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科研动态/国外
  • 美将荧光分子与DNA结合研制出新型“人工鼻”

         “人工鼻”或“电子鼻”的工作原理与嗅觉形成相似,它由气敏传感器、信号处理系统和模式识别系统三个部分组成。“人工鼻”获得的信息代表了样品中全部挥发物的总体分布,而不是某种或某几种挥发物具体的含量。有资料显示,“人工鼻”可广泛用于工业生产的各个部门,如烟草业、化妆品、食品工业、石油化工、粮食贮存与加工、酒类和饮料、环保监测、临床诊断。此外,“电子鼻”还用于商检、微生物鉴别、药物分类与辨别、宇航等部门,以及检查爆炸物品、枪支弹药、毒品与其他违禁物品等。    新人工鼻可同时检测出多种分子    日前,美国斯坦福大学化学家表示,他们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0-09-01

  • 方舟子遇袭让打假"方舟"驶向何方

        8月29日傍晚,著名互联网打假人士方舟子透露,他在北京住所附近遭歹徒袭击受伤。该微博以方舟子的爱人名义透露,方舟子刚刚遭到两个埋伏歹徒的辣椒水和铁锤袭击,受轻伤。(8月30日四川电视台)  方舟子是一位职业打假人,是一位学术职业打假人。正是因为其打假成果丰硕,所以也成为制假者的“眼中钉”。也许,在目前打假还是稀缺资源背景下,在目前打假环境严重污染的条件下,方舟子被打只是迟早的事,“躲得了今天,躲不了明天”,“躲得了和尚,躲不了庙”,“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制假者开始坐不住,他们害怕“打假”,做贼心虚。与其说是打击报复,倒不如说是“狗

    来源:东方网

    时间:2010-09-01

  • 《科学》网站关注方舟子被袭事件

    8月30日,《科学》网站报道了方舟子被袭击一事。报道说,中国知名学术打假斗士方舟子8月29日在北京遭袭。在此之前,方舟子通过自己的网站“新语丝”和微博揭发过学术不端、学历造假等行为,并批判过中医和伪科学。 方舟子因为其毫不客气的批评而遭到过名誉侵权起诉,但29日的遭袭——如果与其打假行为有关的话——却让事情上升到新态势。凶手目前在逃,北京警方称已介入调查。 类似的事情之前也有发生。今年6月,中国《财经》杂志的科学新闻记者方玄昌就遭遇了两名歹徒袭击。方玄昌与方舟子两人都因揭露学术界的丑陋真相而闻名。方玄昌的被袭案件至今仍未告破。(科学网 张笑/编译)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10-09-01

  • 蚂蚁基因组序列被破译有助探究人类衰老根源

           据法新社华盛顿8月27日消息  美国科学家今天表示,他们首次绘制出了两种蚂蚁的全基因组序列图。此举可为科学家更好地了解人类衰老以及行为表现提供帮助。      该研究项目的负责人、纽约大学兰贡医疗中心的生化学教授丹尼·赖因伯格说:“蚂蚁是绝对的社会动物,蚂蚁个体的生存要依靠蚂蚁群体,这与我们人类非常相似。无论是工蚁、兵蚁还是蚁后,蚂蚁都是绝佳的研究对象,对蚂蚁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表观遗传学如何影响人类衰老以及行为表现。”该项研究成果刊登在《科学》杂志上。   &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0-09-01

  • Nature Genetics:苹果基因组草图

    一个国际科研小组29日在英国《自然遗传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绘出了苹果的基因组草图,这将有助于从基因水平上分析苹果性状,培育更多苹果新品种。 意大利、美国、新西兰等国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绘出的是广受人们喜爱的“金冠苹果”的基因组草图。结果显示,苹果基因组中含有7亿多个碱基对,其中有大段重复的基因。研究人员说,也许是大量的重复基因使苹果具有较多的染色体数目。与苹果同属蔷薇科的桃和草莓等水果的染色体数在7到9之间,而苹果的染色体数为17。 通过基因分析,研究人员还查明了苹果的“身世”。苹果与其他水果“亲戚”之间的进化分叉可能发生在五六千万年前,而这正是地球上发生大灾难的时候。这场大灾难导致恐龙灭绝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0-09-01

