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BMC Medicine发表方海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与管理经济补贴研究

    2024年3月5日,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方海团队在BMC Medicine(IF=9.3)在线发表题为Subsidized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screening and management program in rural China: a pragmatic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分别从经济补贴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4-03-29

  • 武阳丰教授和方海教授团队合作研究成果发表于JAMA Network Open:集体养老人群中低钠盐和逐步减少厨房供盐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高钠低钾摄入均会提升血压水平。使用低钠盐可降低钠摄入量并增加钾摄入量,在不影响饭菜口味的同时,实现“双重降压”效果。既往随机对照试验已证实,低钠盐能够显著降低血压、减少主要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风险。然而,低钠盐的市场售价通常高于普通食盐,在集体养老人群中推广应用低钠盐是否具有经济性仍有待研究。2024年2月12日,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武阳丰教授和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方海教授团队合作在JAMA Network Ope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4-03-29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骞教授团队在Nature Reviews Urology发文:泌尿系肿瘤中的m6A修饰:从机制到应用

    近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张骞教授团队在Nature 子刊Nature Reviews Urology(IF=15.3)发表了题为“RNA N6-methyladenosine modifications in urological cancers: from mechanism to application”的文章,阐述了m6A修饰在肾癌、膀胱癌和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并讨论了m6A相关的生物标记以及靶向m6A调控因子的治疗策略在泌尿系肿瘤当中的临床应用前景。张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4-03-29

  • Mol Psychiatry︱时杰教授团队发现疼痛性躯体症状可预测抗抑郁药物疗效

    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是最常见的精神疾病类型,影响全球超3亿人。临床研究显示,高达76%的MDD患者主诉存在躯体症状,特别是不明原因的疼痛性躯体症状(Painful physical symptoms, PPS)。对于MDD患者,临床治疗以一线抗抑郁药物为主。然而,一半以上的患者治疗反应性不佳,仅不到30%的患者在首次服用抗抑郁药物后达到临床痊愈。疼痛和抑郁相关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4-03-29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科安阳/运动医学科胡晓青研究团队在Biomaterials发表关于大体积肌肉缺损再生修复研究最新成果

    2024年3月11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科安阳副教授与运动医学科胡晓青研究员团队在国际权威杂志Biomaterials发表关于大体积肌肉缺失功能性再生修复研究最新成果,论文题目为:脂肪干细胞和成肌细胞共同再细胞化脂肪脱细胞生物支架促进大体积肌肉缺失后的功能性骨骼肌再生(Perfusable adipose decellularized extracellular matrix biological scaffold co-recellularized with adipose-derived s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4-03-29

  • Redox Biology│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黄娅茜和金红芳课题组发现内源性二氧化硫保护心肌细胞功能并延缓衰老的新机制

    2024年3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童医学中心黄娅茜和金红芳课题组在国际生物学领域权威期刊《Redox Biology》(IF:11.4)在线发表了题为“Endogenous sulfur dioxide deficiency as a driver of cardiomyocyte senescence through abolishing sulphenylation of STAT3 at cysteine 259”的研究论文,首次揭示了内源性二氧化硫(SO2)保护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4-03-29

  • 环境学院朱彤团队揭示高血压人群对低温诱发血压升高更易感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事件频发,关注气温的健康影响及人群易感性对于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促进环境公平具有重要意义。高血压是全球人群过早死亡最主要的风险因素。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中高血压患病率达27.5%,患病人数约为2.45亿,造成了沉重的社会及经济负担。研究表明气温降低会诱发人体血压升高,但高血压人群相比非高血压人群是否更易感尚缺乏科学证据,亦不清楚气温对血压的影响随时间变化特征如何。2016至2017年,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朱彤教授团队联合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和剑桥大学、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昆山杜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 我国学者在基于结构设计的改善心肌肥厚药物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基于结构设计新型完全G蛋白偏向的APLNR激动剂及其减轻心肌肥厚的机制示意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92353303、82325004、92168114)等资助下,浙江大学医学院、良渚实验室张岩教授课题组和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心血管研究所张岩教授课题组合作在基于结构设计的改善心肌肥厚药物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基于结构设计无促肥厚的apelin受体调节分子(S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3-29

