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发表《PNAS》文章

    来自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Preservation of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a local common carp in the agricultural heritage rice–fish system”的文章,揭示了全球重要农业系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维持地方种群"田鱼"遗传多样性的机理。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PNA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浙江大学生态所陈欣和唐建军。  现代集约化快速发展,适于当地资源环境条件的传统农业系统逐渐被取代,许多地方性(indigenous)的遗传资源随之丢失。在现代集约农业发展的同时,如何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3-13

  • 军事医学科学院、北大肿瘤医院提出新的胃癌分型

    生物通报道  弥漫性胃癌(DGC)是一种难以治疗的癌症,且患者往往预后不佳。如今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的一项新研究表明,肿瘤和微环境中的蛋白质组学图谱可以为个性化治疗提供额外的信息。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研究人员利用了免疫组化、液相质谱/色谱、靶向测序等方法,分析了84名弥漫性胃癌患者的肿瘤和微环境样本中的蛋白质组、突变和微卫星稳定性模式。他们将DGC分为三种蛋白质组亚型,分别为PX1、PX2和PX3。研究人员深入研究了这些亚型对治疗的敏感性。在化疗反应较差的PX3亚型中,他们发现了免疫相关的特征,预计它会对癌症免疫治疗有反应。同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3-13

  • Immunity研究热点:氧气感受器调控哮喘疾病的新机理

    清华大学医学院、清华大学免疫所刘云才课题组在《Immunity》期刊发表论文,揭示细胞内氧气感受系统通过葡萄糖分解代谢来调节二型天然淋巴细胞的成熟及在其肺部炎症反应中的功能。二型天然淋巴细胞是天然免疫的重要参与者,主要介导二型免疫反应,在过敏、哮喘等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是近年来免疫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人员利用木瓜蛋白酶诱导的急性哮喘模型, 发现在天然淋巴细胞前体中选择性基因敲除泛素连接酶冯•希伯-林岛蛋白VHL基因,肺组织中二型天然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其介导的肺部二型炎症反应也显著减弱。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泛素连接酶缺失导致细胞中其主要底物缺氧诱导因子—氧气感受器—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18-03-13

  • 安徽农大徐小牛组:华东常绿阔叶林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研究

    土壤微生物与地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直接相关,在土壤C,N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活性和稳定性对土壤功能非常重要。目前许多研究集中在与土壤理化性质有关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活性,包括pH,含水量,矿物组成,养分有效性和植被类型等。但是,土壤微生物群落对活性氮沉积的反应尚不完全清楚。许多方法已被用于检测和表征土壤微生物,16S rDNA测序是一个分子层面的方法,正迅速提高我们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知识和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已经在各种温带和北方森林生态系统中研究了氮添加对土壤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然而,在中国东部的亚热带森林中却没有进行

    来源:联川生物

    时间:2018-03-13

  • 我国科学家完成国际首个肿瘤蛋白质组分子分型

    弥漫型胃癌到底是一种病还是几种病?患者手术后化疗是否有效,预后如何?我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弥漫型胃癌在蛋白质组层面其实可以分为三个亚型,不同的亚型预后不同,对化疗的敏感性也不同。3月8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这项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共同开展的弥漫型胃癌蛋白质组研究最新成果,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分别为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秦钧,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教授沈琳和军事科学院研究员贺福初。自20世纪以来,人类基因组计划等生命科学计划一直由欧美国家主导。这一研究成果,标志着以贺福初领衔的“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在国际上冲出基因组垄断的重围,攻下了第一座以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18-03-13

  • 高福院士《Cell》发表重要评论文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高福院士在国际顶级杂志《细胞(Cell)》上发表题为“From “A”IV to “Z”IKV: Attacks from Emerging and Re-emerging Pathogens”的评论文章,系统地评述了全球新发突发传染病形势及应对策略。该文对于新发突发病原进行了历史性回顾,尤其开篇从今年流感流行、纪念1918大流行100年作为切入点,然后延伸到包括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埃博拉在内的新发突发传染病,还重点介绍了发现很早、但是直到最近几年才对人引起严重感染的寨卡。高福院士巧妙地用了从A(禽流感)到Z(寨卡)这样的题目,既体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8-03-12

  • 厦门大学PNAS发文揭示生物对环境温度的适应机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41776135、41476115)等资助下,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董云伟教授、斯坦福大学George N. Somero 教授等研究者合作,开展了海洋软体动物蛋白质温度适应机制的研究,揭示了软体动物细胞质苹果酸脱氢酶(cMDH)结构稳定性和功能适应性的趋同进化模式。研究成果以“Structural Flexibility and Protein Adaptation to Temperature: Molecular Dynamics Analysis of Malate Dehydrogenases of Marine Molluscs”(

