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科研动态/国外
  • 科学家发现不受基因控制的“编辑”机制

    德国科学家发现,哺乳动物会不按照基因的原始排序产生个别蛋白质。有一种“编辑”机制会使这些蛋白质的氨基酸摆脱基因控制而发生变动。英国《自然》杂志已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马克斯-普朗克协会下属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指出,他们在实验鼠身上发现的上述机理,在人体内也同样存在。科学家们指出,虽然这种“编辑”机制属于罕见现象,只在哺乳动物极个别的细胞类型中观察到过,但它从侧面证明了生物遗传过程的复杂多变和难以预测性。新发现意味着,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们可能将难以根据DNA(脱氧核糖核酸)的序列来准确预见蛋白质的合成。  德国科学家是通过实验鼠脑细胞中常见的ADAR2酶来验证“编辑”机制的。此前,他们已知该酶能引

    来源:

    时间:2000-08-01

  • 研究表明晶状体参与眼睛的退化

    Yoshiyuki Yamamoto和William R. Jeffery在最新的一期《Science》杂志上报道了他们对晶状体在穴居类鱼眼睛退化中的作用的研究结果。Astyanax mexicanus是一种硬骨鱼,有有眼的生活在表层的和无眼的穴居的两类。穴居类胚胎发育初期形成眼睛,但接下来眼睛的发育停止并退化。将有眼类的Astyanax mexicanus的晶状体移植到无眼类的视杯中,可以刺激它的生长和发育,恢复在穴居类中丧失的视觉组织。相反的,将有眼类的晶状体移植到穴居类的视杯中,眼睛的生长与发育变缓,或晶状体消失。这些结果表明来自晶状体的诱导信号的进化改变与穴居类的眼睛的退化相关。

    来源:

    时间:2000-08-01

  • 新型转基因鼠,贪食却身材苗条

    解偶联蛋白-3(UCP-3)是最近鉴定出的主要在骨骼肌中表达的线粒体转运蛋白超家族的一个成员。然而,与UCP-3密切相关的UCP-1则只在棕色脂肪组织中表达。棕色脂肪组织的主要功能是脂肪的消耗和热量的产生。对在不同生理条件下,动物和人类中UCP-3的表达进行的研究,支持了UCP-3在能量平衡和脂代谢中发挥作为的观点。然而,却缺少这些作用的直接证据。Carolyn Lister与其同事在最新的一期《Nature》中介绍了他们对在骨骼肌中过量表达人UCP-3的转基因鼠的研究工作。这些转基因鼠食量巨大,但是体重却比同窝出生的野生型鼠要轻。这些小鼠还表现为更低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和加速的葡萄糖清除速率

    来源:

    时间:2000-08-01

  • 中国科学家成功提取两千年前人类DNA

    [北京晚报2000/07/28消息]本报讯(丁肇文)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创新,诞生了一门新的考古学---分子考古学。今天,记者从在京召开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上获悉,我国考古学家与国外学者通力合作,已成功地从古人类遗骸中提取出DNA,并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与研究,从而填补了我国在该科学领域中的空白。科学家们近年来对山东省临淄地区的古墓群中古人类DNA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已成功地从2500年前、2000年前的古人骨和现代人样本中提取和纯化了DNA,并用链式聚合酶法成功地扩增了线粒体DNA中遗传多态性最高的区域,完成了同一地区三个不同历史年代的人类群体的DNA序列及其

    来源:

    时间:2000-08-01

  • 利用人类基因图谱最新资料,确定家族性肺高压致病基因

    一种人类遗传性疾病——原发性家族性肺高压的致病基因最近被确定。7月20日,美国《遗传学报》杂志网络版率先发表了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的这一最新研究成果。这篇文章的第一作者是中国旅美学者邓泽民博士。 原发性家族性肺高压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大约每十万人中有一患者,但病因至今不明,且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往往在发病二至三年左右因治疗无效死亡。病理解剖发现,患者的肺部和血管发生变化,促使患者的肺压增高以加强呼吸,最後往往因肺压过高而导致心脏功能衰竭而死亡。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小组运用人类基因组序的最新资料,发现了这一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这一发现不但有助於了解这种神秘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过程,更有助於开