  • 美用老鼠嗅粪便甄别禽流感 准确率高达90%

    很多人都见过机场安检人员指挥警犬嗅辩包裹货物,以此来甄别其中可能暗藏的毒品、炸药和走私物资。现在,警犬们又多了项任务——嗅出禽流感的蛛丝马迹。不过它们可不是唯一能担当此重任的动物,美国科学家日前就训练出一批老鼠来识别患有禽流感的鸭子的排泄物。  据美国媒体8月25日报道,在前不久召开的美国化学学会全国大会上,来自美国农业部和莫奈尔化学感官中心的科学家宣布了“警鼠”这一研究成果——经过他们培训的小老鼠能通过嗅鸭子的粪便,发现鸭子有没有患禽流感。  实验中,科学家找来6只小老鼠,让它们在迷宫中寻找禽流感病鸭产生的粪便。一旦找对,就喂水给它们喝。这样小老鼠就学会了如何辨别病鸭的粪

    来源:中国日报

    时间:2010-09-01

  • 农学家抗议意大利政府 欧洲转基因作物争议不断

      日前,意大利农学家乔治欧·费德内托(Giorgio  Fidenato)在两块田里种植了名为MON810转基因玉米,向意大利政府和环保团体发起了挑战。虽然欧盟允许种植该作物,但意大利却要求农民必须获得特殊许可,而事实上,意大利农业部迄今从未批准过任何转基因作物。    费德内托种植的玉米可以产生一种化学物质,杀死毁灭性害虫玉米螟的幼虫。费德内托多次申请许可,但一直未获批准。他表示:“这些种子在欧洲可以合法种植,我们(意大利人)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进行反抗。”    世界贸易组织称,对转基因作物的一般禁令会造成不公平的贸易障碍,因为不存在排除转基因作物的科学依据。

    来源:人民网

    时间:2010-09-01

  • 雌激素潜伏世界奶源

        卫生部8月15日公布某公司奶粉“疑致儿童性早熟”调查的结果,称患儿乳房早发育与所食用乳粉没有关联,目前市场上抽检的乳粉和婴幼儿乳粉激素含量没有异常。         中国奶业的专家也都倾向认为,奶企向产品中添加激素的可能性不大,因为这对企业来说一点商业价值都没有,因此他们怀疑牛奶超标的雌激素可能来源于乳业生产链的最前端:产奶环节。   “雌激素”侵入奶牛场          在国内某动物药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时间:2010-09-01

  • 80后博士Science文章解析新作用机制

    生物通报道:氯胺酮(Ketamine)传统上用作动物麻醉剂,在某些情况下作为人类麻醉剂,但最近几年它已经成了夜店的最爱,在那里它被称为K粉(Speical K)。来自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却发现常用于儿童的麻醉剂氯胺酮,低剂量使用对于抗抑郁十分有效,这揭示了一种新型的抗抑郁症神经机制,也为治疗抑郁症提供了新方法。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Science杂志上,同期Science也公布了专家评述,对该项研究成果的重要性和前瞻性给予高度评价。文章的通讯作者是耶鲁大学精神病和药理学教授Ronald S. Duman,他认为氯胺酮在神经系统里的作用方式和传统药物不同,这种氯胺酮对于有自杀倾向的人疗效迅速。传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8-31

  • PNAS:Notch信号促进内耳毛细胞再生

        生物通报道  研究者一直在追踪一条对胚胎小鼠耳感觉器官定位起决定作用的细胞信号途径,并于近日在胚胎内耳组织中激活了该信号,研究者发现信号的激活使得该处开始生成听觉“斑块”。该发现为开展神经损伤性听力丧失的修复研究提供了新途径。研究结果发表在《PNAS》杂志上。(此图为发育过程中激活Notch信号生成的“听觉斑”,红色的为内耳毛细胞,绿色为支持细胞)    该研究是由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生物学结构系的研究员Byron H. Hartman, Thomas Reh, 和Olivia Bermingham- McDonogh共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8-31

