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院士多篇文章解析重要蛋白

    生物通报道:贺福初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后考入军事医学科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并入伍,相继获生物化学硕士、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现任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9年其研究组连续发表了多篇文章。姜颖副研究员课题组刘坤博士等发现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疾病治疗的潜在靶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治疗手段有限,其重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治疗靶点。他们用先进的蛋白质复合体分离和鉴定方法,发现热休克蛋白HSP90和HSP70/HSP60形成的内源性分子伴侣复合体参与了HBV的复制及分泌,并用RNAi和小分子抑制剂证明它们可作为治疗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04-21

  • 邓兴旺《The Plant Cell》表观遗传修饰新成果

    生物通综合报道,著名华人科学家,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长邓兴旺带领的研究小组在《The Plant Cell》杂志在线发表玉米基因组表观遗传修饰等研究成果,文章标题为:Genome-Wide and Organ-Specific Landscapes of Epigenetic Modification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to mRNA and Small RNA Transcriptomes in Maize。 2008年2月8日邓兴旺在《Plant Cell》上发表他领导团队的最新研究结果,探讨了水稻中表观遗传的改变与基因表达直接的相互关系。只有DNA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04-21

  • 孔祥银《Cell》子刊发现新基因

    生物通综合,中科院上海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孔祥银研究小组在人类皮肤病基因研究领域获得重要成果,发现KITLG基因突变引起家族性进行性色素过度沉着症。研究成果登《Cell》旗下子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上,文章标题:Gain-of-Function Mutation of KIT Ligand on Melanin Synthesis Causes Familial Progressive Hyperpigmentation。 文章通讯作者是健康科学研究所分子遗传学研究组组长孔祥银研究员,孔祥银研究员带领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04-21

  • 我成功培育“京红1号”“京粉1号”蛋鸡新品种

    产蛋率90%以上打破长期受制于外的局面    本报北京4月18日电(记者  范建)  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杨宁今天在北京宣布,我国成功培育出“京红1号”和“京粉1号”蛋鸡配套系新品种,打破了蛋鸡品种长期受制于外的局面。   此次自主创新的主角是一家企业———北京华都峪口禽业。新品种培育负责人孙皓介绍,这两个蛋鸡新品种配套系,充分考虑了我国适度规模的饲养条件。蛋鸡的特点在于生产性能优越,商品代蛋鸡育雏育成期成活率高达96%—98%,产蛋期成活率92%—95%,高峰产蛋率93%—96%。此外,它的繁殖力、适应性强,杂交配套系实现雏鸡雌雄自别,配套系父母代雌雄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9-04-21

  • 诺奖得主推荐中国科学家癌症研究

    生物通报道: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李刚教授实验室迎来良好的新开端。2009年6月15日,《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将以题为《Alpha fetoprotein is a novel protein-binding partner for caspase-3 and blocks the apoptotic signaling pathway in hepatoma cell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2009; 124(12): 2845-2854)发表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04-20

  • 北大连发两篇PNAS文章

    生物通报道:近期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连续发表了两篇《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文章,文章内容分别揭示了gC1qR新的作用机制,以及Aurora激酶的研究成果。区分Aurora激酶两种重要亚群来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细胞增殖与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解决了区分Aurora激酶两种重要亚群的一个难题,为进一步研究蛋白激酶作用,以及蛋白结构与功能分析提供了重要信息。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版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北大生科院长江特聘教授张传茂博士,他曾经发现Ran GTPase 控制核膜装配,并以第一作者和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04-20

  • 百人博士973基础项目取得进展

    生物通报道,中科院百人博士陈楚侨教授自08年在精神分裂症研究方面取得进展以来,今年又发新的成果,文章Facial emotion processing in schizophrenia. A meta-analysis of functional neuroimaging目前在线发布在Schizophrenia Bulletin(IF:5.843)上。 08年陈楚侨教授在权威杂志《行为神经病学》(Behavioural Neurology)上发表研究成果,使用了剑桥神经检查表对250个精神分裂症病人和90个正常人进行了评定。结果发现,除了锥体征外,病人在所有分量表中软体征的得分均显著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04-20

