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科研动态/国外
  • 方舟子律师:被袭可能是两方面人所为

     中广网北京8月29日消息 (记者 白宇)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21时35分报道,半个小时以前,中央台记者刚刚电话采访了正在外地出差的方舟子律师彭建,彭建对方舟子被何人所袭击提出了两方面的判断,并对警方的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彭建说:“我是2005年开始就做方舟子的代理律师的,到现在代理了7、8起案件,我们是当事人和律师的关系,到现在和方舟子可以说是朋友的关系,也可以说是方舟子的忠实支持者。一直以来,我对方舟子的安全非常顾虑,因为我非常清楚他可以说是中国大陆得罪人最多的一个人,他得罪的群体、各种利益集团都非常多。特别是今年6月份,《财经》编辑方玄昌被袭击之后,我更加顾虑他的安全问题,但是

    来源:中国广播网

    时间:2010-08-29

  • 方舟子微博称遭歹徒袭击受伤

    新浪科技讯 8月29日18:45消息,著名打假人士方舟子18:19在新浪微博(http://t.sina.com.cn)中透露,他下午遭到歹徒袭击受伤。该微博以方舟子的爱人名义透露,方舟子刚刚遭到两名歹徒的辣椒水和铁锤袭击,受轻伤。    自1999年以来,方舟子设立新语丝网站,通过发表自己的文章以及刊登网友文章,揭发了中国科学界和教育界的学术腐败现象,尤其以今年在新浪微博上揭发打工皇帝、原微软中国区总裁唐骏文凭造假而闻名。而之后,他又批驳李一、张悟本等“养生大师”是伪科学,其还批评复旦大学自主招生破格录取陕西省高三学生孙见坤事件。至于其此次遇袭到底是什么原因,目

    来源:新浪科技

    时间:2010-08-29

  • 十大顶级科学家张毅2010最新Nature文章

    生物通报道:在2008年汤姆森科技信息集团旗下《科学观察》(Science Watch)选出了高影响力论文的数量最多的研究人员,其中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领域高影响力论文的数量最多前十位顶级科学家之一就是北卡罗莱纳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系教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院(HHMI)研究员的张毅教授,其实验室2001年到2006年间发表3篇Cell,4篇Science,3篇Nature和1篇Nature 子刊。2007年还有2篇Cell,1篇Nature和Nature子刊3篇。昨天出版的Nature又公布了张毅教授研究组的最新成果:Tet蛋白在干细胞自我更新功能中的重要作用,这种蛋白能影响干细胞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8-27

  • PNAS新成果:破解最难诊治疾病的发病机理

    生物通报道:近期美国《新闻周刊》杂志评出了九大最难诊治的疾病,这些是历史上对流行病学家和医生产生困扰的9种疾病或症状。包括像梅毒等一些现在很容易诊断和治愈(尤其是感染早期),也包括慢性疲劳综合症(CFS)或纤维肌痛等另外一些引发了更多疑问的疾病。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输血医学部,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细胞与基因疗法部等处的研究人员破解了慢性疲劳综合症的可能发病机理,这种疾病虽然之前发现是由细菌感染导致,但是其发病机理至今未知。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同期PNAS也配发了相关的评论性文章。领导这一研究的是著名的血液学专家Harvey J. Alter,这位美国国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8-27

  • 诱饵蛋白帮助对抗癌症肌肉破坏

        生物通报道  研究者在小鼠中发现一种分子可以完全逆转晚期癌症伴随的破坏性肌肉丧失,延长癌症动物的生存期。这个分子可以作为诱饵阻断一种关键的肌肉生成抑制蛋白myostatin的活性。Myostatin与诱饵分子结合被“清除”,因而不能与它的正常受体结合启动肌肉退化。    癌症肌肉破坏性丧失又称为恶病质,是30%癌症患者的死亡原因。目前尚不清楚癌症是如何导致恶病质,而恶病质如何导致患者机能减退的。科学家认为是通过一连串相关的分子信号引起的。“它以负向方式控制肌肉质量。”加利福尼亚千橡市Amgen生物技术公司代谢性疾病部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8-27

  • 美找到癌症克星有望包治百病

        据美国媒体8月24日报道,美国阿尔尼拉姆(Alnylam)生物技术公司日前宣布他们找到了一种能够治愈所有癌症的新型药物,首批接受临床试验的19名晚期肝癌患者病情都有较大好转。不仅如此,该公司称,假以时日,这种药物甚至有可能治愈一切疾病。          首批患者反应良好          今年4月,19名接受化疗但没有好转的肝癌病人开始服用这种名为ALN-VSP的新型药物。服用第一剂后的数周内,药

    来源:中国日报网

    时间:2010-08-27

  • 剑桥大学研究者成功用皮肤细胞生成肝细胞

        生物通报道  近日剑桥大学的研究者利用肝病患者的皮肤小样本生成了患病的肝细胞。该发现第一次证实干细胞可以用于构建大量的遗传疾病模型,为肝病患者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创造了希望。研究结果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杂志上。    因为在实验室条件下无法培育肝细胞,所以开展肝病研究非常的困难。一项由Wellcome Trust基金会和医学研究理事会(MRC)提供资金支持的最新研究证实他们通过各种肝病患者生成了患病肝样细胞。    通过这种方式复制细胞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8-27

