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科研动态/国外
  • 华盛顿大学与圣犹达儿童研究医院联手揭示儿童癌症的遗传基础

        圣犹达儿童研究医院 (St.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 与位于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医学院 (Washing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今天宣布,他们将共同致力于研究引发全球最致命的一些儿童癌症的基因突变,而这项投入是前所未有的。合作小组已联合对600多名儿童癌症患者的基因组进行破解,这些患者为此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作提供了肿瘤样本。     圣犹达儿童研究医院-华盛顿大学儿童癌症基因组项目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研究项目,预计未来三年内的

    来源:美通社

    时间:2010-01-27

  • 华中农业大学大二女生五楼晒被子失足坠亡

    1月25日上午,华中农业大学一名大二女生在平台晾晒被子时,不慎失足坠落至地面,经抢救无效身亡。 事发华中农业大学荟园学生公寓14栋。25日中午,记者赶至现场时,只见地上有一摊血迹,五楼窗外有一个宽约半米长约1.5米的平台,平台上有一条细铁丝,未见有护栏。据了解,上午11时许,该校园林专业大二女生舒同学翻出五楼窗外,给晾晒的被子翻面时,用力过程中身体失衡坠落。 事发后,舒同学在校医院急救后,被送往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下午2时30分左右,舒同学不幸身亡。  

    来源:楚天金报

    时间:2010-01-27

  • 儿科癌症基因根源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和圣祖德儿童研究医院25日联合宣布启动一项耗资约6500万美元的项目,以寻找儿科癌症的基因根源。           华盛顿大学医学院院长拉里·夏皮罗表示,项目为期3年多,研究重点是儿科白血病、脑癌、骨癌等癌症,所需经费大部分为私人资金。目前,圣祖德儿童研究医院已征集到600多名儿科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将对这些患者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两所机构的研究人员将合作分析测序数据,确定致病的基因变异。     &n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0-01-27

  • 美国用干细胞培育成脑细胞

    据《每日科学》报道,美国科学家日前在动物大脑内植入由胚胎干细胞培育的神经细胞后发现,它竟然能够与其原来的神经细胞进行成功联接整合。此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1月20日出版的《神经科学》杂志上。 健康大脑细胞之间的联接是稳定和精确的,这样才能确保动物正常行为的进行。这一新发现首次表明,干细胞不仅可以培育成为特定的脑细胞,而且这些由干细胞培育出来的脑细胞还能精确地进行联接。 由斯坦福大学医学院(Stanford  Medical  School)的詹姆斯·魏曼(James  Weimann)博士领导的这支神经科学家组成的小组,在这项研究中将目光集中在大脑皮层内传送信息的细胞

    来源:网易探索

    时间:2010-01-27

  • 美着手研究儿科癌症基因根源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和圣祖德儿童研究医院25日联合宣布启动一项耗资约6500万美元的项目,以寻找儿科癌症的基因根源。           华盛顿大学医学院院长拉里·夏皮罗表示,项目为期3年多,研究重点是儿科白血病、脑癌、骨癌等癌症,所需经费大部分为私人资金。目前,圣祖德儿童研究医院已征集到600多名儿科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将对这些患者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两所机构的研究人员将合作分析测序数据,确定致病的基因变异。      &nbs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0-01-27

  • 对国产博士的“放心”应源于信心和知心

    吕喆的博客        关于国内博士(别称:国产博士、土博、土鳖)是否合格、能否让人放心的话题仍在讨论之中。王宝山老师提出了国产博士能让人放心的“王三条”【1】,即“领导要做好监护人”,“导师当好把门人”,“博士做好自己人”。对于这个话题,我是一如既往地关注,并在早上迅速写了条评论,不过当时时间有限(我上午要去考前答疑),有些话总还觉得没说透,所以决定再专门写一篇博文表达我的看法。      我对王老师的这三条很赞同,也认为这是必须的,但还觉得这三条要得到贯彻落实其实十分困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10-01-27

  • 科学时报:当高校成为科学研究的主力军

    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高校科研成果的获奖数量再次表明:高校的科研力量已经占据了国内科研领域的半壁江山。但高校科研如此突飞猛进地发展,究竟说明了什么?我们又该如何看待那一项项从高校中诞生的科技成果? [科学时报 陈彬 孙琛辉报道]2010年1月11日,对于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邱宽民来说,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在这一天举行的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以他作为第一完成人,北京交通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复杂与高速条件下车载信号安全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也是继1998年之后,他第二次获得该项奖励。再次获奖,邱宽民的心情很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0-01-27