  • 我国学者与国外学者合作在解析抗结核分枝杆菌靶标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图 Rv3806c参与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生物合成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2394010、32394011)等资助下,上海科技大学张璐研究员团队、南开大学饶子和教授团队和英国伯明翰大学Gurdyal Besra教授团队合作,在解析抗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新靶标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结核分枝杆菌磷酸核糖转移酶介导细胞壁前体合成的结构分析(Structural ana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3-29

  • 我国学者在肿瘤神经生物学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图 肿瘤细胞来源的LIF和Gal3“劫持”神经系统促进肿瘤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2125017、32150008)等资助下,北京大学杨竞教授团队在阐释多种肿瘤的神经免疫机制研究领域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多种肿瘤细胞释放LIF和Gal3劫持神经信号(Multiple cancer cell types release LIF and Gal3 to hijack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3-29

  • 我国学者在样本间基因组结构变异差异分析方面取得进展

    图 基于“序列-图像”转换策略的样本间基因组结构变异差异比较算法SVision-pro框架图。在信息编码模块中,多样本基因组精细比较信息从序列空间转换到图像空间;在差异识别模块中,通过深度学习分割图像空间元素,直接识别样本间基因组结构变异精细差异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2125009、32070663)等资助下,西安交通大学叶凯教授团队在样本间基因组结构变异差异鉴定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3-29

  • 肺鳞癌转分化驱动KRAS突变靶向治疗耐药

    2月22日,国际学术期刊Cancer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季红斌研究组联合纽约大学医学院Kwok-Kin Wong团队,哈佛医学院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Andrew J. Aguirre团队以及清华大学张奇伟团队的合作研究成果:“Adeno-to-squamous transition drives resistance to KRAS inhibition in LKB1-mutant lung cancer”。该研究通过整合性地分析KRAS突变靶向治疗的临床数据及KRAS突变肺癌小鼠模型和类器官模型,发现肺腺鳞癌转分化能够驱动KRAS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4-03-28

  • 小鼠精子发生中MIWI蛋白的转运机制

    3月15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刘默芳研究组、同济大学丁德强团队和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王鑫合作研究成果:“piRNA loading triggers MIWI translocation from the intermitochondrial cement to chromatoid body during mouse spermatogenesis”。该研究发现piRNA结合决定了MIWI蛋白能否在小鼠生精细胞不同生殖颗粒(Germ granules)间正常转运,并证明MIWI转运异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4-03-28

  • 南京土壤所在硝酸盐电化学还原研究中取得进展

    中国环境学会报告显示,现阶段很多地区,农业面源污染已经超过了工业点源污染,成为了我国污染的最大污染源,而其中硝酸盐是最主要的面源污染。进入地表水或地下水的硝酸盐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或缺氧等问题,严重威胁水体生态平衡乃至人体健康。污水处理厂对硝酸根污染处理方法为基于微生物厌氧-缺氧-好氧法(AAO法),这种方法存在泥龄矛盾、碳源竞争、溶解氧干扰等问题,在高碳排放的同时产生大量污泥,不符合目前我国“双碳”的要求。由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研究员王玉军团队开展了基于绿色能源的电化学硝酸根还原并回收活性氮的研究。受生物体内串联的酶促反应启发,团队设计了一种基于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的双(多)金属位

    来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时间:2024-03-28

  • 南京土壤所在稻田土壤残留化肥氮长期去向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赵旭和颜晓元研究员团队利用15N示踪田间观测方法,首次量化出稻田土壤残留的肥料氮长达17年的去向。相关进展以“Legacy nitrogen fertilizer in a rice-wheat cropping system flows to crops more than the environment”为题,在线发表于Science Bulletin上。氮肥既是农业增产必不可少的农用化学品,又是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中国是水稻大国,稻谷年产超2亿吨,但投入化学氮肥也高达630万吨,NH3、N2O、流失氮等活性氮排放超过169万吨,对大气、水体等产生的负面

