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科研动态/国外
  • NCI提供癌症基因型预测

    生物通报道:美国卫生研究院(NIH)正在寻求将一项前列腺癌相关基因型分析技术进行排他性或非排他性的授权转让。美国癌症研究院(NCI)的肿瘤医学分部目前正在寻找感兴趣的研究合作者共同开发、评估和商业化这项技术,该技术能够用于预测前列腺癌患者的存活预后。NCI的基因型分析技术在SLCO 1B3基因中确定出了两个多态性遗传标记。这种基因能够通过血样中提取的DNA来测量。发明者给出了SLCO 1B3基因型的临床存活率和男性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治疗存活率之间的相关性。他们还证实这种基因型能够有助于预测睾丸激素的情况,而这个信息对临床治疗方法的确定有所帮助。(生物通雪花)NIH近期举动NIH启动表观基因组研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12-10

  • 本期《自然》《科学》精选

    生物通综合:12月6日《Nature》封面故事: 纪念夏威夷大气二氧化碳测量工作开始50周年近50年前的1958年3月,似乎一切都跟平常一样,但Charles Keeling及其同事们在夏威夷的冒纳罗亚火山上开始了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一系列测量活动。他们获得的结果现在终于引起了世界的注意。本期Nature封面上刊登的是根据他们的测量结果绘制出的“Keeling曲线”。冒纳罗亚火山测量结果是世界上关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最长的连续记录。他们所记录的二氧化碳浓度的持续上升现在构成当今气候科学及经济和政治决策方面已经被人们所接受的背景。冒纳罗亚火山测量记录除了其本身就是一个重要资源外,还凸显了地球监测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12-10

  • 英科学家发现:蛋白质变得不稳定的秘密

     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了使蛋白质变得不稳定的秘密。他们对于蛋白质生物功能被破坏的“临界条件”进行了基础性研究,对科学界许多领域,包括生物学、材料科学以及医学都会产生深远影响。特别是它对于一些由蛋白质错叠所引发的疾病病因,以及如何模仿软骨组织和胶原组织的特性给出了新的视角。     这项发现来源于牛津大学动物学系教授Fritz Vollrath和David Porter博士所开发的量子力学模拟实验。David Porter博士表示,水与蛋白质的交互作用在生物学中是至关重要的,并且水-蛋白的交互作用变得不稳定的那一点,也就是最为重要的“临界条件”。我们利用这

    来源:中国公众科技网

    时间:2007-12-10

  • 美《科学》杂志发表社论《中国的科学在进步》

    定于12月7日出版的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发表题为《中国的科学在进步》的社论说,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科学研发投入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社论的两位作者是美国科学促进会首席执行官、《科学》杂志执行社长艾伦·莱什纳和科促会负责国际事务的首席官员沃恩·图雷基安。他们在文章中表示,截至去年,中国在全球“国家研发资金”排名中已经升至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7-12-10

  • 《科学》:基因变异让人不会“吃一堑,长一智”

    大多数人会从错误和失败中吸取教训,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吃一堑,长一智”。不过,别忘了还有一句成语叫“重蹈覆辙”。德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一个单基因变异会影响人们是否会重演历史。相关论文发表在11月7日的《科学》杂志上。 此前的一些研究证实,拥有毒瘾、酒瘾或者赌瘾的人更可能拥有这种基因变异,它会导致大脑中缺乏一种名为D2的特定蛋白受体。大脑中的多巴胺(dopamine)神经递质除负责发出愉快和乐观信号外,它还协助大脑学习。如果我们做出了合理的、愉快的决定,多巴胺的化学作用就会促使大脑重复这种选择。如果我们的决定是错误而令人不快的,多巴胺水平就会下降,这时理论上D2受体就会被激活并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07-12-10

  • 袋鼠放屁不含甲烷 澳科学家要让牛羊有袋鼠的胃

    澳洲科学家说,袋鼠放的屁不含甲烷,不会加剧全球暖化,因此,他们正尝试让牛羊能够有像袋鼠的胃,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12月7日报道,科学家发现,袋鼠的屁不含甲烷,是因为它的胃里有一种特别的细菌,科学家因此想把这种细菌,移植到释放大量甲烷的牛羊体内。 研究人员说,这种细菌也让消化过程更有效率,农夫或许可因此节省数百万美元的饲料费。 尽管在一般人印象中,温室气体污染来自释放二氧化碳的冒烟烟囱,但事实上,牲畜所释放的气体,在一些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 为昆士兰州政府工作的一名高级科研人员克利维说:“澳洲的各种排放来源中

    来源:中新网

    时间:2007-12-10

  • 值夜班可能引发癌症

    尽管还存在许多疑问,但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还是准备在12月把“夜间工作”列在“可能引发癌症”的名单中。与紫外线和柴油废气一样,夜间工作也有“可能”引发癌症。该项研究刊登在12月份出版的《柳叶刀—肿瘤学》(Lancet Oncology)上。 研究结果发现,夜间工作的妇女和男子分别有较高的几率患上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科学家认为夜间工作的危险性在于:它破坏了人的生物节律和生理时钟;另外夜间工作可能会影响抑制肿瘤的荷尔蒙——褪黑素的产生。 1987年,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卫生中心的Richard Stevens教授首次提出夜班可能与癌症有联系。近年来研究发现,多年在夜间工作的妇

