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青报:就业率逼基础学科“改头换面”
“在中国,力学系还是一个独立的系科,真是太好了。”前段时间应邀到中国访问的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主席提莫西·佩德利听到这个消息特别高兴。在他执教的剑桥大学,这位著名的流体力学专家也只能在数学系教授学生。 实际上,除少数欧陆国家,在美国、英国、法国等大多数西方国家的高校,专门的力学系都已不复存在,被并入了其他学科中。以美国为例,2009年,美国高校中的最后一个力学系——康奈尔大学力学系被撤销,与机械系合并。 “聪明的学生都去从事金融业了。”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佩德利不讳言力学系招生难的现状。 在西方如此,中国也不例外。这些原本需要最优秀的大脑来从事研究的专
-
Cell头条:将癌症、糖尿病及肥胖一网打尽
生物通报道 癌症、糖尿病和多余体重有一个共同点:它们改变了细胞代谢。来自马克思普朗克免疫学和表观遗传学研究所及维也纳医科大学的科学家们与一个国际研究小组联合解析了一个调控细胞代谢的新分子环路。这一从前未知的信号通路在hedgehog蛋白下游起作用,可不依赖胰岛素促使肌肉细胞和棕色脂肪细胞吸收糖,这些选择性激活信号通路的物质因此可被用于治疗糖尿病和肥胖。利用他们的结果,研究人员还解释了临床上各种新抗癌药物诱导神秘的明显副作用的原因。研究发现发表在10月12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最初Hedgehog被确定为各种生物体胚胎发育的一种重要蛋白。没有hedgehog,胚胎的生理分区
-
Nature:诺奖分子离新药有多远
生物通报道:几天前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的研究牛人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莱夫科维茨和布莱恩·科比尔卡。由肽激活的G蛋白偶联受体是多种疾病的热门靶标,而研发这药物可是个颇具挑战的工程。日前研究人员得到了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NTS1与肽结合时的活性结构,可能为这项工程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契机。我们体内有些肽是细胞间的化学信号,控制着情绪、行为、压力应答、血压、消化和癌症发展。它们一般与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相互作用,例如G蛋白偶联受体GPCR。GPCR负责将信息传达到细胞内的G蛋白,从而诱导产生特定的细胞反应。用药物激活这类GPCR可以改善相关疾病的治疗,不幸的是这类药物的研发特别困难,
-
美女科学家再发Cell解析小分子RNA
生物通报道:来自韩国首尔大学的V Narry Kim(金娜蕊)早年毕业于韩国首尔大学,曾在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宾州大学学习进修,之后回到韩国首尔大学。2010年被破格提拔为正教授,同时被顶级生命科学期刊《细胞》(Cell)杂志选为编委。这位科学家年纪轻轻,却在miRNAs研究领域颇有建树,并曾荣获多个奖项,包括韩国科学和工程部授予的年轻科学家奖以及汤姆逊科学论文引用杰出成就奖等,被同济大学王昌荣教授称赞为“韩国世界级美女科学家”。近期V Narry Kim再次发表研究组最新成果——发现了miRNAs生物形成途径中的一名新成员:尿苷化转移酶TUT7/4/2,并与之前研究成果结合,证明了尿苷化的双重
-
Nature免疫治疗新策略
生物通报道 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称在实验室繁殖一种罕见的B细胞类型,并将它输回人体有可能为诸如多发性硬化症或类风湿关节炎等严重自身免疫疾病提供一个有效的新治疗。在小鼠中显示的研究结果突显了一个通常控制免疫反应,限制自身免疫的B细胞亚群独特的性能。这一研究工作发表在10月14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B细胞是免疫系统生成抗体,对抗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组成部分。然而一类称作调节性B细胞的小的B细胞亚群却起抑制免疫反应的作用。这些B细胞以一种称作白介素10 (IL-10)的细胞信号蛋白为特征,因此将这些调节性B细胞命名为B10细胞。尽管B10细胞数量少,它们对于控制炎症和
