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匿名捐款者支持生物技术研究
【生物通编译】 华盛顿消息: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已经接受了一笔金额为5850万美元的匿名捐款用来建设一个细胞工程研究所。这笔捐款可以作为政府干细胞研究资金的一个补充。尽管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去年声称将支持干细胞研究项目,但是新任总统乔治·布什的内阁已经发出种种信号表明他可能会反对这项决定。霍普金斯细胞工程研究所将致力于进行人细胞的筛选,修饰和重新程序化,以用于颇有前景的治疗性移植。同时在纽约,Rensselaer多技术研究所已经宣称将使用最近接受的一笔金额为13000万美元的匿名捐款中的7000万美元建立一个新的生物技术研究所。这笔捐款是一个美国学术研究所所接受的最大捐款之一。——摘译自 01
-
我国肝癌防治研究取得突破
据新华社上海1月20日电 (记者刘军) 复旦大学医学院肝癌研究所经过长达7年的研究,在“肝癌转移复发的机制及其防治”这一重要课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建成了世界首例稳定的高、低转移人肝癌裸鼠模型,同时在世界上率先成功建立了具有高转移潜能的人肝癌细胞系MHCC97,为肝癌转移复发的防治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高、低转移人肝癌裸鼠模型已被应用于肝癌转移复发的机制、实验性干预治疗的研究,成为肝癌转移复发研究的必备条件和基础。高转移潜能的人肝癌细胞株的成功克隆,为进一步探索肝癌转移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
基因技术使蚕蛹成为抗衰老良药
新华网杭州1月20日电(记者张乐)我国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后发现,通过基因工程的生物诱导,蚕蛹和蚕卵可成为具有提升人体白细胞、增加免疫力和延缓衰老的“灵丹妙药”。 作为国家“九五”攻关计划、“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这一成果是包括浙江大学教授张耀洲在内的30余位博士、博士后经过7年时间的潜心研究后得出的。 研究小组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在某些对人畜无致病力的生物诱导和环境诱导下,蚕蛹和蚕卵能产生具有药理学活性的产物。这种活性产物能有效提高人体内的白细胞水平,从而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此外,他们通过研究还发现,以经过生物诱导的蚕蛹和蚕卵冻干粉饲养果蝇,可明显延长果蝇的寿命。这一结果也
-
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人预测基因技术发展
美国联邦政府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人Francis Collins博士预测,在未来的几个星期内,基因研究领域将出现几项惊奇大事。Francis Collins博士在美国卫生研究所有关遗传学伦理和社会问题健康会议上提到,在今后一个月内将在报刊杂志上出现成篇累牍的文章,向人们宣传科学发现所取得的惊人进步,这将是自去年夏天科学界向世人宣布人类基因几乎可以完全重组以来的又一壮举。 首先,一篇论文将报告说,人类基因总数为3万到3.5万之间,低于大多数人原来所估计数字的一半。接着是一项研究称,先前不知原因的一些生物活动产生的根源是所谓的“垃圾基因”,即科学家们认为的惰性基因。对于支配着某些功能运行了成千
-
科学家找到治疗皮肤癌的新方法
【路透社 伦敦消息】美国科学家本周三说他们发现了可能提高最致命的皮肤癌——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和治疗新的线索。黑色素瘤是攻击性最强的癌症之一,因为不能化疗药物对其无效,而且它可以迅速地传播到身体的其它部分。但是纽约冷泉港实验室的研究者们与Memorial Sloan-Kettering癌症研究中心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同事们进行合作,发现了为什么黑色素瘤对癌症杀伤药物具有如此强的抗性。一个名为Apaf-1的基因是答案所在,该基因引起癌细胞以细胞凋亡的过程进行自降解。在黑色素瘤肿瘤中,该基因被关闭因此癌细胞不会进行自杀,而是进行复制从而引起肿瘤的出现。冷泉港实验室的微生物学家Maria Soenga
-
英生物技术公司发明印度香料制成的抗癌药
【路透社 伦敦消息】英国生物技术公司Phytopharm Plc.本周一说,一种用于咖喱中的印度香料可能可以帮助预防和治疗肠道癌症。这家专业开发以植物为原料的药物的公司的首席执行官Richard Dixey说,以姜黄为原料的对抗这种疾病的食品添加药丸可以在今年晚些时间首先在美国进入市场。Phytopharm公司的p54产品通过抑制一种在炎症和特定癌症发生中起作用的名为环加氧酶2(COX-2)从而发挥作用。该公司与Leicester大学联合对15名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进行了加大剂量的药物试验。来自Leicester大学的Will Steward教授说:“试验的结果明显证明p54可以抑制COX-2并且
-
专家呼吁利用生物技术实现中药现代化
