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生态环保
  • 多养分交互作用对全球草原生物量 - 降水关系的调控机制及其生态意义

    生态系统正经历着全球年均降水量(MAP)格局的变化,以及多种养分的富集,这些养分可能共同限制植物生物量的产生。在草原中,地上植物平均生物量与 MAP 密切相关,但多种养分富集后这种关系如何变化仍不明确。研究假设全球生物量 - MAP 关系会随着添加养分数量的增加而变得更陡峭,陡峭程度的增加与添加养分之间的交互形式有关,且受植物群落多样性变化的调节作用也会增强。研究人员测量了六大洲 71 片草原的地上植物生物量产量和物种多样性,这些草原代表了全球草原 MAP、多样性、管理方式和土壤的跨度。研究人员在所有地点对氮(N)、磷(P)、钾(K)以及微量元素进行了所有可能的组合施肥,以确定每个地点限制生物

    来源: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时间:2025-04-14

  • 揭秘荷斯坦 × 安格斯杂交牛胃肠道微生物组:宰前过程如何影响?关乎食品安全与肉质提升

    ### 研究背景宰前过程对肉牛而言是一段充满压力的时期,运输、温度、饲养密度、处理方式以及饲料禁食等因素,都会引发牛的应激反应。这些应激因素会使牛体内循环的激素(如皮质醇、糖蛋白、结合珠蛋白和嗜铬粒蛋白 A)水平升高,消耗肌肉糖原储备,进而对肉的嫩度和颜色产生负面影响。同时,胃肠道(GIT)微生物组也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尤其是饲料禁食。饲料禁食通常在宰前过程中实施,目的是减少屠宰时胃肠道的内容物。然而,它却带来了诸多不良后果,比如酸中毒、粪便病原体排放增加以及炎症反应。在禁食期间,有益细菌数量减少,而产酸细菌(如链球菌)和病原体(如非伤寒沙门氏菌)则趁机生长。这不仅对肉牛产业构成重大挑战,因

    来源: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时间:2025-04-14

  • 解析候鸟对气候变化的差异响应: Lesser Kestrel 的进化与生态启示

    在地球生态环境急剧变化的当下,气候变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地球的面貌,给全球生物多样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许多物种在这场气候危机中面临着生存困境,它们的栖息地不断缩小,生态位被迫改变,甚至走向灭绝的边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准确预测物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成为了保护生物学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然而,目前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存在诸多难题。一方面,大部分研究往往忽视了物种内部的遗传变异,例如不同种群对气候耐受性的差异,这使得对物种响应的预测可能出现偏差;另一方面,缺乏历史背景的研究,即没有充分考虑物种在过去面对气候波动时的应对方式,也让预测结果难以反映真实情况。为了填补这些研究空白,来自多个国外研究机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4-14

  • 哥伦比亚东部登革热流行区的社会认知与环境风险因素:一项混合方法研究

    随着气候变化加剧降雨模式异常,登革热及其媒介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在哥伦比亚等热带地区构成重大公共卫生威胁。当前疫苗可及性有限且存在二次感染加重风险,防控主要依赖基于地域特点的靶向蚊媒控制策略。然而传统防控措施面临社区参与不足、知识转化率低等挑战,特别是在社会经济脆弱地区。为此,哥伦比亚合作大学医学院联合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团队在Meta省Restrepo市(海拔480米,人口1.8万)开展创新性混合方法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研究采用收敛并行混合设计,同步收集定量与定性数据。通过分层抽样对149户居民进行知识态度实践(KAP)问卷调查,其中1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4-14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驱动下体育公共服务中生态环境满意度研究:理论与实践意义

    在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公共服务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其中公共体育服务更是与人们的健康生活紧密相连。然而,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存在诸多挑战,比如难以全面覆盖各个区域,整体水平仍处于基础阶段,无法充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在现代数字化浪潮中,人工智能(AI)和深度学习(DL)等先进技术飞速发展,为公共体育服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借助这些技术提升体育公共服务质量,进而提高居民对健身生态环境的满意度,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深入探究这一问题,来自西安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的研究人员展开了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驱动下体育公共服务中生态环境满意度” 的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t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4-14

