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Nature子刊封面文章:买麻藤类植物全基因组破译

    由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中科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武汉植物园、植物研究所,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等10余家国内外知名院所联合开展的“裸子植物——买麻藤全基因组计划”取得重要进展。这一研究成果以封面长文的形式发表在Nature Plants杂志上。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起源、分歧及演化,是现代植物学科的基础热点领域。现存35万余种种子植物被分成苏铁类、松柏类、银杏、买麻藤类(裸子植物)和有花植物(被子植物)五大类。其中,买麻藤类植物因其独有的形态特征以及历史研究背景,一直受到世界植物学家的广泛关注。据目前认识,现代买麻藤类植物的出现始于早白垩纪,伴随着冈瓦纳古陆的分离,以现今非洲(主要在西非)为

    来源:武汉植物园

    时间:2018-02-05

  • 成体心内膜形成冠状动脉的潜能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周斌研究组的研究成果,以Genetic fate mapping defines the vascular potential of endocardial cells in the adult heart为题,在线发表在Circulation Research上。科研人员利用特异性标记成体心内膜的Npr3-CreER小鼠,揭示成体心内膜在正常生理和各种心脏损伤模型中并不能转分化为冠状内皮细胞。进一步研究发现,当成体心内膜通过体外移植或是体内心脏损伤模型重新定位到心肌细胞层后,可以转分化为冠状血管内皮。该研究揭示了成体心内膜在心脏损伤模型中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8-02-05

  • 跨越三千万年历史长河 中国学者在Nature上绘出一幅浓墨重彩的生命之树

    新的研究表明,中国东部是一个花卉“博物馆”,有着丰富的古老种群,而西部则更像是进化的“摇篮”,在这里有许多新品种出现。 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团队绘制出中国3万种开花植物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揭示了中国这一区域被子植物系统发育多样性形成的时空格局。研究指出中国东部地区是一个花卉“博物馆”,有着丰富的古老种群,而西部地区则更像是进化的“摇篮”,在这里有许多新品种出现。这是针对中国所有开花植物物种或称被子植物(angiosperms)制作了第一个物种水平的生命之树,也是第一个显示了新物种何时出现的生命之树,科学家们利用140万个博物馆标本绘制了它们的分布图。同时研究也表明人口密集的东部地区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2-02

  • 中科院学者最新发布Nature文章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和澳大利亚国家标本馆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 angiosperm flora of China”的文章,通过重建中国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树和时间树,结合物种分布数据,揭示了中国被子植物系统发育多样性形成的时空格局。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2月1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植物研究所陈之端研究员,植物所外籍特聘研究员、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教授Pamela S. Soltis和Douglas E. Soltis,以及美国霍普学院教授Jian-Hua Li。第一作者为植物研究所鲁丽敏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2-02

  • 《Nature》封面:迄今为止最大测序基因组序列

    华南师范大学脑科学与康复医学研究院青年拔尖人才费继锋博士,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分子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研究所、奥地利分子病理研究所等来自全球10余家科研机构的研究者以共同第一作者在自然杂志(Nature)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axolotl genome and the evolution of key tissue formation regulators”的研究论文;华南师范大学为并列第一单位,这是华南师范大学首次以第一单位在自然杂志(Nature)发表研究论文,属于历史性突破。该论文首次解析了墨西哥钝口螈(Ambystoma Mexicanum)的全基因组序列,为迄今人类所测序的最大的基因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

    时间:2018-02-02

  • 武大生科院:“渐冻症”相关蛋白质SOD1翻译后修饰新机制

    2018年1月,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梁毅教授研究组在国际权威期刊和转化医学主流期刊之一的Cell Death & Disease(IF=5.965)上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Pathological hydrogen peroxide triggers thefibrillization of wild-type SOD1 via sulfenic acid modification of Cys-111”的文章。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博士研究生徐文倡,梁毅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张旻教授为通讯作者。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以及TAR DNA结合蛋白43(TDP-43)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运

    来源:武汉大学

    时间:2018-02-02

  • Cell子刊:核受体Nur77促进黑色素瘤抵抗葡萄糖饥饿的新机制

    论文模式图厦门大学陈航姿副教授和吴乔教授研究团队在《Molecular Cell》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Nuclear Receptor Nur77 Facilitates Melanoma Cell Survival under Metabolic Stress by Protecting Fatty Acid Oxid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工作不仅揭示了核受体Nur77通过保护脂肪酸氧化关键酶TPβ免于氧化失活、保证葡萄糖饥饿状况下的脂肪酸氧化,从而促进细胞的存活的机制,也初步阐明脂肪酸氧化在黑色素瘤转移中的重要作用。葡萄糖是肿瘤细胞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有氧糖酵解被认为是肿瘤代谢重编

