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生态环保
  • Nature:施肥会破坏全球的草原生态系统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对自然草原施肥——有意或无意地作为全球农业和工业的副作用,正对全球草原生态系统产生不稳定的影响。这项研究利用一个全世界天然草原研究网站——Nutrient Network(营养物研究网络,简称NutNet),首次在自然发生的地点开展这样一种大型实验。   这项研究由Yann Hautier带领,他是明尼苏达大学生态、进化和行为学系以及瑞士苏黎世大学进化生物学和环境研究所的Marie Curie研究员,该研究团队还包括明尼苏达大学的副教授Eric Seabloom、Elizabeth Borer,研究员Eric Lind,以及牛津大学植物科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2-19

  • 研究表明极端厄尔尼诺事件本世纪恐翻番

    全球变暖对热带太平洋海域的影响一直备受争议,如今一项分析表明,随着温室气体排放量在本世纪的增加,强大的赤道东部地区变暖事件,即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频率可能会翻一番。这项研究只针对能够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的极端天气事件,例如1997年至199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长期以来,气候模型在判断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姊妹效应拉尼娜现象(能够使相同区域变冷)对于全球变暖的精确影响一直存在差异。但是当前的分析在涉及由最猛烈的厄尔尼诺现象引发的降雨趋势时基本能够达成一致。研究人员在1月19日出版的《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上报告了这一研究成果。文章第一作者、澳大利亚阿斯宾代尔市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气候建模家Wenju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4-02-19

  • Science:疯蚁以毒攻毒或取代火蚁优势入侵地位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2014年2月13日的《Science》上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侵略性“疯蚁”(Nylanderia fulva),通过分泌一种可中和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毒液的化学物质,在美国东南部地区正迅速取代火蚁的地位。这是“一种蚂蚁能够解毒另一种蚂蚁毒液”的第一个已知例证。   在南半球一系列蚂蚁入侵中,疯蚁入侵是最新出现的,就像其前任火蚁一样,它将可能对本地区的生态系统产生戏剧性的效果。   火蚁叮咬人类和其它动物后会带来痛苦的刺痛感。通过其强大的、往往致命的毒液,火蚁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蚂蚁种。这种毒液是一种外用杀虫剂,其每个重量基位的毒性是D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2-18

  • 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持续增长

    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2月13日在北京发布年度报告称,2013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为1.75亿公顷,比2012年增加3%,保持逐年持续增长势头。对于社会关注的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评估一部主任徐海滨表示,经过严格的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性评价,目前已经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不能要求转基因食品比普通食品更安全,但应要求它们一样安全。”徐海滨介绍,我国参照国际同等标准制定了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评价准则,一些方面比国际标准更严格。 针对转基因食品可能致癌的说法,徐海滨说,目前转基因生物技术在农作物和食品中的最终表达形式是蛋白,从科学的角度讲,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4-02-17

  • Nature:“植物杀手”保护雨林多样性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真菌——通常被视为有害的“植物杀手”,在热带雨林的生物多样性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牛津大学带领的这项研究发现,真菌,通过侵害热带雨林的优势树种,来管理热带雨林的多样性。真菌能够在相同物种密密麻麻的植物之间快速地蔓延,阻止它们占主导地位,并使许多各种不同的物种能够茂盛生长。   牛津大学动物学系的Owen Lewis博士指导了这项研究,他说:“在植物世界里,近亲属是坏邻居。靠近相同物种植物生长的幼苗更容易死亡,现在我们知道了这其中的原因。长期以来,研究人员怀疑是土壤中的一些东西引起了这种现象,现在我们证实,真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惊讶的发现,微小的真菌,能够对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1-24

