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生态环保
  • 肯尼亚开设第一块转基因玉米试验田

    非洲除南非之外的第一个转基因玉米的开放地试验近日开始在肯尼亚进行。 5月27日,经过修饰的具有抗一类名为螟虫的昆虫的玉米种子首先在肯尼亚农业研究所(KARI)被限制的试验田播种。KARI主任Romano Kiome称赞这是一项利用科学满足人们需求的举动。他指出,每年由于螟虫使肯尼亚损失的玉米达到40万吨,几乎等于该国每年进口的数量。 这项玉米抗虫转基因试验已经在KARI生物技术中心的“生物安全”温室里展开。 此项目的一个领导者Stephen Mugo表示,这些田间试验被用于检测转基因抗虫玉米对于减少螟虫破坏的效果。如果成功的话,转基因玉米将与肯尼亚玉米杂交以产生适应当地生长条件的抗虫品种。 不

    来源:

    时间:2005-07-14

  • 《自然》杂志称酒精并非理想的绿色燃料

    据《自然》杂志4日报道,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将酒精(乙醇)燃料视为“绿色燃料”,但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酒精的环保名声被夸大了,大规模种植用于生产酒精的甘蔗和玉米正在破坏地球生态。         酒精燃料是植物发酵后的产物,将它添加到汽油中,增加汽车燃料的氧含量,因此可以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最近几年,由于国际油价一直走高,加上各国对环保问题的重视,酒精燃料的销量呈上升之势,尤其是巴西和美国,酒精燃料大行其道。         酒精燃料的支持

    来源:北京晚报

    时间:2005-07-05

  • 泰安发现象牙化石 证明古时泰山气候似版纳

    经专家鉴定,山东省泰安市逯家庄村两农民在大汶河发现的两块巨大齿型化石,属于比较完好的大象牙齿化石,这证明远古时期泰山地区气候特别温暖、湿润,泰山附近有大象出没,并为远古泰山地区的环境变迁、气候演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据介绍,5月12日,泰安市邱家店镇逯家庄村村民张武、张灿贞兄弟,在大汶河发现一大一小两块石头,有腥味,非常像某种动物的牙齿,每个牙齿长15厘米左右。泰山学院地理系杨炯在仔细研究后认为这是动物化石无疑,从其形状特点分析,这是一大型草食类动物,属于大象化石。与此同时,杨炯与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取得联系,准备作进一步分析。原来参加过泰山三叶虫化石发掘的泰山管委高级研究员姜丰荣先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05-05-30

  • 海南鹦哥岭发现大量珍稀物种

    日前,参加今年鹦哥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程综合资源调查队在海南乐东黎族自治县万冲南盆发现了近40年来在海南不曾出现的斑头大翠鸟、紫林鸽等鸟类,还发现了莎草蕨、坡垒等珍稀和国家保护植物。   统计表明,在海南存在的100多种森林留鸟在鹦哥岭几乎都有,分布在海南的39种两栖类动物,已在鹦哥岭发现其中的三分之二。大量多年不见有记录的物种在鹦哥岭重新被发现。此次在南盆驻点,鸟类专家除了看到斑头大翠鸟、紫林鸽等近40多年来海南未曾有记录的鸟类外,还看到绿皇鸠、三趾翠鸟、鹰雕等鸟类,这些都是良好树林的指示物种。   另外,调查队在此次调查中首次见到了两株国家I级保护植物坡垒,胸径在20厘米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05-05-30

  • 发展中国家对转基因作物报道不足令人担忧

    Scidev.net5月25日消息,一份关于转基因(GM)农作物在五个发展中国家媒体覆盖率的调查显示,新技术的报道往往缺少评论性的分析,而且很少是代表农民观点。调查的四个国家中,巴西、印度、肯尼亚、和赞比亚,对于转基因农作物,媒体倾向于与政府保持同一阵线。而在泰国,媒体则反对政府引入转基因农作物的计划。         调查报告称,许多报道都缺少分析性或调查性,例如,多数新闻文章都是基于政府的公告,反映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新闻工作者在科学相关问题上缺少研究调查。五个被调查国家中,农民都是最直接受GM技术影响的群体,但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网

