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科研动态/国外
  • 美亿万富翁投近10亿美元豪赌吸入型胰岛素

      分析人士表示,辉瑞的吸入型胰岛素Exubera遭遇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公司经营战略上的失策,以及针剂对糖尿病患者的损伤并不像以前那么大(因为现在的注射针更细);而批评人士则认为,尺寸像网球盒大小的Exubera过于笨重;至于保险公司,由于Exubera的疗效并未优于注射性胰岛素,价格却更高,故不愿支付相应费用。此外,Exubera还会导致肺功能轻微下降。         而MannKind的Technosphere尺寸只比一台手机略大,公司表示,产品不会引起肺脏问题(这一点还需要更长时间的测试来证明)

    来源:医药经济报

    时间:2007-11-28

  •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麦因堡奖授予日本干细胞研究“明星”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11月26日将麦因堡奖授予用人体皮肤细胞“仿制”成胚胎干细胞的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这一奖项通常只颁给在癌症研究方面有贡献的专家。 据日本媒体报道,颁奖仪式26日晚在位于德国南部海德堡的德国癌症研究中心举行。因为自己的研究和癌症治疗没有直接关系,山中伸弥对获奖感到有些意外。他说:“实验成功是很多研究者的成果,只有我获奖,感到不好意思。”他表示今后将重点解决技术安全性问题,早日实现医学应用。 山中伸弥领导的研究小组最近宣布,他们利用基因重新编排技术将人体皮肤细胞改造成了类似胚胎干细胞的“万能细胞”。这一成果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山中伸弥也因此成为媒体报道的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7-11-28

  • 《PLoS遗传学》:砷污染可增加胎儿患癌症的遗传风险

    由于此次实验的特定设计,并不能说其它污染物就不是问题  美国和泰国科学家近日研究发现,孕妇饮用被砷(Arsenic)污染的水会改变胎儿某几种基因的活性水平,这会增加他们后来一生中患癌症的风险。这一发现再次提醒人们,特别是孕妇,谨防饮用水被砷污染。相关论文11月23日发表于《PLoS遗传学》(PLoS Genetics)上。 砷污染水源是个世界性的问题,主要来自自然沉积和工业活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饮用水砷含量标准为不超过0.01毫克/升,但在有些地区,比如孟加拉国,饮用水砷含量远远高于这一安全标准。过高的砷含量会导致一系列疾病,近来有研究表明,孕妇饮用被砷污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11-28

  • 研究证明热水泡脚有助于改善心脏血管机能

        新华网东京11月26日电  日本研究人员最近针对心脏病患者进行的研究发现,用热水泡脚可以改善心脏血管机能。      据日本《读卖新闻》26日报道,日本国立循环器官疾病研究中心的驹村和雄等人以4名等待心脏移植的患者为对象,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实验。研究人员让患者每天用42摄氏度的热水泡脚15分钟,然后保温30分钟。结果显示,这些患者的心脏血管机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一名年轻患者的血管张力恢复到正常值,心脏输送血液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研究人员认为,用热水泡脚可以使体内温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7-11-28

  • 分子生物学研究覆盖大多树种

     本报讯(佟向群)中国的果树转基因研究已经从无到有。农业科学家已把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在果树上并取得新进展。果树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树种已覆盖果树绝大部分树种,还对果树的一些重要基因进行分离、克隆,为果树转基因育种打下良好基础。推动了果树分子生物学研究向高深领域发展。日前在辽宁兴城召开的全国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果树上应用学术研讨会上,23位农业科学家就分子生物学在果树上应用,发表了最新研究结果。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研究员贾继增的“分子标记在种质资源与育种研究上的应用”,是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构建作物资源核心种质技术理论和方法及利用核心种质资源进行种质创新和育种研究的最新进展;南京农业大学园艺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7-11-28

  • 詹姆斯·汤姆森:终结干细胞负罪感

      近日,美日等国的科学家同时发布消息称,一种非克隆的干细胞获得技术已经研究成功。与之前必须要通过动物细胞与人体细胞之间进行克隆的技术相比,该技术只要在普通成人表皮细胞中加入四个基因就可以将它们变成类胚胎干细胞。    非克隆干细胞技术的诞生,正在伦理上终结目前围绕干细胞克隆而引发的各派纷争。当然,在所有人中,美国科学家詹姆斯·汤姆森博士更欢迎这个结果的到来。    干细胞,也被称为“全能细胞”,可以分化成人体220种细胞类型中的任何一种,但它们只短暂出现在胚胎阶段的某个时期。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都想在佩氏培养皿中利用干细胞来研究如何治疗一些复杂疾病,如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病等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时间:2007-11-28

