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科研动态/国外
  • 多美滋疑致婴儿皮肤过敏长红斑 已全额退款

    维权网北京讯:山西消费者李女士向维权网编辑反映,称自己十个月大的宝宝在食用多美滋奶粉后身上出现许多红斑,到医院检查后医生称因食物过敏所致。李女士称,宝宝刚刚十个月,还不会吃其它的食物,平时只喂食多美滋奶粉,因此李女士认为宝宝的红斑与食用多美滋奶粉有直接的关系。消费者:食用多美滋奶粉,宝宝身上现大面积红斑据李女士介绍,自己的宝宝一直食用多美滋奶粉,2010年9月25号李女士发现奶粉喝完了就出去买了一罐奶粉,牌子和以前的一样,只是包装进行了更新。更新后的包装到底什么样子呢?据李女士描述,以前多美滋的奶粉打开包装上面有一个勺子便可以舀出奶粉,而现在的“新一代”奶粉换上了新包装,多了一项步骤,奶粉上面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0-10-11

  • Nature发现DNA修复新机制

        生物通报道  美国范德比特大学、宾夕凡尼亚州立大学及匹兹堡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期发现了一种DNA修复酶检测并修复遗传密码碱基损伤的新机制。研究论文发表在10月3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人们通常认为双螺旋结构的DNA是非常稳定的,但事实上DNA性质高度活跃,”该研究的负责人、范德比特大学生物科学系副教授Brandt Eichman说。    由于人体细胞内正常的化学活动以及自然环境放射和毒性物质的作用,人体的每个细胞每天约有一百万个DNA碱基发生损伤。  &nbs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10-09

  • PNAS:希伯来大学开发出骨质疏松新药

        生物通报道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人体中的一组物质在骨密度控制中发挥关键作用,基于此他们开发了一种新药用于防治骨质疏松及其他骨疾病。该研究小组由希伯来大学骨实验室的Itai Bab教授和药物研究所的Raphael Mechoulam教授共同领导。研究论文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杂志上。    骨质疏松是一种最常见的全身退行性骨骼疾病,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大而易于发生骨折,甚至可导致患者残疾及死亡。骨质疏松的骨量丧失通常是由于骨组织内部结构破坏引起。随着年龄的增长,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10-09

  • 布法罗大学培育出“万能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通报道  布法罗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遗传学操作改变间充质干细胞建立了称之为“万能间充质干细胞”的新细胞系,研究证实这种“万能间充质干细胞”可在实验室条件下持续培养生长,从而推动了心脏病、糖尿病、免疫病变和神经变性等疾病新治疗策略的开发。    实验室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通常有着有限的生存期,科学家们和医生们需要间充质干细胞用于研究和治疗就必须不断地从供体骨髓中获取新鲜的样本,这一过程即费时且花费昂贵。此外来自不同供体的间充质干细胞在性能上也存在差异。研究人员认为新技术突破了成体干细胞临床应用的主要障碍,推动了再生医学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10-09

  • 美研究人员发现杜氏肌营养不良病因新机制

        生物通报道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Chapel Hill医学院的科学家们在对杜氏肌营养不良症患者进行基因治疗临床实验时发现某些患者甚至在接受基因治疗前机体就对肌营养不良蛋白(dystrophin)产生了免疫反应。    来自俄亥俄州哥伦布儿童医院临床实验的结果同样显示过去曾被认为完全缺乏dystrophin 蛋白的患者体内事实上存在非常少量的蛋白,并由此激发了机体的免疫系统。    研究论文发表在本周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10-09

  • 梵蒂冈抨击将诺贝尔医学奖颁给“试管婴儿之父”

