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科研动态/国外
  • “我的眼里只有你”获科学依据

    日本一项研究发现,大脑中的一种氨基酸发挥着目光定位的作用。 据共同社2月16日报道,人眼看某个物体时,脑神经细胞会发出指令,通过肌肉收缩带动眼球运动。日本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生理学研究所和群马大学的联合研究小组通过对实验鼠进行研究,分析了眼球运动过程中的“定位”机制。 他们给实验鼠的脑神经细胞施加相当于看到物体时的电刺激,鼠脑立刻分泌出大量4-氨基丁酸。如果阻碍4-氨基丁酸的作用,神经细胞的指令就难以被抑制,实验鼠的眼球就不断运动。研究人员由此推断,4-氨基丁酸在眼球运动中充当着“刹车”的角色。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8-02-19

  • 两个肿瘤蛋白如何夹击并摧毁抑瘤因子

    生物通报道:FOX蛋白家族(forkhead family)是一类进化保守的转录因子,具有抑癌作用。美国德州大学的科学家发现,该家族的成员FOXO3a(Forkhead box O 3a)在两个肿瘤蛋白的依次作用下,被细胞内的蛋白“粉碎机”消灭掉。研究结果发表在2月10日的《Nature Cell Biology》上。人们已经知道RAS–ERK信号通路能够促进肿瘤的生长和增殖,因此Mien-Chie Hung等人希望通过研究找出该过程的详细机理。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后他们发现,ERK能够将磷酸基团加到FOXO3a的三个特定位点上。进一步研究发现,硫酸化的FOXO3a被劫持出细胞核。FOXO3a和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2-18

  • 过度频繁使用手机会致癌?

    生物通报道: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一位女医生最近在《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上发表文章称,过度频繁在耳侧使用手机会增加腮腺出现良性或恶性肿瘤的风险。该研究的负责人Siegal Sadetzki表示,这项对以色列人口进行研究的结果意义非常重大,因为目前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手机在很多国家的使用非常普遍。她们的研究的对象包括500个左右被诊断出良性和恶性腮腺肿瘤的手机用户。这些人的使用手机的方式包括打电话的次数以及通话时间等等,与大约1,300个健康的人群进行对比。结果发现,频繁地在耳的一侧使用手机的人,腮腺肿瘤出现的几率比不使用手机的人高50%。研究还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2-18

  • 细胞交谈与生发的秘密

    生物通报道:2月15日《Genes & Development》的封面文章,是关于真皮乳突(dermal papilla)和上皮干细胞(epithelial stem cells)之间的信号交谈,以及这个信号通路如何促进毛发生成的。该研究由美国洛克非勒大学及霍华休斯医学研究所的Elaine Fuchs及其同事完成的。上皮干细胞散落在毛囊的上部,而真皮乳突则位于毛囊下基底的间质细胞层中。来自真皮乳突的信号,指导上皮干细胞形成毛囊、调节毛发生长及再生。然而,这两种细胞并不直接接触,它们必须依靠信号分子来完成上述过程,但是科学家对这个信号途径,却并不了解。直到最近,Fuchs等人才发现一种称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2-18

  • 最新干细胞研究揭开癌症神秘面纱

    生物通报道:来自瑞士的科学家们通过干细胞研究揭示了癌细胞如何生长,以及如何被杀死的新机制,这种“空白”细胞(blank cell,这里指干细胞,生物通注)能发育成完全成熟或者“分化”细胞。而另外一组来自英国的研究人员同时在儿童癌症最常见的形式——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病发原因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有利于这种疾病的扩散治疗,和发展出更新更有效的药物。这两项上个月在一个有关干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国际会议上公布的研究结果为科学家们深入了解癌症机理提供了重要信息。这一会议由欧洲科学基金会(European Science Founda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2-15