  • 一份调查研究报告显示:韩国性格外向有助于长寿

      韩国一份调查报告显示,韩国首都首尔不少94岁以上寿星认为,他们的长寿秘诀是性格外向和规律进食。    韩国联合通讯社24日报道,《首尔百岁人口研究》当天发布。这项报告以首尔87名94岁以上老年人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25人,女性62人。    男性调查对象中,80%的人说他们社交能力较强,72%的人自称善于表达感情。女性调查对象中,将近70%的人说喜欢社交,将近52%的人自称善于表达感情。    87人中仅4名女性患抑郁症。    除性格外向,调查显示,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10-01-27

  • 美研究显示体重超重越多中风风险越高

    美国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中风》(Stroke)杂志上发表最新调查说,体重超重幅度越大的人,中风的风险也越高。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人员对大约1.35万名美国中年人进行了长达19年的跟踪调查。他们测量了这些人的身高体重指数(BMI)、腰围以及腰臀比等不同的衡量肥胖程度的指标,并分析肥胖程度与中风风险之间的关联。 研究人员说,他们的统计分析显示,从整体来看,随着肥胖程度升高,中风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例如,从BMI指数来看,被调查者中,该指数处于最高一档的人要比指数处于正常范围的人中风风险高1.43倍至2.12倍。从腰围指标来看,腰围最大的人要比腰围处于正常范围内的人中风风险高1.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0-01-27

  • 美国科学家发现阻止抗乳腺癌药物起作用基因

        据《每日邮报》25日报道,在一项突破性研究中,美国科学家发现了阻止常用抗乳腺癌药物起作用的基因,这一突破每年或能挽救数百人的生命。   乳腺癌患者在手术后通常服用化疗药物来阻止肿瘤扩散或反复,但是,有些患者却对此类药物具有抗药性,而最新研究结果则为用以确定这些患者的基因测试铺平道路。医生就可以给检验结果呈阳性的患者服用其它药物,令其活下来的几率大增。   最新研究聚焦于一种名为蒽环类抗癌药(Anthracycline),这种药物通常作为“辅助”疗法给患者服用,有助于抑制患者术后病情反复。蒽环类抗癌药包括阿霉素、道诺霉素、表阿霉素等,在每年确诊患有

    来源:新浪健康

    时间:2010-01-27

  • 《科学》:美国政府考虑扩大论文的开放获取度

     开放获取是一个通过互联网让科学成果能够自由传播的方式,它让用户把经过同行评议的学术论文放到互联网上,以利于学术成果的快速传播,但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议题。据新出版的《科学》杂志报道,如今,美国政府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是否所有由纳税人经费资助的研究论文都应该被自由获取。      美国白宫科学办公室已经就此问题在白宫论坛网站上征求意见:联邦机构是否都愿意正式采纳这种建议?论文自由开放获取的支持者在论坛上留下了热情洋溢的评论,但部分科学团体却持谨慎的态度,他们担心过度开放的论文公开获取政策会导致期刊订阅量的大幅度下降。    但持不同观点的双方都认为,白宫正在努力向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0-01-27

  • 中美癌症专家Cancer Cell解析耐药基因

    生物通报道: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等处的研究人员找到了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耐药的原因,他们在耐药的病人中,发现了一个叫MET的基因,后者被靶向治疗药物激活并产生耐药。这一发现对于肺癌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人员证明通过抑制MET基因的扩增,可以使肺癌靶向治疗的有效率从71%提高到93%。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ancer Cell》杂志上。参与这一研究的中方研究人员包括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等,吴一龙教授1988年至1989年在联邦德国西柏林肺科医院作为访问学者进行研修。近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以手术为主的肺癌多学科综合研究、计算机临床信息系统及循证肿瘤医学。肺癌是目前发病率和死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1-26

  • 癌症与炎症“不解之缘”

    生物通报道,最近Nature、Cancer Cell或是PNAS发表的许多研究性文章都提到了炎症与癌症的“密切关系”,最新的一篇炎症与肝癌复发的研究刊登在PNAS上,The accelerated carcinogenesis following liver regener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inflammation-induced double strand DNA breaks。 炎症,这个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现的高频率字眼,很难与癌症联系在一起,然而,古训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炎症正是人体大坝上的小小蚁穴。 2009年1月Na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1-26

  • 前沿展望 合成生物学的5大挑战(三)

    本世纪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被视为第四次科学浪潮,“合成生物学”被誉为:将生物领域基础研究转化为实际社会生产力的学科。这一连接基础学科与实际应用学科的领域,这一门新生学科存在哪些挑战,Nature一篇社论文章也许会给您找到答案。 近期,不仅Nature推出合成生物学(synthetic biology)展望文章,《Cell》也在不久前刊发了合成生物学的观察文章,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看生物通的前期报道:《Cell》前沿展望 合成生物学重塑生命  “合成生物学”是国际上刚刚出现的一门新生学科,它是用有机化学及生物化学的合成能力去设计非天然的、合成的分子,进而使这些分子在生命系统中有活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1-26

