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科研动态/国外
  • 北大医学部回应拿流浪猫做实验报道 称实验用猫来自养殖场

    日前,北京大学医学部药理学系实验课被指使用来源不明的猫,且未经消毒。昨日(5月10日),北大医学部回应称,实验所用的猫来自正规养殖场,但拒绝透露养殖场名称。 称供猫养殖场有备案 昨日,北大宣传部姜部长表示,学校专门对药理学实验课所用猫的来源进行调查,证实实验所用的猫来自养殖场。 “是正规的养殖场。”姜部长说,药理学系向校方提供了购猫的发票,同时,校方也上网查询,该养殖场在北京市的相关网站上有备案。但对于养殖场名称,姜部长拒绝透露,只称“我没得到授权发布养殖场的信息”。 称所用系“实验用动物” 姜部长还表示,教学时所用的是“实验用动物”,和用于科

    来源:新京报

    时间:2010-05-12

  • Science发表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序列

    一个国际性的研究团队对尼安德特人(Neandertal)的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测定。他们所用的是在克罗地亚的一个洞穴中发现的来自3个尼安德特人骨头的一个药片大小的骨粉样品。有关的结果将出现在5月7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科学》杂志是由非赢利的科学协会AAAS出版的。该团队的研究人员是由来自德国莱比锡的Max-Planck Institute for 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的Svante Pääbo所领导的。他们将这些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与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5个现代人的基因组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人类拥有多种独特的基因,其中包括在人类与尼安德特人从一个

    来源:EurekAlert中文

    时间:2010-05-11

  • 日本科学家在肠道淋巴组织内部发现罕见细菌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清野宏率领的研究小组5月10日报告说,他们发现了一种寄居在肠道内部淋巴组织中的肠内细菌。这种罕见的细菌有可能在未来成为有效运送疫苗的载体。 小肠内的淋巴组织名为“集合淋巴小结”。清野宏等从老鼠体内取出“集合淋巴小结”,发现其内部寄存着一种名为“产碱菌”的罕见细菌。有趣的是,这种罕见的细菌只寄居在老鼠小肠的淋巴组织内。 为了验证“产碱菌”是否只向“集合淋巴小结”聚集,科学家们选择了小肠内部没有“产碱菌”寄存的老鼠。然后,科学家通过老鼠的嘴向其身体中注入“产碱菌”,结果发现,经过一段时间,外来的“产碱菌”果然又聚集在“集合淋巴小结”中。 清野宏说,人也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0-05-11

  • 瑞典正式启动生命基因研究项目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5月7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正式启动由其负责的瑞典生命基因研究项目。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当天发表新闻公报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2010芝加哥国际生物大会上,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已确定项目正式启动。这一项目旨在充分利用瑞典医学资源优势,例如完善的人口注册系统和人口基因信息系统,为当今世界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服务和支持。该项目也将成为世界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数据库。 生命基因研究项目将在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协调下,由全瑞典医学研究人员合作完成。瑞典科学家们将对50万瑞典人进行为期数年的常规健康检查和生活状况调查,并收集他们的血液和尿液样本,用于医学研究。该项目将为研究环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10-05-11

  • 日婴幼儿手足口病患者急增 尚未出现重症病例

       据新华社东京5月9日电(记者蓝建中)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近期该国婴幼儿手足口病患者人数急剧增加,达11年来最高水平。  国立感染症研究所日前发布公报说,在4月18日前的一周时间里,全国约有3000个小儿科定点医疗机构报告新增手足口病病例,患者总人数超过1600人,相当于去年同期的7倍。患者几乎都是5岁以下婴幼儿。不过截至目前,尚未出现重症病例报告。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但是在日本医疗机构报告的病例中,由肠道病毒71型引发的病例占半数以上。这种病毒能侵入人的脑部和心脏,引起并发症并导致患者死亡。日本过去曾发生过婴幼儿感染肠道病毒71型导致死亡的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0-05-11