  • 国内种植的转基因食品只有木瓜

    1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关情况。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会上介绍,目前国内真正种植的食用转基因农产品只有木瓜一种。转基因农产品上市销售前,必须经过严格、全面的审核评估。 陈锡文说,通过转基因育种的农产品最早从美国市场开始销售,至今不过20年时间,社会舆论对其安全性高度关注。在美国,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检验认证的产品被认为是安全的,可以上市销售;转基因产品不需要标注。而在我国,除上市前进行安全评估和检查外,转基因农产品还必须标注转基因成分,以方便消费者自主决策,这一基本原则将长期坚持。同时,作为农业大国和转基因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4-01-24

  • 我国饮用水问题不容乐观 自来水信任危机催生水市场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饮用水源,供水环节受到二次污染,我国饮用水安全问题不容乐观。请关注——如何应对饮用水信任危机?前段时间杭州自来水异味的“元凶”已被查明。其中水样经过多轮专家综合论证,基本认定引起异味的主要物质是邻叔丁基苯酚,目前10家涉及该类物质的企业已被采取停产停排等控制性措施,自来水水质已持续稳定回复正常。近些年,我国各地频频发生水污染事件,除了自然环境问题,许多都与人为因素相关。前不久,在倚兰市场推介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水质安全监测室主任鄂学礼教授指出,我国城市供水水质普遍优于农村供水,特别是大中城市供水水质都比较好。而农村供水厂由于受到水源、供水、管理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4-01-21

  • New Phytologist:蚂蚁保护相思树树木抵御病原体

       生物术语“共生(symbiosis)”指的是,经济学家和政治家们经常说的一种双赢局面:两个合作伙伴之间的互利互惠关系。相思属(Acacia)植物和蚂蚁之间的共生关系就是这样一种很好的例子:植物以食物体和花蜜以及空心刺(经常用来做巢)的形式,为蚂蚁提供食物和住所。作为报答,蚂蚁保护植物抵御食草动物。目前,德国耶拿马克思普朗克化学生态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蚂蚁也能够阻止有害的叶病原体。蚂蚁的存在,大大降低了叶片的细菌丰度,对植物的健康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与蚂蚁共生的细菌,能够抑制叶片上的病原体生长。这项研究发表在2014年1月6日的《新植物学家》(New Phytologist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1-17

  • 美被指曾针对中国试验生物武器 可致水稻减产

    据日本媒体1月12日报道,美国近日解密的一批文件显示,20世纪60年代初,美军在日本冲绳进行生物武器试验,针对“中国和东南亚国家”。 东南亚地区亦是目标 除冲绳,美军还在美国本土及中国台湾进行生物武器试验。文件显示,这种生物武器针对中国和东南亚地区。 此次解密的是美国陆军于1965年写成的报告,其中汇总了使用稻瘟病菌研发生物武器的结果。冲绳被标明为试验场所之一,1961年至1962年期间记录了至少12次试验结果。其中还记载了可能为名护、首里和石川的地名,是否位于军事基地内等细节尚不明确。 报告指出,美军将可对水稻造成严重伤害的“稻瘟病菌”撒在稻田中,收集

    来源:新京报

    时间:2014-01-14

  • 浙大教授提出治理雾霾和污染新举措

       近年来,雾霾和空气污染困扰着中国很多地区的人们,成为公众最关心的一个问题。目前,来自浙江大学和美国北卡罗拉纳州立大学的俞绍才博士(音译Shaocai Yu),提出了一个减少空气污染的新理念:从高层建筑和塔上的洒水装置将水喷到大气中,类似于浇灌花园。这个建议发表在2014年1月份的《环境化学快报》(Environmental Chemistry Letters)上,俞教授提出,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控制当前中国很多地区以及世界其它地区人们正在经受的严重空气污染和沉重雾霾。   在过去的30年里,由于快速的工业发展和经济扩张,中国大城市已经遭受空气污染和严重的雾霾。而且,这种性质的空气污染不容易管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1-09