  • GO-AgNP复合物对家蟋蟀消化功能的浓度依赖性干扰:氧化应激与细胞损伤机制研究

    纳米材料在工业和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引发了对其生物效应的深度关切。氧化石墨烯(GO)因其优异的导电性和机械强度成为明星材料,而银纳米颗粒(AgNPs)凭借强大抗菌性能被广泛使用。当这两种材料组合成GO-AgNP复合物时,其协同效应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生物毒性。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这类复合材料已开始应用于农业病虫害防治和食品包装,但关于其对生物体消化系统的影响机制仍存在巨大知识空白。消化系统作为生物体接触环境物质的第一道防线,其功能紊乱可能导致营养吸收障碍、代谢失衡等连锁反应。波兰西里西亚大学Reyhaneh Seyed Alian团队以家蟋蟀(Acheta domesticus)为模型,开展了一项系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4-14

  • 气候变化对阿尔伯兹山脉大型哺乳动物垂直迁移的影响及保护意义

    在大自然的舞台上,动物们的迁移活动一直是一场神秘而精彩的 “演出”。大型哺乳动物的迁移,更是关乎物种生存、生态平衡的关键环节。然而,近年来,气候变化的 “大手” 无情地伸向了这个舞台,打乱了动物们的 “表演节奏”。在许多山区,原本按季节规律迁移的大型哺乳动物,如今迁移时间和路线都出现了异常。这不仅影响了它们自身的生存繁衍,也让整个生态系统面临失衡的风险。与此同时,人类活动在山区不断扩张,道路、定居点等如同屏障,进一步阻碍了动物的迁移之路。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现象背后的奥秘,来自伊朗多个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包括沙希德・贝赫什提大学(Shahid Beheshti University)、马赞达兰省环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4-14

  • 揭秘中华绒螯蟹 TGF-β 超家族:基因奥秘与生命进程调控密码

    在水产养殖的广阔天地里,中华绒螯蟹凭借独特风味和高营养价值,成为备受追捧的 “明星”,其 2022 年养殖产量高达 815,318 吨。然而,如同前行路上布满荆棘,中华绒螯蟹养殖面临着诸多棘手难题。性早熟现象打乱了它们正常的生长节奏,致使生长速度放缓、存活率降低,疾病也趁虚而入,严重阻碍了产业发展。为破解这些困境,探寻其生长、性别分化及环境适应的遗传调控机制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闽江大学的研究人员挺身而出,开启了对中华绒螯蟹 TGF-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转化生长因子 -β)超家族基因的深入研究。TGF-β 超家族作为一类多功能细胞因子,广泛参与细胞增殖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4-14

  • 长期施磷对玉米 - 小麦轮作土壤性质的影响:为可持续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了解磷(P)施用对土壤物理性质和土壤有机碳(SOC)的长期影响,对于维持可持续的作物生产力至关重要。本研究在不同 Olsen-P 状态的土壤上,针对玉米 - 小麦轮作体系,探究无机磷肥及其与农家肥(FYM)配施对 SOC、土壤物理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设置了 7 种处理:P0、P13、P26、P39、P52、P13+FYM 和 P26+FYM。结果显示,在中等 Olsen-P 状态的土壤(MDP,12.5-22.5 kg P ha-1)中,累积入渗(CI)随施磷量增加而上升,施磷 52 kg P ha-1相比不施磷,CI 显著提高 24.9%。然而,在高 Olsen-P 状态的土壤(HDP

    来源:Nutrient Cycling in Agroecosystems

    时间:2025-04-14

  • 利用15N 回收数据优化 APSIM 模型:精准构建粮食系统氮肥预算的关键突破

    在全球农业领域,氮元素的不合理利用引发了一系列令人担忧的环境问题。大量的氮肥投入不仅导致了活性氮(Nr​)在生物圈的累积,还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受损、危害人类健康以及干扰气候系统等严重后果。而农田尺度上,氮肥投入远超作物需求,是氮素向环境流失的主要原因。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精准量化氮损失并优化氮肥管理策略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田间实验往往难以全面量化所有的氮损失途径,多数研究仅能提供部分氮预算信息。同时,模拟模型虽为预测农业实践对氮利用和损失的影响提供了便利,但许多模型在土壤和肥料氮动态的验证方面存在不足,大多依赖单一或少数可测量的氮库,这可能导致偏差在不同氮库之间转移。在此背景下,来