  • 北京大学医学部被指拿流浪猫做实验

      4月中旬,本报接到读者报料称,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药理课的实验用猫来源不明。记者随后旁听了该院一堂药理实验课。课上,实验老师透露实验用猫从猫贩子手中购得,称“可能是从郊区抓来的野猫”。该说法获得实验准备室老师的证实。  对此,北大医学部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表示,学校的动物实验均严格按照国家和北京市有关规定进行,对相关情况将进行调查。  暗访:“野猫”未消毒麻醉后实验  根据报料人提供的线索,记者以旁听生的身份,亲历了北大医学部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降压药作用机制分析”药理实验。  实验猫脏兮兮散发着骚味  这是一只不到3公斤的猫,记者最初见到它是在实验准备室外的一个麻袋里,麻袋微

    来源:新京报

    时间:2010-05-11

  • 基因组测序表明现代人与尼安德特人曾小范围交配

          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日前完成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测序工作。他们将测序结果与来自世界5个地区的现代人基因组进行比较后发现,现代人与尼安德特人非常可能在小范围内发生过交配,时间可能是现代人走出非洲后,在中东遇到尼安德特人之时。            科学家测序所用基因材料来自克罗地亚一个洞穴中发现的3个女性尼安德特人的骨骼,她们生活在约4万年前。科学家将测序结果与来自中国、法国、巴布亚新几内亚、非洲南部和西部的5个现代人的基因组进行比较后发

    来源:中国青年网

    时间:2010-05-11

  • 看基因如何让懒螃蟹变马拉松选手

     在度过了几个月悠闲的时光后,生活在圣诞岛(位于爪哇岛南部印度洋东部的一座岛屿)上的红螃蟹便会开始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比赛。    在5到6天的时间里,这些螃蟹会从它们位于雨林的家中迁徙到海里进行交配,其全程约为5公里。    那么它们究竟是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变得如此敏捷呢?为了找到问题的答案,研究人员来到圣诞岛上,并在红螃蟹的迁徙期以及6个月后——这时它们会不慌不忙地返回雨林——采集了它们的腿部肌肉。    通过对这两种样本进行遗传学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两者在14种基因的表达上存在巨大差异。通过改变自身产生能量的方式,这些变化帮助红螃蟹的腿部肌肉为漫长而艰巨的旅程作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0-05-11

  • 与病毒斗争 胎儿比你厉害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近日报道,胎儿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脆弱、毫无免疫力,他们在出生之前就可以与病毒作斗争。 据悉,胎儿的免疫细胞非常强大,他们在母体内需要同各种病毒作斗争。在某种程度上说,胎儿与病毒斗争的程度甚至比其出生后遭遇的病毒还要激烈。 此前人们一直认为,胎儿的免疫细胞还没有发展成熟,所以不具备抵抗入侵病毒的能力,胎儿和新生儿主要依赖他们母亲所提供的抗体免受病毒侵袭。而最近,比利时布鲁塞尔医学免疫学研究所的戴维·文米莱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发现,21周大的胎儿就拥有抵抗病毒的能力,他们可以使用自身的免疫细胞避免被感染。据悉,这一发现将会为研制新生儿和胎儿使用疫苗提供极大的帮助。 戴维带领的

    来源:成都商报

    时间:2010-05-11

  • 英研究发现蛋白质在卡波氏肉瘤病毒复制中作用

    英国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他们发现了相关蛋白质在卡波氏肉瘤病毒复制中的相互作用,这将有助于研发治疗卡波氏肉瘤新药。    英国利兹大学研究人员在新一期《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期刊》(The  EMBO  Journal)上报告说,他们发现,引发卡波氏肉瘤的病毒在入侵人体时会指导合成一种名为ORF57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与一种PYM蛋白质相互作用,使病毒得以复制。如果在实验中阻止这两种蛋白质之间反应,病毒就不能进行复制和扩散。    研究人员怀特豪斯说,这是首次发现相关蛋白质在卡波氏肉瘤病毒复制中的作用,有望在此基础上研发阻止病毒复制的新药,

