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浙大基础医学院康利军研究组Neuron揭示致聋基因新机制

    跨膜离子通道样蛋白TMC1的突变,会导致听觉、前庭缺陷和人类家族遗传性耳聋,但其功能和分子机制存在很大争议。1月25日,浙江大学康利军研究组在Neuron杂志上发表了题为“TMC proteins modulate egg-laying and membrane excitability through a background leak conductance in C. elegans”的研究论文,揭示TMC-1和TMC-2可通过恒定的背景Na+电流,维持神经和肌肉细胞的静息膜电位和兴奋性,并调控相应的行为范式。这一发现不仅为阐明先天性耳聋的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而且首次揭示了肌肉细胞中的兴

    来源:浙江大学

    时间:2018-02-27

  • 一种天然提取物可以改善多发性硬化症的症状

    国际免疫学权威杂志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发表了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杜昌升教授课题组题为“Betaine Ameliorates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by Inhibiting Dendritic Cell-derived IL-6 Production and Th17 Differentiation”的研究论文。本文通过构建小鼠多发性硬化症模型,发现甜菜提取物Betaine可有效减轻EAE小鼠的临床症状。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一种与神经系统相关的自身免疫性

    来源:同济大学

    时间:2018-02-27

  • 青年女科学家捕获诱发脑疾病的“真凶”

    当一个人患有严重精神神经疾病时,他的大脑里发生了什么?是通过何种机制对机体产生了影响?有感于精神疾病患者的痛苦,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许琪所面对的“敌人”,没有一个可以掉以轻心: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癫痫……它们的发病机制成因极其复杂。为了揭开这些未解之谜,多年来,许琪带领她的团队围绕重性精神神经疾病发病机制,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研究。许琪告诉经济日报记者,“由于水平所限,医生仅能缓解多数患者的疾病进展,无法真正治愈。因此,我非常想探索并解决某些疾病根源上的问题”。最近5年,许琪和团队重点研究了癫痫中的一个特殊类别——由于常规抗癫痫药物治疗无效,这个

    来源:经济日报

    时间:2018-02-27

  • 80后浙大教授《Cell》全球首次绘制哺乳动物细胞图谱

    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中心,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Mapping the Mouse Cell Atlas by Microwell-Seq”的文章,利用低成本、高效率、完全国产化的高通量单细胞测序平台,全球首次绘制出了哺乳动物细胞图谱。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2月23日的Cell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郭国骥教授,以及韩晓平副教授(同为第一作者),其他一作为汪仁英、周银聪、费丽江、孙慧宇和赖淑静。(第一排左二为郭国骥教授)单细胞组学技术单细胞技术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几乎每年Nature Methods展望技术中都会出现它的身影,这主要是由于培养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2-26

  • 南京农业大学Nature子刊发文:RNA剪切水平上的一种新型致病机制

    来自南京农业大学作物疫病团队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An oomycete plant pathogen reprograms host pre-mRNA splicing to subvert immunity”的文章,首次报道了病原菌在RNA剪切水平上调控寄主免疫反应的一种新型致病机制,拓宽了对寄主-微生物互作过程的认知,并为农作物抗病性状的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文章第一署名单位为南京农业大学,第一作者为植保学院在读博士生黄杰,通讯作者为作物疫病团队的董莎萌教授。作物疫病团队王源超教授、郑小波教授、张正光教授、叶文武副教授、张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

    时间:2018-02-26

  • 我国科学家首次揭示肠道噬菌体组与II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新华社广州2月19日电(记者 马晓澄)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研究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Microbiome(《微生物组》)上发表最新研究,首次证实了人体肠道噬菌体组和糖尿病的关联性,为应用噬菌体干预肠道菌群,以及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提供了依据。噬菌体是一类专一感染细菌的病毒,作为细菌的天敌,2014年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列为对抗耐药菌武器之一,同时也是人体肠道微生物组的重要组成部分。肠道噬菌体种类丰富、数量巨大,通过塑造肠道菌群结构,进而影响人体健康。但是,人们目前对于噬菌体的认识还非常匮乏。论文作者首次利用已有的人体肠道微生物大数据,开发了一系列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其中的噬菌体基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8-02-26

  • PNAS:首次发现肺泡一型细胞存在两种细胞亚型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汤楠实验室在《PNAS》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pulmonary alveolar type I cell population consists of two distinct subtypes that differ in cell fate”的研究论文,首次阐述了肺泡一型细胞在肺泡发育和肺泡再生过程中的异质性。 上图是在成年小鼠肺中由Igfbp2-CreER 谱系标记的表达膜GFP的单个肺泡一型细胞 (王艳杰提供)。这种细胞大而平,细胞膜有很多分支,这样的结构有利于与周围细胞建立紧密连接。细胞上有很多大小不一的孔 (Khon孔)。Khon孔的形成机制和功能还有待研