  • 美胚胎干细胞研究引发争论 奥巴马政府表态支持

        近日,美国干细胞研究领域再度掀起巨浪。支持和反对胚胎干细胞研究的力量再一次在法律上展开了搏斗。双方谁胜谁负目前还难见分晓。不过,许多分析人士指出,科学研究难以逃脱政治的纷争,可能会令科学家无所适从,从而影响科技的发展。    胚胎干细胞研究在美国一直争议颇大。2001年,美国前任总统布什上任伊始即对胚胎干细胞研究设限,规定联邦资金仅准许用于资助已经存在的胚胎干细胞研究;2009年3月,现任总统奥巴马通过行政命令解除了限制,为胚胎干细胞研究打开了大门。但双方之间的争斗仍未停止。应一个宗教团体提出的诉讼,哥伦比亚特区地方法院法官罗

    来源:国际在线

    时间:2010-08-27

  • 英研究人员成功利用肝病患者皮肤细胞培育出肝脏细胞

    英国剑桥大学8月25日发布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成功利用肝病患者的皮肤细胞培育出肝脏细胞,这样得到的肝脏细胞与病人肝脏中的细胞高度相似,将有助于对特定肝病患者进行研究并开展治疗。 公报说,研究人员从7名有遗传性肝脏疾病的患者身上提取了皮肤细胞,先将其改变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然后培育成肝脏细胞。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技术是2007年日美科学家的一项重大研究成果,它可以对皮肤细胞进行改造,使其具有与干细胞相似的功能。 本次研究显示,利用这种方法得到的肝脏细胞在生理特征上与病人肝脏中的细胞高度相似,因此可用于试验各种药物,验之有效后再对病人进行治疗。 研究人员泰米尔·拉希德说,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0-08-27

  • 用生物合成的角膜来恢复视力

        据一项对10名患者所做的为期2年的研究报道,在实验室中制备的"生物合成的"角膜可以刺激受损组织及破损神经的再生,它能够像捐赠的角膜一样恢复人眼的视力。 全世界范围内的捐赠角膜的短缺可能使每年有数百万人失明。 如今,研究人员显示,用人体胶原所制备的生物合成的角膜可使需要角膜移植但却没有角膜捐赠者的患者重新获得正常的视力。 这些移植物同时也避免了使用平常人体角膜组织的某些缺点,例如:罹患者从捐赠者那里传播的疾病的可能性。 人的视力依赖于角膜,这是覆盖我们眼睛表面的极小的一片透明的膜样组织。 角膜是由平行的蛋白胶原股所构建的,它能将光线折射而将图像聚焦在视网膜上

    来源:EurekAlert

    时间:2010-08-27

  • 植物激素无处不在 相关研究严重滞后

     近日,“奶粉疑致婴儿性早熟事件”使激素成为公众高度关注的话题。其实,早在几年前媒体揭露农户大量使用“催熟剂”、“膨大素”等植物激素后,有关激素果蔬的安全性争议就从未间断,“激素”二字也几成贬义词,农业界人士包括农户都有意无意将之改称为“调节剂”。    只要人们咨询如何避免食用含激素的食品,医学专家总会给出一条建议:“反季水果以及颜色特别鲜艳、个头特别大的水果不要食用,因为这类水果在生长过程中可能添加激素”。有关植物激素在生产上的使用、残留、检测情况究竟怎样?南方农村报记者专门进行了调查。    植物激素无处不在    “当前水果、茄果类蔬菜,生产过程中离不了激

    来源:南方农村报

    时间:2010-08-27

  • 研究证实缺乏维生素D会影响基因活动而致病

        缺乏维生素D会增加许多疾病的发病风险,但其深层原因过去并不清楚。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缺乏维生素D会直接影响人类基因组中200多个基因的活性,这些基因与风湿性关节炎和糖尿病等许多疾病有关。    英国牛津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基因组研究》杂志上报告说,维生素D进入人体后会激活一种名叫维生素D受体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会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结合。研究发现,在DNA链上有2776个可供维生素D受体蛋白质结合的位点。    对这些位点进行的分析显示,维生素D可以影响229个基因的活性。这些基因已经被证明与一系列疾病有关,如多发性硬化症、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0-08-27

  • 日本研究发现偏头疼相关基因

        日本研究人员在24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网络版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发现一个与偏头疼有关的基因。该成果有助于了解偏头疼的发病机制,并为以该基因为靶向开发治疗药物奠定了基础。         东京大学讲师关常司等人在研究中发现,在“NBCe1”基因异常的人中,很多都有偏头疼症状。进一步的细胞培养发现,如果“NBCe1”基因出现异常,氢离子浓度的调节就会紊乱,使神经细胞异常兴奋,从而导致偏头疼。         偏头疼的具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0-08-27