  • 《自然》:I型糖尿病基因被确定

    生物通报道:I型糖尿病可能是由两个通常帮助身体抵抗感染的基因的错误版本导致的。 英国剑桥医学院的Joanna Howson和同事认为,HLA-A和HLA-B基因的错误版本导致免疫系统摧毁胰腺中产胰岛素小岛细胞。通常,这两个基因编码MHC1的成份,MHC1是免疫细胞表面的一种蛋白质,能够帮助免疫细胞辨别敌友。 研究组发现,这类攻击小岛细胞的免疫细胞是被MHC1所活化。携带这两种变异体可使其患I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50%。这项研究的结果发表在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 美国费城儿童医院和蒙特利尔McGill大学的儿科研究人员确定出一种能增加儿童患I型糖尿病风险的基因变异体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11-27

  • 王海洋博士最新《科学》文章解析植物关键机制

    生物通报道: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Boyce Thompson植物研究所(Boyce Thompson Institute),德州大学生物学系等处的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了植物光反应调节机制,发现两种光反应关键蛋白:FHY3和FAR1能共同作用,调节另一对蛋白(FHY1和FHL)的表达。这为了解植物光反应调节机制,以及植物光信号传导提供了重要资料。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Science》杂志上。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叶绿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对于生物界的几乎所有生物来说,这个过程是它们赖以生存的关键,而地球上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11-27

  • 抗药TB基因组序列公布

    生物通报道:一个国际研究队伍公布了一种具有极强抗药性的结核杆菌基因组的初步数据。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表示,该项目的目定是开发出一种能迅速诊断这种疾病的检测方法。 这种所谓的结核分枝杆菌的XDR株与最近在南非KwaZulu-Natal爆发的导致50多人死亡的疫情有关。迄今为止,在该地区已经确定出了超过300个XDR病例。 研究计划的领导者Eric Lander表示,迅速获得这种病菌的基因组数据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严重受这种疾病影响的地区的研究人员来说更是如此。 其他的合作包括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Megan Murray、南非Nelson  Mande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11-27

  • 《自然》:新分子改良癌症疫苗

    生物通报道:来自美国圣·犹大儿童研究医院发现了一个新的信号分子,该分子能够抑制损伤身体的免疫应答。这一发现将能够有助于研究人员开发出癌症新疫苗、免疫疾病(如I型糖尿病)和炎症(如肠炎和哮喘)的新疗法。 圣·犹大的研究组发现,特化的免疫淋巴细胞——调节性T细胞释放一种由两个叫做Ebi3和Il12a的蛋白质构成的蛋白质复合体。这种蛋白质复合体如同效应器T淋巴细胞活性的一个“刹车”。这项研究的结果发表在11月22日的《自然》杂志上。 这种新的蛋白质复合体是一大类叫做细胞激素的信号分子中的一员。,细胞激素能够告诉细胞与其他细胞进行交流。由于免疫系统细胞激素白介素,因此该研究组将这种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11-27

  • 瑞典糖尿病病因研究获新发现

     瑞典研究人员最近在研究某些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失常原因过程中发现,一种关键细胞中的基因变异导致了胰岛素分泌失常,这一发现有望为糖尿病治疗开辟新路。           胰岛素是促进合成代谢的激素,也是保证人体内血糖处于正常水平的主要激素之一。一些人之所以患上糖尿病,就是因为体内负责分泌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据此间媒体报道,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研究人员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7-11-27

  • PNAS:美科学家培育出抗旱植物

    据美国科学家公布的最新研究结果,他们已经培育出能够在极端干旱条件下存活并生长的转基因植物。科学家希望,面对全球干旱土地面积不断扩张的趋势,这一成果有助于减少因干旱天气遭受的粮食产量损失。 科学家借助转基因工程技术对烟草属植物展开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将于12月4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PNAS)上。 报告作者之一、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罗莎·里韦罗说,在干旱季节,植物的叶子往往会因为缺少水分而枯萎,而只要延缓这一枯萎过程,植物抵御干旱的能力将得到加强。 “我们的假设是,枯萎过程是因一种细胞死亡程序而发生。干旱季节,这一程序会在不同植物中得到不同程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7-11-27

  • 以开发可使癌细胞自杀的新型抗癌药物

       以色列标靶生物技术公司研发出一种新型抗癌药物。利用这种药物可对特定的癌细胞引发凋亡机制,促使癌细胞自杀死亡。     研究人员是模仿生物体内的细胞凋亡机制开发出这一药物的。细胞凋亡是生物控制自身细胞的一个重要机制,能使人或动物体内不再正常工作的细胞自行消亡,只要利用药物模仿并触发这一机制,即可促使癌细胞自杀死亡。     按照这一思路,科研人员研发了一种能引发细胞自杀反应的小型蛋白质。这种蛋白质有两种功能,一是能够到达预定的目标细胞,二是到达后可引发目标细胞的自杀反应。     该公司首席执行官雅科尼称,他在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7-11-27

  • 肝癌生物信号转导研究进展

        来自中德两国的专家日前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共商肝癌生物信号转导研究进展,并庆祝国际合作生物信号转导研究中心成立10周年。   该中心是国内第一个专门从事肿瘤信号转导研究的基础与临床结合的国际合作实验基地,1997年由吴孟超院士和德国科学院著名科学家乌尔里希教授共同揭牌成立,现已建设成我国著名的肝癌基础研究平台,全军“重中之重”医学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建设学科。中心主任王红阳教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总后勤部科技金星和上海市科技精英。   中心下设5个课题小组和基因工程实验室、放射性同位素操作室、细胞培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07-11-27