    来源:NIBS

    时间:2018-02-24

  • 中国研究发现蝙蝠为何携带病毒却不生病

    新华社华盛顿2月22日电(记者 周舟)蝙蝠可以携带埃博拉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等多种病毒,但它们并不会因此而染病。中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原因是蝙蝠体内一个抗病毒免疫通道受到抑制。22日发表在美国学术期刊《细胞·宿主与微生物》上的研究显示,蝙蝠体内一个被称为“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干扰素”的抗病毒免疫通道受到抑制,使蝙蝠刚好能够抵御疾病,却不引发强烈的免疫反应。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周鹏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蝙蝠为了与其携带的病原体达成平衡,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了抑制某些通道的能力。”研究人员称,这一通道被削弱却并未失去功能,表明蝙蝠可以对防御病毒的水平进行微调,有效却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18-02-24

  • 同济大学高绍荣eLife:首次描绘重编程过程中转录组及表观修饰组的动态图谱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高绍荣教授课题组在《Elife》杂志在线发表题为“Unique molecular events during reprogramming of human somatic cells to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 at naïve state”的文章,运用人二代(2°)诱导重编程系统,首次描绘了人体细胞重编程至原始态(naïve state)多能性过程中转录组及表观修饰组的动态图谱。多能性作为多能干细胞的重要特性,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随受精卵到囊胚的发育过程产生。在囊胚晚期,内细胞团的部分细胞发

    来源:同济大学

    时间:2018-02-12

  • Leukemia:首次发现揭示了两种不同组蛋白表观修饰相互作用影响白血病

    MLL白血病(Mixed lineage leukemia, MLL)是一类携带MLL基因重排的恶性血液肿瘤,病人具有完全缓解率低、易复发、生存期短的特点。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王前飞研究组致力于白血病的发生机制、临床特征及治疗研究。近日,该研究组与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黄刚研究组合作,首次揭示了两种不同组蛋白表观修饰相互作用,调控基因表达并加速MLL白血病进展的全新机制。相关成果以SETD2-mediated crosstalk between H3K36me3 and H3K79me2 in MLL-rearranged leukemia为题,在线发表在Leukemia上。近年来,表观调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8-02-12

  • Cell子刊:植物干细胞的反馈调控新机制

     生长素运输介导侧生器官反馈调控茎尖干细胞稳态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31430010、11622102、91430217、11421110001)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焦雨铃研究组与北京大学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张磊研究组通过数学模拟辅助阐释了植物侧生器官对干细胞的反馈调控机制。研究成果以“Feedback from Lateral Organs Controls Shoot Apical Meristem Growth by Modulating Auxin Transport”(侧生器官通过调控生长素运输反馈调控茎尖分生组织生长)为题,于2018年1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8-02-11

  • RNA复杂性如何产生的?最新研究揭示一个转录本多样性产生的新机制

    转录本多样性在有机体功能多样性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目前对于其产生机制及生物意义仍不清楚。近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詹祥江实验室通过分析猎隼的血液转录组和甲基化组、家鸡以及小鼠多组织转录组,揭示了一个转录本多样性产生的新机制。这项研究发现表达量越高的基因越倾向于拥有更多的转录本。对猎隼血液中表达量最高的4个血红蛋白基因的分析结果显示,尽管它们的外显子数目不超过三个,却能通过可变剪切产生上百个不同的转录本,并且大部分剪切并不是发生在已有的基因组剪切位点(authentic splice site)上,而是与新产生的剪切位点(de novo splice site)有关。进一步研究表明,这些新的剪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2-11

  • 中国学者《Microbiome》首次揭示肠道噬菌体组与II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筹)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A Human Gut Phage Catalog correlates the Gut Phageome with Type 2 Diabetes”的文章,通过人肠道噬菌体集揭示肠道噬菌体组和II型糖尿病的相关性,这首次证实了人体肠道噬菌体组和糖尿病的关联性。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Microbiome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刘陈立研究员,以及马迎飞研究员(同为一作)。噬菌体是一类专一感染细菌的病毒,是地球上数量最高的生物体。它同时也是人体肠道微生物组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估计人体肠道内每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2-09