-
PNAS:癌转移的“狼”与“狈”
生物通报道:近年来人们逐渐发现影响乳腺肿瘤的不仅是肿瘤中的癌细胞,癌细胞为环境中的许多非癌症细胞也对肿瘤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细胞也往往是组成肿瘤的成员。间充质干细胞MSC是成熟的祖细胞,它是肿瘤微环境中的关键帮凶之一,研究显示它能够帮助肿瘤转移到机体其他部位。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BIDMC的研究人员领导了一项新研究,进一步探明了这其中的机制。研究发现与MSC接触后,癌细胞中的赖氨酰氧化酶LOX基因被激活,这种基因的表达能够促使转移能力弱的原发瘤细胞扩算到肺部和骨骼中。该研究提前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的网上,这一发现不仅为肿瘤形成提供了关键的基础生物学信息,也为骨转移的治疗提供
-
《Cell》2012年诺贝尔奖得主论文
生物通报道:随着2012年诺贝尔奖各奖项陆续公布,科技类奖项已尘埃落定,其中201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了证明“成熟细胞能被重编程恢复多能性”两位科学家,而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则颁给了G蛋白偶联受体这一一直受到关注的研究领域。今日(10月12日)出版的Cell杂志也对此表示了祝贺,总结了这四位分别为Cell、Cell Stem Cell、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杂志编委的科学家在Cell杂志上发表的重要研究成果,以及他们在各自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贡献。作为Cell编委的山中伸弥(iPS盛行三年 山中伸弥入选《Cell》编委)最初的那篇令他
-
Nature:以何为矛,攻癌之盾
生物通报道:最近有研究显示肿瘤细胞会通过丧失免疫疗法所靶标的蛋白来抵抗治疗,破坏这一抵抗机制将有助于人们开发出长期有效的癌症治疗方法。近几十年的研究催生了许多治疗癌症的新方法,这些方法比传统广谱方法(放疗和化疗)更具特异性,更适合不同的癌症患者。然而,这些方法(包括免疫疗法和靶标致癌基因的疗法)都遭遇了癌细胞获得性耐药问题,许多患者一开始治疗效果良好,但不久后就会对治疗产生抗性,导致癌症复发。此前人们普遍认为,这样的抗性来源于肿瘤细胞群中小部分有抵抗力的细胞。但最近在Nature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在治疗过程中癌细胞会改变蛋白表达模式,对免疫疗法产生抵抗。癌症免疫疗法旨在激活或增强患者对肿瘤
-
Science杂志最受关注的文章(10月)
生物通报道:美国的《Science》杂志由爱迪生投资创办,是国际上著名的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与英国的《Nature》杂志被誉为世界上两大自然科学顶级杂志。Science杂志主要发表原始性科学成果、新闻和评论,许多世界上重要的科学报道都是首先出现在Science杂志上的,比如艾滋病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之间的关系,标志性基因组研究成果等。Science杂志近期下载量最多的文章包括: It Takes More Than an Apple a DayCaroline Ash, Paula Kiberstis, Eliot Marshall, John TravisSep 21, 2012; 337
-
瘦素多年悬而未决的问题得以破解
生物通报道:来自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著名激素瘦素leptin的秘密,瘦素是机体代谢和体重变化的一种重要调控因子,能与大脑中一种关键受体相互作用。 瘦素由脂肪组织分泌,自1995年被发现后就一直受到肥胖和2型糖尿病领域的研究人员的关注,与胰岛素一样,瘦素也参与了调控机体能量摄入和支出的调控网络,并且肥胖人群中也会出现瘦素缺乏或抵抗。虽然研究已经发现了瘦素抵抗背后的一些复杂原因,但是在某些情况中,其根本原因在于大脑中的瘦素受体出现了问题,分析瘦素和瘦素受体如何相互作用,有助于研发针对肥胖和代谢性疾病的新型治疗方法,然而多年来研究人员仍未能解析这一信号复合体的结构。近期密歇根大学医学院的一名助
