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新年将至,对全球华人来说,2018年的纷纷扰扰即将画上句点。今年的“艾滋病日”过得有点不太平凡——“XXXXX”风风火火地攻占了微博头条,将CRISPR基因编辑再次推上风口浪尖,2015年改造人类胚胎的批评舆论余音在耳,相似的伦理之争,历史又一次赋予了中国主场迎战的艰巨考验。

       科技与人伦之间如何权衡取舍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年近尾声,我们热衷回顾历史,或辉煌或惨烈,都是为了看清未来逐梦的路。

       2018年生物通“生命科学十大新闻评选”目前已落下帷幕,结合读者评选情况,参考专家意见,最终评选出2018年度的十大新闻。


2018生命科学十大新闻(排名不分先后):


世界首例基因组编辑婴儿“伦理门”事件带来科学伦理深度思考

11月底,“Beng”一声,一位中国学者带来了爆炸性新闻:世界上第一例基因组编辑婴儿在深圳诞生,他声称通过植入经过编辑的胚胎,可以阻断帮助细胞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遗传途径,从而达到艾滋病免疫的目的。这一消息引起了世界各地科学家们的震惊和愤怒,大家对于贺建奎所提出的基因组编辑的必要性,有效性和科学伦理性提出了质疑,学界也由此展开了深度探讨和思考……

科学冒进还是技术进步?首例CRISPR基因编辑艾滋病免疫婴儿引发争议!
如何评价贺建奎的演讲?《Nature》评价:令批评者们失望!
专家意见:不能让基因编辑婴儿毁了CRISPR胚胎研究




抛弃传统观念:线粒体DNA可父系遗传,拼爹从精子抓起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孕前父亲的健康、生活习惯和知识储备对子女成年后的身体、精神和学习等方面起到重要影响。美国科学家已在3个家庭发现了mtDNA双亲遗传证据,父系遗传“牌面”比你想象的大得多。

推翻教科书!线粒体DNA可通过父系遗传
提升自己,惠及后代!父亲生育前运动和思维锻炼对后代具有积极影响
父亲运动,孩子更健康,效果保持到成年
父亲接触尼古丁可能会导致后代有问题




阿兹海默症是由常见病毒感染引发的?

全球每三秒会增加一个阿兹海默症的新病例,而且由于这种疾病的致病机理尚不清晰,因此其新药研发的失败率近乎百分之百。今年一项新研究指出,阿兹海默症竟然可能是由于常见病毒感染引发的,令人感到惊讶。此外科学家们也在今年阐明了Tau蛋白如何损害阿兹海默病患者脑细胞的机制。

阿尔兹海默症有救了!人脑细胞指认真正遗传风险因子
赶紧停手!Tau靶向药物并非阿尔兹海默症治疗良策
阿尔兹海默症的新希望——细胞移植




癌症免疫疗法荣获“诺奖”加持

2018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以表彰他们在癌症免疫治疗方面所作出的贡献。2013年,《Science》将癌症免疫疗法选为本年度最重要的科学突破。这种已经有了30多年历史的治疗方法经历巨变,终于确定了它的潜力,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令人鼓舞的效果。

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癌症免疫疗法
今年诺奖之争议:陈列平等人的关键贡献被排挤在外?




打开新世界——仅一条染色体的酵母

今年8月,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创建了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他们 “创造”了将几乎所有遗传信息融合进1条超长线型染色体的酵母细胞,这是合成生物学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

中国团队vs.美国团队,两篇Nature打开新世界——仅一条染色体的酵母




瘫痪患者重新站立行走

2016年,瘫痪猴子重新行走让人们看到了希望,时隔两年,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完成了从猴到人,通过有针对性的神经电刺激技术,帮助三名脊髓损伤患者恢复了对腿部肌肉的控制。同时更激动人心的是一位24岁的瘫痪患者重新站起来行走了,正如一位科学家所说,“现在正是脊髓研究的繁荣时期,将几十年的研究汇集在一起,最终取得了现在的突破。”

三名瘫痪患者通过神经电刺激,恢复行走




RNA新功能!将记忆从一个动物转移到另一个动物

几十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寻找记忆的形成方式,时间和地点。今年一个研究组发现可以通过RNA将记忆从一只动物转移到另一只动物里。如果这一结论能在其他物种中得到证实,那么这一发现将是记忆研究的一项里程碑成果——记忆并不只是存在于神经细胞连接中,它们可能受到RNA诱导的表观遗传变化的影响。

神奇新发现!RNA能将记忆从一个动物转移到另一个动物




单细胞测序迎来真正的春天——多类型多用途

在2017年的基础上,单细胞测序今年也是成果爆棚,从慢性鼻炎到三阴乳腺癌,从哺乳动物基因组调控到复杂的肿瘤微环境,从肺癌细胞地图到结直肠癌,从国内到国外,单细胞测序为解答生命奥秘带来了各种新见解。

Nature大规模单细胞测序分析:超过25万个细胞中数千个基因
新技术提高单细胞RNA测序的效率和准确性




中国科学家完成世界上首只体细胞克隆猴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研究人员攻破技术难关,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创造了第一批克隆的灵长类动物。研究人员希望能利用这一技术提供改进的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同时也可以与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工具结合,创建人类疾病(包括帕金森病)的基因工程灵长类脑模型。

Nature热议中国学者成果:生物医学研究的新纪元 




后肠道微生物时代到来了?

如果问你:你真的是你自己吗?哲学家也许会有千百种答案,但生物学家会回答:不是。我们人体内其实包含了多种生命群体,如肠道菌群。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组的研究如火如荼,今年一开年Nature就用五篇论文直指肠道细菌在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其后又有研究指出肠道细菌的代谢产物改变了大脑中小胶质细胞免疫细胞等等,我们也许就此进入了后肠道微生物时代。

肠子决定脑子?最新Nature发现肠道菌群对肠脑轴的关键影响
Nature解答肠道微生物研究争论:是环境,还是基因影响更大?
肠道菌群影响血糖和血脂水平



往届生命科学十大新闻:

2017年生命科学十大新闻 | 2016年生命科学十大新闻 | 2015年生命科学十大新闻 | 2014年生命科学十大新闻 | 2013年生命科学十大新闻 | 2012年生命科学十大新闻 | 2011年生命科学十大新闻 | 2010年生命科学十大新闻 | 2009年生命科学十大新闻 | 2008年生命科学十大新闻 | 2007年生命科学十大新闻 | 2006年生命科学十大新闻 | 2005年生命科学十大新闻


设计制作:生物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