    来源:《柳叶刀—肿瘤学》

    时间:2007-12-10

  • 植物油摄入过量有损健康

    今年年底前,北京市将向全市每户家庭发一个“小油壶”。倡导限油意在培养科学饮食观念,可是植物油不是挺健康的吗,怎么又限制起来了?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正好可以为你解答这个问题。 据英国媒体12月5日报道,研究表明,一些食用植物油能预防痴呆,并与降低癌症风险有关,但植物油食用过量反而有损健康。 研究:并非所有“欧米加”都好 根据在美国进行的这项最新研究,含有欧米加-3脂肪酸的食用植物油对健康有益,它能降低心脏病风险,提高注意力,并对遭受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炎症折磨的人有帮助,它们或许还有助于预防早老性痴呆。 然而,并不是所有“欧米加”都对你有好处。虽然欧米加-6脂肪

    来源:北京晚报

    时间:2007-12-10

  • 《生物学快报》:男女结婚年龄差距多大为宜

    一般而言,男人会与比自己小的女人结婚,女人也乐于嫁给比自己大的男人。那么,是文化、遗传或者其他环境因素造成了这种选择,还是客观上就存在最佳的结婚年龄差异?科学家在一项最新的研究中发现,至少对工业化社会前的芬兰北部土著民族——萨米人(他们的居住地是圣诞老人和驯鹿的故乡)而言,男性需要与比自己小15岁的女人结婚,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他们的进化适应性(evolutionary fitness)。相关论文12月4日在线发表于《生物学快报》(Biology Letters)上。 进行该项研究的是芬兰土尔库大学(University of Turku)的生态学家Samuli Helle和同事。通过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07-12-10

  • “神奇”的金纳米棒分子探针

    开发生物感应器用于检测控制并为多种分子相互作用定性在疾病诊断、药物研发、蛋白质组研究及生物战争用制剂的检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生物感应器的构建是将一个配体和其受体组分通过适合的信号传导因子耦合制作而成的。   科研人员以可利用不同高径比的金纳米棒制作的金纳米棒分子探针在多种模式下同时检测多个靶物存在与否。通过近似于操作宏观的表面等离子共振感应器的方法,金纳米棒分子探针可将其表面处微弱的折射率的变化转化成可测量的波长偏移。因此金纳米棒分子探针具有极高的敏感度,并且其对靶物的测定可低至纳摩浓度。   金纳米棒的生物功能化包括激活阶段,即在纳米表面形成

    来源:科学新闻杂志

    时间:2007-12-10

  • 非洲雄性牛羚的“幸福生活”

    最新在线发表于的《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报道了Bro-Jorgensen博士针对非洲雄性转角牛羚(Damaliscus lunatus jimela)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表明:当雄性牛羚面对众多的雌性追求者,往往会选择与尽可能多的雌性交配。 以往人们认为,为了寻求性伴侣,雄性哺乳类动物必须与同类展开竞争,这使得雌性动物拥有较大的选择权。然而,生活在刚果民主共和国、肯尼亚、卢旺达、坦桑尼亚和乌干达等地大草原上的非洲转角牛羚却发生了角色颠倒的现象。 转角牛羚的发情期一般持续6个星期,但适宜雌羚羊受孕的时间往往只有一天。为了提高受孕几率,雌牛羚需要在短时间

    来源:《当代生物学》

    时间:2007-12-10

  • 《生物学快报》:大象用气味辨别家庭成员

    大象也许闻闻尿的气味就知道家里少了谁。 据美国《科学》杂志在线报道,根据一项新的研究,大象能够依靠气味了解象群中的情况。当研究人员在肯尼亚的Amboseli国家公园周围撒上被尿液浸透的泥土后,象群中走在最前面的雌象对此表现出了最大的兴趣,无论这些尿液属于目前不在象群里的成员还是走在自己身后的大象。研究人员推测,这些气味或许为大象提供了一个线索:我的姐姐或者女儿离开了。科学家在12月4日的《生物学快报》(Biology Letters)网络版上报告了这一发现。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07-12-10

  • 《自然》等两篇文章:喜忧掺半的细胞疗法

    生物通报道:随着基因工程和细胞培养技术的提高和完善,国际上近年来兴起了一种用活细胞作为治疗剂,医疗各种疑难遗传病症的“活细胞疗法”。这种治疗方法的优点,比如说对于癌症治疗,可以向扩散的癌症进攻而不伤害正常细胞,所以比化疗更为有效。但是由于这些方法仍处于试验阶段,尚未推广。近期两项最新研究成果带给我们喜忧掺半的结果,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这种新型治疗方法。第一项成功研究来自德国波恩大学(University of Bonn),美国康奈尔大学兽医学院,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他们通过向小鼠受损心脏移植胚胎心肌细胞(embryonic cardiac-muscle cells),成功地使其恢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12-07

