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科研动态/国外
  • 世界权威研究机构找出“线粒体瓶颈”

    生物通报道:研究人员首次证实一个特殊的疾病家族如何将疾病从母亲传递给孩子,以及如何导致疾病严重性的广泛差异。这项由英国权威研究机构Wellcome Trust进行的研究为预测儿童发生一种线粒体疾病给出了新希望。这种线粒体疾病能导致肌肉松弛无力、糖尿病、中风、心力衰竭和癫痫。所有的人类和动物细胞都含有许多线粒体,这个细胞器负责制造身体所需能量。线粒体有它们自己的遗传信息,即线粒体DNA(或mtDNA,生物通注),能够被遗传。但是,尽管儿童能够从父母双方分别遗传到DNA的一个拷贝,但却可以遗传到来自母亲的许多个mtDNA拷贝。mtDNA的突变能够影响细胞内的能量制造,并因此导致疾病的发生。但是,线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1-29

  • 干细胞疗法的新方向:体外用药促进自身组织再生

    麻省总医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的研究人员发表论文称,一种抗肿瘤药物能够激活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并促进其分化,最终导致骨骼的再生。这个药物是硼替佐米(Bortezomib,Bzb),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能够减轻多发性骨髓瘤的骨骼破坏。研究人员首先将低剂量的Bzb注射给小鼠,结果发现能够促进几个骨骼形成的因素。然后他们用Bzb处理体外培养的MSCs,也得到类似的结果,而且在其它已发育成特定类型的细胞中则没有这个现象。接着他们用Bzb去处理骨质疏松症的小鼠,发现小鼠的骨密度和骨形成都有显著的提高。这个实验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1-29

  • 科学家筛选到治疗隐孢子虫病的先导化合物

    生物通报道:美国布兰迪斯大学(Brandeis University)和乔治亚大学 (University of Georgia) 的研究人员最近发表论文称,他们筛选出能够预防和治疗隐孢子虫病的先导化合物(Lead compound,能够进行各种结构修饰的母体化合物或活性分子设计最初产生的结构图像)。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是目前公认的引起人隐孢子虫病的主要隐孢子虫,可以侵袭人类或动物的胃肠道或呼吸道。感染小隐孢子虫后,在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呈急性感染并出现发热、腹痛、腹泻、体重减轻等主要症状;但是在免疫功能受损的宿主,例如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和艾滋病(AI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1-29

  • 专访:发现“前白血病干细胞”意义重大

        专访:发现“前白血病干细胞”意义重大——访英国牛津大学中国科学家洪登礼     新华网伦敦1月27日电(记者葛秋芳)在英国牛津大学从事研究的多国科学家最近在美国《科 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宣布发现“前白血病干细胞”,这一成果受到了科学界和媒体的关注。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家洪登礼近日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前白血病干细胞”是导致白血病的关键细胞,这项研究发现具有重大意义。     洪登礼说:“这项研究发现的重大意义在于,我们首次提出‘前白血病干细胞’的概念,第一次发现并鉴定了一群最早期的‘前白血病干细胞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8-01-29

  • 日科学家发现:可为细菌之"脚"输送营养的动力源

    钱铮     可推动细菌运动的细菌鞭毛也被俗称为细菌之“脚”,它的形成需要源源不断的蛋白质。日本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氢离子浓度差等产生的所谓质子驱动力,是为鞭毛输送蛋白质机制中的动力源。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和大阪大学日前联合发表新闻公报说,鞭毛是存在于细胞表层的细长螺旋纤维状运动器官,细菌的运动主要依靠它。构成鞭毛的蛋白质需要不断得到补充,这样鞭毛才得以生长。    研究小组的科学家发现,在需要大量能量的蛋白质输送过程中,鞭毛根部的一个“输送闸门”利用细胞膜内外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8-01-29

  • 美国科学家正在寻找:可以替代实验鼠的"新手段"

        实验鼠为医学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将它们用于科学研究的做法也受到动物保护组织等的质疑。美国科学家正在寻找可替代实验鼠的新手段,希望将来能用培养的细胞而不是动物进行相关实验。     据当地媒体27日报道,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正在研究在玻璃片上培养人体细胞和酶,它们会对可能有毒的物质作出类似人体的反应,据此可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判断。科学家称,这种方法将有助于减少实验鼠的使用量,消除人们有关科学研究会导致实验鼠产生不适或死亡等的担忧,还可以减少因实验鼠和人体之间的差异而可能给研究结果带来的干扰。  &nb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8-01-29

  • 研究发现:DNA分子之间有心灵感应

      最新一项研究指出,DNA分子之间似乎有心灵感应。     科学家发现,双螺旋结构DNA分子能够识别与自己“配对”的分子,即使相隔一段距离,并且在表面无其它外力帮助的情况下,相配对的两个分子最终能聚合在一起。     按照以往对DNA的理解,科学家们研究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是按照自己的规律排列的。螺旋结构的DNA分子是由许多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长链,由于组成脱氧核苷酸的碱基只有四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因此,脱氧核苷酸也有四种,通常我们以A,T,C,G四个字母标记它们,并且用化学方法