    来源:厦门大学

    时间:2018-03-12

  • EMBO Reports系列文章系统阐述调控染色体稳定性的新机制

    2018年2月28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汪方炜实验室在EMBO Reports在线发表题为“HP1 links centromeric heterochromatin to centromere cohesion in mammals”的研究论文,阐述了异染色质蛋白HP1参与保护姐妹染色体粘连和染色体稳定性的分子机制。博士生易琦和陈亲富为该文的第一作者,汪方炜教授是通讯作者。染色体不稳定性是癌细胞的重要特征,并与肿瘤的发生和转移密切相关。有丝分裂期染色体异常分离既是染色体不稳定性的表现形式,也是导致染色体不稳定性的重要原因。染色体的精确分离依赖于其动粒(kinetochore)与纺锤体微管

    来源:浙江大学

    时间:2018-03-12

  • 中科院最新PNAS文章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d-Sedoheptulose-7-phosphate is a common precursor for the heptoses of septacidin and hygromycin B ”的文章,发现庚糖杀菌素中L-吡喃庚糖也是以景天庚酮糖-7-磷酸为前体合成的,而且其前几步反应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初级代谢LPS中庚糖的生物合成途径完全一致,催化相关反应的酶可以相互替换。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PNAS杂志上,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唐伟博士和郭正彦副研究员,陈义华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糖是组成生命的基本结构单元之一。不同的糖基可以聚合在一起形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3-12

  • Leukemia:急性白血病表观靶向治疗新靶点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王前飞团队联合武汉大学黄赞团队,发现急性白血病表观靶向治疗新靶点,有望通过靶向酸性核磷蛋白ANP32A调节表观遗传修饰治疗肿瘤。表观遗传变异在血液和实体肿瘤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肿瘤的表观遗传异常具有可逆性,可通过靶向表观调控因子如修饰酶等,进行有效调节,且其靶点具有易靶向、可设计小分子药物等优势,是肿瘤靶向治疗可行的新策略。但现仅有极少数表观靶向药物在临床使用(如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治疗T细胞瘤疤瘤),远不能满足肿瘤临床治疗的需求。因此,亟待找到其他参与肿瘤表观遗传程序的调控因子,为临床治疗提供潜在靶点和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8-03-12

  •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谭周亮组:不同降温策略下培养的
    混合硝化细菌的硝化性能,活性和群落动态研究

    硝化作用是微生物介导的氨(NH4 + -N)氧化为硝酸盐(NO3--N)的过程,在水环境的氮循环中起着核心作用。影响硝化过程稳定性和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寒冷季节温度的降低。近年来,一些研究集中在硝化性能对不同降温策略的响应上,以确定温度对硝化速率的影响。据了解,低温主要影响微生物代谢速率,导致硝化作用减弱。而这个问题在废水处理中尤为突出。作为主要能源存在于所有生物体中的5'-三磷酸腺苷(ATP)常被用作显示微生物活性的生物标志物。之前的研究中,观察到活性污泥的ATP水平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25℃时,ATP水平比15℃高1.5倍。一般来说,化学品,盐类或低温胁迫引起的氧化应激会对微生物产生不

    来源:联川生物

    时间:2018-03-12

  • 中国科学家发现有助于治疗糖尿病的肠道细菌群

    新华社华盛顿3月9日电(记者周舟)中国科学家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近日发现,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可通过改变肠道细菌来治疗2型糖尿病,其中有15个菌株效果尤其显著。这有望成为防治这一常见代谢性疾病的生态学新手段。上海交通大学赵立平、彭永德和张晨虹等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介绍说,他们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的分组实验发现,高纤维饮食组中89%的患者能更有效地调节血糖水平,而对照组只有50%。同时,食用纤维食物越多的患者,血脂水平越好,体重减少更多。研究人员解释说,高纤维食物可在患者肠道中富集一组产生短链脂肪酸的菌群,能够增加胰岛素分泌,使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降低。短链脂肪酸可为肠道细胞提供生长所需的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8-03-12

  • 山东大学,中科院最新《Cell》文章:首次发布早期胚胎发育调控图谱

    来自山东大学,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Chromatin Accessibility Landscape in Human Early Embryos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Evolution”的文章,建立了超微量细胞的检测方法,在国际上首次研究了人类胚胎基因组表达的激活机制,第一次报道了人类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染色质开放性的调控图谱。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3月9日的Cell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山东大学生殖医学研究中心陈子江教授(Zi-Jiang Chen),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刘江教授(Jiang Liu),以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刘见桥(Jia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3-09

  • 施一公研究组最新成果:剪接体SF3b复合物结合小分子药物的电镜结构

    2018年3月2日,来自施一公研究组的博士后Lorenzo Finci与来自美国的制药公司H3 Biomedicine合作在(Genes & Development)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cryo-EM structure of the SF3b spliceosome complex bound to a splicing modulator reveals a pre-mRNA substrate competitive mechanism of action ”的研究长文,首次报道了人源剪接体组分SF3b复合物结合小分子药物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该结构为理解这些药物的作用机理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3-09

