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清华杰青院士最新《Nature》文章

    生物通报道,最新一期的Nature杂志在线版发布了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吴嘉炜教授与王志新院士最新AMPK结构研究成果,Structural insight into the autoinhibition mechanism of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这一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吴嘉炜教授以及97年当选院士的王志新教授。二人均从事生物化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研究。 磷酸腺苷(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是一种在细胞内行使能量代谢调节的蛋

    来源:Nature

    时间:2009-06-05

  • 施一公2佳作齐登同期《细胞》子刊

    生物通报道,近期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结构生物学中心施一公在Cell子刊《Molecular Cell》同期发表两篇文章,文章一Mechanism of Substrate Unfolding and Translocation by the Regulatory Particle of the Proteasome from Methanocaldococcus jannaschii及文章二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the Regulatory Particle of the Proteasome from Methanocaldococcus jannaschi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06-05

  • 曹雪涛院士连发4篇文章解析癌症机制

    生物通报道,第二军医大国家重点医学免疫和免疫学实验室,浙江大学医学院免疫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最近一期的《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上发表肿瘤抗药机制新进展,Tumor-Educated CD11bhighIalow Regulatory Dendritic Cells Suppress T Cell Response through Arginase I1,通讯作者为曹雪涛院士。 2009年,加上本篇论文,曹雪涛院士在《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发表了4篇文章。分别解析肿瘤免疫逃避机制,分泌载体膜蛋白研究进展以及癌症与炎症的关系。(详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06-05

  • 仁济医院和健康所研究人员揭示了microR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作用

    来自健康所临床课题组的研究人员首次阐明了miRNA作为负反馈调节分子在狼疮关键致病通路中起了重要作用。《ARTHRITIS & RHEUMATISM》杂志同期发表了著名自身免疫病学权威Edward K. L. Chan教授撰写的特约评论,他评述这项工作揭示了miRNA参与狼疮发病的新机制,为今后发展miRNA为靶点的干预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沈南教授,其早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任上海风湿病学研究所副所长,分子遗传学研究室主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病学科副主任,教授。负责的课题包括:相关课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项目4项;卫生部课题2项;上海市科委重大课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06-05

  • 在线发表论文最新统计排名

     (按作者所在单位)序  号 单位名称 总  数 1 北京邮电大学 2475 2 河海大学 2334 3 中国矿业大学 1315 4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1288 5 武汉理工大学 1244 6 东南大学 830 7 兰州大学 796 8 大连理工大学 660 9 中南大学 636

    来源: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时间:2009-06-05

  • 小小病毒"毒"在哪?究竟是谁在为病毒"撑腰"

      病毒是目前已知的自然界最小的微生物,与其他生物不同的是,病毒只包含一种遗传物质——核酸:脱氧核糖核(DNA)或核糖核酸(RNA),据此将其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两大类。病毒的核酸可以看做是可遗传给后代,并且用来区别于其他个体的“身份证”,其中包含“性别、指纹、相貌”等多种信息。病毒很精明,其核酸几乎只用来合成宿主无法提供的功能蛋白,其余的则向宿主索取;它既要寄生于宿主中存活下去,又要避免被宿主的免疫系统清除,目前可有效治疗其他微生物感染的抗生素和制霉菌素对它都“无计可施”。    那么,谁在为病毒撑腰?    宿主的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9-06-05

  • 重点实验室权威期刊再发重要成果

    生物通报道,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所营养与代谢重点实验室主任林旭研究员领导的团队在权威杂志《Diabetes Care》上发表维生素D与代谢综合症及糖尿病的重要进展,这是林旭博士在去年8月和11月发表糖尿病易感基因和血浆蛋白与糖尿病研究进展后的第三篇糖尿病研究文章。 林旭研究员,1998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营养科学分部博士学位。1997至2002年曾分别在北卡罗来那大学,杜克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并在美国国家环境保护署任研究员。2003年回国林旭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营养科学研究所教授,人类营养及相关疾病研究组研究组长。 本研究主要有关中国中老年人群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9-06-04

