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科研动态/国外
  • 以色列研制出人工胰脏

       以色列近日成功研制出人工胰脏装置,使Ⅰ型糖尿病患者有望摆脱终身注射胰岛素的困扰。     新发明的人工胰脏装置包括传感器和泵两部分。埋植在静脉的传感器能即时检测患者所需胰岛素的剂量,然后驱动泵向体内输入适量药剂,帮助患者完成糖代谢。安装人工胰脏装置后,糖尿病患者便可不必每天接受胰岛素注射,也省去了频繁化验血糖值的麻烦。   以色列儿童糖尿病中心专家摩西·菲利普教授在介绍人工胰脏工作原理时说,目前世界上大多数类似装置只是通过简单的机械原理将胰岛素输入患者体内,而这项成果的特别之处在于,它能够像医生一样判断人体需要的精确剂量,按需给药。   研究组近日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0-04-28

  • 从腿部血管提取的干细胞可望用于心脏病治疗

          英国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他们从病人捐赠的腿部静脉血管中提取出干细胞,并且成功利用这些干细胞促使实验鼠受损肌肉中形成新的血管,将来可望用这一方法来治疗人类心脏病。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循环》杂志上报告说,每年都有许多病人接受心脏搭桥手术,即从腿部取下一段静脉血管,来代替已经变窄或阻塞的心血管。通常医生会取出比手术所需稍多一些的血管,在征得病人同意后,他们从这段手术所剩的“废弃”血管中提取出了实验所需干细胞。 &n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0-04-28

  • 蛋白芯片的发展

       免疫诊断是临床辅助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随着上世纪60年代人们弄清抗体的分子结构和功能后,免疫学诊断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在历史上较为经典的免疫诊断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该方法最先由Engvall和Perlmann两人在1971年发表,使得1966年开始用于抗原定位的酶标抗体技术发展成液体标本中微量物质的测定方法。    此方法仍然是目前临床用得最多的检测方法,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需要在加入受检标

    来源:北京科技报

    时间:2010-04-28

  • 知名华裔科学家最新Nature解析特殊基因

    生物通报道:来自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澳洲昆士兰医学研究所等多国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特殊基因,这种基因参与了RNA沉默过程,能帮助一些基因表达。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朱健康教授,是植物学界的著名科学家,也是植物抗逆分子生物学领域世界级领军人物之一,其及其领导的实验室在植物抗旱、耐盐与耐低温方面的研究硕果累累,在国内外享有声誉,他的实验室已在《Cell》、《Science》、《Gene&Development》、《Plant Cell》、PNAS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在基因组中除了DNA和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4-27

  • 世界著名医学杂志登中国博导最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来自武警总医院脊柱外科的研究人员发表了“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最新研究,他们从研究椎间盘退变机制入手,针对椎间盘退变引起腰痛各个环节开始了系列研究工作。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Pain》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武警总医院的彭宝淦教授,其早年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主要从事脊柱外科的临床和相关的基础研究工作。医疗水平高,手术技能好,能熟练诊断和治疗脊柱外科方面的常见病和疑难病,开展了多项国内或国际领先的脊柱外科临床新技术。并且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包括国际著名学术期刊Pain,Spine,JBJS)发表论文70余篇。2008年彭宝淦教授研究组在N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4-27

  • 研究称一致命隐球菌菌株正在北美扩散

    隐球菌通常只感染免疫力低下者,这种菌株似乎对其他人也有威胁 美国研究人员4月22日公布研究报告称,一种致命隐球菌菌株正在美国西北地区以及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扩散。 研究人员表示,隐球菌通常只感染器官移植者、艾滋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但在北美传播的这种新菌株与之不同。领导这项研究的杜克大学学者埃德蒙·伯恩斯表示,这种菌株令人不安,因为它似乎对其他健康人也构成威胁。 据研究人员介绍,这种菌株致死率非常高,在他们研究的20多例病例中,死亡率约为25%。1999年至2003年,这种菌株仅局限于加拿大温哥华岛,但2003年至2006年,该菌株开始向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大陆地区扩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0-04-27

  • 饶毅谈中国科教界变迁:回望父辈,反观我辈

    中国还没有到所有条件都比西方好的时候;谈条件可以,但要适当  最近两件事情,令人感慨。春节前后,父亲住院手术,使我想起他们那辈的生活和工作。 开学后,“****”入选者两百多人在北京,有些人向国家力争个人待遇,令人对我辈有看法。 我有反抗父权的倾向。所以父亲可能到今年,才听说我其实很早就觉得他多方面比我强。 父亲只是生活时代不如我:他用了30年去的几个学校,阴错阳差正好我也去了,但只用了13年。 1960年代初,父亲从江西考到上海第一医学院念研究生,“文革”前全国研究生很少,从大学缺乏的江西考到上海更不容易。 1968年他回江西,到省