新华网杭州1月5日电 (记者崔砺金)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传统中医药出路何在。一些专家认为,只有将中药同生物技术相结合,才能实现中药现代化,尽快把中药推向国际市场。 随着中医药的对外传播,世界对中医药了解的加深,再加上“回归大自然”采用天然药物潮流的影响,过去许多国家排斥的中草药,如今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吃香”。欧美国家对中医、中药的谨慎态度正在变得宽松,而在中草药产销量最大的亚洲,中医、中药合法化的国家不断增多。世界卫生组织评价“中医药是世界传统医药的榜样”,并向各国郑重推荐。美国、日本、韩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还相继建立了专门的中医药研究机构,并在有关大学开设了中医药课程。 有关资
-
未来通信技术可能模仿海鼠脊椎骨结构
来自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几位科学家近日声称,一种体表五颜六色的海鼠因为其背部脊骨能够在光线照射下改变颜色并呈现出多种不同颜色可能会成为未来一种新型通信技术的原型。 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发现,上述这种海鼠脊骨原本呈深红色,但当受到光照时就会呈现出多种不同的颜色。研究人员表示,利用这种海鼠可以改变脊骨颜色的原理可以研制一种新型高技术光电子通信系统。 这一研究项目的负责人罗斯-麦克弗德兰教授表示:“这种海鼠的背部脊骨结构虽然非常简单,但其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种体现光电子通信技术、而且仍然存活的动物。”据称,光电子通信技术是一种新型通信技术,它通过对光电子的传输路线加以控制来实现通信目的。 上述
-
什么是“治疗克隆”技术
不久以前,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有关胚胎克隆的法律,该法律容许科学家对于寿命在14天以内的进行克隆,以便产生基干细胞,用于对病人的“治疗克隆”技术上。那么,什么是“治疗克隆”技术呢?在“治疗克隆”技术中,首先是从病人体内取出任意的细胞,从中分离出遗传细物质,并将该遗传物质植入一个去掉了所有遗传物质的卵子,并使用克隆方法将该卵子培育出胚胎,再从该胚胎中取出主干细胞,加以培养,让主干细胞发展成所需要的组织和器官,然后将该组织和细胞再移植到病人身上,以替代病人体内的业已损坏的细胞、组织和器官。而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让胚胎死亡,否则它将发展成与病人遗传基因一样的“克隆人”。支持这项技术的科学家认为,只有14
-
2000年科学第七突破——细菌“电池”的发现
海洋细菌可以不使用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细胞能在海洋表面存在大量和广泛分布的细菌,科学家们一直以为这些细菌以腐败的有机物质为食。但是现在很明显,某些海洋细菌可以象植物一样,从太阳光中获取能量。Monterey海湾海洋研究所的Ed Delong说:“这是一种从未怀疑在海洋中存在的一类光合作用。”许多海洋细菌不能在实验室进行培养,因此对于微生物学家而言很难研究它们如何生活和鉴定它们在海洋食物链中的作用。解决该问题的一条途径是提取大基因组片段,并且将它们与培养的微生物的已知基因进行比较。当由DeLong领导的一组微生物学家进行这项研究的时候,他们发现了一个负责制造色素视紫红质的基因。D
-
2000年科学第六突破——建立猪器官库
多莉羊之后的克隆猪可能是将来人类器官移植的来源。人类器官捐献不能满足大量的需求,但是克隆猪可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猪的肝脏,肾脏和心脏在大小和形状上都类似人类器官。存在的问题是:猪的基因与人基因还不够相似——当移植进入人体,猪的器官激起致死性的免疫反应。在过去的几年内,科学家们一直在尝试通过遗传加工改造猪以使其器官逃避人免疫系统的监视。但是将基因注射入猪胚胎的过程繁琐且不能将基因去除。然而将基因加工与克隆相结合,可以让科学家们敲除那些负责激起免疫反应的基因。然而在去年以前,猪一直被证明尤其难克隆,因为在猪的生殖生物学中的特点阻碍了在其它动物中成功的技术在猪中的使用。那时,一个由日本国家动物工业研
-
2000年科学第五突破——糖尿病治疗取得新进展
糖尿病研究获得两大突破研究者通过移植人工制造的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在小鼠中治疗了糖尿病。在人类研究中,Alberta大学的研究者帮助八个患者向每天注射胰岛素说再见。研究者们提取产生胰岛素的细胞作为供体细胞,并且将它们移植进入每个患者的血液中,在那里它们可以迁移到肝脏,并开始制造自己的胰岛素。——摘译自@discovery.ca
-
2000年科学第四突破——核受体理论新进展
核受体——一个当与特异配体,如激素,相结合时可以开放及关闭基因的转录因子的大家族——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的发生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这一年对他们在胆固醇和脂肪酸的代谢中发挥的作用获得了新的了解。科学家们鉴定到了新的靶基因和可能的可以阻断或增强受体信号的药物,也许为那些似乎无法攻克的疾病的有效治疗带来了希望。这些受体中的一些还在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复杂问题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今年一月,几篇论文相继报道了用来治疗轻度抑郁的常用草药——St John's wort,会干扰其它药物的作用,其中包括用来治疗HIV感染的抗反转录病毒药物,和对接受移植的患者至关重要的免疫抑制药物。几个月之后,一个北卡
-
2000年科学第三突破——传统细胞理论遭到冲击