      中新网10月6日电 据香港《星岛日报》报道,梵蒂冈4日猛烈抨击今年诺贝尔医学奖颁给“试管婴儿之父”爱德华兹(Robert Edwards),斥诺贝尔医学奖评审机构作出有关决定“不恰当”。  代表教廷响应医学道德问题的宗座生命学院院长鲍拉(Ignacio Carrasco de Paula)周一向意大利通讯社ANSA指出:“我肯定选择爱德华兹为得主是完全不恰当。”鲍拉称:“没有爱德华兹,世上便没有售卖数以百万卵细胞的市场,也没有大量放满胚胎的冷冻库。”他续称:“在最好的情况下,那些胚胎会植入子宫内,但他们最有可能的下场却是遭弃置或死亡,这个问题要由新出炉诺贝尔医学奖得主负责。”  不过,在鲍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10-10-09

  • 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疑似泄密

     报纸“预告”爱德华兹获奖  《瑞典日报》4日凌晨刊登报道,“预告”爱德华兹将获奖,使外界怀疑评审委员会涉嫌泄密。这家瑞典严肃类报纸在报道中提及某一消息来源。  诺奖发布会进入记者提问阶段,最初两个问题集中在是否泄密以及泄密是否与评审委员会相关。  一名评审委员否认泄密一说,称不知道为何媒体“猜对结果”。另一名评审委员则以“大吃一惊”描述自己看到报道的感受。  这不是诺贝尔奖第一次陷入泄密丑闻。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去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结果宣布前,挪威电视2台预测奥巴马是最终获奖者,把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推向风口浪尖。 

    来源:广州日报

    时间:2010-10-09

  • 追捧诺奖得主花絮的民意焦虑

      曾有人不无尖刻地说,每年诺贝尔奖一出来,国人就仿佛集体痛经一次。的确,每年的这个时候,国人都心绪多端,要么羡慕嫉妒恨,要么寂寞空虚冷,罕有人不动声色,无所谓。与此同时,笔者注意到一个现象,国人此时的一大爱好就是,喜欢追逐诺贝尔奖新科得主的花絮,比如,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一的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另一人为安德烈·海姆),1974年出生,今年36周岁。这名青年才俊是名副其实的70后,因此,顿时引得无数网友感叹;再比如,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和安德烈·海姆的游戏精神也为人特别提及——把研究工作视为“游戏”是海姆和康斯坦丁团队的特点之一。甚至有人2010年诺

    来源: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时间:2010-10-09

  • 饶毅受访谈《科学》社论:问题丝毫没解决 最常见是冷处理

    “在中国,为了获得重大项目,一个公开的秘密是:作好的研究不如与官员和他们赏识的专家拉关系重要。”在2010年9月3日出版的顶尖学术期刊《科学》上,一篇讨论中国科研基金分配体制及科研文化问题的社论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有评论认为,这一社论“具有里程碑意义”。 这篇社论是由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教授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教授联合撰写的。两人都是从美国归国的科研人员。2007年,时年45岁的饶毅从美国西北大学归国,他曾任该校讲席教授、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在2008年回国时年届不惑,已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讲席教授,并获得了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授予的1000万美元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时间:2010-10-09

  • 科学家发现免疫系统中引起心梗诱因

         奥地利、德国和美国等国科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人体免疫系统中的“过敏毒素C5a”是引起心肌梗塞的主要诱因。   来自维也纳医科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实验生物学联合会会志》上介绍说,作为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补体是存在于体液中的一组具有酶原活性的糖蛋白,与人类疾病有着密切关系。   他们的研究发现,补体在活化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补体蛋白片段,会在心肌病早期阶段被大量激活,形成“过敏毒素C5a”。这种物质使心脏功能受损,是心肌梗塞的罪魁祸首。   研究人员还发现,心肌梗塞患者的心脏冠状动脉中还存在着大量基质金属蛋白酶1和基质金属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0-10-09