    来源:Nutrient Cycling in Agroecosystems

    时间:2025-04-14

  • 探寻尤马沙漠扁尾角蜥种群碎片化早期信号:守护遗传多样性的关键洞察

    扁尾角蜥(Phrynosoma mcallii; FTHL)是一种受保护关注的物种,已四次被申请列入美国濒危物种法案。尽管已制定管理和监测策略以避免其被联邦列入濒危名单,但该物种的遗传信息有限。此前的基因组研究覆盖了其分布范围内的种群,但样本量小,在检测精细种群结构和基因流障碍方面分辨率不足。研究人员利用双酶切限制性位点相关 DNA 测序技术,对尤马沙漠管理区的 175 只扁尾角蜥进行了超过 15,000 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基因分型,以评估种群结构、潜在的基因流障碍、遗传变异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以及地理因素对遗传变异分布的影响 。2000 年至 2019 年的样本间,遗传变异和近交情况

    来源:Conservation Genetics

    时间:2025-04-14

  • 儿童贪食行为的日常表现及相关因素研究:为儿童健康饮食与家庭幸福 “把脉”

    在儿童饮食健康领域,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英国 3 - 5 岁儿童存在四种不同的饮食模式,其中贪食行为的儿童约占五分之一。这类儿童对食物线索反应强烈、易情绪化进食、进食速度快且对饱腹感反应低,日后肥胖风险较高。然而,目前关于儿童贪食行为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其对家长行为和幸福感的影响,相关研究却十分有限。为了深入了解这些问题,来自国外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Appetite》杂志上。研究人员采用生态瞬时评估(EMA)方法,对 109 名 3 - 5 岁贪食行为儿童的家长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潜在剖面分析,依据家长对孩子饮食行为的报告,确定孩子的饮食模式,筛选出贪食行为儿童的家

    来源:Appetite

    时间:2025-04-14

  •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rabbit production systems: a farm-based cradle-to-gate analysis—— 探寻家兔养殖的绿色密码

    在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对动物源性食品的需求日益旺盛。然而,动物养殖对环境的影响也逐渐成为焦点话题,比如温室气体排放、资源消耗等问题愈发突出。在众多的养殖动物中,兔肉作为一种潜在的可持续蛋白质来源,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在亚洲地区,其需求呈上升趋势。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关于兔肉生产对环境的影响,相关研究却十分有限,已有的少量研究还存在依赖二手数据、未全面评估等缺陷,难以准确反映真实情况。为了填补这一研究空白,来自国外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关于家兔肉类生产环境影响的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animal》杂志上。研究人员采用生命周期评估(LCA)模型,对家兔从出生到被出售至屠宰

    来源:animal

    时间:2025-04-14

  • 牲畜排泄通过缓解土壤微生物碳磷限制对高山草甸践踏和采食的生态化学计量影响

    在高山草甸生态系统中,牦牛放牧行为如同一位隐形的"生态工程师",通过践踏、采食和排泄悄然重塑着土壤养分循环的蓝图。研究人员在青藏高原东部开展为期两年的野外实验,模拟轻/重度践踏、采食及粪尿排泄处理,揭示这些行为对土壤-微生物-酶系统C:N:P化学计量的差异化影响。有趣的是,践踏像双面刃——虽然降低植物地上生物量(AGB),却意外提升土壤有机碳(SOC)和微生物生物(MBC),使得微生物N:P和C:P比显著升高。采食行为则触发植物的"应激反应",轻采食导致微生物C:N和C:P比高于重度处理,暗示过度采食会加剧微生物的C饥饿状态。而粪尿排泄堪称"微生物营养师",粪块缓慢释放有机质提升MBC,尿液快

    来源: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

    时间:2025-04-14

  • 综述:解决农业韧性科学中的关键问题和知识空白

    1. 引言农业及其依赖的人群和机构正处于十字路口。工业化农业发展模式虽注重稳定性、效率和生产力,构建了全球互联的农业体系,但却掩盖了食物、纤维和燃料生产与获取,以及农业生计维持方面的潜在脆弱性。这些脆弱性因气候不稳定、土壤退化、水质水量问题、盐碱化和疾病风险等因素而加剧,同时农业与地球边界的相互作用复杂,既影响边界跨越,自身也面临长期生存挑战。在此背景下,将韧性科学应用于农业系统的研究不断涌现。韧性科学源于生态学,基于复杂自适应系统(CAS)理论,对系统动态和行为做出符合生物学现实的假设,以理解系统结果。其系统动态包括非线性、非平衡、多种替代状态、非平稳性、多尺度以及跨尺度反馈等特征。生态韧性