    来源:厦门大学

    时间:2018-02-02

  • 中山大学2018年独家发布《Cell》文章:
    首次鉴定肿瘤微环境特殊成纤维细胞亚群

    来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省恶性肿瘤表观遗传与基因调控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CD10+GPR77+ 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 Promote Cancer Formation and Chemoresistance by Sustaining Cancer Stemness”的文章,揭示了CD10+GPR77+成纤维细胞亚群调控肿瘤干细胞的新机制,指出这些细胞能通过维持肿瘤细胞干性促进肿瘤形成及化疗抵抗,这将为靶向肿瘤干细胞微环境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月30日的Cell杂志上,由中山大学宋尔卫教授课题组完成。宋尔卫为文章的通

    来源:中山大学

    时间:2018-02-01

  • 海军军医大学《PNAS》发现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调控新机制

    血吸虫病是一种古老热带传染病,其主要病变是引起肝维化。研究已表明肝星状细胞(HSC)是肝纤维化的主要效应细胞,其活化可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并分泌胶原蛋白引起肝纤维化。海军军医大学潘卫庆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微小RNA(miR-351)可调控HSC的活化从而促进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并阐明了miR-351表达及其调控作用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结果近日在线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微小RNA的表达异常是人类许多疾病的基本特征之一,通过基因治疗的方法将异常表达的miRNA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有可能成为新的疾病治疗方法。海军军医大学潘卫庆教授领导何兴博士等人发现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2-01

  • Tfh细胞是什么?新论文发现它对自身免疫病调控的作用新机制

    清华大学免疫学研究所董晨课题组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在线发表题为“Deficiency in T follicular regulatory cells promotes autoimmunity”的研究论文,报道了Tfr细胞控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键作用。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失控而攻击自身组织。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 SS)为其中常见一类 (患病率为0.4%~0.7%), 是侵犯外分泌腺体尤以侵犯唾液腺和泪腺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口干、眼干为主要临床表现,伴随大量自身抗体产生, 目前尚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18-02-01

  • 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Nature Genetics发表大规模研究成果

    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Exome-wide analyses identify low-frequency variant in CYP26B1 and additional coding variants associated with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的文章,通过大规模关联研究,以及深入的功能机制解析,发现了包含视黄酸代谢酶CYP26B1在内的6个中国人群食管癌易感基因,并揭示了全反式视黄酸代谢在中国人群食管癌发生中的重要作用。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月30日的Nature Genetics(影响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1-31

  • 肿瘤外泌体的重要作用!浙江大学《Nature Immunology》发文解析

    与正常人相比,一部分恶性癌症患者会出现机体免疫系统失衡。部分肿瘤病人会出现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病毒性疾病因而出现、甚至死于并发症。但目前对于这一部分恶性肿瘤病人为何会出现固有免疫力低下缺乏研究。来自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苏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Tumor-derived exosomes antagonize innate antiviral immunity”的文章,揭示肿瘤外泌体在宿主固有免疫失衡中的重要作用,并阐明了关键分子机制。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Immunology杂志上,浙江大学张龙教授为本文的通讯作者,苏州大学周芳芳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第一作者为高亮、王林、代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1-31

  • 厦大韩家淮教授Nature Cell Biology发文:程序性细胞坏死小体如何形成

    厦门大学生科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RIP3 Targets Pyruv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 to Increase Aerobic Respiration in TNF-induced Necroptosis”的文章,揭示了在 TNF 刺激下RIP3 通过磷酸化激活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PDC),促进细胞耗氧及 ROS 产生,增强坏死小体形成的分子机制。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月22日的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由厦门大学韩家淮教授课题组完成,第一作者为杨镇滔。程序性细胞坏死是细胞内一种受严格调控的细胞死亡方式,它参与到机体的多种病理过程中。现有研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1-31

  • Nature Genetics:图位克隆法分离分析关键抗虫害基因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Bph6 encodes anexocyst-localized protein and confers broad resistance to planthoppers in rice”的文章,通过图位克隆法分离了抗稻飞虱主效基因Bph6揭示了其介导的抗虫机理。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月22日的Nature Genetics杂志上,由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何光存教授课题组完成,杜波和何光存教授为文章通讯作者,第一作者为郭建平、徐春雪和吴迪。水稻是我国和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稻飞虱是水稻生产中发生面积最大、造成危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1-31