  • 300个人类新基因被发现

    生物通报道:通过利用超级计算机比较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基因组部分,来自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300个之前没有确定出的人类基因,并且还发现了几百个已知基因的范围。 这些发现是基于一种特殊的理论:当有机体进化时,对有机体有用的遗传密码部分以不同的方式发生变化。研究人员将这项研究的结果发表在近期网络版的《Genome Research》。 完整的人类基因组在几年前已经完成了测序,但这只是表示人们知道了构成遗传密码的碱基序列而已。人们还需要确定出所有编码蛋白质或履行调节功能等的DNA序列的确切位置。 尽管目前已经确定出了超过20000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但康奈尔的这项发现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11-26

  • 美国州科技中心投资地方基因组研究

    生物通报道: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科技进步中心为该州三项基因组研究计划提供总共90万美元的资助。 这些经费归属于该州技术发展集团的俄克拉荷马州应用研究支持项目,该项目斥资190万美元支持几个技术研究计划。 近期美国其他经费支持计划还有: NIH启动表观基因组研究计划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利用由“路标计划”(Roadmap plan)管理的新基金,启动了它的表观基因组学研究计划。 这项称为表观遗传学技术开发的项目将会为4到8名研究人员在两年的时间里提供350万美元的经费资助。这项资助的目的是要促进开发出能够明显改善表观遗传性研究途径的创新型新工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11-26

  • 本期《自然》《科学》精选

    生物通综合: 11月22日《Nature》封面故事:体细胞核转移方法成功用于灵长类动物 对成年细胞重新进行编码的方法是人们苦苦追寻的,因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生成与患者的细胞在遗传上能够匹配的细胞。这样的胚胎干细胞也许可用于治疗,而不会产生免疫排斥。重新编码的一种方法是体细胞核转移,即把一个成年细胞核插进一个卵母细胞中,而这个卵母细胞已将自己的核去掉。这样可诱导形成一个早期阶段的胚胎(胚泡),从它上面又可提取并培养出胚胎干细胞。以前,只有对小鼠才有可能做到这一点。现在,Byrne等人已经成功将这种方法用于灵长类动物。他们以灵长类成年成纤维细胞为起点,从来自14只猕猴的304个卵母细胞培育出了两个胚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11-26

  • 让干细胞研究多一种选择

     胚胎干细胞被称为“万能细胞”,它可以分化出皮肤细胞等各种组织细胞,因此是干细胞研究的重要方向,“而我们成功地将人体皮肤细胞改造成了几乎可以和胚胎干细胞相媲美的干细胞,从而让干细胞研究多了一种选择”,来自中国的年轻女科学家俞君英这样概括她的研究小组在干细胞研究领域取得的突破。           俞君英1997年从北京大学毕业,随后赴美留学。她参加的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一个研究小组20日宣布,通过向皮肤细胞植入一组4个基因,他们成功培育出具备胚胎干细胞功能的干细胞。俞君英21日接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7-11-26

  • "万能细胞"制造者俞君英:得诺贝尔奖?很有可能

      美日研究人员20日分别发表论文,宣布成功把人体皮肤细胞改造成类似胚胎干细胞的“万能细胞”,学界评价这一突破为生物科学的“里程碑”。领导美国科研小组制造“万能细胞”的是一个中国人——浙江籍的女科学家俞君英。昨晚,俞君英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说,这项技术为干细胞研究找到了新的开始,可能会拿诺贝尔奖。     找到研究突破口     俞君英从2005年起开始将人体皮肤细胞改造为干细胞的研究,她说,做这项研究主要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首先,干细胞研究一直存在争议。因为用之前的技术手段提取干细胞就要破坏胚胎,而人体胚胎克隆技术也引发伦理

    来源:新闻晚报

    时间:2007-11-26

  • 近年来胚胎干细胞研究及相关领域重要事件

    近些年来,胚胎干细胞研究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同时专家在研制与这种干细胞类似的“多能细胞”方面也获得了进展。 2002年3月,美国怀特黑德生物医学研究所借助克隆技术成功对实验鼠进行了胚胎干细胞治疗,首次在动物身上证实“治疗性克隆”技术是可行的。 2002年10月,中国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用人工受精卵发育成的囊胚内细胞团建立了首个中国人胚胎干细胞系,使中国在该领域跻身世界前列。 2003年4月,日本物理化学研究所宣布,在世界上首次用猴胚胎干细胞生成两种末梢神经,这一成果拓宽了再生医疗的前景。 2004年5月,世界上首个国家胚胎干细胞库在英国伦敦建立,它可为糖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7-11-26


页次:2459/2933  共58650篇文章  
分页:[<<][2451][2452][2453][2454][2455][2456][2457][2458][2459][246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