  • 体细胞高频突变的两种保护机制

    生物通报道:体细胞高频突变(somatic hypermutation)是免疫系统的重要功能,能够通过在发生中心B细胞的免疫球蛋白基因引入定点突变,产生出具有各种各样的高亲和性抗体。活化诱导胞嘧啶核苷脱氨酶(activation-induced deaminase,AID)脱去基因组胞嘧啶的氨基后,起始了体细胞高频突变;突变反应的最后,进行尿嘧啶错配和碱基剪切修复。这种突变的频率很高,修复的机制又很容易出错,对B细胞基因组的稳定性显然是一个很大的威胁。那么B细胞如何在进行体细胞高频突变的同时,不破坏基因组的完整性,以避免出现B细胞肿瘤? 人们以前普遍认为,AID的定位和活化处于严格控制之下,是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2-15

  • 《科学》头条:基因组研究新发现

    生物通报道:基因组一般指单倍体细胞中的全套染色体,或者单倍体细胞中的全部基因,有关基因组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近期《Science》上公布的几项研究成果报道了这一方面的重要进展。来自霍德华休斯医学院,哈佛医学院,波士顿伯莱哈姆和妇女医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基因组大规模筛选技术提出了一种经济有效挑选出对付癌症的新药靶的方法。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首先构建了新的病毒载体,每一个载体都含有一个RNA分子,用来关闭带有补充序列的基因。载体还带有DNA“条形码”,这样研究人员稍后就能确定哪些RNA对细胞行为具有大的影响。研究人员将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2-15

  • 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基因疗法

    生物通报道: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University of Delaware)的研究人员最近研制出一种新的基因疗法,有望能够用于治疗人的脊髓性肌萎缩(SMA)。研究结果发表在2月5日的《Experimental Cell Research》上。脊髓性肌萎缩是2岁以下婴儿死亡的头号原因。据国际非营利机构“脊髓性肌萎缩之家”的统计,每六千个新生婴儿中,就有一个是脊髓性肌萎缩患者;人群中有 2.5%的人是该疾病的遗传携带者。这种疾病是一种遗传病,由于SMN1基因的突变或缺失所引起的。患有I型脊髓性肌萎缩的婴儿,不能坐立、爬行、走路、抬头以及正常呼吸,通常在2岁前就死亡了,因为有缺陷的SMN1基因导致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2-15

  • 肿瘤相关转录因子p300/CBP的三维结构及作用机理

    生物通报道:p300/CBP是一个与多种癌症有关的转录因子,了解其三维结构及作用机理对于治疗肿瘤有重要的意义。对此研究的最新突破是由Wistar研究所和Johns Hopkins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作出的,结果发表在2月14日的《Nature》杂志上。我们都知道,线性双螺旋的DNA上存储的遗传信息,经过转录和翻译合成蛋白质,在细胞的发育和代谢等重要的生理过程中起作用。但是,一个细胞的绝大部分存活时间里,其DNA都是高度压缩后存放在细胞核中的。DNA的压缩是通过缠绕在组蛋白上实现的。维持细胞生命及功能所必需的少数基因转录,则只是一小段 DNA从组蛋白上松开,解放出来供RNA聚合酶等结合上去。因此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2-15

  • 中外科学家《PNAS》文章取得重要进展

    生物通综合:来自上海交大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和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5个科研和医疗机构的科学家们经3年联合攻关,在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人员对一个四世同堂的中国家庭7位成员的肠道微生物组成和人体代谢特征进行了分析,鉴定出肠道内参与人体代谢过程的一些重要细菌。其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生活在人体肠道内数以万亿计的细菌被统称为“肠道菌群”,它们和人体有着密不可分的互利共生关系。肠道菌群的组成影响着每个人的健康。经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结构紊乱与糖尿病、肥胖症等诸多疾病有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2-15