    来源:腾讯科技

    时间:2008-01-29

  • 《自然》:鸟类翅膀扇动幅度保持在19度

    美国研究人员在英国《自然》(Nature)杂志上撰文说,与许多生物学家的看法相反,鸟类翅膀扇动的幅度相对较小,只有19度。 利用4台同步高速数码摄像机,美国蒙大拿大学的科学家肯尼思·戴尔及同事记录了北美洲的一种鸟——石鸡的成长过程。他们每两天对这些鸟记录一次,从它们孵出来开始,直至成年。 他们利用计算机技术分析石鸡翅膀形状和扇动情况后惊讶地发现,石鸡翅膀扇动的角度相对于地面都在一个非常窄的幅度范围内。不管是跑动、拍打翅膀或学习从几乎垂直的斜面上起飞的雏鸟,还是能够自由滑行和俯冲的成年鸟,都通过改变身体的姿势完成飞行特技,而鸟翅相对于地面的倾角基本相同,翅膀扇动幅度保持在19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8-01-29

  • 揭秘蝙蝠会飞之谜 基因突变是主因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科学家日前证实,蝙蝠之所以会飞行,完全得益于其身体中一处特殊基因发生的变异。         科学家们介绍称,现代蝙蝠的祖先是在距今大约5000万年前掌握飞行技能的,并且这一学习过程并不太长。《新科学》杂志解释说,由于这一基因变化发生的非常迅速,以至于在蝙蝠的各个进化阶段未能留下多少化石标本。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卡伦·希尔斯表示,由于基因的变化,蝙蝠的祖先们长出了适用于长时间飞行的两翼。为了弄清楚为什

    来源:腾讯科技

    时间:2008-01-29

  • 大蒜能否揭示痛觉机制?

    有人喜欢大蒜,有人讨厌大蒜,但很少有人会把大蒜和疼痛扯上关系。不过,研究结果表明,痛觉神经会对大蒜中的硫基化学物质产生反应。新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刊载的一项研究报告称,实际上,人体对大蒜的反应机制与对辣椒和芥末的反应机制是相同的。   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细胞与分子药理学系的戴维·朱利叶斯说,他是在对痛觉机制进行研究时得到这一发现的。朱利叶斯发现,当实验鼠的一组痛觉神经元激活一个名为TRPAI的细胞膜的通道时,就会导致大脑释放出刺激血管膨胀和红肿的化学物质。朱利叶斯表示,了解这些神经如何起作用有助于研究人员更好地认识关节炎和一些肌肉疾病是怎样逐渐发展的。他解释说:“人们能利用这些天然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8-01-29

  • “院士造假”风波多棱镜

    与道德的荣辱相比,如何实现体制的良性转变,才是最重要的 谢华安之“病”   所谓荣辱转瞬,对于有着“杂交水稻之母”声誉、现年66岁的谢华安而言,或许此刻最有体会。   2007年12月27日,就在其正式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当天,他所在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的两名退休人员,致函著名的学术打假网站新语丝,矛头直指这位新晋院士存在严重的学术造假行为。   此后,这事件被《南方都市报》披露,并经网络广泛传播之后,几乎成为近期最具争议性事件之一。举报者称谢华安在撰写相关论文和书籍等学术行为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不端行为。   举报者称,在2005年年初出版的《汕优63选育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本来洋洋洒洒78万

    来源:财经

    时间:2008-01-29

  • 生物学家在研究朊病毒如何杀伤脑细胞

    据悉,表面上不同症状的疾病很可能有着相同的起因。比如,各种肿瘤事实上都是不受控制的细胞群持续分裂的结果。在过去的十年里,一种公认的医学原理出现了:很多中央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老年痴呆、亨廷顿和帕金森氏症在有同样的病理学机制--不是无止境的分裂而是废物处理系统出了问题。                            

    来源:科讯网

    时间:2008-01-29

  • 分子路线图能揭示吸毒成瘾原因吗?

     戒毒,复吸;再戒,再复吸……这就是戒毒所里轮回上演的悲剧。      沾染上毒品,就如同恶魔一般缠身难脱。一直以来,成为人们难以解决的问题。日前,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一个课题组的研究人员总结出了大批吸毒成瘾相关基因,并构建出了导致多种毒品上瘾的5种共同的分子路线图,这些路径很可能成为有效治疗各种上瘾症状的着眼点和目标,有望对治疗吸毒者、控制毒品上瘾开创新的方法。      成瘾基因的终极列表      吸毒成瘾是一个全球性的严重问题,它的形成受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用不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8-01-29

  • 最新《细胞》发布细胞信号重要成果

    生物通报道:来自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分子与细胞生理学系(Departments of Molecular and Cellular Physiology,生物通注),霍德华休斯医学院,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微生物与免疫学系,血管及炎症疾病研究中心(Center for Vascular and Inflammatory Diseases)的研究人员对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和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3,IL-13)细胞因子进行了描述,发现了其一套完整的受体结合因子,这对于进一步了解细胞信号传导,特别对于解开为什么相似受体的结合能进行特异性的信号传导这一谜团意义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1-28