  • 美研究者发现男性不育症的分子机制

        生物通报道  男性不育症是一种男性常见疾病,在美国每年有百万的男性患病。不能生成精子是男性不育症的常见因素之一。近日宾夕凡尼亚州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利用酵母作为生物体模型对男性不育症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研究。    由于酵母孢子的形成过程与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非常相似,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教授,表观遗传学计划的负责人Shelley Berger博士和Jérôme Govin博士以及法国国家卫生研究所的Saadi Khochbin选择酵母作为生物体模型进行研究。他们对酵母进行了筛选试图找到不能生成孢子的突变体。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8-26

  • F1000公布7大免疫学论文

    生物通报道:“F1000(Faculty of 1000 Medicine)”又名“千名医学家”,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等全世界2500名国际顶级医学教授组成的国际权威机构。其中近期最受关注的七篇免疫学论文如下:1.解答T细胞争论M.A. Zachariah, J.G. Cyster, "Neural crest-derived pericytes promote egress of mature thymocytes at the corticomedullary junction," Science, 328:1129-35, 2010. Eval by Serge van de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8-26

  • 《中国博士质量调查》面世 最牛导师同时带47博士

    8月24日,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教授周光礼新书《中国博士质量调查》在武汉面世。该书通过调查披露了我国当前博士生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该调查回收到有效问卷1392份,调查对象涉及在校博士生、博士生导师、博士培养单位负责人和毕业博士生。 统计显示,46%的博导同时指导的学生超过7名,最多的高达47名。大部分博导认为自己适合指导的学生不超过6名。周光礼称,调查中所指的学生仅为博士生,不包括硕士生。 调查表明,近13%的博士生每月与导师交流不到1次,甚至还有3%的博士生反映未与导师交流过。 2008年,我国博士学位授予数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

    来源:长江日报

    时间:2010-08-26

  • Cell:决定个体特征的DNA被发现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依靠4年前他们在酵母身上开发的工具扫描人类基因组,并发现人们为什么会在身体特征和疾病危险上有所差别的原因。研究人员在《细胞》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发现一组近乎完美的DNA片段,这些片段可以自我复制,四处活动,并将自己插入到我们基因组的不同地方。我们每个个体基因组中的这些叫“转位子”的可移动片段决定了为什么我们有些人会高或矮,皮肤会是深色或浅色,容易患或不容易患癌症或心脏病等。通过追踪患病者转位子的位置可以找到新的疾病基因或变异。     研究人员利用包含了基因组中所有DNA序列的DNA地址“芯片”,对15名互不相关者的

    来源:中国公众科技网

    时间:2010-08-26

  • NEJM:干细胞"疯长"会造成癌症?

          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8月11日刊登明尼苏达大学研究者约翰·瓦格纳和雅各布·托拉尔的研究报告,首次显示骨髓干细胞可用于治疗皮肤病和上消化道系统疾病。    利用干细胞产生新的组织和器官,修复破损的组织、器官,被称为再生医学。目前,再生医学的发展已经使得人类可以通过干细胞使血管、汗腺、神经再生,并生产出组织工程皮肤和组织工程软骨,甚至组织工程耳朵和膀胱等。    ■干细胞“疯长”会造成癌症    但是,干细胞用于治病却一直有个让人不安的担心:控制不好,治病所用的干细胞就有可能演变为难以制约的肿瘤,尤其是

    来源:北京日报

    时间:2010-08-26

  • 细胞生长的调控依靠细胞质核的传输

        在宾夕法尼亚州赫许的宾州州立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鸦片类生长因子(OGF, [Met5]-enkephalin)及它的受体, OGFr,不仅是临床上有抗肿瘤潜力的重要系统,也控制细胞质至核的传送,OGF-OGFr 由细胞质传送至细胞核在调控细胞生长上是关键的,这也指出核的输入有一个阶层体系的调控。这发现将刊登在九月份《实验生物及医学》(Experimental Biology and Medicine)期刊,它不仅对我们探讨和这基本生物系统相关疾病的病态生物机制提供新的看法,也有助于发展更有效治疗的新药物。    之前的免疫

    来源:EureKAlert

    时间:2010-08-26

  • 线粒体:从细菌到生命的发动机

     据《每日科学》8月17日报道,  美国莱斯大学研究发现:“夏娃”生活于20万年以前。    不要惊讶,该“夏娃”只不过是国外一些科学家提出的一个现代人类起源理论,被称为“夏娃”理论。上世纪80年代,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威尔逊遗传小组发现:全人类的线粒体DNA基本相同,差异很少,而线粒体DNA又是严格的母系遗传。因此,他们推测,现代世界各种族居民的线粒体DNA最终都是从一个共同的女性祖先那儿遗传下来的。他们还推测:现代人类的线粒体DNA均来自非洲的一位女性,她是人类各种族的共同祖先。    尽管“夏娃”理论在科学界仍曾争议,但毫无疑问的是:线粒体,这个微小的细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0-08-26


页次:2059/2937  共58722篇文章  
分页:[<<][2051][2052][2053][2054][2055][2056][2057][2058][2059][206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