  • 本期《自然》《科学》精选

    生物通综合:2月14日《Nature》封面故事:蝙蝠飞行能力先于回声定位美国怀俄明州“绿河组”曾产生很多重要化石,包括Icaronycteris index,它在超过40年的时间里一直被认为是已知最古老的蝙蝠。它的颅腔特征表明,该动物是通过回声定位来确定猎物位置的。这一结果促使关于蝙蝠进化的“先飞行”说、“先回声定位”说和“并行发育”说等假说的支持者之间产生激烈争论。新的“绿河组”蝙蝠化石(包括两个近乎完整的骨架,其中一个刊登在本期封面上)似乎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们是支持“先飞行”说的。新发现的物种是已知最原始的蝙蝠。它有充分发育的翅膀,显然能够进行动力飞行,但耳朵区域的形态表明,它不能进行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2-15

  • 《科学》:揭开中药的"神秘面纱"

    最近,美国《科学》杂志以《揭开中药的神秘面纱》为标题报道了中国即将启动的“本草物质组计划”和围绕该计划引发的一些争议。 大连,中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本草组学?做为揭开大自然的生物化学秘密的最近一次进攻,位于这个海滨城市的一个中国团队正开始一项15年计划,试图鉴定出在中国用了数百年的草药药方的成分。 本草物质组计划是最新的——也是最雄心勃勃的——试图让中药现代化的一次尝试。这些古老的药方——多达40万个方剂、用了1万种草药和动物酊剂——是中国许多人选择的治疗方法,常常是唯一的方法。在1970年代,在中药的启发下研究人员从青蒿中发现了青蒿素做为抗疟疾的良药。但是中药的

    来源:中国经济网

    时间:2008-02-15

  • DNA链上存在基因“隔离墙”

    包括日本科学家在内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最新一期英国《自然》(Nature)杂志网络版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人类DNA(脱氧核糖核酸)链上存在约1.3万处“隔离墙”,这些“隔离墙”将相邻的不同基因隔开,使它们互不干扰。    基因记录了合成生命所必需的蛋白质遗传信息。人类共拥有约2.5万个基因,如果要让这些基因有序地发挥作用,就必须防止不同类型基因之间的相互干扰。所以科学家早就猜测,不同基因之间应存在某种“隔离墙”。    由日本东京工业大学、三菱综合研究所等机构的人员参与的这个国际研究小组全面分析了在DNA上发挥作用的蛋白质种类和它们所处的位置,最后将研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8-02-15

  • 美成功培育透明斑马鱼 用于观测癌细胞生长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科学家最近成功地培育出一种身体完全透明的斑马鱼,人们可以直接看见斑马鱼体内的各个器官,甚至还可以适时观测斑马鱼体内的癌细胞生长过程。 在最新一期出版的《细胞干细胞》杂志上,美国科学家称这种透明斑马鱼使得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们可以直视鱼的内部器官,实时观测活体器官中癌症以及其它各类肿瘤的生长过程。科学家们之前对天然透明的斑马鱼胚胎中的疾病进行过研究,然而当它们长成成年鱼后,透明的身体就会变成不透明。此次最新培育出来的斑马鱼会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保持通体透明。研究小组成员理查德-怀特说:“4周后,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见所有东西。” 美国科学家理查德-怀特说,斑马

    来源:新浪

    时间:2008-02-15

  • 日本研究发现过度疲劳损坏脑垂体

    日本研究人员经过老鼠实验确认,极度疲劳会导致位于大脑中心部位的脑垂体细胞逐渐死亡。 据日本《朝日新闻》2月12日报道,日本大阪市立大学本山博资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将实验鼠放入底部有1厘米深水的饲养箱中5天,观察它们的活动情况。因为实验鼠非常讨厌身体被弄湿,所以不能好好休息,只能站着睡几分钟,这种状态和彻夜工作的人几乎一样。 研究人员研究这种状态下的实验鼠脑垂体发现,第3天脑垂体细胞出现变化,到第5天,细胞开始死亡,被称为脑垂体中叶的部分开始呈海绵状。随着疲劳程度的增加,大脑中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的分泌能力下降,脑垂体的死亡细胞增加。 专家说,这一发现为证明过劳死和内分泌紊乱之间的关系提供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8-02-15