    来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时间:2024-03-28

  • 水生所关于环境DNA监测技术标准化、自动化及应用取得新进展

    随着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管理需求的日益增长,环境DNA(eDNA)监测技术已成为生态研究和物种保护的重要工具。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何舜平研究员团队联合北京大学姚蒙副研究员近期在《SCIENCECHINA Life Sciences》杂志上发表综述文章,深入探讨了eDNA监测技术的标准化、自动化及其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同时,团队在东湖进行了一项实证研究,验证了eDNA技术在实际监测中的应用效果,相关论文发表在《Water》杂志。综述文章概述了eDNA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即通过分析水体等环境样本中的微量DNA等来检测和量化各种生物的存在。详细介绍了当前eDNA采集和检测技术的综合概述,强

    来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28

  • 昆明植物所在壮丽含笑保护遗传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壮丽含笑(Michelia lacei W.W.Smith)为木兰科(Magnoliaceae)含笑属常绿乔木,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中的受威胁等级为濒危(EN:B1ab(i,iii);D),被列入了2023年12月15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发布的《云南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壮丽含笑也是《“十四五”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建设方案》和《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规划(2021-2030)》中急需开展研究和拯救保护的目标物种。在此之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团队基于野外调查和标本、文献查阅,在对壮丽含笑当前以及未来的潜在适生区域进行模拟,为其保护策略制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28

  • 昆明植物所在喜树碱C-9位后修饰酶的发现取得最新进展

    喜树碱,系一类重要的单萜吲哚生物碱,主要存在于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e)、青脆枝(Nothapodytes tomentosa)和短小蛇根草(Ophiorrhiza pumila)等植物中。喜树碱可以选择性地结合DNA拓扑异构酶I并抑制其活性,从而发挥抗肿瘤活性。然而喜树碱的获取和衍生化面临着极大挑战,国内外学者对喜树碱类似物的化学半合成和全合成进行了大量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喜树碱衍生物的构效关系数据。例如在喜树碱C-9位或C-10位引入羟基、硝基和氨基等活性基团,可进一步提高喜树碱的抗肿瘤活性和水溶性。临床上,两种C-10位羟基化的喜树碱衍生物——拓扑替康(Topot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28

  •  成都生物所在丹参酮合成通路解析方面取得新进展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为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历史悠久,具有活血化瘀、抗菌消炎等药理作用,在世界多国被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治疗。丹参酮类化合物是丹参中重要的药用活性成分,其中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B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抗癌、保护神经元、保护心脏等多种生理活性,药用价值极高。丹参生长周期长,丹参酮类物质含量低,且受自然气候影响大;而丹参酮类化合物化学全合成的方法存在合成路线冗长、产率低、环境污染等不足。因此寻找获得丹参酮类化合物的有效新途径,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随着合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利用以阐明生物合成途径为基础的合成生物学策略获得丹参酮类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28

  •  成都生物所污染生物治理团队在厕所粪污恶臭原位生物控制研究中获进展

     厕所粪污是恶臭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粪污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代谢过程中释放出包括NH3、H2S等在内的大量恶臭气体,一方面降低了如厕过程的舒适度,另一方面散逸出的臭气也会对周围的空气质量造成影响。通过原位生物控制技术来降低粪污恶臭气体的释放,是改善如厕环境和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  基于此,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闫志英团队以OU(恶臭强度)、NH3、H2S、TVOC(总挥发性有机物)为指标,解析了厕所粪污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恶臭气体释放规律,明确了高温和适宜的湿度能够加剧粪污恶臭的释放,其中45℃下的OU和TVOC值分别达到643.91和7767.33 mg/m3,同时温度变化能够显著影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28


页次:19/1520  共30394篇文章  
分页:[<<][11][12][13][14][15][16][17][18][19][2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