  • 中国雾霾(PM2.5)及大气污染的遏制者:水

    减少空气污染的新想法:在高楼及高塔(如中央电视台主楼顶及上海东方明珠塔)的顶上安装喷水装置向建筑物外大气喷水,就如给花园浇水一样。这个建议来自中国浙江大学和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俞绍才。在一篇发表于施普林格(Springer)的期刊《环境化学快报》的文章中,俞绍才提议这种行动作为一种新颖的方法来帮助遏制中国以及世界很多城市目前严重的空气污染和雾霾。因为中国数十年之久的爆炸式的经济和工业增长,在过去的30年间中国大城市遭受严重的空气污染。 此外,因为污染通常有各种不同来源如煤为基础的能源,交通和大城市本身采暖,这种性质的空气污染是不容易管理和控制的。但在这篇新文章中,俞绍才提出向大气中喷水以模

    来源:EurekAlert中文

    时间:2014-01-09

  • 研究大型动物有助指导生态保护

    狮子、大象,以及其他魅力超凡的物种本身并不是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良好指标。但是一项新的分析表明,对那些让观光客心花怒放的大型哺乳动物的研究可以作为一个“鸡尾酒”指标的一部分,从而为生物保护计划创作一幅有用的地图。 在保护机构工作的科学家通常都会将他们的研究重心放在公众(及捐赠人)热爱的大型动物上,例如熊猫、老虎和大猩猩。一个基本原理是由于这些“魅力超凡的大型动物”只有在大规模、富饶的生物多样区域才能够茁壮成长,因此它们的分布能够作为整个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一个代表,而从微生物角度来看,这是非常不易衡量的。 环境保护主义者认为,保护一种标志性动物能够产生所谓的“保护伞效应”,进而拯救那些并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3-12-27

  • 研究发现规划利用保护区资源可缓解人与动物矛盾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蒋学龙小组的博士生李学友在研究人与野生动物的冲突中发现,适度、可持续、有规划地利用保护区内林下非木材林产品资源,有利于保护区与社区协调和共管,缓解保护区周边居民对保护区和肇事动物的矛盾。相关研究发表于《环境管理》杂志。 据李学友介绍,在我国,特别是偏远山区,由于人口增长、耕种和放牧面积扩张导致猎物种类和数量减少,人与野生动物的冲突不断增加。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滇金丝猴和横断山脉高山峡谷典型山地垂直带自然景观,但当地也有黑熊、棕熊、狼、豺等富有攻击性的野兽。2010~2011年间,研究人员在该保护区北段系统收集了野生动物危害的类型、时空格局、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3-12-27

  • 《自然》警告粮食安全接近上限

    科技日报讯 据英国《自然—通讯》期刊近日报道,目前全球约有30%的粮食作物,包括水稻和小麦等,产量潜力可能已经到达了极限。近期有数据显示,粮食作物的产量已趋于稳定,甚至有急剧下降的趋势。 预测未来的粮食产量有助于确保全球粮食安全。但是过往的分析都是建立在产量只增不减这一基础上,而这一情况已被证明是不可能发生的。 长期以来,科学家若要预测未来粮食作物产量,以及满足全球食物需求的能力,采取的主流方法都是基于历史趋势而展开的。但是过往的产量提升,很多都依赖革新技术,而有些革新技术仅属一次性的,鉴于此,大部分的预测都过于乐观。 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肯尼斯·卡斯曼教授与其科研团队,在分析了全球最大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3-12-24

  • 曹文宣院士谈长江生态系统:现在长江无鱼可捕

    中科院院士曹文宣谈长江生态系统 为了一些经济利益,把国家的水域资源破坏掉,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在今天的中国,水利工程专家同生态专家似乎已经成了天然的“敌人”。2013年有关“长江生态系统崩溃”的问题,再次引发了这种对峙。 长江,作为中国和亚洲第一大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而对长江的开发也在近年达到高峰---除了三峡、南水北调等大型工程,它还直接体现在金沙江等上游梯级开发问题上。 《瞭望东方周刊》日前就长江生态问题专访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他是目前中国资历最老的长江生态系统专家之一,也是长江10年休渔的主要提倡者。这一政策被认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时间:2013-12-17