    来源:

    时间:2000-08-01

  • 感染寄生虫,老鼠不怕猫

    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人中经过一项研究发现,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寄生虫会导致老鼠行为异常,使他们更易被猫捕捉到。研究人员说,老鼠本来天生害怕自己的天敌猫科动物,但研究发现有一种叫作Toxoplasma gondii的寄生虫会使老鼠变得不大怕猫,从而使猫更容易地捉到它们。这种寄生虫寄生在猫的肠道中,通过粪便排泄出去。受到传染的老鼠改变了对猫的行为,然后猫吃掉老鼠,从而结束掉这种寄生虫的生命周期。研究人员说,这种寄生虫是一种非常令人奇怪的东西,如果它们能够增加完成自己生命周期的机会,那么它们无疑会这样做的。这种寄生虫有两级生命周期,老鼠只是它们的一个中介寄生体。而它们竟能改变老鼠的行动,使之更易被它们的

    来源:

    时间:2000-08-01

  • 英国科学家称发现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英国科学家最近声称,他们发现了迄今为止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生物学家把这种生物称为玛士撒拉虫(玛士撒拉是《圣经·创世纪》中人物,据传享年969岁),据说这种生物已在地球上活了26亿年。英国科学家在英国克利夫兰地表深层含盐的沉积物中发现了这种古老生物,当浅海海水蒸发之后,盐和生物就遗留在这些沉积物上,这些玛士撒拉虫在恐龙灭绝时就已经存在了。科学家分析,这些玛士撒拉虫一旦被埋在地下就开始发生了演化。为了适应高盐度和营养缺乏的生存环境,它们把新陈代谢的速率降至几乎难以检测的程度。英国莱斯特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教授比尔·格兰特在泰国和波兰的盐沉积物中也发现了与玛士撒拉虫相似的

    来源:

    时间:2000-07-30

  • 数量性状基因的克隆

    数量性状基因的克隆    当你观察人群时,你会发现他们的差别仅在于连续性的和量化的方式的变化。而不管是从高到矮,从纤瘦到壮实,这种变化都是连续性的。这些数量化的变异既是达尔文进化中自然选择理论的基本内容,又是人类选育以改良作物的基础。正因为如此,近一个世纪来,遗传学家们一直在研究数量性状的变异,然而对于理解基因如何控制这些数量性状方面的进展非常缓慢;而且数量遗传学家们主要的工作还只是集中在对这些基因进行统计性的描述上,而不知道这些数量性状对应于什么基因。但是,近期Frary,Tanksley及他们的同事打破了这种僵局,在第288期Science的第85页,他们报告

    来源:

    时间:2000-07-30

  • 可称量细菌的天平问世

    称量细菌的天平Philip Ball     我们的身体上及环境中充满着大量的细菌,有时我们希望从中挑出一些特别的种类。例如,从中检测出食品中危险的沙门氏菌,或者在我们周围找出致病性的链球菌。当然,大量的这类细菌都很容易识别,但要探测出少量的细菌就比较困难了。不过,现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报道了一种新仪器,可以作小量的、灵敏的检测。     康奈尔大学和新加坡微电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出一种机械天平装置,可用于称量细菌。这种装置的核心部分是一个微小的悬臂——只有约0.05毫米长和零点几微米厚。当细菌加

    来源:

    时间:2000-07-28

  • 研究表明CD8T细胞对抗HIV——失效的杀伤作用

    CD8T细胞与HIV:失效的杀伤作用Eleanor Lawrence     病人体内为什么尽管能“监视”HIV多年却不能清除它,其原因现在开始浮出水面。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报道:那些通常识别和攻击HIV病毒的CD8T细胞,不能产生所需的蛋白质以杀死受病毒感染的细胞。     通常,一些CD8T型淋巴细胞,也称作免疫系统的杀伤T细胞,处在人体警戒病毒的“前线”。它们不仅杀死受感染的细胞,还产生出干扰病毒复制的蛋白质。但是,来自英国牛津的Victor Appay和他的同事们在《实验医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HIV病毒的侵染破坏了发挥这些关

    来源:

    时间:2000-07-28

  • 三组人类染色体解码成功

    凤凰网站消息:据“科技与您”7月25日报道,由美、英、法、日和中国科学家合作进行的“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GenomeProject),已取得相当成果,在六月底发表他们的“人类基因组的工作草图”,研究包括两项工作:把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大片断(largefragments)排列成适当的次序,包括全部的人类染色体(chromosomes);然后确定这些片断的DNA次序(sequence)。人体共有二十三对染色体,人类基因组工程的最终目标,是正确地把这二十三对染色体,共约三十一亿个DNA单位顺序排列。人类的DNA长两公尺,存在于每个细胞中,里面包含了人体所有生理结构的指令。目前,研究已经

    来源:

    时间:2000-07-27

  • 亦喜亦忧话基因

    上海学者纵论基因和基因伦理——亦喜亦忧话基因(转载《文汇报》)6月26日,人类基因组序列工作框架的公布使整个世界为之激动,有关科学家预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功将导致21世纪的医学革命,现有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患将得到根治;胚胎医学使得有缺陷的新生儿得到及时治疗;甚至有人大胆预言,在基因时代,人的寿命可能达到1200岁。一时间,基因和基因引起的伦理问题成了人们最关心的话题。日前本报邀请沪上三位学者从哲学、遗传学和生命伦理学等角度对当前人们关心的一些问题发表看法。怎样看待基因?基因只有在它所要求的环境中才能起到决定作用;以基因划分人群在科学上站不住脚。沈铭贤(哲学家,上海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国家

    来源:

    时间:2000-07-26

  • 人类疾病都与基因DNA受损有关

    [解放日报 2000/07/25]-报人类现有疾病分为2035类,18000种。日本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医学家利根川进指出:“人类所有的疾病都与基因DNA受损有关”。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重大项目秘书长杨焕明教授说:“人类所有疾病都直接、间接与基因有关”。中国医学科学院方福德教授发表文章:根据基因概念,人类疾病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单基因病。这类疾病已发现6000余种,其主要病因是某一特定基因的结构发生改变,属于单基因病的如多指症、白化病、早老症等。第二类为多基因病。这类疾病的发生涉及两个以上基因的结构或表达调控的改变,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哮喘病、骨质疏松症、神经性疾病、原发性癫痫、

    来源:

    时间:2000-07-26

  • 巴西完成50万个癌症基因测序工作

    [新华网巴西利亚7月22日专电],巴西人类癌症基因组计划已经完成了50万个巴国内常见癌症的基因测序工作,使该国在这一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经过巴西各大学30多个实验室的共同努力,巴西人类癌症基因组计划使世界上脑癌和喉癌完成的测序数量由3000个增加到10万个,乳腺癌完成的测序数量增加300倍。资助这项计划的巴西圣保罗州支持科研基金会21日宣布,为加快测序工作,今年用于该项目的经费将由年初计划的1000万美元增加到2000万美元,预计到今年底可完成100万个癌症基因的测序工作。据介绍,科学家可通过基因测序了解癌症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癌症的预防和早期诊断,以及研制攻克癌症的药物和疗法。

    来源:

    时间:2000-07-25

  • 磁体构成脊椎动物的磁场受体

    Carol E. Diebel等人在406期《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他们关于脊椎动物磁场感受器的研究结果。在彩虹鲑鱼(Oncorhynchus mykiss)中他们鉴定出了磁场感受的关键性行为,生理和解剖成分。在嗅觉瓣不连续亚层存在有可能的磁场受体细胞,它们含有富含铁的晶体,与从大马哈鱼中提出的磁性晶体在大小和形状上相似。这些晶体代表独立的受体,使用共焦和原子显微镜研究发现它们特异地与双极子相结合,表明它们带有磁性。分析它们的磁性特征发现这些晶体是单域磁体。此外,使用共焦和原子显微镜观察可能受体的三维重建,证实数个磁性晶体在受体中排列成1微米的链,且受体为多浅裂的单细胞。由于以前曾经报道过在鲑鱼中

    来源:

    时间:2000-07-25

  • 纪实:人类基因组1%中国实验基地探秘

    [南方周末2000/07/23]报道:  你眉头开了,所以我笑了/你脸红了,我的天灰了!/天晓得,你能跑多少*!/你快乐,于是我快乐/80kb*是目标,我还想怎么呢/求之不得,求不得/天造地设*一样地难得/喜怒和哀乐,有我来重蹈你覆辙/天晓得,不问为什么/心安理得......  在人类基因组1%中国实验基地测序室外的一面墙上,记者看到了以上这样的歌词。(*的注解在文章最后)  “中国的基因测序能力,已超过法国和德国,名列世界第4。”中科院遗传所人类基因组中心、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两块牌子实为一个中心)主任杨焕明对记者说:“我中心也由全球第10跃居第7名。”  人类基因组1%中国实验基地在北京

    来源:

    时间:2000-07-25

  • 基因食品问题:美欧继续对立

    [时事社东京7月22日电]冲绳主要国家首脑会议22日下午以“人心安宁”为议题,就防止犯罪,食品安全以及地球环境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但是,在基因重组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上,暴露出美欧之间的对立,包括设立新的国际专门小组问题在内没能取得共识。八国集团首脑讨论了基因重组食品的安全问题。这个议题因美欧之间的意见分歧曾经是一个难以调整的议题。去年在科隆主要国家首脑会议上,也没有就这个议题得出任何结论。因此,冲绳主要国家首脑会议能否就此问题提出一定的方针成为了焦点。在首脑会议上,关于基因重组食品问题,对于欧洲国家要确立明确的预防原则的主张,美国提出了反驳。关于英国提出的,各国已经进行讨论的建立独立的国际专门小组

    来源:

    时间:2000-07-25

  • 科学家提出新观点:人类是“火星人”后代

    哈尔滨日报07/22消息:来自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天文学家,目前正在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生命是否起源于火星而非地球,地球上的生命是否是由陨石带来的?芬兰研究人员毛利威尔托嫩最近在给美国天文学会的一份报告中指出,近来的天文观察和实验结果,使得有关的科学家们越来越相信,我们地球人的祖先,很可能是来自火星的“火星人”。当前,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生命起源于一个类似现代的细菌那样的“先祖”。这个细胞后来进化为植物、动物和人类等各种生命形式。传统的观点认为,地球上第一个这样的细胞出现在35-38亿年之前。然而,一个由10位来自欧美国家的天文学家组成的专家小组最近提出,比地球小,并且离太阳更远的火星,早在地球冷却

    来源:

    时间:2000-07-25

  • 俄从南极3500米冰下钻取到生命物质

    新华网莫斯科7月22日专电(记者秦德岐)俄罗斯南极考察站的科学家最近从南极冰下3500多米处钻取到了一些生命物质,这为进一步揭开南极地下秘密提供了重要帮助。据俄《知识就是力量》科普月刊报道,俄科学家利用一种专用微生物钻探装置取得了南极超深度冰层样品。冰层样品在严格消毒和密封的容器中融化,研究人员在融化的冰水中发现了具有生命形式的细菌、硅藻、酵母、菌类。令科学家惊奇的是,这些富有生命力的有机体竟能在3500多米深的冰层里生存。科学家相信,对于这些生命物质的研究将有助于人们了解南极冰层深处的生态环境,从而进一步发现南极地下不为人所知的一面。

    来源:

    时间:2000-07-25

  • 巨细胞病毒中发现编码病毒生存信息的RNA

    HCMV中的RNAAlison Mitchell    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房客”——当它栖居于宿主细胞时,它可以利用细胞中所有它需要的蛋白质为它的“留宿”服务。但是,普林斯顿大学的Bresnahan和Shenk在6月30日的《Science》上发表报告指出,这一看法并不全面。    跟所有的疱疹病毒一样,HCMV可以调节自身基因的表达。这些自声携带的基因,根据它们表达的时间和方式分为前早期,早期和晚期基因。这些基因的表达可以最终导致传染性的产生。据认为,它们即是HCMC生存所需的全部。这一观点已经受到了挑战

    来源:

    时间:2000-07-24


页次:2929/2937  共58722篇文章  
分页:[<<][2921][2922][2923][2924][2925][2926][2927][2928][2929][293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