  • 第四军医大学胡兴斌研究组:发现血小板新功能

    2月7日,美国实验生物学联合会会刊The FASEB Journal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Platelets directly regulate DNA damage and division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的研究论文,报道了高纯化血小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直接抑制作用和机理。经典血液学理论认为,血小板在机体止血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近年来发现血小板也参与新生血管形成以及天然免疫应答等过程。尽管有研究证实血小板可促进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发挥吞噬、杀伤细菌功能,但关于血小板的直接抑菌作用及机制并不清楚。该发表的论文中,研究者利用分离、纯化的人血小板和小鼠血小板,体

    来源:第四军医大学

    时间:2018-02-09

  • NAR:一类新的病毒整合酶的特性和作用机制

    温和病毒SNJ2整合酶的系统进化分析2018年1月19日,国际学术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IF= 10.162)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向东教授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A novel family of tyrosine integrases encoded by the temperate pleolipovirus SNJ2(温和多形性病毒SNJ2编码一类新的酪氨酸家族整合酶)。该工作揭示了一类新的病毒整合酶的特性和作用机制。博士生汪娇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陈向东教授为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向项目和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课

    来源:武汉大学

    时间:2018-02-08

  • 上海交大两位学者发表Science子刊文章

    蛔虫,也叫线虫,感染家畜后即会造成其生长缓慢,甚至死亡。一般来讲,像驱肠虫剂(Anthelmintics)一类的药物可以驱治蛔虫。但是根据研究发现,蛔虫在不断进化,对单一药物的抗药性越来越强,这无疑限制了利用单一药物来杀灭病虫害的有效性。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Effective drug combination for Caenorhabditis elegans nematodes discovered by output-driven feedback system control technique”的文章,利用人工智能解决生物耐药性的发现。该发现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2-07

  • Neuron揭示致聋基因新机制

    跨膜离子通道样蛋白TMC1的突变,会导致听觉、前庭缺陷和人类家族遗传性耳聋,但其功能和分子机制存在很大争议。浙江大学康利军研究组在Neuron杂志上发表了题为“TMC proteins modulate egg-laying and membrane excitability through a background leak conductance in C. elegans”的研究论文,揭示TMC-1和TMC-2可通过恒定的背景Na+电流,维持神经和肌肉细胞的静息膜电位和兴奋性,并调控相应的行为范式。这一发现不仅为阐明先天性耳聋的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而且首次揭示了肌肉细胞中的兴奋性背景钠通

    来源:浙江大学

    时间:2018-02-07

  • 中科院,空军军医大学合作发表Nature子刊文章:治疗乙型脑炎新方案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饶子和研究团队与空军军医大学徐志凯课题组合作在Nature Microbiology 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neutralization of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by two potent therapeutic antibodies”的研究论文。该工作报道乙型脑炎病毒JEV分别与两株治疗性抗体2F2与2H4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并阐明了两株中和性抗体的功能和作用机制。这是饶子和研究团队继解析乙型脑炎病毒(JEV)全颗粒三维精细结构后又一重要研究成果。乙型脑炎病毒可穿过人的血脑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2-06

  • 新研究为化疗耐受相关细胞贴上“标签”

    (记者朱汉斌 通讯员刘文琴、林伟吟)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宋尔卫、苏士成团队运用细胞膜蛋白CD10和GPR77,为化疗耐受相关的成纤维细胞亚群贴上“身份标签”。相关研究近日在线发表于《细胞》。肿瘤细胞犹如一颗“种子”,其生长离不开沃土,即肿瘤微环境。研究表明,成纤维细胞是肿瘤微环境中数量最丰富的固有间质细胞成分,在恶性肿瘤治疗耐受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人员用术前化疗作为研究肿瘤微环境异质性的临床模型,有效规避了临床治疗手段对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未经治疗的术前穿刺标本中成纤维细胞数目与日后的术前化疗敏感性无关。但经过术前化疗后,耐药标本的成纤维细胞数目明显高于敏感标本。在体外实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8-02-06

  • 蛋白质“3D照片”有望让未来药物“一石数鸟”

    2018新年伊始,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在人体细胞信号转导研究领域再获重大突破。该团队率先解析了与肥胖、精神类疾病密切相关靶点——五羟色胺2C受体(human serotonin 2C receptor, 5-HT2C)的三维精细结构,并以此为线索,揭示了人体细胞信号转导中的“重要成员”——G蛋白偶联受体(GPCR)家族多重药理学的分子机制。这一研究成果以“5-HT2C Receptor Structures Reveal the Structural Basis of GPCR Polypharmacology”为题,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Cell》上在线发表。值得一提的是,该研究是上

    来源:上海科技大学

    时间:2018-02-05


页次:549/1527  共30531篇文章  
分页:[<<][541][542][543][544][545][546][547][548][549][55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