  • Science,PNAS文章聚焦蚂蚁最新研究

    生物通报道:小小的蚂蚁实际上是动物界的“大力士”:这种动物能搬起体重600倍的物体,然而蚂蚁不仅仅是这一点让人类惊奇,它还在很多方面吸引了动物学家,生物学家。近期两个科研小组在蚂蚁研究方面就获得了重要成果。来自纽约大学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两种蚂蚁:Camponotus floridanus和Harpegnathos saltator的基因组比对,从而为研究衰老和行为的表观遗传学建立了新的实验模型。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Science杂志上。研究人员公布了Camponotus floridanus和Harpegnathos saltator蚂蚁的序列,并进行了比对,研究人员发现不同等级的蚂蚁有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8-31

  • 光明日报:“SCI崇拜”为何盛行

        一个学临床医学的朋友非常高兴地打电话给我,要请客。这小子一向很抠门,突然这么慷慨,肯定有问题。细问之下,原来是他经历了一段“非人”的生活后,连发了两篇SCI,按院里的规定,媳妇熬成婆,终于可以晋升了。     在我国,SCI论文就是科研机构的GDP,目前已成为衡量大学、科研院所和科学工作者学术水平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尺度,拿硕博学位、评职称、申请经费、评奖、晋升乃至评选院士,几乎无不与之挂钩。国人的“SCI崇拜”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以致网上有人戏称SCI是“Stupid Chinese Idea”(愚蠢的中国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10-08-31

  • 英科学家发明神奇干水:每一粒子包含一个水滴

                 据国外媒体报道,“干水”这个名词似乎很新鲜,而且听起来有些自相矛盾。不过,英国利物浦大学科学家近日确实已研制出神奇的“干水”。  许多人可能感觉不可思议,他们只知道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等,那么“干水”又是什么性质的水呢?这种物质有些像糖粉,它将能够让化学物质的利用方式产生革命性变化。“干水”的每一个粒子都包含一个水滴,这个水滴周围包裹着一层沙质硅膜。所以说,所谓的“干水”,其95%的成份其实仍然是“湿水”。  科学家相信,“干水”可以用来吸收和捕捉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从

    来源:新华国际

    时间:2010-08-31

  • 美最新研究发现:人类爱找个性相仿对象结婚

    长久以来,许多结婚多年的夫妻被认为个性相近,然而,究竟是婚姻生活的相处使得原本个性不同的两个个体变成相近,还是原本双方就是因为个性相近而结婚,则是科学家想要深入探究的主题。 最新1期11月号的《人格与个性差异》(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刊载了密歇根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研究人员最新研究报告指出,人类寻找结婚对象的时候,通常倾向于选择与自己具有相同个性特质的,因此,婚姻生活的演进并不会让夫妻双方变得个性接近,而是从一开始双方其实个性特质就非常接近。 “人格与个别差异”是1980年由艾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10-08-31

  • 来自青蛙的抗生素挑战多种耐药菌

    超级细菌(MRSA)出现了,人们开始怀疑抗生素时代是否即将终结。但来自青蛙的强力新型抗生素的发现却明确昭示了人类和细菌的缠斗尚远未结束。据英国每日电讯报8月27日(北京时间)报道,阿联酋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已经在青蛙皮肤中提取了100种新型抗生素,其中有些抗生素甚至能抵抗臭名昭著的超级细菌和“伊拉克细菌”。    超级细菌是耐甲基西林金黄色葡萄糖球菌,能在医院病人中造成感染大流行。“伊拉克细菌”是对多种药物产生耐药性的鲍曼不动杆菌。阿联酋大学的最新研究显示,一种从黄腿蛙皮肤分泌物中提取的物质可以杀死超级细菌,而貂皮蛙的皮肤分泌物能抵抗“伊拉克细菌”。    青蛙在地球上已生活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0-08-31