    来源:Science

    时间:2010-05-11

  • 海外杰青Cell子刊揭示一种蛋白的调控作用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揭示了信号接头蛋白SH2B1对生长发育、糖脂代谢和寿命的调控作用和机制,提示从低等动物果蝇到哺乳动物小鼠的进化中SH2B在特定调节功能上具有保守性。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 Metabolism》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刘勇研究员,以及中科院海外糖尿病研究团队成员-美国密歇根大学芮良优教授,前者1995年毕业于美国Rutgers新泽西州立大学和UMDNJ-RWJ医学院微生物与分子遗传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用细胞系统和特定小鼠与果蝇模式系统,借助生物化学、遗传学和分子细胞生物学手段,研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5-10

  • Science聚焦海洋中的生物发光

    从细菌到鱼类,一大群海洋生物依靠生物发光来寻找食物,吸引同类以及躲避天敌。这些生物的栖息范围很广,从极地到热带,从地表水域到海底。不同的生物化学系统和多样的系统发育分布模式突出了生物发光的生态学优势,而遗传学分析为其进化机理提供了新见解。然而,有些生物发光系统的来源和功能仍不清楚。在最新一期(5月7日)的《Science》杂志上,美国海洋研究与保护协会的E.A. Widder回顾了海洋中生物发光的最新进展,总结了生物发光的功能和生化可变性,并讨论了导致生物发光的进化过程。生物发光的颜色各异,如同彩虹一般,且绚丽夺目。由于大部分生物发光是在开放海域中进化的,所以发射光谱主要是蓝色,波长在475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5-10

  • 华裔女博士连发Science,Nature文章 破解蛋白迷题

    生物通报道:来自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近期接连破解了两个蛋白机制之谜,一个发现了泛素如何添加到控制细胞周期的特异性蛋白上的机制,另外一个解开了蛋白靶向途径如何保持高度精确性的问题。这两项成果分别发表在Nature和Science这两大权威刊物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加州理工学院的单舒鸥(Shu-ou Shan,音译)博士,其主要研究方向是化学与生物学的交叉学科,希望能利用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的原理解析生物过程。在第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分析了大肠杆菌中的信号识别颗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SRP)途径,发现机体能通过一系列的检测点排除错误,从而确保蛋白靶向的精确性。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5-10

  • 最新PLoS文章:病毒体外复制机制

    生物通报道:来自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艾滋病研究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比较丙型肝炎病毒(HCV)三株病毒RNA聚合酶的结构与生化特性等差异,发现了丙型肝炎病毒体外复制机制。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Plos pathogens》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艾滋病研究中心Tetsuya Toyoda教授,这项研究由由丰田哲也研究组的研究人员与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室的Takaji Wakita研究室共同完成。Tetsuya Toyoda教授早年毕业于日本名古屋大学,主要的研究方向是病毒复制机制,他认为理解病毒复制机制对于控制病毒性疾病来讲是一个必须的工作。病毒RNA多聚酶(RdRp)是一种只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5-10

  • 澳门现罕见变异艾滋病毒 或造成群组爆发

    据澳门日报报道,澳门卫生局与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发现澳门出现亚太区少见的亚型艾滋病毒,且与曾在南美地区和欧洲地区出现的品种有轻微变异。卫生局指出,已追踪感染这些变异艾滋病病毒人士,发现这些病人的症状和其它感染者一样,而且对治疗都有良好反应。卫生局呼吁,美沙酮计划对降低吸毒人士感染艾滋病病毒风险和重返社会非常重要,希望不要歧视。 可能群组爆发未抗药 有报道指,香港中文大学与澳门卫生当局研究发现,在十一个使用针筒的澳门瘾君子血液样本中,发现一种出现变异的艾滋病毒,且可能已在澳门造成群组爆发。研究发现,该新品种已在南美洲出现,此次是首次在亚洲发现。澳门发现的新品种与南美洲的品种已有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10-05-10