  • 《科学》:科学怪人合成首个基因组

    生物通报道:美国著名的“科学怪人”Craig Venter的研究团队向着创造合成生命体迈出了重要一步。该研究团队日前宣布,他们已经创造出了第一个合成基因组。 该研究组利用活体和离体技术创造出了J. Craig Venter研究所所长所说的“一种由人类制造的特定结构的最大分子,它比此前构建的最大DNA分子大20倍。在本周的《科学》杂志上,研究人员在发表的论文上描述了这个由582970个碱基对构成的基因组的创造过程,并将其命名为Mycoplasma genitalium JCVI-1.0。 Venter表示,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分子。整个过程从四个化学瓶子开始,这些成果令他感到很振奋,但他表示这项成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1-28

  • Cell:不言放弃,终证实胰腺干细胞的存在

    生物通报道:尽管许多研究人员放弃了胰腺干细胞的寻找,但是研究人员还是发现胰腺确实存在能够产生新胰岛素β-细胞的干细胞。如果这些在成年小鼠中获得的发现也能在人体中得以证实,那么这种新发现的祖细胞将代表了治疗糖尿病再生β细胞的一个明显的靶标。这项研究的发现公布在1月25日的《Cell》杂志上。 比利时Vrije大学的Harry Heimberg博士解释说,这些成体祖细胞最有趣的一个特征就是它们与胚胎祖细胞几乎无法区别开来。根据它们的结构和基因表达,这两种细胞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它们的外形和行为都和胚胎β细胞祖细胞相同。 胰岛素是细胞用于吸收血糖所必须的,而糖则是身体的主要能源。在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1-28

  • 《科学》聚焦:解开细胞分裂、染色体分离的奥秘

    生物通报道: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的科学家在1月24日的《科学》杂志上,阐明了Aurora-B这个蛋白质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能够起到指导和修正的作用。这些发现有助于理解发生在细胞分裂末期的复杂的空间调度:每个染色体有两个已复制的DNA链,它们必须正确地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其中有两个主要问题:1. 在两个染色单体被拉开并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之前,染色体必须沿有丝分裂纺锤体的中轴排列好。如果一条染色体没有排列好,细胞如何知道它不应该分裂?2. 微管附着于细胞的末端,是将细胞牵引并对半分开的结构。细胞如何识别错误地附着到染色体的微管,以及细胞如何在分裂之前修复它们?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1-28

  • 花朵为何如此美丽?

    生物通报道:人们都喜欢花朵得颜色、质地、形状和香味。但是花朵的色彩知识自然母亲为了愉悦我们的眼睛而造就的吗?当然,这是不可能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植物进化生物学家Claude dePamphilis指出,生存才是植物的首要任务。花朵的美丽知识植物为了吸引传粉动物的副产品。我们所欣赏的特征也是传粉者到达花朵的提示。香味、颜色和大小都吸引着不同的传粉者,它们包括各种蜜蜂、黄蜂、蛾子和甲虫以及脊椎动物如鸟和蝙蝠。为了发现这些关系如何进化,Claude dePamphilis和同事利用DNA测序技术来挖掘花朵的进化历史。化石记录显示,第一个花朵大概出现在1.25道1.4亿年前。那么这第一种花是如何形成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1-28

  • 干细胞移植治疗中风的前景

    生物通报道:干细胞移植是目前生物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尽管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干细胞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但还有许多未解之谜。要将干细胞研究的成果转换为实际应用的治疗方法,首先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移植的干细胞能够进入损伤的目的区域吗?抑制的干细胞是否真正起作用?中国(哈尔滨医科大学)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联合研究小组也加入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竞争中,他们给大鼠注射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并通过观察这些细胞上的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检查移植的干细胞是否能进入损伤的大脑区域。无独有偶,韩国的一个研究小组也进行了类似研究,不同的地方在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1-28

  • 近期国内外两项干细胞移植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干细胞移植治疗被认为是治疗一些疑难杂症的“魔术子弹”。近期,美国西北大学Feinberg医学院的一名研究人员进行了美国首次利用患者自身成体干细胞移植治疗腿部肌肉损伤(严重的动脉阻塞)。此前,广州一例患慢性乙肝合并肝硬化20余年的病人,采集骨髓并分离干细胞后,进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获得成功,各项肝功能指标基本恢复正常。 移植干细胞修补血管损伤 腿部严重的动脉阻塞和急剧减少的血流能够导致伤口无法愈合以及组织瓦解和坏死。这种很疼的情况叫做肢体缺血(CLI),并且导致美国每年有超过100000人被截肢。这种状况很严重,影响到140万人的健康。据估计,美国15%的人到70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1-28


页次:2438/2947  共58926篇文章  
分页:[<<][2431][2432][2433][2434][2435][2436][2437][2438][2439][244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