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生态环保
  • 《自然》:全球变暖使土壤释放出更多二氧化碳

    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刊登研究报告说,随着全球变暖造成地表温度不断上升,从土壤中释放出的二氧化碳量也在增加,一些专家担心这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分析了数百份相关研究,整理出过去50年来土壤释放二氧化碳的数据和趋势。结果显示,随着全球平均温度的上升,从土壤中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也不断增长,在2008年达到约980亿吨,远远超过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研究还显示,从1989年到2008年间,全球土壤释放二氧化碳量增加了0.1%。 领导这项研究的本·邦德-兰贝蒂说,全球土壤释放二氧化碳量的增长速度不大,但由于其基数庞大,仅仅增长很小的比例就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0-03-26

  • 日本专家解释去年冬季北半球气候反常原因

        新华网东京3月16日电(记者蓝建中)去年冬天,寒潮不断袭击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并带来大量降雪,而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却暖于往年。日本气象厅专家日前就此解释说,气候异常的原因在于大规模的“北极震荡”现象。     日本气象厅在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解释说,所谓“北极震荡”,是指北半球气压变动的一种形式,若北极上空气压比往年高,中纬度上空的气压低,北极附近的寒流就容易南下,反之寒流就难以南下。     日本气象厅指出,去年12月上旬开始,共发生2次“北极震荡”。北极圈与中纬度地区的气压差是1979年以来最大的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0-03-18

  • 地球疑进入强震活跃期 专家称科学尚无法解释

    去年年末至1月以来,全球多地接连发生强震,前有海地7.3级地震,后有智利8.8级地震,台湾高雄又在上周五发生6.7级地震。地震频繁发生,加之对“2012世界末日”预言的联想,引起人们广泛讨论。 北京大学的地球物理学家雷军在接受采访说回应说:“最近几年8.5级以上强震确实比较密集,显示了比较强烈的地球内部运动,但是不是说地震已经进入了一个强震频发期,或者说公众希望了解是否紧接着还会发生一系列如此巨大的地震,实事求是地说地球科学理论和观测到目前为止尚未能给出明确的结论。” 预测:强震也有百年周期?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研究员孙世鋐近日在多个场合指出目前地球已进入强震高发

    来源:广州日报

    时间:2010-03-10

  • 反对焚烧垃圾递《公民建议书》

    国企高工向全国人大环资委表达垃圾处理意见,对垃圾处理方式争议概念和观念进行辨析昨日上午11时30分,北京市民、中国电工设备总公司高级工程师乐家林等人从海淀区以快递方式,向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呈递了一份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的《公民建议书》。在反对垃圾焚烧的南北各个社区论坛,乐家林的网名“北京市发丙”有关相当的知名度,其网上公开与“主烧派”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徐海云辨论的文章点击量过万。 从41个方面比较焚烧与填埋利弊在这份《公民建议书》联署的有北京林业大学生物中心教授、博士生民师幼菊等4人。这份近两万字的建议书,对垃圾处理方式争议中的一些概念和观念进行了辨析,并针对焚

    来源:南方都市报

    时间:2010-03-03

  • 我国将采取多项措施大力发展低碳能源

    记者从刚刚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获悉,我国将采取多项措施,大力发展低碳能源。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关于请研究处理有关审议意见的函和国务院办公厅要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就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对《国务院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了改进工作的措施。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将国务院办公厅转报来的发展改革委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报告印发给了常委会组成人员。  就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的有关发展低碳能源、优化能源结构的问题,发展改革委的报告表示,有关部门贯彻落实相关规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0-03-02

  • 研究称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可提早一年预报

    日本和法国合作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约一年前,印度洋表层水温会出现变化。研究人员因此认为,如果利用人造卫星监测印度洋表层水温和其上空云团的变化,提早一年就可预报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 所谓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南美洲秘鲁等国家外海所处的太平洋赤道海域表层水温上升带来的全球异常气象。每当厄尔尼诺现象严重时,全球一些地区将暴雨成灾、洪水泛滥,而另外一些地区则久旱无雨、农业歉收。 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与东京大学、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合作,对太平洋和印度洋表层水温500年来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发现,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十多个月前,印度洋东侧表层水温将有所上升,而印度洋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0-02-24

  • 中国的土壤因为化肥而变酸

    据2月12日的《科学》杂志报道说,中国的农业耕种自1980年代初以来大大加强了,该国因此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谷物生产国,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种植者增加了对化肥的使用。 新的发现曝露了在中国使用含氮化肥的一个严重的缺点:它使得土壤的酸度显著增加,而这又会在长时间后降低它们的支持生命的能力。 在自然界的酸性土壤占了世界上没有冰覆盖的土壤的约30%,它们常常与生物多元性和生产力水平低下有关。 高度使用含氮化肥会促使土壤酸化。据J.H. Guo及其同僚披露:在中国,含氮化肥的使用率,特别是对谷类作物和诸如在温室系统中生长的蔬菜类经济作物来说,其含氮化肥的使用率与北美和欧洲相比都显得相当高。

