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科研动态/国外
  • 哈佛科学家首次在老鼠体内培育出人类血管

    北京时间7月21日消息,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美国《循环研究》杂志报道说,哈佛大学科学家已成功利用人类细胞在老鼠体内培育出新血管,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他们表示,这将最终为心脏病患者带来福音。在发育过程中,从血液和骨髓中提取的祖细胞形成血管细胞衬里以及周围的衬里。一名英国专家说,哈佛大学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将最终让实验室培育器官移植成为一种可能。 科学家希望看到的是,具备快速培育一个新毛细血管网络的能力。培育血管在医学上具有很多潜在应用价值,尤其在治疗与破坏组织血供应有关的疾病上,例如心脏病发作后流入心肌的血液。然而,这些血管的复杂结构减缓了供血过程。 在这项刊登于《循

    来源:新浪科技

    时间:2008-07-22

  • 特殊基因变异造就白马

    马匹中毛色雪白的马并不多见,它们常常被赋予各种神话色彩或与美丽传说联系。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英国《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称白马实为变异马种,它们的毛色并非天然形成,而是由于体内携带一种变异基因促使马衰老,以至华发早生。 白马成因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研究小组人员认为,所谓的白马实际上是变异马种。它们的脱氧核糖核酸(DNA)中携带一种变异基因,促使马匹老化及其毛色变白。 目前,大约每10匹马中有1匹马携带变异基因,研究人员将它暂命名为“随年龄增长变灰”基因。携带这种基因的马出生时,毛色尚未呈现白色,而是棕色、褐色或黑色。随着年龄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08-07-22

  • 10亿年前微生物 竟有比人还复杂的信号系统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h3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

    来源:网易

    时间:2008-07-22

  • 自然选择可能无法“选”出最佳生命

    《PLoS计算生物学》:短期有利的选择可能会阻碍长期的进化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内容是“适者生存”。毋庸置疑,自然选择偏爱最合适的生物体,但一直以来进化生物学家并不清楚,从长远来看这种选择是否也具有最优性。美国科学家近日发展了一种新理论认为,选择出的生命可能并不一定是最佳的。相关论文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计算生物学》(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上。 遗传突变为自然选择创造了赖以行事的原料。突变的短期命运相当清楚——制造更合适的生物体的突变能一代代持续下去,有害的突变更易于随着生物体消亡;突变的长期结果则并没有被进化生物学家很好地理解。新的研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08-07-22

  • 英科学家发明特殊帽子 可使人脑直接操控电脑

    科幻小说中的人物可以用思想直接控制各种机器,如今,英国科学家将这一幻想变为现实。戴上一种新发明的特殊“帽子”,人们就可以用思想直接操控电脑、机器人,或是转换电视频道等。           特殊帽子           这种特殊帽子上面分布着很多电极,这些电极可以探测到人脑神经细胞中脑电波的变化。当戴着这种特殊帽子的人想像某个动作时,帽子会将人的脑电波转换成一种可供电脑识别的信号,继而达到人脑直接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8-07-22

  • 储备H5N1禽流感疫苗路途漫漫

    山田忠孝(Tadataka  Yamada)、Alice  Dautry和Mark  Walport在本期的《自然》杂志撰文指出,需要采取多个措施来确保储备足够的禽流感疫苗来应对万一H5N1禽流感大流行的暴发。 根据最新的数据模型,H5N1禽流感可能杀死8000万人,其中95%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已经有了一些非常积极的进展,比如应用佐剂的H5N1禽流感疫苗可以将疫苗剂量减少到四分之一。由于这种进展,全球疫苗产能可以在12个月之内提高到50—60亿支,这对世界卫生组织计划中的疫苗储备是一个显著促进。 但是,这组作者们写道,必须解决病毒样

    来源:科学与发展网络

    时间:2008-07-22

  • 哈佛科学家发现器官移植致癌机制

    以往器官移植常常容易导致病人患癌症,现在科学家们发现了器官移植后致癌的新机制,他们的这项新发现有助开发新的靶向治疗方式,降低器官移植后致癌的风险。 2008年7月15日的《Cancer Research》发表了哈佛大学医学院相关的研究性文章。哈佛医学院的科学家通过动物实验和实验室的实验发现,免疫抑制药物cyclosporine可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促进肿瘤生成新血管的信号物质。 他们同时还发现,对小鼠同时给抗血管内皮生长剂和cyclosporine可抑制小鼠的肿瘤生长。现在人类癌症治疗过程中已经开始使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药物。&nbs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7-21

  • TG2化疗抑制卵巢癌治疗新靶位

    来自德克萨斯大学M.D Anderson癌症中心的科学家发现卵巢癌患者体内转谷氨酰胺酶(TG2)过度表达与肿瘤细胞过度生长和黏连有关系,还与抗化疗作用和高死亡率有关系。当科学家们在动物模型中定向沉默TG2基因时,癌症发展进程被扭转,这一发现表明TG2蛋白可作为治疗靶向救治晚期的卵巢癌患者。 这一研究项目由医学博士Anil K. Sood和公共卫生学博士Kapil Mehta领导开展,相关的研究结果发表在7月15日的《Cancer Research》上。Anil K. Sood是妇科癌症和癌症生物学系的教授。Kapil Mehta是M.D Anderson癌症中心的实验治疗学教授,是首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7-21