  • Sciencel连发两篇文章关注中国

    生物通综合:即5月8日出版的《Science》杂志报道了一篇题为“Origins of Agriculture in East Asia”的展望文章之后,近期又发表文章称,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生物大灭绝,很可能是四川峨眉山玄武岩火山大爆发导致的。第一篇文章中,来自剑桥大学的Martin K. Jones和刘歆益(Xinyi Liu)提供了稷类作物从东向西传播的证据,提出黍稷类作物很可能是最早在中国培育种植,然后逐渐传播到西方的。史前史学家曾一直认为,这场变革是在12000至7000年前,从近东的两河流域(Fertile Crescent)开始的。那里早期的人类社区开始培育所谓的“基础作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06-04

  • 中科院破解H1N1四大分子特征

    生物通报道,中科院动物所何宏轩研究员带领的野生动物疫病研究组通过对甲型流感病毒北美毒株的研究,发现了最新流感病毒H1N1的四大特征,相关成果发表在2009年54卷第13期的科学通报上,由武斌、王承民、董国英、罗静、赵宝华和何宏轩等6人共同完成。 截止2009年5月31日为止,世界卫生组织确认全球54个国家和地区共15510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死亡115例,给世界各国人民造成了巨大恐慌。 研究病毒分子特征,认识病原体,对了解该病非常必要。因此,该研究对甲型流感病毒北美毒株进行遗传进化分析、蛋白氨基酸序列、糖基化位点及抗药性位点分析。结果表明,它是一个来源于不同宿主、不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06-04

  • 中国首部研究生“学术指南”在沪发行

    中国首套专门指导文科硕士研究生的学术入门指导丛书6月2日在上海正式出版发行。在同期举行的《研究生学术入门丛书》出版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该丛书的出版或将对中国研究生学术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带来转机。 “较优秀的一部分研究生质量较一二十年前更高了,但水平较差的研究生却更差了。”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玉良院士2日透露了国务院学位办2007年针对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所做的一项调查结果,他指出,这几年我国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高不多,缺乏高质量的研究生教材成为其中一个原因。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葛兆光教授认为,一套集学术性、指导性和示范性于一体的研究指导丛书对于当下中国研究生教育,是一种有益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09-06-04

  • 台大教授成功诱导毛囊再生 成为治疗秃头新希望

        台湾《中国时报》今日在头版头条报道,台大医学工程学研究所助理教授林颂然利用组织工程技术,成功诱导毛囊再生,经动物试验证实,十颗毛囊透过生物反应器可制造近千万个真皮乳突细胞,具有诱导毛囊长出毛发功能,成为治疗秃头的新希望。       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组织工程学术期刊《生医材料》,也让林颂然获得台湾“中央研究院”颁发的二○○九年轻学者著作奖。评审团认为,林颂然结合生医材料,研发可注入性微组织,并证实可在动物体上诱导毛囊再生,促进毛囊再生,这项研究成果具有临床应用的潜力与价值。  

    来源:中新网

    时间:2009-06-04

  • 厦门大学研制出甲型流感病毒快速检测试剂

    记者从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证实,这个中心下属的病毒病免疫诊断试剂与流行病学研究小组日前研制出甲型流感病毒快速检测试剂,检出本次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毒株的灵敏度比普通快速检测试剂高10倍至100倍。 负责这个快检试剂研制工作的夏宁邵博士介绍说,甲型流感快速检测试剂盒适用于各种已见报道的可造成人类感染发病的甲型流感病毒的检测,包括最近在全球扩散蔓延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等。 据介绍,经香港大学对美国标本的测定,这个快检试剂盒能有效检出本次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毒株,其灵敏度比普通快速检测试剂高10倍至100倍。 目前,厦大国家传染病诊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9-06-04

  • 863项目ncRNA结构研究登Cell子刊

    生物通报道,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叶克穷研究组在最近的Cell子刊《Molecular Cell》上发表文章Structural mechanism of substrate RNA recruitment in H/ACA RNA-guided pseudouridine synthase,该研究提出的三维结构模型揭示了一种非编码RNA如何帮助蛋白质寻找特异底物分子。 文章该通讯作者为叶克穷博士,第一作者段景琦是NIBS和北京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生,论文的其他作者还有李玲博士,博士研究生卢静和王伟。该项研究由科技部863项目和北京市政府资助,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完成。 随着生命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06-03