  • 毛虫唾液会改变“绿叶挥发性物质”引来捕食性昆虫

     研究人员发现,当毛虫开始啃咬野生烟草植物的时候,它们的唾液会使植物发出一种紧急求助信号,这种信号会使捕食性的昆虫飞来营救。  植物在受到损害时即刻散发出的化合物被称作“绿叶挥发性物质”,或“GLVs”。如果你曾经闻到过新近切割过的草的气味的话,那么你就已经闻到过绿叶挥发性物质(GLVs)了。  科学家们曾经将绿叶挥发性物质(GLVs)看作是一般的遇险信号,而不是在植物受到攻击的一天之后发出的更具有受到食草动物损害特异性的信号。  德国科学家Silke  Allmann和Ian  Baldwin如今报告说,这些绿叶挥发性物质(GLVs

    来源:EurekAlert!

    时间:2010-08-31

  • 新研究发现一种蛋白质可促进造血干细胞分裂

        日本一项新研究发现,一种蛋白质能够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并形成血液细胞,因此这种蛋白质有可能用来制作药剂,以用于恢复因放化疗而减少的白细胞和红细胞。   造血干细胞是指骨髓中的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能力,且可以分裂形成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等。但造血干细胞通常只有很少一部分缓慢分裂,大部分几乎都处于“冬眠状态”。人体因化疗和放疗导致血液细胞减少后,造血干细胞会开始分裂,但其机制一直没有弄清。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副教授中岛秀明等人在27日的美国《血液》月刊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在动物实验中发现,老鼠进行化疗和放疗后,骨髓中称为“TIMP3”的蛋白质增加。而在培养皿中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0-08-31

  • 研究人员攻克植入设备寿命短难题

    据国外媒体报道,根据一项由路易斯维尔大学犹太医院心血管创新研究院(CII)  研究人员进行的研究得知,通过创造一个独特的血管系统,与植入装置周围的组织相互作用,可以延长这些植入设备的功能和寿命。  这项研究于2010年8月23日在线发表在《the  Journal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Research》。  “诸如起搏器、化疗通道和监测血糖水平的葡萄糖传感器等所有植入装置的最大问题之一是身体的自然反应,身体把其认为是异质的物质,并在其周围形成疤痕,”CII的科研主任和该研究的资深

    来源:前沿医学资讯网

    时间:2010-08-31

  • 华大基因等Science文章解析基因组比对

    生物通报道:来自纽约大学医学院,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两种蚂蚁:Camponotus floridanus和Harpegnathos saltator的基因组比对,从而为研究衰老和行为的表观遗传学建立了新的实验模型。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上周出版的Science杂志上。参与这一研究的包括中国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王俊博士,亚利桑那州大学昆虫学家Jürgen Liebig,纽约大学Danny Reinberg博士(张毅博士的导师,见十大顶级科学家张毅2010最新Nature文章),以及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女科学家Shelley L. Berger等。今年一月,Sc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8-30

  • 热休克蛋白Hsp12新细胞存活机制

        生物通报道  尽管热休克蛋白Hsp12被证实可帮助细胞在胁迫条件下存活,但是它的作用机理仍不清楚。近日德国的研究者在《molecular cell》杂志上发表论文揭示了Hsp12的保护机制。不同于其他的热休克蛋白,细胞溶胶中非折叠的Hsp12可折叠成螺旋结构从而对细胞膜起稳定作用。    研究者曾在单细胞模式生物啤酒酵母(S. cerevisiae)中证实在压力下Hsp12的表达增高,因Hsp12具有抗压力保护功能及分子量小等特征,故将其分类到热休克蛋白(HSPs)家族。然而慕尼黑研究员近日证实Hsp12在结构上和功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8-30


页次:2057/2937  共58722篇文章  
分页:[<<][2051][2052][2053][2054][2055][2056][2057][2058][2059][206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