  • 美国一冷冻卵子婴儿出生

    美国一家生殖公司5月6日宣布,该公司成功使冷冻卵子受精,婴儿已出生。 总部设在洛杉矶的PRC/SIRM公司称,这名婴儿于本月3日在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出生。在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确认冷冻卵子的染色体正常,并通过试管受精的方法让冷冻卵子受精。 负责这项研究的医生贝拉克对媒体说,这意味着今后女性生育将不受年龄限制,她们可以根据需要推迟生孩子的时间。他说,女性拥有的卵子数量有限,随着年龄增长,卵子会逐渐减少。如果女性想推迟生育,她们可以先将卵子进行染色体测试,然后将它们冷冻起来。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0-05-10

  • 研究显示早老性痴呆症也会“传染”

    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如果老年夫妻中有一方患阿尔茨海默氏症(早老性痴呆症),配偶患同样疾病的风险会有所提高。 美国犹他州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对1221对老年夫妻进行跟踪研究后得出上述结论。这些老人年纪在65岁以上,研究开始时没有人患阿尔茨海默氏症,但12年后,125名丈夫和70名妻子罹患这种疾病,其中包括30对夫妻。 在考虑其他影响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如果夫妻中有一方患阿尔茨海默氏症,另一方患这种疾病的几率会提高6倍;男性被“传染”的风险要高于女性,而且年纪越大,风险越高。 这项成果刊登在5月5日出版的《美国老年医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0-05-10

  • 研究说免疫细胞“受训”差异使一些人具有抗艾滋病能力

          一些人具有天然的抗艾滋病能力,虽然被感染却从不发病。一项最新研究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他们体内一种免疫细胞具有与众不同的“受训”经历。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研发治疗艾滋病的新药。    英国《自然》杂志网站5日报道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发现了天然抗艾滋病者体内免疫细胞T细胞的与众不同。T细胞在免疫系统中负责攻击病毒和细菌等病原体,但它首先要在胸腺中“受训”,学习识别人体正常的蛋白质,以免错误攻击,合格“毕业”后才能进入免疫系统。    研究人员认为,天然具有抗艾滋病能力者由于基因变异,胸腺中用于“训练”T细胞的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0-05-10

  • 科学家用细菌来对付真菌

     爱尔兰科学家在5月出版的《微生物学》上撰文指出,一种能与酵母菌进行沟通的细菌可以抑制对药物耐受酵母菌的感染。这项研究为预防与医学植入有关的医院获得性感染迈出了战略性的一步。      爱尔兰科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对绿脓杆菌和白色念珠菌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研究。绿脓杆菌与严重烧伤所引起的感染有关,而白色念珠菌可以在诸如一些导管的塑料表面上生长。尽管这两种微生物非常常见,而且正常情况下对健康人也没有危害,但可以造成免疫功能低下者严重的感染。研究人员发现,绿脓杆菌所产生的一种分子能阻止白色念珠菌在硅胶导管表面的聚集生长。有趣的是,这两种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是依赖于叫做“

    来源:中国公众科技网

    时间:2010-05-10

  • Nature子刊:三个基因与变形性骨炎发病率有关

          最近欧洲一国际研究小组宣布,他们发现了与变形性骨炎相关的三个新基因,这些基因变异会影响到骨骼修复的速率,从而引发该种疾病。      变形性骨炎,又称佩吉特氏病,是一种以进行性风湿样骨关节痛、脊柱和四肢畸形、病理骨折及脑、脊髓压迫症状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骨疾病,其发病原因一直不明。变形性骨炎的发病率因地区、种族、年龄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在西欧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更为多见。而英国受此疾病影响的人口多达100万,其比例远高于世界其他任何地方。    包括英国、西班牙、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科学家在内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0-05-10


页次:2094/2935  共58691篇文章  
分页:[<<][2091][2092][2093][2094][2095][2096][2097][2098][2099][210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