科学家们这一年在干细胞和克隆研究中获得了一些令人惊异的成果,进一步推翻了细胞发育过程是不可逆转的老观点。其中一个令人吃惊的结果中,研究者证明来自成年小鼠的脑细胞注射入早期的小鼠小鼠胚胎中,可以变成一个发育过程中的胚胎的心脏,胃,肝和其它器官中的细胞。其他科学家发现来自成年人骨髓的细胞可以在那些接受移植的患者体内发展为肝细胞。在小鼠中,移植的骨髓细胞可以迁移到大脑并成为类似神经元的细胞。如果这些多能细胞可以被训练,研究者们可能可以修复脊髓损伤,心脏疾病和其它疾病中的组织。在其它操纵细胞命运的研究中,研究者从猪的皮肤细胞克隆出了克隆猪——这是朝向制造可能用于器官供体的转基因猪迈出的一步。另一个研究
-
2000年科学第二突破——核糖体新发现
在2000年,研究者获得了对细胞最重要的“演员”之一——“蛋白质工厂”核糖体作出了目前为止最深入的了解。每个细胞内两个蛋白-RNA亚基一定会彼此相配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可以制造蛋白质的大分子——核糖体。生物学家们一直热切地期盼可以对这个复合物深入了解,以找到关于它如何以令人称奇的精确度制造蛋白的线索。在过去的12个月中,几个研究组已经让我们的眼睛亮了起来,以原子水平展示了核糖体的结构。科学家们获得的新的核糖体图表明小亚基如何相对大亚基进行移动,以使得可能不断地增加氨基酸到初生的蛋白质上。对大亚基结构获得的新进展揭示出充当细胞确切的蛋白化学家的片段。RNA自身作为一个酶分子,催化多肽链上氨基酸与氨
-
基因组专家谈2000年科学第一突破
基因组计划——意味着医学的新希望剑桥Sanger中心的前任所长,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组的领导人之一,58岁的John Sulston在2000年即将结束之际对本年度的科学第一大突破发表看法:我们在解码人类基因组的工作中获得的成功是一个国际化合作的成果,这种大合作是在由各个赞助由来自各个种族,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科学家组成的各种合作组的各个不同组织资助下进行的。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一点是人类基因组测序的结果可以自由地,完全没有限制地获得,尽管这遭到了商业机构的强烈反对。对我和我的同事们来说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因为经过数百万年进化产生的,人类基因密码遗产是属于我们所有人的共同财产。今年6月发表的人类
-
新型细胞分析仪改变传统微生物检测方法
光明日报北京12月24日电 (记者张玉玲) 具有我国独立知识产权的新型生物细胞分析仪器——“细胞分析仪CytoAnalysis2000”日前通过鉴定,正式投放市场,并被列为2001年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 该分析仪改变了传统的微生物分析检测方法,对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有重要意义,被专家评价为“国内首创国际领先”。它是一种通用的检测仪器,在生物领域有着许多潜在用途,可广泛用于发酵工业中的细胞活性测定、最优工艺生长曲线的制定、菌种筛选与菌种的质量评估、发酵过程的跟踪与质量的评估及辅助发酵事故分析;环境卫生与饮食品行业中对污染微生物的评价;医疗卫生行业中对药物作用的评价与分析、动物细胞生
-
2000年科学第一突破——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下)
测序的速度更快还因为基因竞争者们已经将他们的注意力从所有的碱基序列正确的完全的基因组,转移到绘制序列草图上,基因组草图中存在碱基甚至是整段DNA片断的缺失或位置不正确。因此尽管人第22号染色体(去年年末完成)和21号染色体(今年5月完成),以及Arabidopsis基因组(上星期发表)都已经完成了耗时的“填补”工作,其中所有的片段都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了排列,但是大部分公众免费获得的人类基因组数据还只是草图序列,并且还正在进行最后的修补。今年三月学术界专家和塞莱拉合作发表了最早的对未完全完成序列价值的检测之一,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基因组。其中大约有1200个碱基缺
-
2000年科学第一突破——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上)
2000年是科学家们解读“生命天书”的重要的标志性的一年;今年科学家们完成了从果蝇到人类的复杂生物的基因组测序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基因组携带着生命的火炬从一代传播到下一代。每个基因组——本质上仅仅是DNA分子——是一个以四个字母书写的一部手稿。不久以前,精确确定这些字母的顺序还是如此缓慢和繁重的过程,只有最具献身精神的遗传学家才愿意努力去阅读某一个“段落”——单一基因。但是今天,基因组测序是一个投资10亿美元,在全世界进行的巨大项目。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融合已经产生了数GB的测序数据,而工程学正在改变生物学家们工作和思考的方式。Science杂志将这一基因组数据的迅猛产生列为2
-
德国开发出疯牛病检测手段新方法
德国一家制药公司日前宣布,他们已开发出一种新型手段,可以检测出活牛体内血液中是否带有疯牛病病原体。 据17日出版的《星期日图片报》报道,这种检测方式借鉴了糖尿病的检测手段,即将一种密封的、贴有发光物质标签的患疯牛病动物抗体与被检测动物的血样进行混合,如果结果产生了疯牛病病原体,即可确定被检测动物已患疯牛病。此种新型检测手段将完全杜绝患病牛进入市场。