  • 中国科学家1月参与发表多篇Nature文章

    生物通报道:1月中国学者参与的多项研究在Nature杂志及其重要子刊上发表,其中包括DNA羟甲基化酶Tet2的重要作用,细胞“感知”机械力的精巧分子机器结构与机制,以及B型GPCR信号转导新机制。天然免疫系统一旦感知到病原体感染,会马上诱导产生大量天然免疫细胞并通过促发炎症反应以期清除入侵的病原体,但天然免疫与炎症反应是一把双刃剑,过度活化会损伤机体。如何有效适度地平衡调控天然免疫与炎症反应的发生与终止,是免疫学领域的一个重大科学问题。曹雪涛院士研究组利用紫外交联免疫共沉淀结合高通量测序(CLIP-seq)和单个核苷酸分辨率的全转录组RNA甲基化测序等RNA相关组学技术,进一步在分子机制上揭示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1-30

  • Diabetes:糖皮质激素引起肥胖的中枢调控机制

    国际学术期刊Diabete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人口健康领域)营养代谢与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郭非凡组的研究论文:“SGK1/FOXO3 signaling in hypothalamic POMC neurons mediates glucocorticoid-increased adiposity”。该研究发现下丘脑在慢性糖皮质激素引起肥胖中的作用与机理。 糖皮质激素,因为由肾上腺皮质分泌且调节糖代谢而得名,它对机体的发育、生长、代谢以及免疫功能等起着重要调节作用,是机体应激反应最重要的调节激素,也是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与有效的抗炎、抗休克药物和免疫抑制剂。这类药物虽然非常有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8-01-30

  • 中科院最新PNAS文章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蒋毅研究员带领其团队在视觉生物运动信息加工及自闭特质的遗传学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Heritable Aspects of Biological Motion Perception and Its Covariation with Autistic Traits”(生物运动知觉及其与自闭特质关联的可遗传因素)为题,于2018年1月22日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NAS,《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1-30

  • 细胞之间RNAi如何扩散?中国学者最新PNAS文章提出新观点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Rosa Lozano-Duran研究组的研究成果,以A virus-targeted plant receptor-like kinase promotes cell-to-cell spread of RNAi为题,在线发表在PNAS上。该研究发现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受体蛋白BAM1可以促进细胞之间RNAi的扩散,揭示BAM1在植物抗病毒免疫中的关键作用,使利用生物技术编辑该蛋白以提高作物对病毒抗性提供可能。病毒导致的病害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严重的农业生产损失,并成为粮食安全的致命威胁。植物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并攻击细胞内部组分以便自身复制和传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1-29

  • 戚益军研究组Plant Cell首次报道两个参与植物RNA聚合酶组装的新因子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植物生物学研究中心戚益军研究组在《The Plant Cell》杂志在线发表题为《拟南芥MINIYO和QUATRE-QUART 2在RNA聚合酶Pol II, Pol IV和Pol V的组装中的作用》(A Role for MINIYO and QUATRE-QUART 2 in the Assembly of RNA Polymerases II, IV and V in Arabidopsis)的研究论文,报道了拟南芥IYO和QQT2在RNA聚合酶Pol II, Pol IV和Pol V组装中的作用机制。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学修饰。在植物中,DNA甲基化发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18-01-29

  • Cell子刊:侧生器官对干细胞的反馈调控

     干细胞是器官的来源,但器官能否反馈调控干细胞?分化细胞对干细胞的反馈有助于动态维持干细胞的稳态,使干细胞的数量和活性适应内源变化。动物中,分化细胞通过分泌可扩散的信号分子反馈于干细胞。植物中是否存在反馈调控,在分子水平如何实现反馈调控?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焦雨铃研究组与北京大学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张磊研究组,通过学科交叉研究发现生长素长距离运输在侧生器官对茎尖干细胞的反馈中扮演重要角色。    研究发现,茎尖干细胞区域的生长素含量负调控干细胞平衡,高生长素含量导致干细胞分化加速。计算模拟表明,侧生器官原基外运的生长素能够抑制茎尖的生长素外运,从而维持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8-01-29


页次:550/1527  共30531篇文章  
分页:[<<][541][542][543][544][545][546][547][548][549][55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