    时间:2005-05-27

  • 泰国遭罕见虫灾 政府呼吁农民“吃虫”

    据《中国日报》报道近日,泰国北碧省遭受了一场十分严重的虫灾。当地政府绞尽脑汁,最后想出了一招“终极必杀技”:呼吁人们将这些小虫吃进肚里,彻底解决问题。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报道,目前,北碧省的灾情已经非常严重,杀虫剂对这些小虫根本没用,遭受虫害的农田将近1600公顷,占当地庄稼全部面积的60%。很多农民已开始尝试危险的化学药品。     当地行政长官皮帕特·坎克海瑞克说,采取新的杀虫策略刻不容缓,而最健康、也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将害虫一口吞下,就跟吃片药差不多,这样才能一了百了,彻底结束害虫的生命周期。     他很有信

    来源:竞报

    时间:2005-05-12

  • 迪斯特用多相催化剂生产生物柴油

    迪斯特(Diester)工业公司在法国塞特建设生产脂肪酸甲酯(FAME)的新装置,16万吨/年的装置将于2005年底投产,这将是采用阿克森(Axens)公司Ester fip-H工艺的第一套工业化装置。     塞特装置的建设符合欧盟指令2003/EC3117目标要求,该指令要求到2010年使生物燃料用量达到5.75%。     Esterfip-H工艺由法国石油研究院(IFP)研发,由阿克森公司推向商业化。第一套工业化Esterfip工艺装置于1992年建于法国迪斯特工业公司维尼特地区,基于均相催化剂。而新装置则采用多相催化剂---两种非贵金属的尖晶石混合氧化物,属首次应用,它可避免采用均相

    来源:中国石油商务网

    时间:2005-04-29

  • 生物能源发展迎来最佳时机

    发展能源与粮食安全可以并行不悖         正在安徽丰原集团考察调研的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今天在座谈中说道,“我非常欣赏丰原‘繁衍绿色生命,关爱人类健康’这句话,生物质能源是新的东西,生物质产业是新兴的产业,丰原在我们国家通过农作物深加工、解决能源危机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子,丰原的启示是大力发展生物质产业大有可为。”   生物质产业是指利用农作物、树木和其它植物及其残体、畜禽粪便、有机废弃物等可再生或循环的有机物质为原料,通过工业性加工转化生产化工产品、生物燃料和生物能源以及生物基产品的一个新兴产业。随着世界性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时间:2005-04-29

  • 为何转基因玉米有利于生物多样性

    早在1999年,英国政府即宣布从2000年开始进行一项名为“耕种评估”的系列研究,拟藉科研事实得出科学结论,平息公众对转基因作物的担心并减少争论,迅速推广转基因作物栽培面积。4年之后,其研究结果似乎对转基因作物更加不利。然而在这项系列研究中,只有转基因玉米被认为是安全的,有利于生物多样性。 这便成了科学家的最新课题。         近日出版的英国《皇家生物科学院通讯》报道说,英国一项为期4年的“耕种评估”系列研究结果显示,转基因作物对环境和野生生物不利。“耕种评估” 研究曾被视为全球最大规模的转基因作物

    来源:大众科技报

    时间:2005-04-29

  • 目前长江流域水生物生存环境堪忧

    四川沱江污染事件、水生生物资源日益衰退、珍稀水生物种濒临灭绝……今日,在此间召开的首届长江论坛上,众多的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对长江流域水生物的生存环境表示出严重的关切。         长江流域现有水生物一千一百多种,是中国重要的淡水渔产区,其产量约占全国六成,被誉为中国淡水渔业的摇篮。同时,该流域也是中国众多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繁衍场所,有白鳍豚、中华鲟、白鲟、江豚、大鲵、胭脂鱼等数十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        