    来源:Agricultural Systems

    时间:2025-04-14

  • 德国泥炭地农业利用中气候友好型管理的减排成本及策略研究

    泥炭地,这个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如同地球的 “绿色海绵”,在全球碳储存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它虽仅占全球陆地面积的 3%,却储存了近 30% 的陆地碳。然而,自 17 世纪起,人类活动的干预打破了这份宁静。为了获取土地用于农业、泥炭开采、定居和林业,大量泥炭地被排干。在德国,用于农业的排水泥炭地每年释放超过 4000 万吨二氧化碳当量(CO2 equiv.),占农业总排放量的 44%,但这些排水泥炭地在农业用地中的占比仅为 7%。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迫在眉睫。欧盟制定了宏伟的目标,要求成员国到 2050 年恢复 50% 用于农业的有机土壤,其中至少三分之一要进行再湿润。德国

    来源:Agricultural Systems

    时间:2025-04-14

  • ReturN粪肥再分配优化工具的研发:多准则平衡下的氮循环增效与环境减排实践

    粪肥再分配优化工具ReturN的研发:应用场景与技术解析传统欧洲畜牧业通过固液分离处理排泄物,但随着185年第二次农业革命推动的规模化养殖,液态粪浆(slurry)因处理效率成为主流。粪浆含易吸收铵态氮(NH4+)和需矿化的有机氮,但浓度不足1%且成分波动,导致运输成本高企。相比之下,合成氮肥虽浓度稳定却受能源价格波动影响,促使欧盟91/676/EEC硝态氮指令试图控制农业污染,但区域氮失衡持续恶化。研究团队开发的ReturN工具创新性地将运输问题(Transportation Problems)算法应用于粪浆氮流优化:​​多准则平衡​​:计算运输成本、矿物氮肥替代效益及化石CO2排放(含运输

    来源:Agricultural Systems

    时间:2025-04-14

  • 暴露于 vaping 和吸烟禁令对加州年轻人尼古丁和大麻 vaping 的影响:一项生态瞬时评估研究

    在当今社会,电子烟(electronic vaping products)和大麻电子烟(THC vaping)在年轻人(young adults,YAs)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然而,关于这些产品的潜在危害,目前的数据还很有限。与此同时,随着无烟政策的不断推广,其对吸烟行为的限制效果显著,但在 vaping 行为方面,情况却较为复杂。部分研究表明,现有的无烟政策未能有效抑制 vaping 的流行,甚至有研究发现,一些吸烟禁令可能会导致 vaping 行为的增加。而且,对于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 vaping 禁令的实际情况,以及这些禁令对 vaping 行为的影响,我们知之甚少。特别是在大麻使用相

    来源:Addictive Behaviors

    时间:2025-04-14

  • 综述:资源竞争:哪些因素导致与其他昆虫竞争者中胜出?

    引言蜜蜂(Apis mellifera)作为全球农业经济的核心传粉者,其管理蜂群的觅食效率直接影响作物授粉与蜂产品(如蜂蜜、花粉)产量。随着迁移养蜂(migratory beekeeping)的普及,蜂群被集中投放到特定花期区域(如杏仁园、三叶草田),但随之而来的资源竞争可能降低其授粉效能。一个蜂群年需至少70kg花蜜和20-30kg花粉,迫使蜜蜂在形态(花色、气味)、空间(边缘花朵偏好)及时间(清晨花粉采集高峰)维度上优化选择策略。资源利用野生蜂类常被视为主要竞争者,但蜜蜂通过高密度集群(单群数千个体)和快速资源消耗实现临时性压制。例如,杏仁花期蜂群可通过数量优势垄断资源,而向日葵田则呈现蜜

    来源:Acta Oecologica

    时间:2025-04-14

  • 综述:非应用阶段锂离子电池事故:事故特征、环境影响及应对策略

    ### 锂离子电池:非应用阶段的风险与应对策略探究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锂离子电池凭借高能量密度、低自放电率和长寿命等优势,成为未来重要的储能设备,尤其在电动汽车领域应用广泛。从 2016 年到 2023 年,全球电动汽车电池需求增长超 15 倍 ,预计到 2030 年将从 2020 年的水平增长约 20 倍。然而,锂离子电池在非应用阶段,如运输、存储、组装和处置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引发事故,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一、锂离子电池事故类型与成因锂离子电池事故主要有泄漏、火灾和爆炸三种类型,且常相互关联,可能发生在电池非应用的各个阶段。运输阶段:虽事故并非最频繁,但随着供应链复杂化,其发

    来源:BMC Chemistry

    时间:2025-04-14


页次:14/156  共3119篇文章  
分页:[<<][11][12][13][14][15][16][17][18][19][2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