    来源:南方周末

    时间:2010-04-27

  • 水稻葡萄糖转运基因表达和功能或将揭开

        研究表明拟南芥中的单糖转运(OsTMTs)促进了糖在液泡中的区域化分布,但人们对于单糖转运在其它作物中的作用却不清楚。韩国Kyung  Hee大学的Jung-Il  Cho和来自苏黎世大学及另外两所大学的同事开展了一项研究,他们对水稻中OsTMT1和OsTMT2的表达和功能进行了考查。    绿色荧光蛋白(GFP)常用于亚细胞定位,它可以区分OsTMT1和OsTMT2。这些研究人员发现单糖转运发生在液泡膜内,同时反转录PCR实验也表明,维管束鞘细胞中同时含有OsTMT1  和OsTMT2,而维管薄壁细胞和伴细胞中则分

    来源: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周报

    时间:2010-04-27

  • 两步序列捕测新法 或引发农作物遗传革命

       一种用于高度复杂的玉米基因组靶向测序的新方法可能会引发重要农业作物的遗传学研究革命。由于许多重要农业作物的基因组庞大且重复度极高,所以开发一种技术来将基因组拆开并进一步捕捉感兴趣的部分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以玉米为例,其基因组中只有15%的部分表现出序列变异。    这种两步序列捕捉方法不需要封阻DNA,它能阻止基因组中重复序列对捕捉过程的影响。封阻DNA是一种特异性试剂,针对每一个物种大量生产高质量的试剂还存在技术上的困难。这种新方法不需要使用封阻DNA,其操作过程分为两步,首先利用基因芯片将重复顺序去除,然后再对特殊的目标片段进行捕捉。科学家们利用这种两步法成

    来源: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周报

    时间:2010-04-27

  • 英国研究人员发现抗抑郁药可抑制肿瘤生长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4日报道,科学家宣称,百忧解(Prozac)和其它一些常用抗抑郁药是对抗癌症的最新武器。科学家研究发现,这些抗抑郁药物能够抑制肿瘤的生长。    英国科研人员发现,这些常用抗抑郁药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达到90%,并且能增强一些癌症治疗方案的疗效。此外,由于这些抗抑郁药已经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因此它们无需像新药那样经过很长时间的安全试验,可以直接为癌症患者所用。    英国伯明翰大学科研小组发现,百忧解的成分能够使实验室内培育的癌细胞死亡。科研人员利用白血病患者血液进一步试验发现,这种成分能抑制90%的肿瘤生长。科研人员

    来源:新浪健康

    时间:2010-04-27

  • 橄榄油可抑制体内“坏”基因

         橄榄油在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等方面的好处已广为人知,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其背后的基因原理,即橄榄油中的酚类物质可抑制一些有害基因发挥作用。            新一期《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基因组学》杂志刊登报告说,西班牙科尔多瓦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为分析橄榄油中酚类物质的作用,请20名受试者分别在早餐中食用酚类物质含量丰富的初榨橄榄油和酚类物质含量较少的加工后橄榄油。为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受试者在实验前几周就停服各种药物,并且一直维持简单的低脂肪高碳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0-04-27

  • 日研究人员发现新型干细胞 可发育成人体各种组织

           日本一个研究小组日前宣布,他们在人的皮肤和骨髓中发现了能够发育成人体各种组织和脏器的新型干细胞。          东北大学教授出泽真理和京都大学教授藤吉好泽率领的研究小组发现的新型干细胞被命名为“Muse细胞”。由于这种干细胞是天然细胞,所以不容易癌变,安全性高于培养时需要植入基因的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这项成果是再生医疗领域的又一次进步。        &nb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0-04-27

  • Science两篇文章聚焦细菌作用机理

    生物通报道:细菌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拟核区(或拟核)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eubacteria)和古生菌(archaea)两大类群。这种生物是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人类身体就是无数细菌的居所。近期两个不同的研究团队获得了这方面的两项重要研究进展,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来自英国伯明翰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在感染HIV的非洲成年人中的一种有缺陷的免疫反应使得他们特别容易感染某些沙门氏杆菌的菌株。他们的发现可帮助解释为什么HIV患者会因为这种条件致病菌而造成如此高的死亡率。HIV患者的这一缺损的免疫反应具有严重的后果,尤其是当其面临继发性感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4-26

  • 《PLoS病原体》:一致命隐球菌菌株在北美扩散

     美国研究人员4月22日公布研究报告称,一种致命隐球菌菌株正在美国西北地区以及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扩散。 研究人员表示,隐球菌通常只感染器官移植者、艾滋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但在北美传播的这种新菌株与之不同。领导这项研究的杜克大学学者埃德蒙·伯恩斯表示,这种菌株令人不安,因为它似乎对其他健康人也构成威胁。 据研究人员介绍,这种菌株致死率非常高,在他们研究的20多例病例中,死亡率约为25%。1999年至2003年,这种菌株仅局限于加拿大温哥华岛,但2003年至2006年,该菌株开始向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大陆地区扩散,2005年至2009年扩散至美国华盛顿州和俄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0-04-26

