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4,你我的身边依然行走充斥着各种平凡的面孔,但他们的名字也值得我们铭记,因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虽然朴素平实,然则他们就是自己的风云人物!

       生命科学研究起起伏伏,有成功,亦有失败,承载着岁月的沉淀,也接受着新生的创造力,行走其间的科研人员用自己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为冰冷冷的实验室绘制上了生命的色彩,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回顾过去这一年里的七彩时光!

       生物通诚邀您参与2014年度生命科学十大风云人物评选活动,以独特的视角观察2014,选出您心目中的最具影响力的生命科学领域十大科技人物。


候选生命科学人物:

庄小威

庄小威教授在她34岁时就成为哈佛的化学和物理双学科正教授,是哈佛物理系和化学系少有的双科教授,2012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她所研发的超高分辨率技术STORM与诺奖得主Eric Betzig的成果不相伯仲,却和今年的诺贝尔化学擦肩而过。许多人在扼腕叹息之余也不禁心生疑问,诺贝尔奖这次真的公平么?
超分辨率显微镜荣获诺贝尔奖 为何华人学者落选
著名学者庄小威Nature解析核小体重塑
著名学者庄小威Cell解析精子精细结构


颜光美

中山大学副校长颜光美教授今年发表了一项重要的癌症成果。他的团队发现,天然溶瘤病毒M1通过静脉输液进入机体之后,能够起到很强的选择性抗癌效果。这一“精确制导”的抗癌利器被各大媒体纷纷报道,成为了许多癌症患者的新希望。让我们期待这项成果能够尽快通过临床试验,真正为人类造福。
中山大学颜光美教授PNAS发表癌症新成果
全面解读颜光美课题组的天然灭癌“导弹”



黄行许

DNA编辑技术CRISPR近年来风生水起,研究者们用这一技术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南京大学的黄行许教授就是其中一位佼佼者。他不仅通过CRISPR/Cas9对孪生食蟹猴进行了精确的基因编辑,还对这个体系进行改良大大减少了基因编辑的脱靶效应。
中国科学家Cell发布靶向基因编辑里程碑成果
中科院,南京大学《Cell》发表表观遗传重要成果
Nature子刊:黄行许教授解决基因组编辑的脱靶问题

颜宁

2007年作为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的颜宁受聘于清华大学医学院,成为清华最年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这几年,颜宁教授在Science、Nature、Cell等杂志上发表多篇重要的论文,并荣获了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HHMI国际青年科学家奖等奖励。今年,颜宁研究组率先报道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这一突破性成果受到了广泛关注。此外,颜宁教授也是Cell杂志在四十周年之际访谈的科研新星之一。
清华大学颜宁教授最新综述:TALE研究进展
清华颜宁最新Nature文章解析转运蛋白
Cell四十周年聚焦科研新星——颜宁
清华颜宁Nature之后再度聚焦PPR蛋白
清华大学颜宁教授Cell Res发表新成果

宋红军、明国丽夫妇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宋红军(Hongjun Song)和明国丽(Guo-Li Ming)是一对神仙眷侣。他们早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时候就已经相恋了,现在在事业上两人又相辅相成,共同在神经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就。
宋红军教授Nature子刊发布表观遗传新成果
华人科学伉俪Cell子刊发表神经学研究新成果
宋红军、明国丽夫妇Nature发表神经学重要发现
宋红军、明国丽夫妇Nature子刊发表测序综述

丁莉

来自华盛顿大学基因研究所的丁莉博士,分别在2012年和今年入选汤森路透公布的年度最热门科学家。丁莉博士曾成功领导了肺腺癌的基因组学研究,并鉴定出导致肺癌的关键基因和通路。她还与其他同事一起分析了一位白血病患者的肿瘤和皮肤基因组,这也是第一个完全测序并分析的癌症基因组。
华人女学者《Nature Medicine》发表血液病新成果
Nature子刊:20%的卵巢癌患者具有遗传倾向
2014年最热门论文与作者公布 华人学者上榜
2012年度全球最热门的科学人物

徐璎

来自南京大学医学院模式动物研究所的徐璎教授,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模式动物生物钟周期研究。今年,《Cell Reports》亮点文章发表了该研究团队的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发现了一对基因,通常情况下,它们可使饮食表与日常睡眠节律保持同步,但是,当这两个基因发生突变时,可能会导致所谓的夜食综合症。
南大徐璎教授《Cell reports》解析夜食综合症基因突变
《Cell Reports》亮点文章发表南京大学模式动物所新成果

简悦威

国际知名遗传学家、英国皇家科学院首位华人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他是DNA分析的创始人,首次发现镰状细胞贫血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并将此应用于基因诊断与产前诊断;首先实现了红系细胞特异性基因转移,受到国际基因治疗领域的广泛关注。2014年,简悦威院士先在《PNAS》发表艾滋病研究新突破,后在《Genome Research》发表论文,利用CRISPR/Cas9改写了引起β地中海贫血的突变基因。
华裔科学家《PNAS》艾滋病研究新突破
美培育出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白细胞 有望治愈艾滋
著名华人院士CRISPR改写致病突变

曾艺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的曾艺研究员领导研究人员鉴别出了一种新型的多能乳腺干细胞MaSCs,并证实它们特异性地表达Procr蛋白。这种新型干细胞有可能在乳腺癌的形成中发挥了关重要的作用。新研究对于更深入地解析乳腺正常发育和肿瘤发生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科院Nature发现新型干细胞

