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科研动态/国外
  • 研究人员实验发现:神奇青蛙有望治疗糖尿病

     治疗人类疾病的很多有效药物都来自于自然界中的生物,日前科学家们又在南美洲发现了一种能提炼出治疗糖尿病药物的“矛盾青蛙”。它们之所以有如此奇怪的名字,是因为它们的蝌蚪比成年后的青蛙体型还要大很多。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3月2日报道,“矛盾青蛙“的蝌蚪与成蛙之间存在巨大反差,蝌蚪长达25.4厘米,而成年青蛙的长度仅为5厘米。     英国阿尔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这种神奇的两栖类生物的背部皮肤中含有一种叫做“pseudin-2”的物质,该物质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大量产生,对于治疗人类的糖尿病非常有帮助。科学家们已

    来源:现代快报

    时间:2008-03-05

  • 研究揭示冬天流感多发原因

    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包裹在流感病毒表面的脂类物质在寒冷天气条件下会变硬,从而对病毒起到保护作用。科学家认为,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冬天会成为流感多发季节。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科学家在3月2日《自然—化学生物学》(Nature Chemical Biology)杂志在线版上报告说,他们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流感病毒进行研究后发现,流感病毒表面被一层脂类物质所包裹。在温暖环境中,这层物质是液态,病毒如果不处于人或动物体内就会死亡。在寒冷的冬季,随着气温不断降低,这层物质会逐渐凝固变硬而对病毒起到保护作用,但这层物质会在病毒进入人的呼吸道后融化,病毒因此得以感染人体细胞。&nbs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8-03-05

  • 日本使用万能细胞成功制出视网膜感光细胞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发生与再生科学综合研究中心(神户市)项目负责人高桥政代与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近日通过由小白鼠的皮肤制成的人工多功能干细胞(俗称万能细胞)成功制造了视网膜感光细胞。           据日本媒体报道,他们今后还将对人体的万能细胞进行实验。由于使用患者本人的细胞可避免移植后造成的排斥反应,因此实验成果值得期待。高桥表示:“该成果可用于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疾病。”          

    来源:中国日报

    时间:2008-03-05

  • Nature头条:发现microRNA是皮肤的守护神

    生物通报道:我们人类的皮肤,每分钟大约有三万个皮肤最外层的细胞死亡,然后皮肤内层新的细胞迁移出到皮肤的表面,形成坚硬的防护层。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精巧的小鼠实验,发现了一个RNA小分子能够帮助建立这个皮肤的防护层。这个结果不仅能给皮肤如何最初演化提供新的视角,而且也阐明了健康的细胞如何发生癌变的。研究结果将发表在3月2日的《Nature》在线提前预览版上。这种小分子RNA被称作microRNAs,在皮肤中有几百种表达。但该研究的一位作者Rui Yi说,其中有一个microRNA特别奇怪。当胚胎发育时,microRNA-203的表达在两天内迅速增长。在胚胎发育的第十三天时,几乎还检测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3-04

  • 《自然》:细胞凋亡关键步骤被确定

    生物通报道:细胞凋亡也叫做程序性细胞死亡,是重要的生命过程。来自美国St. Jude儿童研究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保护特定细胞不发生凋亡的“蛋白质之舞”。了解细胞凋亡的精确位点对希望找到控制这个过程的方法的研究人员来说很重要。在一系列实验中,St. Jude的研究人员发现,如果三个分子中的任何一个被丢失,那么特定细胞就会丧失保护自己不发生凋亡的能力。这项研究的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文章的作者指出,这或许是对细胞拖延凋亡所发生事件的首次描述。新发现使我们了解到了三个蛋白质如何工作以及它们如何控制细胞凋亡。St. Jude的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中描述的分子相互作用发生在神经细胞和由造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3-04