  • 本期《自然》《科学》精选

    4月22日Nature封面故事:动物身体彩色图案揭秘 动物身体上复杂彩色图案(如贝壳、热带鱼和豹子身上的图案)的形成,对发育生物学家来说是一个经典谜题。大多数试图解释图案信息的工作都是理论上的,着重于反应-扩散机制,按照这样的机制,可扩散性本地激发因子(形态发生素)与长距离抑制因子之间的互动被假设产生稳定的图案。但此前一直没有形态发生素或抑制因子的候选对象被识别出来。现在,Sean Carroll及其同事以果蝇Drosophila guttifera翅膀上的圆点图案为模型发现,翅膀上的斑点是由无翼形态发生素诱导的,这种果蝇翅膀上精致的斑点图案很可能是通过在新的地方选择无翼形态发生素的表达而从更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4-26

  • 科学家发现“皮肤干细胞之母”

    一个由荷兰和瑞典科学家组成的科研小组近日宣布,他们发现了“皮肤干细胞之母”,即发育成皮肤中所有各类细胞的干细胞。该发现有望造福那些需要进行皮肤移植的患者。 来自荷兰乌德勒支医学中心的科学家汉斯·克莱弗斯等人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撰文介绍说,此前科学家认为应该有不同的干细胞分别发育成皮肤中相对应的毛囊细胞、皮脂腺细胞以及组织细胞等各种细胞,但不知道这些不同的干细胞又源自何物。 研究中克莱弗斯等人发现,在实验鼠皮肤毛囊中有一种可表达“Lgr6”基因的特殊干细胞,能发育成皮肤中的各种细胞。这种特殊干细胞能够很快修复实验鼠受伤的皮肤,“是所有皮肤干细胞之母”。 克莱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0-04-26

  • 广东揭阳44名小学生接种乙肝疫苗后入院

     04-23上午,揭阳市惠来县歧石镇坑仔小学84名四年级学生接受注射乙肝疫苗。疫苗注射后半小时发现有孩子身体不适,截至昨日下午5时,有44名孩子在隆江人民医院接受治疗。记者赶赴医院了解到,在院治疗的孩子有呕吐、头晕和腹部不适等多种症状。  惠来县疾控部门称,这批疫苗此前已注射9万余支,未发现异常反应。卫生部门尚且不能判定注射后学生集体不适的原因,但当地已经对剩余疫苗进行了封存。 疾控中心  疫苗保存运输  环节没问题  昨日早上10时40分,惠来县疾控中心接到了第一个关于学生注射疫苗后出现集体不适的汇报电话,立即派出了计划免疫科负责人到现场了解情况并做疫苗个案调查。  “目前,39名

    来源:广州日报

    时间:2010-04-26

  • 科学实验班有啥"秘密"? 院士名家热议科学实验班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从2010年开始,北京市十一学校将举办国内首个高中“科学实验班”。首届科学实验班学生人数不超过30人,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毕业出口、课时安排、招生方式等多个方面都进行独具特色的设计与探索。十一学校这一改革之举引起教育界、家长乃至社会多方人士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近日,部分中科院院士、清华北大的资深教授专家都对科学实验班发表真知灼见,在赞赏这一创新做法的同时,这些业界的名家大腕还为科学实验班的人才培养提出了不少宝贵建议。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长征二号F”火箭系统总设计师、中科院院士刘竹生:  “科学实验班的探

    来源:北京晨报

    时间:2010-04-26

  • 复旦大学副教授因抄袭文章被判赔偿并道歉

    4月21日,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做出一审判决,原告韩元胜诉。 法院认定,第一被告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师许燕在其撰写的《30年中国新闻文体变迁》(收录于李良荣等著的《历史的选择》一书)一文中,引用了原告博士后研究报告《新时期报纸新闻文体发展研究》部分内容,但未加注释指明所引用内容的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及其出处,这种在创作中不标明作品来源的使用是对原告文章的抄袭,侵犯了原告的著作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应该承担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故判令被告许燕在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在新闻学核心期刊《新闻记者》杂志上刊登赔礼道歉、消除影响的启示并赔偿原告合理费用。&

    来源:人民网

    时间:2010-04-26

  • 英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溶剂 回收纳米微粒

         英国研究人员21日报告说,他们研发出一种新型溶剂,可用它来提取回收那些比金子还珍贵的纳米微粒。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在发布的公报中说,该校研究人员和同行研发出了这种微乳溶剂,它是一种液体以微小液珠形式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得到的混合物。通俗来讲,这种微乳溶剂就是一种特殊的油和水的混合物。实验中,将镉和锌的纳米微粒放入这种溶剂后,只要加热,液体就会分为两层,其中一层会含有全部纳米微粒,可供回收使用。     &nbs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0-04-26


页次:2095/2933  共58651篇文章  
分页:[<<][2091][2092][2093][2094][2095][2096][2097][2098][2099][210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