  • 最有前途疗法:抗细胞因子疗法

    发明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的研究者说,帮助数百万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摆脱痛苦的药物被发现可能可用于其他疾病的的治疗,对其他疾病的治疗其中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症,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心脏疾病的主要因素。 Marc Feldmann教授将在英国药理学会举办的2008年欧洲药理协会(EPHAR)年会上做报告,他将告诉其他科学家,他和同事研发的药物对其他自身免疫疾病也具有疗效。 这种药物的靶位蛋白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是免疫系细胞释放的蛋白信号分子,细胞因子的主要作用是提醒免疫系统和其他系统机体正被病原体攻击,并激活机体抵抗感染的应答反应。 Feldmann教授说,在一些自身免疫病中,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7-21

  • 新疗法改善糖尿病足

    Bristol的科学家最新的发现可改善糖尿病人的下肢截肢治疗方案,最近在英国,每周因糖尿病而需要截肢的病人达100名。(资料来源:英国糖尿病研究中心)。 糖尿病通常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由于血液供应受限制引起的坏疽,皮肤溃疡,由于血管细胞机能障碍导致的皮肤修复能力受影响。腿部和脚部常常受严重的影响,由于血液供应不足导致梗阻或是损伤,下肢的组织常常没有正常的修复能力,这就使得受损失的下肢情况变得更严重。如果糖尿病足创伤不能修复,截肢是唯一的办法。 Costanza Emanueli博士(Bristol大学心脏研究所的教授),在先前的研究中发现大量的生长因子(主要是神经营养因子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7-21

  • 低脂肪膳食不是最佳减肥策略

    本古里安大学的研究者经过两年的研究发现,低碳水化合物膳食和地中海饮食作是安全有效的处方性减肥标准饮食方式。本古里安大学这项新的研究结果发表在新英格兰的期刊《Medicine》上。 这项研究由本古里安大学和以色列迪莫纳核研究中心与哈佛大学、德国莱比锡大学以及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合作完成。 在2年的研究时间里,322名中度肥胖者被严格的健康饮食情况,并随机地分为3组,分别维持不同的饮食习惯:一组是低脂肪,限制热量的饮食小组;一组是地中海式限制热量的饮食小组,地中海式饮食的特点是膳食纤维含量高,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第三组是,低碳水化合物膳食,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但脂肪、蛋白质和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7-21

  • 《科学》:科学家发现古老“RNA世界”遗迹

                          为理解地球最初生命的形态提供了帮助图片说明:耶鲁大学研究人员Ronald Breaker。(图片来源:耶鲁大学) 一些细菌能够四处“游动”,变形成新的形态,有时甚至变为剧毒性的,而所有这一切并不需要DNA的参与。美国科学家近日阐释了细菌如何完成这些令人吃惊的行为,为理解地球最初生命的形态提供了帮助。相关论文发表在7月18日的《科学》(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08-07-21

  • 人类发声脑回路可能源于远古鱼

    图片说明:后期的midshipman幼虫(约30天大、20毫米的长度)附在岩石衬底。(图片来源:Margaret A. Marchaterre, Cornell University)据7月18日的《科学》(Science)杂志报道说,永远面带怒容、咕咕哝哝地交流、花大力气吸引配偶及保护自己的领地——别以为这是人类的青少年,这是豹蟾鱼。这种吵闹的家伙以及它们的近亲蟾鱼都有与其它许多动物一起发声的能力,这些动物包括从鸟类、蛙类到人类。对这些鱼所做的一项新的研究提示,驱动发声的脑系统非常原始,它们早在4 亿多年前就已经和多骨鱼一同进化了。豹蟾鱼用它们的浮囊以及附着其上的肌肉(它们是脊椎动物中已知的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08-07-21

  • 科学家发现“无眠”基因

    据7月18日的《科学》(Science)杂志报道说,他们已经在蝇类中发现了一个叫做“无眠”(sleepless)的基因,该基因是正常睡眠过程所必需的。Sleepless 是直接与睡眠调节有关的第2 个基因。这些发现增广了我们对睡眠调节过程(对所有动物都是至关重要的)的知识,并可能最终帮助人类改善睡眠的质量。  Kyunghee Koh 及其同事发现,缺乏sleepless 基因编码蛋白的突变蝇类出现了每日睡眠时间的极端缩减(可高达85% ),而有些则根本没有睡眠。无眠蛋白水平适度减少的蝇类所受到的影响没有以上的那样严重,但是在被剥夺睡眠之后其恢复性睡眠期变得较短。研究人员提示,无眠蛋