  • “支链氨基酸”延长小白鼠寿命实验首获成功

    从古至今人类一直都在追求长生不老,如今这个梦想似乎不再遥不可及了。据英国《每日电讯报》10月5日报道,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能够延年益寿的药物,而且已经在小白鼠身上进行实验,首次获得成功。  这种神奇的药物就是由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这3种氨基酸组成的混合物,学名“支链氨基酸”。在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给被试小白鼠喝的水里加入了这3种氨基酸,结果发现它们的寿命平均达到了869天,而普通小白鼠则只能存活大约774天。也就是说,“支链氨基酸”使小白鼠的生命延长了12%。  在延长寿命的同时,小白鼠的机体内还发生了一系列积极的生物反应,比如细胞得以摄取更多的能量、自由基减少等。自由基是

    来源:中国日报

    时间:2010-10-09

  • 化学钯催化交叉偶联 复制海底超级抗癌药

    过去数十年来,世界上出现了不少令人闻之丧胆的病毒。在抗药性的疾病越来越多的时候,新药研制的速度相对减慢。化学家因此把目光转向了海洋。海洋药物的研究,给人类带来了新的希望。海草、珊瑚、海绵上的真菌和微生物,很可能含有对付癌症以及今天最顽固的病毒的有效成分。    海洋中有丰富多样的生物物种,无论大小、软硬、抑或速度快慢,都能生存下来,这说明它们有天然自卫、抵抗疾病的能力。特别是那些身上充满生物活性分子、利用化学方式保护自己的海洋物种,很可能藏含丰富的药物资源,开发价值不可估量。    佛罗里达州海港海洋学院的生物药物海洋研究组组长庞普妮

    来源:大公报

    时间:2010-10-09

  • 科学家发现延年益寿药物:动物实验获得成功

        南都讯 从古至今人类一直都在追求长生不老,如今这个梦想似乎不再遥不可及了。据英国《每日电讯报》10月5日报道,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能够延年益寿的药物,而且已经在小白鼠身上进行实验,首次获得成功。      这种神奇的药物就是由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这3种氨基酸组成的混合物,学名“支链氨基酸”。在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给被试小白鼠喝的水里加入了这3种氨基酸,结果发现它们的寿命平均达到了869天,而普通小白鼠则只能存活大约774天。也就是说,“支链氨基酸”使小白鼠的生命延长了12%。      在延长寿命

    来源:南方都市报

    时间:2010-10-09

  • “试管婴儿之父”的科学精神启示

     文/张贵峰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10月4日宣布,将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试管婴儿之父”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以表彰他在体外受精技术领域作出的开创性贡献。(本报10月5日A30版报道)   爱德华兹的获奖被认为是“众望所归”——“试管婴儿”技术使医疗手段治疗不育症成为可能,堪称现代医学发展的里程碑。   但是,这一“众望所归”的“归期”无疑又是相当漫长的。如果从1978年第一例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顺利诞生算起,爱德华兹从研究成功到获得诺贝尔奖,已等待了整整32年 ,这诚如爱德华兹同事感叹的,“我奇怪这一奖励怎么来得这么晚”。   其实,爱德华兹的

    来源:半岛网

    时间:2010-10-09

  • 睡眠损失限制了脂肪流失

    根据发表在2010年10月5日出版的《内科学年鉴》(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减少睡眠会减少节食的收益。当参与该研究的节食者获得整晚的睡眠的时候,他们减轻的体重与睡眠时间更少的情况下减轻的一样。然而,当节食者获得充足的睡眠的时候,他们减轻的体重的一半以上是脂肪。当他们减少睡眠的时候,他们减轻的体重只有1/4是脂肪。他们也感到更饥饿。当睡眠受到限制的时候,节食者产生了更高浓度的胃饥饿素,这是一种触发饥饿感并减少能量开支的激素。“如果你的目标是减少脂肪,减少睡眠就如同把棍子戳进你的自行车的轮子,”该研究的负责人、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

    来源:EurekAlert

    时间:2010-10-09

  • 诺贝尔奖又陷“泄密门”

