情况下才会由神经中枢对此做出反应,而人体也是一样。科学家指出,上述研究结果将有利于帮助那些因患有肝病和艾滋病而经常感到搔痒的病人更好的应付这种神经疾病。

    来源:

    时间:2001-04-09


页次:2902/2948  共58941篇文章  
分页:[<<][2901][2902][2903][2904][2905][2906][2907][2908][2909][291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