  • 波兰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越高越长寿

    波兰《日报》日前报道,根据波兰研究机构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可能比那些只上过小学的人寿命更长。长寿不仅与生活方式有关,还与教育程度有关。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越有可能获得高寿。 波兰国家公共健康研究所在对近年波兰居民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后惊讶地发现,在同一个城市不同城区生活的男性,寿命长短不同。在中心城市人口密集区,这种差别更为明显,这可能与其受教育程度的差异有关。在华沙的北布拉格区居住的大部分人是工人,其中只有十分之一的居民有高等学历,该区男子寿命一般在63岁左右,而在华沙的乌尔森区,那里三分之一的居民受过高等教育,这个区的人一般都能活到80岁,比普通波兰人的平均寿命还要长10岁。

    来源:国际在线

    时间:2008-02-15

  • 山东大学等最新《科学》发现新机制

    生物通报道:来自瑞典于莫奥大学(Umeå University,生物通注)医学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癌症中心(Cancer Center),芬兰图尔库大学(University of Turku,生物通注),美国罗氏,贝勒医学院等多处研究机构组成的研究小组发现了妇女停经期的新机制,这一机制也许可以用于解释妇女不育,对于治疗此类相关疾病以及物种维持意义重大。这一研究结果公布在最新一期(2月1日)的《Science》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瑞典于莫奥大学的刘魁(Kui Liu,音译,生物通注)博士,参与研究的还有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刘联医师。卵巢是女性的性腺,主要功能

    来源:

    时间:2008-02-05

  • 干细胞的标签并不可靠

    生物通报道:书签能够帮助我们在几千页甚至上万页的书之中,找到我们想看的那一页。不过,前提是你最好别搞混了书签的位置。对干细胞的研究也是如此。细胞表面的蛋白和标志物,用于鉴定干细胞很方便,但这样做有时却可能找错了对象。肖恩·莫里森是密西根大学干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心的主任,他认为对干细胞标记的过分信任是目前该领域研究的最大问题。他说,相当多的研究人员对所所选择的干细胞标记没有足够的谨慎,导致很多研究结果经不起考验。这是很多组织都没有良好的功能试验或标志,甚至两者都没有。因此,研究人员一听到其他系统上的标记也可为己用,他们就欣喜若狂,直接使用了。最近莫里森发现的一个反面例子是核苷类似标签溴脱氧尿苷(n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2-05

  • 《细胞》子刊:中国干细胞研究

    生物通报道:在2007年11月期间,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干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所、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与国际干细胞研究学会(ISSCR)合作举办了“2007上海国际干细胞研讨会”,《Cell》子刊《Stem Cell》对此进行了特别报道,题为“Stem Cells Shine in Shanghai”。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细胞工程研究院,中科院上海生科院,上海交通大学,首都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文中提到,这是第一次ISSCR将其名字加到一个会议当中(一般都是用其自身的年会名称),这体现了对于中国研究的重视,以及为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2-05

  • 前列腺癌症疫苗将进行人体试验

    生物通报道:一个前列腺癌症疫苗的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它能够阻止90%患有该疾病的小鼠发展为癌症。研究结果发表在2月1日的《Cancer Research.》上。 研究人员用两步处理法给20个前列腺癌的小鼠使用了该疫苗。前列腺癌生长时生产过多的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因此研究人员设计的疫苗包括编码 PSCA的DNA片段。他们给8周大的小鼠注射这些DNA片段,从而让免疫系统进入戒备状态。两周以后,注射第二针。这一次使用修改过的马病毒来传递 PSCA的基因,使得免疫系统对该肿瘤产生完全的免疫力。 一年后,接种疫苗的20个小鼠中仅有2个发展为完全的前列腺癌。同样地繁殖的另外20个小鼠,没有接种疫苗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2-05


页次:2432/2947  共58926篇文章  
分页:[<<][2431][2432][2433][2434][2435][2436][2437][2438][2439][244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