  • Nature子刊:原发性肝癌肺转移存在骤变拐点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肿瘤内科夏景林教授与中科院细胞生化所陈洛南研究员课题组进行合作,首次成功鉴定肝癌肺转移发生前的临界阶段,发现原发性肝癌肺转移存在骤变拐点,并首次报道了钙离子传导蛋白(calmodulin-like-protein,简称CALML3)可抑制肝癌生长和肺转移。相关研究成果于2月14日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原发性肝癌素有癌王之称,是我国乃至全球的高发恶性肿瘤之一。转移复发是影响生存率的关键因素,早发现早干预成为了攻克肝癌转移研究的难点和热点之一。肺是肝癌转移最常见的部位。肝癌肺转移的发生过程及其机制尚不明确。课题组利用高转移

    来源:复旦大学

    时间:2018-03-09

  • 浙大焦晶晶、章宇组:肠道微生物对花生四烯酸性别依赖性肥胖的影响

    肥胖是包括2型糖尿病(T2D)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在内的一系列全身和慢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虽然高脂饮食(HFD)通常被认为是会导致肥胖的,但膳食脂肪酸的含量也是饮食诱导肥胖(DIO)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人们还不太了解脂质对肥胖的影响。 由于n-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摄入量日益增加,尤其在西方国家,评估膳食中n-6 PUFA对肥胖受试者的潜在影响非常重要。炎症标志物的升高与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包括T2D风险增加有关。DIO在能量稳态关键的基底下丘脑中引起代谢性炎症。这个过程是由小胶质细胞积聚和激活介导的,将导致瘦素抵抗,从而促进食欲和食物摄入。同时,与肥胖有关的代谢并发症的发

    来源:联川生物

    时间:2018-03-09

  • 复旦两位教授发表Natue子刊文章:视觉恢复不再是梦

    人类视杆细胞(绿色),视锥细胞和水平细胞(红色)生物通报道:由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等处完成的最新成果:“Nanowire arrays restore vision in blind mice”,实现了通过纳米线阵列恢复盲小鼠视觉,这对于患有黄斑变性等疾病的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3月7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复旦大学郑耿锋和张嘉漪,第一作者为博士生唐静,博士生秦楠和硕士生种颜。视网膜中对光敏感的感受细胞(光感受器)受光照射产生电信号启动了视觉过程。光感受器一旦损伤或退变(如常见的黄斑变性),由于光感受器不能自行修复,往往会导致失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3-08

  • 上海中医药大学发表《Science》子刊封面文章

     上海中医药大学杨永清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在抗哮喘靶标发现和验证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研究成果以“Transgelin-2 as a Therapeutic Target for Asthmatic Pulmonary Resistance(哮喘治疗新靶标肌动蛋白结合蛋白2发现和生物学功能研究)”为题于2018年2月7日在国际著名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科学·转化医学)上作为封面文章正式发表。上海中医药大学杨永清教授和该校的东方学者、美国罗格斯大学路易斯·乌略亚(Luis Ulloa)教授为该文章共同通讯作者,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呼吸道

    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

    时间:2018-03-08

  • 香港中文大学张保亭教授最新发现:
    一个全新的调节肌肉分化生长的长链非编码RNA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张保亭教授领衔的联合研究团队致力于发现肌肉组织中具有调节肌肉生长、分化的长链非编码RNA,从而开展不同原因导致的肌肉萎缩的转化医学研究与药物发现。这一联合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Cachexia, Sarcopenia and Muscle杂志(影响因子:9.697)上。论文的通讯作者张保亭教授介绍说:不同的原因(比如增龄或力学失负荷)都会导致肌肉萎缩,而肌肉萎缩会增加摔倒率、致残率、住院率甚至死亡率的风险,影响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迄今为止临床上还没有治疗肌肉萎缩的有效方法,抗阻力训练及药物治疗均因效果不明确及潜在的不良反应而使其临床应用受限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3-08

  • 首都医科大学PLoS Pathog发文:禽流感病毒H5N1发病机制的重要因素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81425001)等资助下,中日友好医院/首都医科大学曹彬教授团队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Wendy Barclay(温迪▪巴克利)教授团队合作,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在髓系固有免疫细胞内的快速复制是驱动炎症因子风暴产生的重要因素。   研究成果以“Internal genes of a highly pathogenic H5N1 influenza virus determine high viral replication in myeloid cells and severe outcome of infection

    来源:首都医科大学

    时间:2018-03-08


页次:547/1527  共30531篇文章  
分页:[<<][541][542][543][544][545][546][547][548][549][55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