    来源:EurekAlert中文

    时间:2010-02-24

  • 英国开发出“糖做的塑料” 可自然降解

    英国研究人员日前宣布,他们研发出一种“糖做的塑料”,能够自然降解,使用后可作为花园肥料,还可望在医疗上用作帮助组织再生的支架等。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日前发布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将树木和草类中的纤维素分解,并将得到的糖类物质聚合,形成这种新型塑料。据介绍,这种糖类聚合物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吸收水分并降解成无害物质,尤其适合作为一次性食品包装材料,使用后甚至可以与食物残渣一起作为花园肥料。 另外,这种新型塑料在生产过程中更为“绿色”。领导这项研究的帝国理工学院博士威廉斯说,研究小组花了三年半时间才找到在低能耗、低水耗条件下大规模生产这种新材料的方法。 研究显示,这种塑料还可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0-02-24

  • 《后天》真会上演?地球或将经历下一个冰河时代

      连日来,北美陷入暴雪,亚洲北部持续雨雪低温,南半球豪雨高温,今冬全球气候出现大异常已成定局。入冬以来,北半球数次受到强烈寒流和创纪录的大雪侵袭,从韩国到俄罗斯,从西欧到美国大平原,都因酷寒和暴雪而瘫痪。赤道地带和南半球则暴雨不断,造成肯尼亚、澳洲和巴西发生洪水和泥石流,上百人丧生,数千人流离失所。  南北气候大异常  从亚洲到欧洲,再到北美洲,几乎所有的北半球国家都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迎来了2010年。南半球也被大水冲击。亚洲东北部雪势最惊人,使这个地区陷入六十年来最严酷的冬天。在印度北部和东部有六十多人冻死。俄国西部天寒地冻,波罗的海地区和欧洲中北部则大雪纷飞。西欧入冬以来天气异常严寒,去

    来源:华西都市报

    时间:2010-02-23

  • 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并非定论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报告指出,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是导致近50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世纪末全球气温将上升2℃。对这一为众多政治家和部分科学家广泛认可的观点,中国科学家、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钱维宏教授提出不同看法,他认为人类活动不是全球变暖的主因,本世纪的全球平均温度最多上升0.6℃,不可能达到2℃的阈值。 “拐点”无法对应,是钱维宏对“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说”有不同看法的第一个论据。他对全球气温变化和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曲线进行分析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从1750年至1950年缓慢增加,1950年以来的50多年间,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速率是过去2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时间:2010-02-22

  • 考古发现5亿多年前动物已有活动

     新华网伦敦2月7日电(记者黄堃)动物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具有活动能力?英国和加拿大的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他们从距今有5.65亿年历史的深海化石上找到了动物移动的痕迹,这可能是迄今发现的有关动物移动的最早化石证据之一。     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和加拿大同行在新一期美国《地质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从加拿大纽芬兰附近深海找到的化石上,发现了70余处动物移动的痕迹。研究人员说,虽然还不能确认这是什么动物,但是这种动物已具有通过控制肌肉来行动的能力,它很可能像水生腔肠动物一样,依靠肌肉的收缩来移动,以帮助觅食或躲避危险。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0-02-10

  • 英国发布海洋科学战略 确定未来15年研究重点

    英国政府2月3日正式发布《英国海洋科学战略》报告,将未来15年英国海洋科学研究重点确定为应对气候变化等三个方面,并成立专门委员会负责推进这项战略的实施。 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在当天的公报中说,发布这项战略旨在使英国在今后拥有世界领先的海洋科研知识。战略提出优先支持以下三方面的研究:研究海洋生态系统如何运行;研究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及其与海洋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增加海洋的生态效益并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英国负责海洋与环境事务的国务大臣休·伊兰卡-戴维斯说,理解人类活动与海洋环境的相互影响,对于制定相关政治决策至关重要。《英国海洋科学战略》的发布,将有助于决策者获得科学证据,以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0-02-08

  • 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在酝酿

    与水变黑、天变灰这样肉眼可见的污染相比,土壤污染有着一定的隐蔽性。在日前上海财经大学举行的中法环境高级研讨会上,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王树义教授透露,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在酝酿,不久将出台。        身为这部法律的首席专家,王树义表示,我国土壤污染状况已经影响到耕地质量、食品安全甚至人的身体健康。土壤污染面积不断增加,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污染面积只有几百万公顷,而现在已经超过一千万公顷。土壤污染类型多样化,其中严重的是重金属污染,根据中科院生态所研究,目前我国受镉、砷、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两千万