  • Nature,Science新研究聚焦细菌

    生物通报道:细菌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拟核区(或拟核)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eubacteria)和古生菌(archaea)两大类群。这种生物是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人类身体就是无数细菌的居所。近期两个不同的研究团队获得了这方面的重要研究进展,分别发表在Nature和Science杂志上。第一篇文章中,来自日本北海道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公布了Physarum polycephalum(多头绒泡菌)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惊讶的发现粘液霉菌将其与散在的食物源的连接方式图案几乎与东京的铁轨系统等同。这提示他们可以利用凝胶性真菌样的霉菌指引人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1-26

  • Nature、Cell 回顾反思2009年第一场流感

    生物通报道,2009年的第一场甲流H1N1让墨西哥科学家始料未及,也让全世界的科学家、政府部分陷入恐慌,所幸的是,甲流疫情并非来势汹汹,甲流疫苗也已经大规模生产,回顾2009,流感给科学家们留下了哪些思考,《Nature》和《Cell》近期分别发表了反思文章。 Nature:Lesson from a pandemicNature的这篇社论总结了在这场疫情中全球可取的举措,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找出需要改进的部分。 表扬一  学术交流日渐成熟从SARS到禽流感H5N1,分享病毒数据公开研究进展已经成为一个好的科学现象,Nature社论表明,只有通力合作,公开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1-26

  • 港再爆孕妇接种甲流疫苗后胎死腹中

     人民网1月24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甲流疫苗的安全性再受打击,香港在4天内再爆出第2宗孕妇疑接种甲流疫苗后胎死腹中的个案。该名患妊娠期糖尿病、怀胎9个月的33岁孕妇,接受注射约3周后,于上周二因胎儿活动减少到私家医生检查,再送院检查证实胎儿已在宫内死亡。卫生防护中心正跟进个案,强调未有证据显示该个案与疫苗有关。但有妇产科医生指出,胎儿在接近临盆阶段死亡十分罕见,机会率少于千分之一;亦有医生表示,短期内出现两宗注射疫苗后胎死腹中的个案,难以令孕妇对疫苗重拾信心。  继上周三,卫生防护中心公布一名怀胎28周的37岁孕妇疑接种甲流疫苗后胎死腹中后,昨日再证实新一宗同类个案。新增个案是怀胎37周的

    来源:人民网

    时间:2010-01-26

  • 发现对胚胎发育重要的蛋白质复合体

    虽然每个细胞所含的DNA是相同的,但每个细胞的分化命运却不尽相同。干细胞的最终分化命运不仅与DNA有关,还与覆盖在DNA结构上的表观遗传标记物有关。 最近,UNC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蛋白质复合体——延伸因子(elongator),这种蛋白质复合体能够清除精子DNA上的表观遗传标记物,对胚胎发育过程形成不同类型的细胞有重要的作用。这种延伸因子或许还可通过清除表观遗传标记的方式再次激活肿瘤抑制基因,从而使肿瘤细胞转化为正常细胞。这项研究发表在1月6日《Nature》杂志上。 表观遗传标记物是一种标记在基因组上的化学标签,能够调控基因的开启和关闭,并最终决定细胞分化的类型。DNA甲基化即为表观

    来源:生命经纬

    时间:2010-01-26

  • 增加细胞中Hsp70水平或可治疗某些遗传病

    Fox  Chase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称,或许可以通过增强细胞修复自身突变蛋白的能力,最终达到治疗遗传性疾病的效果。他们发现,细胞在蛋白酶抑制剂(proteosome  inhibitors)的作用下,可产生大量的分子伴侣Hsp70,这种伴侣蛋白能够协助氨基酸链折叠成为正确的构象。这项最新发现发表在《PLoS  Genetics》杂志上。  据研究人员Warren  Kruger介绍,Hsp70能够将发生错误折叠的突变蛋白分开——类似于解开扭成一团的橡皮筋,并最终使错误折叠的蛋白恢复到原来的正确构象。如果这种机制也同样适用于人类,那么对科学

    来源:生命经纬

    时间:2010-01-26

  • 美国政府考虑扩大论文开放获取度

    开放获取是一个通过互联网让科学成果能够自由传播的方式,它让用户把经过同行评议的学术论文放到互联网上,以利于学术成果的快速传播,但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议题。据新出版的《科学》杂志报道,如今,美国政府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是否所有由纳税人经费资助的研究论文都应该被自由获取。 美国白宫科学办公室已经就此问题在白宫论坛网站上征求意见:联邦机构是否都愿意正式采纳这种建议?论文自由开放获取的支持者在论坛上留下了热情洋溢的评论,但部分科学团体却持谨慎的态度,他们担心过度开放的论文公开获取政策会导致期刊订阅量的大幅度下降。 但持不同观点的双方都认为,白宫正在努力向前推进这个计划。美国学术出版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0-01-26


页次:2130/2935  共58687篇文章  
分页:[<<][2121][2122][2123][2124][2125][2126][2127][2128][2129][213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