  • 学术带头人历时19年破解繁殖机制

    生物通报道,动物研究所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李义明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历时19年取得扬子鳄繁殖研究进展,文章Climate warning and reproduction in Chinese Alligators. Animal Conservation发表在伦敦动物学会期刊Animal Conservation上。 全球变暖问题一直让全世界的科学家已经领导人感到头疼,一提及全球变暖就让人担忧。有气候专家分析指出全球变暖的“七宗罪”:水供需矛盾加剧;天灾威胁加重;岛国命运堪忧;夏天热浪滚滚;生物链被打乱;传染疾病肆虐;经济发展蒙阴影。 不难推出全球变暖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04-20

  • 我国科学家培育出含油量达60%的油菜子

    一粒油菜子能压榨出多少油?正在西安参加油菜特高含油量育种技术鉴定的专家们确认了一个让人震惊的答案:科学家最近成功选育一批含油量50%以上的油菜子,其中含油量最高的达60%左右,这意味着一粒油菜子至少能压榨出其体重一半的油。  4月16日,陕西省科技厅主持“甘蓝型油菜特高含油量育种技术研究与资源创新”成果鉴定会,来自全国十余所大学与科研机构的专家们组成了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傅廷栋和官春云为主任委员的鉴定委员会,对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李殿荣研究员领导的油菜育种技术课题组的成果进行了鉴定。  鉴定委员会出具的鉴定意见认为:课题组“成功选育出一批含油量50%以上不同遗传背景,且性状稳定的甘蓝型油菜宝贵种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9-04-20

  • 饶子和教授2009年连发多篇文章

    生物通报道:饶子和教授早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1989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医学院生物物理与结构生物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1996年回国,任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实验室主任,现任南开大学校长。主要研究方向是蛋白质结构分析,曾发现了多个重要蛋白的结构,成果公布在Nature,Cell等顶级杂志上。2009年其研究组又发表了几篇文章。索要更多技术资料>> >>  冠状病毒ADP核糖-1-磷酸单脂水解酶晶体结构来自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实验室,南开大学生科院的研究人员确定了两个关键的ADRP位点晶体结构,首次进行了冠状病毒ADRP位点系统结构分析,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JV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04-17

  • 已发80多篇论文 青年学术带头人09再发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的丁建平博士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染色质修饰蛋白质的结构生物学,这位杰出青年学术带头人在这一领域获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现已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80多篇,其中包括Nature、Nature Struct Biol、PNAS、EMBO J、J Biol Chem、Nucleic Acid Res、Structure、J Mol Biol、Biochem J、Virology等。2009年又接连发表了两项重要的研究成果。第一项成果是与第二军医大学的郭亚军教授课题组合作完成,研究人员运用结构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目前治疗牛皮癣的最有效的药物之一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04-17

  • 特别报道:推翻经典理论的两项成果

    生物通报道,近期权威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和《Nature Cell Biology》分别报道了两项推翻前人经典理论的研究成果。 “好脂肪”的新发现第一项成果共由三个独立的研究团队完成,来自美国,瑞典,荷兰的三组研究人员将研究的目光集中在棕色脂肪上,棕色脂肪是2008年《科学》年度十大突破之一的研究课题,因其具有促进热量消耗的作用被誉为“好脂肪”。 先前的研究认为棕色脂肪主要存在于婴儿体内,随着年龄的增长成年后成人体内的棕色脂肪基本消失。而这项新的研究告诉我们,其实棕色脂肪并没有在成年人体内完全消失,研究人员发现女性体内有14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04-17

  • 中科院十大杰出青年破获极端生物机制

    生物通综合报道,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生物技术中心极端微生物课题组组长马延和教授课题组最近在极端生物机制方面取得新的研究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Proteomics上。 马延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极端微生物的认识与利用,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极端环境的微生物区系生态与生物多样性、极端微生物生理机制与功能多样性、极端微生物特殊功能与产物的开发和利用。 马教授课题组针对Alkalimonas  amylolytica  N10菌开展研究,该菌是中科院微生物所马延和研究员课题组筛选自内蒙古盐碱湖中的一株嗜碱菌新种,为革兰氏阴性菌。这一极端微生物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在pH8.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04-17

  • 归国博士完成癌症国家自然基金课题

    生物通报道:来自哈医大附属第四医院的刘明博士2000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研修深造,2007年回国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获审批,开始对树莓预防肝癌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近期他首次成功锁定树莓预防肝癌生长的两个特异性蛋白质作用靶点,为果蔬预防原发性肝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目前我国恶性肿瘤的死亡率每年递增1.8%,发病率则以每年2.5%的速度增加,农村恶性肿瘤的上升速度明显高于城市。少年儿童以白血病、脑瘤为主,分别占全部儿童肿瘤的38%和21%。我国癌症发病及死亡率一直呈明显上升趋势,在城镇居民中已成为居于首位的死亡原因。但在就诊的癌症患者中,早期病例却不足10%。因此,应当让老百姓了解更多关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04-17