高福

归国十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副主任、中科院院士高福是个在微生物世界中做大事的人。去年他带领的研究团队针对禽流感病毒H7N9开展了深入地研究,为H7N9病毒再发研判和新型流感暴发的防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今年高福和他的团队再度站在了埃博拉疫情防控的最前线。10月高福还被评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高福院士发表Nature综述:病毒的“宿主跳跃”
高福院士Science发表纪实文章
中科院高福教授Science直击H7N9流感

张锋

作为近两年大热的CRISPR技术先锋人物之一,出生于80后,年仅32岁的华人科学家张锋博士成为了科学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最闪亮的新星。今年,Cell杂志在四十周年庆之际,邀请了全球四十位四十岁以下的优秀生物学家,分享了他们的科学理念、人生哲学、研究时的苦与乐、以及他们在实验室以外的生活。张锋也成为了Cell杂志关注的焦点人物之一。
Cell四十周年聚焦科研新星——张锋
张锋博士Nature子刊再发CRISPR重要成果
张锋博士Cell发布CRISPR研究重要成果
华人学者获得首个CRISPR专利 免费使用或受阻

卢冠达

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工程、电子工程及计算机科学系副教授卢冠达是一位青年科学家,其曾入选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百年期刊《技术评论》评选的世界青年科技创新家。近期卢冠达发布了两项重要的创新成果,一是将大肠杆菌改造成了“基因组录音机”,二是开发了CRISPR系统新功用:对抗超级细菌。
卢冠达博士Science制造“基因组录音机”
卢冠达博士Nature子刊开发CRISPR系统新功用

任兵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Ludwig癌症研究所基因调控实验室负责人、细胞和分子医学系教授任兵是世界表观遗传学领域颇有影响力的一位华人科学家。2012年其课题组曾率先绘制出首张小鼠功能基因组图谱。今年,任兵教授参与到了小鼠ENCODE计划中,参与编写了小鼠的功能基因组目录。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杂志上。
任兵教授最新《Nature》:功能基因组目录
何川、任兵、徐国良Cell子刊发表表观遗传学新成果


汤富酬

来自北京大学的汤富酬研究员今年与合作者们一起利用先进的测序技术,绘制出了人类早期胚胎全基因组水平的DNA甲基化景观图谱,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微流控单细胞全转录测序新方法。两项重要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Nature和PNAS杂志上。
北京大学Nature发布重要甲基化景观图
北大生科院PNAS发布单细胞测序新技术


高大明

早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的高大明博士醉心于肿瘤细胞生长增殖的核心信号转导与细胞代谢调节机制研究,他对于癌症的病理机制和治疗前景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今年Cell杂志(四十周年)邀请了全球四十位四十岁以下的优秀生物学家进行访谈,高大明研究员也在此列,畅谈了他对研究和生活的看法。
专访高大明研究员:迎击肿瘤精准定位治疗时代
Cell四十周年聚焦科研新星——高大明


吴森

iPS(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可谓是近年来干细胞研究领域中“红得发紫”的一项新技术,今年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吴森教授与其它研究组合作,首次获得了高质量的无外源因子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能够应用于胚胎操作,并且能够产生健康的后代小鼠。

吴森:无外源因子iPS诱导 实现高效率生殖传代
中国农大PNAS:无外源因子的iPS细胞可以实现高效率生殖传代


陈志坚

早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的陈志坚教授现任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终身教授,美国HHMI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分子细胞生物学,病毒性感染反应等方面的基本机制研究。今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2014年美国科学院新当选院士 杨焕明陈志坚入选

赵强

今年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赵强研究组与其它研究组合作,揭示了血栓形成过程中关键受体:嘌呤能受体P2Y12R的三维结构,这将有助于深入了解GPCR超家族的结构多样性以及信号传导机理,也对治疗各种血栓类疾病的药物改进以及研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项重要的成果以同期两篇文章的形式发表在Nature杂志上。
中国学者罕见Nature同期发布两项重大成果

覃成

这位外表看上去朴实无华的年轻人在科研的道路上寻找到了自己的“缪斯”:今年覃成研究组公布了辣椒(Capsicum annuum L.)的基因组,并绘制了高质量辣椒基因组图谱,这一图谱的完成为辣椒的研究打开了新的一页,也将有助于建立更加有效的辣椒育种改良方法。

专访覃成:解密辣椒为什么这么辣


魏文胜

自2013年Science杂志将CRISPR技术选为年度突破开始,这一新技术就给基因编辑世界带来一场风暴,今年来自北京大学的魏文胜研究组开发了一种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慢病毒聚焦型人源细胞文库、功能性基因筛选平台以及基于高通量深度测序技术解析数据的完整技术路线,取得了阶段性的一项重要成果。
Nature:北大魏文胜开发出新型CRISPR/Cas 9 sgRNA文库
专访魏文胜:CRISPR功能性筛选新方法



推荐候选人物:
人物图片: (图片格式:jpg;大小:200k以内)

 
   
读者留言:

姓名:
留言:
 
评选细则:
 

评选内容:2014年1月1日起至2014年12月31日,对生命科学领域产生重要影响的华人科技人物。
活动主要形式:采用网络投票形式,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读者对候选人物进行投票,结合专家意见,最终诞生本年度的十大人物。
投票有效期:待定


历届生命科学十大风云人物评选:



版权所有:生物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