    来源:EurekAlert中文

    时间:2008-07-21

  • 美科学家预测:人30年内可通过人造子宫生育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7月16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美国科学家对人类未来的生育技术和趋势进行了预测,认为在未来30年内,人类将可以轻松地制造子宫、合成精子或者卵子,并能通过修改基因生育出“完美儿童”。  美国科学家的预测包括:     1、无论是新生婴儿,还是百岁老人,都同样可以生育孩子。     2、人类将不再出现不孕现象。在实验室里,任何人都可能产生精子或卵子。     3、人们可以利用由多能性干细胞衍生而来的精子和卵子细胞来形成人类胚胎。  

    来源:网易

    时间:2008-07-21

  • 美国开发出广谱性禽流感病毒新疫苗

    一种流感疫苗通常只对某一特定的流感病毒毒株发挥免疫效应,但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的新型DNA疫苗成功地使实验动物同时对多种禽流感病毒毒株产生免疫反应。   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者戴维?魏纳领导的科研小组报告说,他们利用DNA分子作为载体,把疫苗送入动物体内。这个DNA分子经过特殊处理,可使动物获得产生抗原的遗传信息,进而引发大范围的免疫反应,抵御多种禽流感病毒的入侵。   传统流感疫苗的免疫机理是,把某一种特定的流感病毒毒株制剂注射入动物体内,使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这种病毒的免疫反应。但禽流感病毒能迅速变异形成多种新的毒株,以逃避免疫系统针对早先毒株产生的反应。因此,以传统方法开发疫苗应对可能发生的禽流

    来源:科讯网

    时间:2008-07-21

  • 研究发现鸟儿有猎犬般嗅觉

    敏锐的嗅觉将帮助枭鹦在黑暗中找到食物。(图片提供:Don Merton) 谁都晓得鹰具有锐利的视觉,而猫头鹰则因敏锐的听觉被人们所知,但是鸟类却很少因为嗅觉为自己揽得好名声。如今,随着针对大量鸟类的嗅觉基因进行的首个分析结果的出台,这一切都将发生改变。研究发现,鸟类的鼻子可能比人们想象得更灵敏。 人们对鸟类行为的兴趣使得研究人员较多关注它们华丽的交配仪式、音调优美的歌声以及其他天赋,但鸟类的嗅觉却在很大程度上被科学家忽视了。仅有的少量研究表明,嗅觉在鸟类行为中扮演了一个角色,但对其背后的生物学机制知之甚少。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由德国马普学会鸟类研究所的分子生态学家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08-07-21

  • 尘埃落定:《科学》杂志第三次报道华南虎事件

    文章说,中国从此多了一句谚语——“正龙拍虎” 7月18日出版的《科学》杂志第三次在其“随机样本”(Random Samples)栏目中发表短文,报道了华南虎照事件的结局——周正龙因欺骗政府被拘捕,13名官员被撤职。 文章概述了自去年10月以来,华南虎事件的发展过程:陕西农民周正龙公开71张华南虎照——陕西省林业厅奖励其2万元——网民潮水般的质疑、全国性争论——大规模司法调查最终证实虎照为假。 文章还指出,周正龙承认了作假的手段:利用年历上的华南虎图和木刻的虎爪。文末说,中国从此多了一句谚语——“正龙拍虎”,意指那些和此次华南虎照一样不可信的事物。(科学网 任霄鹏/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08-07-21

  • Science:抗疟疾基因增加艾滋病易感性

    遗传变异使非洲人获得疟疾的抵抗力,却失去抵抗艾滋病的能力。 科学家对3400进行遗传学调查,结果表明非洲裔黑人在进化过程中某一基因发生遗传变异致使他们获得抵抗疟疾的能力,但是却更容易被艾滋病侵袭。然而奇特的是,基因变异者感染艾滋病后存活时间比基因没变异者平均要长2年。 研究结果表明,变异者血红细胞中的某种蛋白含量发生变化,蛋白含量减少。这种蛋白,名为DARC(Duffy antigen receptor for chemokines,达菲抗原趋化因子受体),可与免疫蛋白化学增活素结合激活炎症反应。 两种疟原虫的侵害机制就与达菲抗原趋化因子受体有关,间日疟原虫和诺尔

    来源:Science

    时间:2008-07-18

  • 皮质激素破坏免疫细胞活性

    每个活细胞里都有一个生命时钟,当生命时钟启动的按钮被按下,细胞的存活时间就进入倒计时阶段,这个生命时钟就是端粒,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一次,当端粒不能再缩短时,细胞就无法继续分裂。端粒不仅与细胞的寿命有关系,还与人类的多种疾病有关,比如说,艾滋病、骨质疏松症、心血管疾病以及老龄化疾病。已经有研究人员发现细胞里还存在一种端粒酶,端粒酶能延长免疫细胞的端粒长度,保持细胞不断分裂的活性。 加州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应激激素皮质醇具有抑制免疫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有些处于慢性压力状态下的人具有较正常人要短的端粒。图片说明:免疫细胞(染成蓝色)末端的保护帽称为端粒(染成黄色),在遭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7-18


页次:2363/2934  共58667篇文章  
分页:[<<][2361][2362][2363][2364][2365][2366][2367][2368][2369][237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