  • 上海科学家发表干细胞首发性研究成果

    生物通综合:来自Eurekalert!的消息,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干细胞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世界上第一次把来自猪的细胞诱导转变成了多能干细胞,这也是首次使用任何有蹄脚的动物(被称为有蹄类动物)的体细胞(不是精细胞或卵细胞的细胞),这一研究成果可能为建立人类遗传病模型、培育供人类器官移植的转基因动物以及开发耐受猪流感等疾病的猪开创一条道路。这一研究公布在新创刊的《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杂志上(该杂志是由牛津大学出版社下属的Oxford Journals代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出版的)。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上海生化所的肖磊博士,其早年毕业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06-03

  • 973课题组发表抗癌重要文章 获热点关注

    生物通报道,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百人博士俞强课题组联合上海有机所马大为实验室在《Journal of Cell Biology》上发表最新天然物抗癌分子机理成果,Cyclodepsipeptide toxin promotes the degradation of Hsp90 client proteins through chaperone-mediated autophagy。 一直以来,从天然产物中筛选抗癌药物是科学家们的热点研究课题,其中研究天然产物的抗癌分子机制是重中之重。细胞自噬是当前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这方面的进展一直不多,09年初,NIBS的张宏博士曾在Cell上发表一篇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06-03

  • 5月 生化所接连发表三篇文章

    中介体复合物(Mediator Complex)的Med23亚基在Insulin诱导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细胞》子刊《发育细胞》(Developmental Cell)杂志于5月19日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王纲研究组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该工作发现了中介体复合物(Mediator Complex)的Med23亚基在Insulin诱导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脂肪细胞分化过程受到众多的信号通路和转录因子调节,其中一条十分重要的通路是Insulin信号通路,但Insulin通路的信号是如何传导至核内的转录网络还不十分清楚。在Insulin信号转导途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06-03

  • 四膜虫基因表达数据库网站正式开通

    近日,四膜虫基因表达数据库(Tetrahymena Gene Expression Database)网站正式开通。该网站收集了嗜热四膜虫三种典型生理或发育状态(生长、饥饿及接合生殖)共20个时期的全基因组表达数据,可在线提供嗜热四膜虫任一基因的表达谱、及协同表达基因(coexpressed gene)的搜索服务,是四膜虫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信息平台,也是目前国际上唯一的纤毛虫转录组数据库。 该数据库及网站的建设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和水生生物研究所有关项目的资助,由水生所原生动物功能基因组学学科组维护。 

    来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时间:2009-06-03

  • 海洋生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项目通过评估

        近日,中科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组织专家组对海洋研究所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海洋生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及其应用”进行了终期评估。   评估专家组一致认为,海洋生物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学研究是国际前沿热点领域,对国家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生物资源持续利用的需求至关重要。               该团队围绕中科院优先发展的海洋生物技术创新方向,通过国际知名学者的引进及与国内团队的有机结合,建立了海洋生物功能基因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09-06-03

  • 院士历时5年成功破解膜蛋白结构文章刊PNAS

    生物通报道,近期,台湾中央研究院基因体研究中心的翁启惠院士与助理研究员马徹博士合作,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重要文章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membrane-bound bifunctional transglycosylase PBP1b from Escherichia coli,首次破解细菌表面关键酵素PBP1b的完整蛋白质立体结构。 从80年前起,第一代抗生素盘尼西林开始,至今证实能够有效杀死细菌的抗生素超过1000多种,而临床常见使用约有150多种之多。盘尼西林杀死细菌的机制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通过抑制细菌的酵素发挥作用,但长期使用抗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06-02

  • 两篇文章解析中科院重要项目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消息,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和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的支持下,森林群落结构、功能与动态创新研究组基于在森林动态研究领域的大量前期工作,首次提出了描述植物群落功能类群的新概念——异质性成分(nonconstituent species) 作为生态系统尺度上的“外来种”,并接连在《加拿大森林研究杂志》(Canadi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和《森林生态与管理》(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上发表了两篇文章。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曹敏博士,其已在国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06-02


页次:1082/1518  共30353篇文章  
分页:[<<][1081][1082][1083][1084][1085][1086][1087][1088][1089][109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