    来源:中新社

    时间:2005-04-20

  • 专家:圆明园湖底铺设防渗膜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专家:湖底全部铺防渗膜,将毁掉圆明园的命根子    “记者同志,圆明园正在湖底铺设防渗膜,这是自毁命根子!”3月24日中午,记者接到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张正春的电话后,马上赶到圆明园。偌大的圆明园游人稀少,所见所闻令人吃惊:大部分湖底已被“开膛破肚”,防渗膜已经铺完,上面盖上了被晒干压碎的污泥,像平整后的农田;有的民工正在用水泥认真地砌严石头缝———防渗工作可以说是横到边竖到沿,天衣无缝。     张正春教授告诉记者,对天然湖底进行全部防渗,将导致两大严重后果——— &nbs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05-03-31

  • 打开基因种质资源的大门

        —记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农科院研究员贾继增     抢占基因种质资源制高点   顺着中国农科院作物所长长的甬道,推开国家种质库那扇厚重的大门,一股凉气迎面袭来,在一排排整齐的铁柜里,摆放着33万份种质,数量居世界第一。这是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贾继增和全国成千上万的科技人员一起用心血换来的。   多少个日日夜夜,贾继增和无以计数的科技人员,对中国独一无二的种质资源进行着无以计数的“发现”,忽然有一天,他们从“发现”中省悟,这些丰富而又宝贵的种质资源并不能受到专利的保护。   一篇《种中国大豆侵外国权》的文章道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5-03-30

  • 孟山都公司将收购 Icoria 部分农业基因组学资产

    今天,孟山都公司 (Monsanto Company)(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MON)和 Icoria, Inc.(纳斯达克交易代码:ICOR)宣布,孟山都公司已收购生物技术研究公司 Icoria 的部分农业资产,并将以现金、里程金的形式支付675万美元的资金,外加额外报酬。 交易已于昨日敲定,并将于2005年5月9日前全面实施。 购得资产与农业转基因特性领域相关,这些资产是孟山都和 Icoria(原 Paradigm Genetics)于1999年签署的价值达5500万美元的6年期协议研究项目的重点所在。根据这项协议,Icoria 在其 Arabidopsis thalia

    来源:美通社

    时间:2005-03-28

  • 瑞士公司错销转基因玉米种

        瑞士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先正达公司22日宣布,由于工作失误,公司在美国销售了尚在实验中的防虫转基因玉米种子,而这些种子并未得到美国相关部门批准。2001年至2004年间,数百吨由该种子生产出来的玉米进入美国消费者手中或流入海外市场。此言一出,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的话题再次成为焦点。   22日,科学杂志《自然》最先在自家网站上披露了这一事件。随后,美国农业部发言人吉姆·罗杰斯表示,美国有关部门早已介入调查,但在调查尚无结论前,政府不愿意公开此事。   目前,美国已有三家政府机构———美国农业部、环境保护局和食品与药品管理局介入调查。不过它们宣称,由于这些种

    来源:北京晚报

    时间:2005-03-25

  • 英结束大规模转基因作物试验

        据英国媒体22日报道,英国科学家已结束对转基因冬种油菜籽的试验,从而结束了政府对转基因作物长达5年的实地研究。此次试验证明该作物不利于生物多样性,这使力图推广转基因作物的英国政府又陷入了尴尬境地。   英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皇家生物科学院通讯》上报告了对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开发的这种转基因冬种油菜籽的试验结果。结果表明,与种植普通油菜籽的田地相比,种植这种油菜籽的田地中的蝴蝶数量减少了三分之二,蜜蜂数量则减少了一半。研究人员分析说,可能是这种作物能够抵抗一种特殊的除草剂,这种除草剂对宽叶草的破坏比对其他草的破坏力大,而蝴蝶和蜜蜂又更依赖宽叶草,所以造成这种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05-03-25