-
Cell子刊:诺奖得主理论终获力证
生物通报道:今年五月曾经的诺贝尔奖得主安德鲁•赫胥黎爵士与世长辞,他生前在神经系统电信号传导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近日爱丁堡大学的一项研究终于证实了安德鲁•赫胥黎爵士在60年前提出的神经信号传导速率理论,该研究发表在在Cell旗下的Current Biology杂志上。研究人员研究了神经信号通过神经纤维进行传递的机制,正是这样的机制使我们能够运动并区分不同的感觉(如触觉和嗅觉等)。多年来人们一直知道,包围着神经纤维的绝缘层(髓鞘)对于神经信号的传输速度是非常关键的。神经上的绝缘髓鞘每隔一段就会被朗飞结中断。髓鞘间隙之间的距离会影响电信号的传输速度,这一理论最早是由安德鲁
-
Science意外发现,树立信号传导新概念
生物通报道 在动物王国中苍蝇的眼睛具有最快的视觉反应,然而其是如何实现的一直以来是一个谜。一项新研究显示它们的快速视觉可能是由于它们的感光细胞对光产生物理收缩的结果。这一机械力随后生成的电反应以比我们自身眼睛快得多的速度传送到大脑。我们的眼睛是利用常规的化学信使来产生反应。这一研究在线发表在10月12日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过去人们认为负责产生感光细胞电反应的离子通道是被化学信使激活,通常在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中是这种情况。然而,这些结果表明负责感光细胞电反应的光敏离子通道有可能通过收缩激活,这是针对苍蝇眼睛感光秘密获得的一个惊人的答案,以及细胞信号传导的一个新概念。论文
-
Nature:触发细胞死亡的酶
生物通报道 在以往的研究中,爱荷华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一种称作的CaMKII的酶在心脏病发作或其他疾病损伤或加压心肌细胞后的心脏细胞死亡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心脏细胞的损失通常是永久性的,会导致心力衰竭。在美国约有580万人受累于心力衰竭这一严重的令人衰弱的疾病。现在由爱荷华大学卡佛医学院内科教授及主任Mark Anderson领导的研究小组揭示了CaMKII如何在心脏损伤和触发心脏细胞死亡的机制,证实它在细胞的能量生成线粒体中起作用。在动物试验中,研究小组报告说阻断该酶可以防止心脏细胞死亡,保护动物防止心理衰竭。相关论文发表在10月10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线粒体是细胞
-
青年华裔学者连发Cell,Nature文章
生物通报道: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徐浩新博士现任密歇根大学助理教授,2010年徐浩新曾荣获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由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于1996年设立,获奖者将得到多达5年的研究经费)。 徐浩新研究组主要从事神经学方面的生物制药研究,在最新出版的Cell杂志(10月10日)上,其研究组公布了通道蛋白研究的新进展。哺乳动物双孔通道蛋白家族包含TPC1, TPC2; TPCN1, TPCN2等多种蛋白,构建细胞内核内体endosome(一种真核细胞中膜结合细胞器,属于一种囊泡结构)和溶酶体的离子通道,介导核内体中由第二信使:烟酸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NAADP )诱导的钙离子释放
-
DNA半衰期为521年
几乎没有科学家相信恐龙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样本能够存留至今,但也没有人知道这些遗传物质到底要用多久才会散架。如今,对新西兰出土的化石进行的一项研究终于让这桩悬案尘埃落定,顺便终结了克隆霸王龙的美梦。 在细胞死亡后,酶开始分解作为DNA支柱的核苷酸之间的化学键,并且微生物也在加速细胞的腐烂。然而,从长远来看,与水的反应被认为是造成化学键分解的最主要原因。地下水几乎是无所不在的,因而从理论上讲,埋藏的骨骼样本中的DNA会按照一个固定的速度分解。 然而确定这一速度是非常困难的,这是因为很少能够找到含有大量DNA的化石来作出有意义的比较。并且更糟糕的是,变化的环境条件,例如温度