    来源:文汇报

    时间:2010-02-04

  • 德智库说中国人工造林面积占全球73%

    德国智库慕尼黑经济研究所19日发表公报说,1990年至2005年间,全球森林总面积缩减3%,巴西、印度尼西亚和苏丹等国家砍伐森林状况严重,而中国的森林面积却在增加,中国的人工造林面积占全球人工造林面积的73%。     公报说,1990年至2005年间,全球森林总面积平均每天减少两万公顷。其中,巴西和苏丹两国每年砍伐森林的面积就占全球的47%,而印度尼西亚每年森林面积减少近2%。     公报说,中国等国家则在提高森林覆盖面积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中国2002年启动了10年植树造林计划。过去几年里,中国年均造林育林面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0-02-01

  • 喊得少 做得更少--保护生物多样性现状不容乐观

        新华网布鲁塞尔1月26日电  科技随笔:喊得少 做得更少——保护生物多样性现状不容乐观     新华社记者 姜岩     气候变化与金融危机是去年国际社会流行的两大关键词,而生物多样性则是一个被冷落的话题。回想起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时,各国除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外,还签署了另一个同样重要的环保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     今年是国际生物多样性年,近半个月来,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话题也出现升温趋势:先是1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0-01-29

  • 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中国行动启动

    今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主题是“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生物多样性就是我们的生命”。“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中国行动”启动仪式今天在北京举行。     在过去50年,人类活动导致生物多样性快速丧失,物种正以比自然灭绝快1000倍的速度消失,而气候变化使该状况进一步恶化。而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12个国家之一,也是世界农作物八大起源中心和四大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之一。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启动仪式上指出,中国已初步建立起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天然林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大生态工程等,85%的陆地自然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0-01-28

  • 120万年前人类曾属濒危物种

    北京时间1月2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犹他大学科学家近期研究发现,大约120万年当人类祖先开始在非洲、欧洲和亚洲等地繁衍时,总共大约只有18500人拥有繁殖能力,至多不超过26000人。因此,他们也成为当时的较小种群,属于濒危物种之一。人类祖先的这种濒危状态甚至一直持续了大约100万年。 据科学家介绍,当时的人类生存状况和人口数量与如今的大猩猩和黑猩猩有些相似。众所周知,我们人类如今的人口数量极为庞大,比其他灵长类动物要多得多。但是,事实上人类的遗传变异要比其他灵长类动物少得多。 对于这个奇怪的现象,一些专门研究具体基因系统问题的科学家提出了许多种解释,比如最近提出的

    来源:新浪科技

    时间:2010-01-28

  • 南海珊瑚灰度记录反映人类引起气候变化

     日前,《科学通报》2010年第一期封面文章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所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研究论文“南海珊瑚灰度记录中反映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信息”,该研究工作由南海海洋王东晓气候研究团队与孙东怀珊瑚记录团队协作完成。 20世纪全球地表温度增暖是全球变化的重要标志。生长热带海洋珊瑚包含很好的气候记录的代用指标,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系统变化影响的研究中。过去的珊瑚古气候研究主要是分析珊瑚骨骼化学元素同位素或地球化学的代用指标,大都只能重构一种环境与气候变量信息。比较而言,珊瑚生长密度带能综合反映珊瑚的生长环境状况,且更容易测量。20世纪全球地表温度增暖的背景下

    来源: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时间:2010-01-28

  • 美预测:2010年是“最热的一年”

     1月3日,北京城内大雪纷飞,积雪厚度为近年少有。 北极就像一只碗;气压上升就相当于这只碗的碗壁变浅,可容纳的冷空气变少;多余的冷空气就会倾泻而出流向中纬度地区,从而造成本次大面积的寒冷天气。 气候“变冷派”认为,我们将要进入持续30年的气候变冷,甚至步入地球历史上一个新的冰川期,全球即将呈现降温趋势;气候“变暖派”认为,全球变暖是“不争的事实”,全球气温会再次快速上升。 全球变暖并不意味着气温升高。它既可能导致气温升高,又可能造成气温下降,而且波动幅度较大。类似寒潮等极端天气,未来可能还会继续出现。 看起来这真是个讽刺:就在一个月前,世界上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时间:2010-01-25

  • 世界自然基金会“换钩”一年拯救数千海龟

    世界自然基金会最新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该基金会过去一年在东南亚部分国家推行的更换鱼钩项目使深海渔船误捕的海龟数量减少了80%,这意味着数千只海龟逃过了被误捕误杀的厄运。 报告说,大批渔民自觉使用圈型鱼钩代替传统的“J”型鱼钩,这使得他们在深海放长线捕金枪鱼时不易误捕海龟。根据以往的经验,海龟容易误食“J”型鱼钩而导致内部出血或窒息而死。 为保护海龟,世界自然基金会推出了“换钩”项目。仅在印度尼西亚,该项目就向当地渔民分发4万个圈型鱼钩,足够40艘深海渔船一年作业使用。以印尼一家金枪鱼交易公司为例,在“换钩”之前,该公司每个月误捕的海龟不下10只,现在则基本不会误捕海龟了。&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0-01-20


页次:48/84  共1680篇文章  
分页:[<<][41][42][43][44][45][46][47][48][49][5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