  • 104座城市重度雾霾 覆盖中国近半国土

    最近一周以来,一场罕见的大范围雾霾笼罩着中国,已陆续有25个省份、100多座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出现雾霾天气,覆盖了中国将近一半的国土。不过随着冷空气的影响,中东部等地雾霾将减弱消散,而北京的雾霾也自昨天下午起开始减弱消散。 大风吹散北京雾霾 苏皖浙等地雾霾将消散 气象台预计,从昨夜到今晨,江苏中西部、安徽中东部、浙江中北部、江西东北部等地有大雾,部分地区有能见度不足500米的浓雾。昨天(12月8日)夜间,江苏、安徽中东部、浙江中北部、山东南部、河南东部等地空气污染气象条件达4~5级,局地可达6级,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扩散,上述大部地区有中度霾,其中,江苏西南部、浙江北部、安徽东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13-12-10

  • 2050年前世界粮食缺口高达70%

    据联合国网站12月4日消息,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机构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2050年世界人口将要达到96亿,那时的粮食需求将比现在多出70%。报告指出,填补这一缺口是可能的,但不能完全依靠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 由世界资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环境署、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撰写的《世界资源报告:创造一个可持续粮食未来》显示,在现存农耕用地上提高作物和家畜的生产力对于挽救森林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至关重要,但仅仅通过增加产量还不足以填补粮食缺口。报告发现,为了避免清理更多土地以用作农地,与前40年相比,在今后40年当中需要将作物产量提高40%。 统计显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3-12-05

  • 最新研究显示气候变暖扰乱蝴蝶飞行季节

    加拿大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很多蝴蝶在一年中的飞行时间是根据气温变化有所调整的,因此随着全球变暖,它们的飞行季节也随之改变。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共调查了200多个蝴蝶种类的飞行,并且查询了130多年来的气象数据。结果发现,蝴蝶对气温变化非常敏感。研究人员表示,随着温度升高,蝴蝶在一年中也更早出现,它们也更早进入活跃的飞行季节,而这对它们的生存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它们有可能遭遇霜冻而死亡,或者比它们所依赖的植物食物提早出现而挨饿。研究人员称,蝴蝶飞行时间的这种变化也提供了一种预警信号,提示其他野生动物的习性可能也会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来源:网易探索

    时间:2013-11-26

  • Nature:植物入侵的影响随时间而变弱

    生物通报道:发表在11月20日Natur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对夏威夷同一地点的植物入侵进行了长期的研究,表明在外来物种和土壤氮循环之间的负反馈调节已经被破坏,使新的外来物种更容易入侵。这项对生物入侵的长期研究表明,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反馈调节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但是这可能对本地物种的恢复并没有益处。在过去25年的生态学调查研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入侵植物彻底改变生态系统功能的能力。然而,很少有研究去调查入侵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是否能够长期存在,以及这对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恢复意味着什么。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UCSB)生态学、进化和海洋生物学系的教授Carla D'Antonio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11-22

  • 科学家绘制首份21世纪全球森林变化图

      美国研究人员14日在《科学》杂志上说,他们绘制出第一份2000年以来全球森林覆盖变化的高清晰图像,从中可以查看自然资源正在丧失或增加的区域。研究人员相信,这份高清图有助于指导今后的森林保护工作。  这份高清图是利用65万多张地球表面的卫星图像,由美国马里兰大学、谷歌公司及美国政府的研究人员共同绘制的。研究表明,2000年至2012年间,全球的毁林面积达230万平方公里,而与此同时增加的森林面积只有80万平方公里。  研究人员表示,尽管森林的增加或毁灭发生在地球各个地区,但热带是唯一显示出某种明显趋势的区域,其每年毁林面积的增幅超过2100平方公里。  好消息是,地球上最大的热带雨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3-11-18


页次:30/85  共1682篇文章  
分页:[<<][21][22][23][24][25][26][27][28][29][3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