  • MIT:缺失蛋白可能是自闭关键

    生物通报道:在12月6日的《神经元》杂志上,来自麻省理工学院(MIT)Picower学习和基因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报道说,一个“缺失”脑蛋白可能是自闭症和其他大脑疾病的一个罪魁。 这种蛋白质能够协助神经元轴突的发育。MIT的Li-Huei Tsai教授发现了一种对这种蛋白质的活性非常关键的酶。 突触(synapse)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等)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它是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和进行生理活动的关键性结构。突触可分两类,即化学性突触(chemical synapse)和电突触(electrical synapsse)。通常所说的突触是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12-07

  •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miRNA新成果登上《Molecular Cell》

    生物通报道: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细胞与发育生物学系,霍德华休斯医学院,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院(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TSRI)的研究人员在对线虫蛋白研究的过程中,识别出了3500多个潜在的miRNAs靶标,补充了目前数量有限的miRNA靶标mRNA,为解决这一科学研究局限性提供了重要的资料(生物通注)。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Molecular Cell》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终身教授韩珉博士,其先后获得过美国生命科学研究基金会博士后奖学金,Lucile Markey学者,Searle学者,Basial Oconner学者等多项奖励。现任N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12-07

  • 成年脊髓起源细胞受“排挤”

    成年脊髓起源细胞分布于整个脊髓中,并且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潜能性。并且,成年脊髓起源细胞是应对细胞损伤中最初反应的细胞中的一种,并可产生对维持体内动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的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细胞。对于自我修复受限的成年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而言,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具有重要意义。中性干细胞在成熟神经系统中的迁移通常是受限的,除非遭受损伤或者细胞调控紊乱,例如癌症等的刺激作用。有效地抑制因子的存在,或者引诱剂的缺失会导致受限的细胞移动。   美国科学家Philip等将脊髓胚胎组织典型切片及成年脊髓起源细胞共培养用于成年中性起源细胞迁移信号的筛选。研究显示成年脊髓起源细胞迁离底板(Floo

    来源:科学新闻杂志

    时间:2007-12-07

  • 《细胞·代谢》:FoxO3在骨骼肌细胞自噬中的作用

    在12月5日出版的《细胞—代谢》(Cell  Metabolism)中,意大利、德国及美国的科学家发表研究论文称,转录因子FoxO的激活对于肌肉萎缩过程很关键。转录因子FoxO(forkhead蛋白)是一类拥有翼状螺旋结构的蛋白,其中包括FoxO3和FoxO4蛋白等。   肌肉萎缩是多种病理学状态的症状之一,它主要由肌蛋白加速分解引起,并且与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的激活有关。但是在这之前,科学家们很少关注溶酶体在肌肉萎缩中所起到的作用。溶酶体能通过分解大量蛋白和细胞器来保证细胞在营养不足情况下存活,这一过程被称为自噬作用(autophagy)。研究发现,Fo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07-12-07

  • 真核生物核糖体蛋白基因的转录调控

    在前基因组时期,构建基因调控网络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然而,一个物种中包含有成千上万的基因,因此构建基因调控网络难度不言而喻。基于对核糖体蛋白(RP)基因近50年的研究,所以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些基因更好地来理解和构建调控网络。   RP基因的早期研究是在大肠肝菌中开始的,RP基因在原核生物中形成操纵子,一些RP蛋白还能够结合到翻译成这些蛋白的mRNA上,引起翻译的终止,在翻译水平形成一种RP基因的调控反馈网络。   尽管在原核生物中协同调控的机制很简单,但在哺乳动物中十分复杂,因为它们的RP基因分散地存在于整个基因中而没有操纵子结构。不过,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开

    来源:科学新闻杂志

    时间:2007-12-07

  • 人脑内的甲基化水平呈现区域特异性

    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最具特征的标志之一。DNA甲基化对发育、基因组印记、转录调控、染色质结构和基因组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DNA甲基化和基因沉默有关,DNA去甲基化很可能是一个癌症标志,DNA甲基化也可能对正常的脑的发育起重要的作用。   日前,科学家采用高通量分析方法,对76个人脑的不同部位包括大脑皮层、小脑和桥脑GpG岛的甲基化水平进行分析发现DNA甲基化水平在人脑区域之间存在差异,在人脑区域内个体间的差异并不明显。这项研究表明,可以利用DNA甲基化特征来区分脑的不同区域,并有助于解释脑区域功能的特化。这种在基因水平上普遍存在的甲基化特征也许反映了基因组

    来源:科学新闻杂志

    时间:2007-12-07

  • 日本支持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

        据日本媒体5日报道,日本文部科学省一个专门工作组4日表示,虽然“仿制”胚胎干细胞的技术问世,但是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依然重要。           日本京都大学的研究小组近来“绕开”胚胎,利用成人皮肤细胞制成具有和胚胎干细胞相似功能的干细胞,从而避免了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争议。这一研究成果有望加速干细胞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引起全球关注,但同时也引发了关于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必要性的争论。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7-12-07


页次:2453/2933  共58650篇文章  
分页:[<<][2451][2452][2453][2454][2455][2456][2457][2458][2459][246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