  • 武汉科技学院获得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资助

       日前,从国家科技部获悉,由武汉科技学院徐卫林教授主持申报的“非水溶性丝素粉体与功能聚合物复合小口径人造血管的结构与性能研究”项目获得了2009年度“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前期研究专项资助,充分显示了该校在生物材料基础研究领域的科研优势和综合实力。         近10年以来,内径小于6毫米的小口径人造血管的研制与开发,一直是国际上人工器官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但由于小口径人造血管的生物相容性和抗凝血的要求远远高于普通的大口径人造血管,所以迄今尚无正式的产品诞生。在前期研究基础上,

    来源:荆楚网

    时间:2009-04-17

  • 上海一院率先尝试造血干细胞联合移植

        本报讯  (首席记者施嘉奇)长期配不到骨髓干细胞的白血病患者,未来可能拥有一条应急通道。昨天,上海市脐带血库和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为21岁的大学生小毅(化名)实施了脐带血辅助下的半相合骨髓移植,由此,市一医院血液科成为全市范围内率先尝试此种骨髓移植新技术的医院。        医生表示,这种移植新技术只是患者的应急选择。目前,仍有相当比例的白血病患者因为配不到合适的骨髓造血干细胞而苦苦等待,一旦病情恶化,此项新技术也许能够帮助他们渡过最危急的生命“关卡”。   

    来源:文汇报

    时间:2009-04-17

  • 清华破译人骨组装“密码”“断骨再生”梦想成真

    ——崔福斋教授带领团队研发的“纳米晶磷酸钙胶原基骨修复材料”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骨作为人体最大的组织器官,承担着生命活动的重要职责,却最容易引起缺损,每年有数百万的骨组织缺损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据估计,每年因交通事故和生产安全事故所致创伤骨折、脊柱退行性疾病及骨肿瘤、骨结核等骨科疾病,造成骨缺损或功能障碍患者超过  300万人。骨移植已成为仅次于输血的需求量最大的移植物。如何才能破解人骨“密码”,怎样找到更多更好的骨组织再生修复材料,为人类修补生命再创健康,已成为全世界众多科学家共同的追求和孜孜不倦研究的动力。   历经十多年的探索与追寻,

    来源:清华新闻网

    时间:2009-04-17

  • 香港大学研发出新的禽流感病毒抑制剂

       香港大学15日公布,该校医学院与加拿大的研究人员合作研发出新的禽流感病毒抑制剂。         香港大学医学院与加拿大卑诗省基因科学中心合作,利用计算分子对接技术程式,筛选23万个化合物,并从中找到20个有可能抑制流感病毒的化合物。         香港大学医学院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教授刘锡贤15日在记者会上表示,研究人员在这20个化合物中发现“化合物-1”具有对抗H5N1禽流感病毒和H1N1流感病毒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9-04-17

  • 四川大学新成果登Nature研究亮点

    生物通报道: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纳米生物医学技术与膜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首次设计一种“智能化”的半程电荷匹配短肽,通过调节浓度和施加超声等外部作用,能人为地控制短肽形成“渔网式”或“席状”的纳米生物材料。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这一研究成果为人们按照意愿定向设计“智能化”纳米分子,开发可人为控制特性的新型纳米生物材料,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近期Nature China将其列为了研究亮点,进行推荐。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刚刚获得2008年亚裔杰出奖的赵晓军教授,第一作者是2005级博士研究生阮丽萍(Liping Ruan)。自2005年起,赵晓军教授与四川大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04-16

  • 北大教授最新文章解析“寻踪觅迹”

    生物通报道:来自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慕尼黑大学心理学系的研究人员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首次在神经机制水平上揭示了,在视觉搜索任务中确定目标是否存在如何受到搜索集构成的影响。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euroImage》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周晓林教授,其曾获得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1999年正式回国工作,任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2001年获得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和中国科协主持的“中国青年科技奖” , 2003年获得教育部“优秀高等学校骨干教师”称号,2004年获得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奖提名奖”一等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时时刻刻都在进行视觉搜索工作,如在打字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04-16


页次:1090/1518  共30353篇文章  
分页:[<<][1081][1082][1083][1084][1085][1086][1087][1088][1089][109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