  • 科学家研究出控制基因活性的新仪器

    生物通报道:在细胞的增殖过程中,子细胞不仅遗传得到了基因,而且遗传得到一系列的指令,告诉细胞何时、在哪个组织、以什么样的程度活跃表达。现在,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新的设备,允许科学家们在快速增殖的出芽酵母细胞中,随意关闭和打开一个基因。这个仪器将帮助科研人员精确地指出这些基因和蛋白质如何相互作用,以及这些相互作用有何种细胞内的功能。该研究的一个博士后Gilles Charvin说,一个蛋白质含量的轻微改变,也可能会显著地影响一个细胞的功能。因此,我们想设计出一直方法,能够在任何特定的时间改变单个细胞的蛋白质含量,然后观察细胞会作出什么反应。虽然科学家已有办法来追踪单个细胞并检测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3-04

  • 成体干细胞:罕见遗传病的背后原因

    生物通报道:美国NCI(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的研究人员报道说,成体干细胞可能解释了一种导致儿童早老的罕见疾病HGPS(Hutchinson-Gilford Progeria Syndrome)的病因。这些发现首次揭示出了HGPS(也叫做儿童早衰症)临床特征的一种生物学基础,并且还提供了正常衰老的生物机制的新信息。这些结果发表在3月的《自然·细胞生物学》杂志上。 HGPS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儿童遗传病,其特征就是早衰。患有HGPS的儿童在1岁的时候就会出现首个症状,并且发生死亡的年龄通常在15岁左右。HGPS在新生儿中的发生率是800分之一,目前医学文献中有记载的只有100名患者。&nbs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3-04

  • GEN报道:miRNA研究进展的新闻

    生物通报道:miRNA是目前生命科学世界中最令人兴奋的研究了领域。3月1日,GEN(Genetic 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 News )以“miRNA-Regulated Pathways”为题报道,全球的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特定miRNA的过量表达或表达不足,会对发育有什么影响,对抑制各种疾病的致病原因是否有影响。GEN的主编John Sterling表示,miRNA技术的吸引力,在于它在生物技术和医学研究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应用范围。越来越多的研究将精力集中在癌症、心脏病和神经障碍,以及老化上面。随着鉴定出越来越多的miRNAs,研究人员能够逐渐找出miR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3-04

  • 基因组研究新成果:发现七个乳糜泻基因

    生物通报道:去年,David van Heel领导的研究小组鉴定出一个乳糜泻的遗传因素。后继的研究工作让他们发现了另外的七个基因区域,对这个疾病的发生也有作用。该研究小组进一步证实,目前已有九个乳糜泻基因,其中的四个也是I型糖尿病的易感因子。该研究不仅揭示了乳糜泻的性质,而且也揭示了乳糜泻和I型糖尿病的共同病因。研究结果发表在3月2日的《Nature Genetics》的在线版上。van Heel教授的小组首次对全基因组进行乳糜泻的相关性研究。他们将乳糜泻患者基因组的遗传标记与正常人的进行对比分析。然后他们在约5000个样品中,进一步分析1000多个最强的标记。结果他们鉴定出7个新的风险基因区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3-04

  • 科学家用计算机诊断老年痴呆症 准确率达96%

    伦敦大学科学家最近用计算机扫描出老年痴呆症患者大脑特有的损伤,准确率高达96%。这项发现可以确保患者及早诊断,增加治疗的有利时机。 据悉,老年痴呆症是因为构成大脑的斑块和神经原纤维紊乱,导致大脑萎缩。通常使用的诊断方法不仅耗费时间,而且很难和其他类型的痴呆症相区别。 日前,伦敦大学威康信托神经影像中心的一个研究小组已经展示出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大脑进行扫描的结果。计算机可以识别出老年痴呆症患者大脑特有的损伤,“使用计算机扫描与现在通用的诊断方法相比,它检验速度更快,精确度更高,同时也更廉价。”该中心的RichardFrackowiak教授解释道,“新方法避免了人为的干涉,使诊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8-03-04