      当地时间4日11时30分(北京时间17时30分),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有“试管婴儿之父”之称的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而《瑞典日报》在4日凌晨即刊登报道,“预告”爱德华兹将获奖,使外界怀疑评审委员会涉嫌泄密。  这家瑞典严肃类报纸在报道中提及某一消息来源。诺奖发布会进入记者提问阶段,最初两个问题集中在是否泄密以及泄密是否与评审委员会相关。一名评审委员否认泄密一说,称不知道为何媒体“猜对结果”。这不是诺贝尔奖第一次陷入泄密丑闻。美国总统奥巴马去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结果宣布前,挪威电视2台就预测奥巴马是最终获奖者。 

    来源:东方早报

    时间:2010-10-09

  • 来自《美国科学院学报》(PNAS)的新闻

    论文要点过度进食驱动的上半身和下半身身体脂肪增益不同 幸福感并非完全受基因和人格控制 混合型疫苗可能提供防御生物武器的双重保护 持续监测血糖浓度 未来的牲畜产品需求可能是不可持续的 风力发电场影响当地气温 您也可能感兴趣DiGeorge综合征缺失的基因可能控制着快速动眼睡眠 ----------------------------------------------------------------------过度进食驱动的上半身和下半身身体脂肪增益不同一项研究发现,上半身和下半身的脂肪组织增加的重量不同,这部分是由于脂肪细胞前体的差异。此前的研究提示上半身脂肪增加会提高代谢疾病的风险,而下

    来源:EurekAlert

    时间:2010-10-09

  • 巴金森氏病患者的脑细胞抛弃了线粒体

        在一项使人们进一步了解巴金森氏病的原因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报告说,巴金森氏病患者的脑细胞丢弃了其产能的细胞器:线粒体。燃料供应的中断对脑细胞具有毁灭性的影响,因为脑细胞所消耗的能量占了整个机体能耗的约20%,尽管脑子所占的重量仅为体重的2%。    这些发现表明,早期使用FDA已经批准的药物来增强线粒体的功能也许可预防或延迟巴金森氏病的起病时间。该项研究将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创刊一周年纪念的那一期杂志中发表,时间是2010年10月6日(周三)。《科学-转化医学》杂志是由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这一非盈利科学协会发行的。&n

    来源:EurekAlert

    时间:2010-10-09

  • 诺奖又到,国人苦笑?

      随着今年“诺奖”的分项逐一揭晓,中国人的“诺贝尔情结”又被勾起来了。这几年,有一种现象耐人寻味,从社会精英到普通百姓,每到有华人获得诺贝尔奖之时,总要高兴一阵子,好好寻思一番获奖者与中国“沾亲带故”的渊源,从中找到扬眉吐气的感觉,可仔细一琢磨,又陷入尴尬与困惑之中———咱家种的秧苗瓜果咋结在别人的田里?!固然,中国的科技实力今非昔比,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然而,至今还没有一个中国人以中国的名义获得诺贝尔奖这一以其崇尚科学、奖金高昂、授奖严谨而成为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科学奖项,这不能不令人耿耿于怀,魂牵梦萦!    中国与世界上的科

    来源:羊城晚报

    时间:2010-10-09

  • 《科学》:蚊子的故事

    生物通报道:小小蚊子虽不起眼,但是影响却不小,除了传播疾病,不同蚊子的生物特征和基因比较也有助于发现这些蚊子的区别。近期来自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研究人员完成了第三种蚊子的基因组测序,并将结果公布在Science杂志上。2002年美国塞莱拉公司等组织的国际科学家宣布,已绘制出向人类传播疟疾的最主要蚊子种类——冈比亚按蚊的基因组序列图谱。科学家们采用霰弹法完成了2.78亿碱基对的测序工作,通过对基因组分析发现大约14000个基因编码区。 2007年,来自美国、法国等国科学家完成了对埃及伊蚊基因组的测序工作,这将为控制登革热和黄热病的传播提供线索。并且研究人员将新绘制出的埃及伊蚊基因组草图和已破译的冈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10-08


页次:2039/2935  共58691篇文章  
分页:[<<][2031][2032][2033][2034][2035][2036][2037][2038][2039][204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