  • 英试验表明转基因作物可能威胁野生动植物

        全球规模最大的一次转基因作物测试发现,食用天然油菜籽的鸟类、蜜蜂比食用转基因种子的更易存活,其原因并不在于转基因工程,而是杀虫剂的使用方式不同。因为农民在对付转基因作物带来的杂草时,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除草剂。     科学家们指出,种植转基因作物能增加农场的生物多样性,但也会带来中、长期的影响,如:如何有效进行种植、如何管理轮作等。这使得研究人员难以准确预测转基因作物产生的大规模影响力。     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与传统油菜籽相比,不仅保留了以前的杂草,还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网

    时间:2005-03-23

  • 香港发现稀有蜻蜓品种

        香港渔护署的蜻蜓小组在过去3年的调查中,发现了5个新增品种,其中闽春蜓属品种是全球首次发现。   渔护署蜻蜓小组调查共走访了160多处湿地,从而使被发现的蜻蜓物种由原来的107种增加至112种,包括去年4月在乌蛟腾首次发现的闽春蜓属品种。   蜻蜓小组组长谭子慧说,闽春蜓属品种此前只在福建省有两只的纪录,即一只深山闽春蜓和一只显著闽春蜓。由于蜻蜓小组去年发现的闽春蜓无论在后翅、翅脉和繁殖器官方面都与此前发现的两只有异,小组相信这只闽春蜓是全球首次发现的品种。   据了解,目前全球共发现5500个蜻蜓品种。香港由于地处亚热带,拥有适合蜻蜓生存的环境,因此蜻蜓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05-03-23

  • 美国爱达荷州惊现罕见食肉虾

        有一种虾:它们很残忍,不吃泥沙反而靠掠夺吞噬同族维生;它们很罕见,上百种虾类中食肉的只有四种;它们很懒惰,旱季来临时会天天睡大觉,而且一睡就是好几年;它们很聪明,遇上年头不好食物不多的时候,会先抓一批“兄弟姐妹”以备“不时之需”。这就是最近在美国爱达荷州沙漠湖泊发现的虾类的一个新品种。路透社3月16日对此进行了特别报道。     达娜·奎尼是爱达荷州陆军国民警卫队的一名生物学家。日前,奎尼对记者具体描述了这种食肉虾:它属神仙虾家族,看起来像是长了羽毛的蟑螂,虽然美丽,但侵略性十足;它呈现肉色,长达7.6厘米,靠吃“亲戚朋友”的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5-03-18

  • 中美科学家联手探明地球生物诞生年代

    美国《科学》杂志网络版“科学快讯”今天发表了一个中美联合研究小组的科研论文。该论文对寒武纪大爆发之前生命和地球环境演变过程提出新解释。他们认为,地球在距今5.8亿年前发生了一次小冰期,而后地球上才出现原始生物。   这个研究小组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专家组成。该论文的第二作者朱茂炎博士说,距今7.5亿到5.3亿年这一时期,科学界称之为隐生宙和显生宙的转换时期,也就是说地球从没有可见生命的荒芜状态向环境适宜、生物繁茂的现代蓝色星球转变的关键阶段。期间,地球上诞生了复杂的多细胞生物以及动物,随后又发生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各种生物在地球上大量出现。   然而在生物出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5-02-25

  • 中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细菌也能固沙

    中国科学家在对新疆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研究中发现,细菌和藻类、地衣、苔藓等孢子植物在固沙方面作用巨大。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元明,正在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奇特的微观世界进行探索。他在1000至2000倍的电子显微镜下,看到了“生物结皮”的真实结构,细小的沙粒并不是以单独颗粒的形式存在,而是被微生物形成的黏液粘连,或者被藻类、地衣和苔藓的假根捆绑起来。   “生物结皮其实是最接近细沙的防护网,束缚了沙粒的流动,从而起到固沙的作用。”张元明说。他通过地物光谱和遥感(TM影像)技术观测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表面约有40%至60%的表面被这种特殊“皮肤”覆盖,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中国最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05-01-25


页次:71/84  共1676篇文章  
分页:[<<][71][72][73][74][75][76][77][78][79][8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