  • 美成功研发出微型核磁共振传感器

    实习生张梦然     本报讯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研发出一种超灵敏微型核磁共振传感器,该传感器可以对非常微小的样本作出反应,这项技术将核磁共振的探测灵敏度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将在化学分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核磁共振(NMR)技术能在不损伤细胞的前提下,直接研究溶液和活细胞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2万道尔顿以下)的蛋白质、核酸以及其他分子的结构,其优势之处在于以非入侵性方式探测液体和固体的微观构造和相互作用,但以往核磁共振技术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其内在的灵敏性较差,使其不适合探测非常小的样本。   新技术却能使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8-03-04

  • 研究显示严重打鼾者易患心脑血管疾病

    匈牙利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打鼾和心肌梗塞、中风等疾病有明显的联系。 据英国广播公司3月1日报道,匈牙利科学家对1200名患者进行跟踪调查后发现,和正常人相比,鼾声严重者中风的危险要高67%,患心肌梗塞的可能性要高34%%。如果打鼾严重并伴有呼吸暂停,就极可能同时患上这两种疾病。这项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打鼾和心脑血管疾病有关的理论。 这项研究同时表明,鼾声较轻的人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不大;男性打鼾问题会在70岁之后开始减轻。 打鼾是人类中常见的现象。据估计成年男性中的40%和成年女性中的24%都会在睡眠中打鼾,而打鼾在体重超标的人中更为普遍。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8-03-04

  • “亲体本能”相关脑区得以确定

    英国科学家2月27日日发布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他们已确定了一个大脑区域的位置,这个区域对于形成照料和抚养婴儿这种为人父母的本能至关重要。相关论文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上。 据路透社报道,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说,这个发现有助于解释人们为何认为婴儿需要特殊照顾这一进化问题,并可以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诊断遭受产后抑郁症折磨的病人。 这项研究的负责人之一、神经系统科学家莫滕·克林格尔巴赫说:“这个发现很重要,因为我们为什么会照料自己的孩子,以确保我们这个物种延续下去,这一定是有原因的。这个观点可以追溯到达尔文那里。” 克林格尔巴赫和他的同事艾伦·斯坦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8-03-04

  • 美新研究:药物可以战胜“上瘾”

    “上瘾”包括酒精上瘾、毒品上瘾、药物上瘾、食物上瘾……对于“瘾君子”,人们总是深恶痛绝地斥为“意志不坚定”,针对“瘾君子”的治疗也主要集中在心理引导方面。         早在1956年,美国医学协会就已经把“上瘾”归为一种疾病,但针对“上瘾”的病理研究和药物研发却在近几年才得到真正开展和承认。目前,美国国家毒品滥用研究所正在测试200多种用于治疗“上瘾”的混合药物,其中包括帮助身体免疫系统阻断毒品效果的疫苗,赶在行动指令到达大脑皮层前对后者进行干涉的药物等等。     &n

    来源:广州日报

    时间:2008-03-04

  • 日本确定4个iPS细胞研究机构

    日本文部科学省日前宣布,选定京都大学、庆应大学、东京大学和理化研究所作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的研究机构,以加快相关研究。 综合当地媒体报道,这四家机构的分工如下:京都大学将以培育出iPS细胞的山中伸弥教授为核心,建立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等课题   的综合性研究体制;东京大学将主要致力于使iPS细胞分化成血管、骨骼、心肌等多种细胞和组织的研究;庆应大学将以治疗脊髓损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为重点,推进再生医疗研究;理化研究所将以高效的培养技术等基础研究为中心,致力于开发视网膜细胞移植等临床应用技术。 文部科学省还表示,由这四家机构组成的“iPS细胞研究网络”将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8-03-04