-
韦钰院士:不要过早教授儿童小学课程
“儿童发展不等于儿童教育,更不等于幼儿园教授,千万不要过早教授小学课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韦钰10月12日在北京说。 韦钰在此间举行的女性健康高峰论坛上作上述表示。韦钰纠正了目前关于“不要输在起跑线”的一些不科学认识,她着重提到对儿童3岁前的成长,“我们不是让小孩在每样事情在一开始就好,每样事情在一开始就很好恰恰违反了规律,不是早期发展的原意”。 韦钰说,精神、情感、认知、决定都跟人脑及生物技术有关系。“情感跟认知是两个东西,但它对应着,必须从妈妈肚子里开始建构起来,不能脱离,脑袋不同分区构成的回路构成了不同行为和情感,这些建构都有关键期,在这个时期
-
台大教授称中国拿诺贝尔科学奖还早得很
昨天(10月12日)上午,2012两岸三地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高峰论坛暨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文幼章大讲坛开坛仪式在十一中举行。台湾大学教授黄光国,上海中学校长唐盛昌,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吴康宁,北大博导关海庭等发表了演讲。 论坛现场,台大教授黄光国首先发表题为《牛顿与爱因斯坦:科学研究的两种典范》的演讲。演讲中,黄光国问现场观众:“苹果公司赚钱后,他们公司可以获得利润的50%,台湾帮忙加工只能得到4%的毛利润,为什么?” 当有观众提到乔布斯大学没毕业就能获得如此成就,并问到创新意识是人与生俱来的还是教育培养出来的时,黄光国说:“虽然他大学没毕业,但是我们不能忘了,西方整个文明是内生
-
炎症与免疫细胞中的一种酶存在关联
中国科技网伦敦10月12日电 英国邓迪大学最近发布新闻公报称,该校研究人员发现,炎症与一种名为SIK的酶存在关联,而人体免疫细胞对抗炎症的机制可通过抑制这种酶来进行改变。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该项研究由邓迪大学的克丽丝·克拉克博士完成。克拉克博士一直致力于巨噬细胞的研究。巨噬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保护着人体免受细菌和病毒感染。在人体遭到病原体入侵时,巨噬细胞会触发抗炎分子的生成机制,而一旦入侵的病原体被消灭,巨噬细胞所触发的炎症反应则会停止,以避免发展成慢性炎性疾病。克拉克博士发现,抗炎分子的生成会被一种名叫SIK的酶所阻止,关闭细胞中这种酶的功能,则可以在抑制那些导致炎症
-
善于调情的女人更受欢迎
凤凰科技讯 2012年10月15日消息,据英国每日电邮报道,心理学家发现,在商务谈判中,当女人表现的更热情、且给予异性对手更多关注时,谈判会对自己更有利。而男人也表示,谈判桌上会调情的女人更好沟通,更有魅力。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教授Laura Kray负责这项研究,他和同事调查了100名志愿者在谈判中的表现。他们发现那些善于利用自己魅力的女性,在谈判中更容易赢得男性的肯定和赞赏。在一项汽车交易试验中,研究人员让男性志愿者想象正在销售一辆价值1200美元的车,而他的客户是两位女性,其中一位女性对他表现非常热情,并向他抛媚眼、主动碰他的胳膊,而另一位女性则表现的非常严肃。结果,实验者表示,他
-
科学家揭示为什么赌博会上瘾
凤凰科技讯 2012年10月15日消息,赌徒们通常更喜欢将“有惊无险”解释为一种令人沮丧的损失,而非“接近胜利”,而最新的研究向我们解释了为什么怀着这种“有惊无险”的心态,赌徒们还会自然而然地强迫自己继续下注。研究人员认为,沮丧感促使了赌徒们再次下注,而这反过来成为了赌徒赌博上瘾的原因。“我们的研究认为这种‘有惊无险’的心态是表达对赌输后而心情沮丧的一种方式”该研究报告的作者迈克·狄克逊(Mike Dixon)博士说,“具体来说,遵循着这种‘有惊无险’的心态,赌徒们再次投入到赌局中,并希望能够尽快从输了的沮丧心态中解脱。”最新研究表明,这种“有惊无险”的心态支持着赌徒们持久性赌博,这一想法会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