  • 科学家发现植物“呼吸”秘密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蛋白质,它能调节植物吸入二氧化碳和蒸发水分,这一发现将可能为培植抗旱作物提供新方法。     据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报道,芬兰和美国的联合研究小组发现,一种名为SLAC1的质膜蛋白质在植物气孔的开闭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研究人员说,这一发现可使他们对植物进行改良,使植物在不断吸入二氧化碳的同时减少向大气中蒸发水分,这样植物便能在极其干旱的环境中成长。研究人员说,他们已经对多种水芹进行了改良实验。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08-03-04

  • 诺贝尔奖获得者解密求偶的分子机理

    生物通报道:2004年生理学医学奖的获得者Richard Axel于2月28日在《Nature》在线版发表文章,称发现在果蝇中,同一个信息素作用于性别不同的高级嗅觉中心,会导致雄性果蝇与雌性果蝇出现不同的求偶行为。果蝇是被观察得最彻底的动物之一,它们的私生活早就展露在科学家的眼前了。雄果蝇求爱、雌果蝇作出回应,这其中的过程已经被描述得极其详尽,甚至拆分成精确的“分解动作”:雄性果蝇用前腿轻敲雌性,伸展并振动翅膀唱一曲“求爱歌” ,舔雌性的外部生殖器,最后弯曲它的腹部开始交配。但是,果蝇这种精巧而复杂得让人惊讶的求偶行为,似乎不用教导或学习,不同性别的动物天生就能够应付这一切。科学家认为,调节这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3-03

  • 颠倒DNA使关键基因成癌症推手

    生物通报道:来自Fox Chase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一个对胚胎发育很关键的基因在发生一次基因错排列后,能够快速变成一个强大的癌症启动子,从而导致白细胞发生癌变。 在3月1日的《Cancer Research》杂志上,研究人员详细描述了一个叫做Dlx5的基因如何与一种致癌基因——Akt2协作促使小鼠发生癌症。Dlx5编码的蛋白质可能成为缓解淋巴瘤和其他人类癌症生长的一个靶标。 研究人员解释说,染色体的倒置实质上上翻转了一个DNA片断,使Dlx5基因紧挨着一个临近基因的促进子,进而激活其他临近基因。 据Joseph Testa博士介绍,Dlx5本身是个“好”基因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3-03

  • 《科学》植物学最新发现:根如何找路

    生物通报道:来自英国Norwich的John Innes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植物根如何找到它们的路线、在土壤中穿越障碍生长。这项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研究还解释了发芽的苗木如何穿透土壤而不会将自己挤出去。 研究人员指出,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植物根上的绒毛“外套”上。他们确定出一种能够使这些毛找到它们前进道路并在路径明确时伸长的生长控制机制。 根毛用类似人在黑暗中摸索走路类似的方法探测土壤。如果它们遇到了一个障碍,它们就能摸索着走,直至它们能够在一个开阔的空间继续生长。与此同时,在根毛抓住土壤的时候,植物能够稳固在一个地方。 这种能力受到一种“自我增强循环”(self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3-03

  • Neuron:大鼠胡须的触觉机制

    生物通报道:研究人员从一段高速拍摄的录像中看到,大鼠用它们的胡须来探测不同物体的表面。这一观察让研究人员深入了解了大鼠精妙的触觉感受机制。这个结果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各个实验室广泛使用大鼠的触觉机制来研究,声音或触摸所产生的能量如何转变为神经活动。因此,研究大鼠所得到的基础知识,将有助于了解所有哺乳动物的听觉和触觉感受机制。Christopher及其同事在2月28日的《Neuron》上发表了这一研究结果。以前有人研究分析了大鼠的胡须,但都只是研究了分开胡须的运动和神经信号,而没有研究鼻毛复杂而微妙的”微动“。研究人员表示,这些研究不能完全理解这些信号,因为极微小鼻毛的高速度、小振幅的运动,在一个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3-03


页次:2410/2933  共58650篇文章  
分页:[<<][2401][2402][2403][2404][2405][2406][2407][2408][2409][241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